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清淨法師:《認識因果》第一章生命無常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一章 生命無常

  多少人把一生的時間和全部心血用於追求榮華富貴,然而,卻往往不盡人意,即使獲得一點成就,不期而至的洪水烈火、強盜貪官、不肖子孫、無常死神等,隨時都可能將辛苦經營的一切一掃而光,我們是否曾經思索過:

  是誰在主宰我們的財富、地位、健康、運氣?

  是誰制定了這個世界的游戲規則?

  如何改變命運?

  生與死,是人生最重要的大事。所以人生世間,生時要慶祝,死時要哀悼,年年要過生日,對死人也要紀念其冥誕與忌辰。但是很少有人去探究,人生自何來,死往何去呢?人生的目的何在,價值又何在?難道說竟是無緣無故的生到世間,昏昏昧昧的度過一生,然後三寸氣斷,與草木同朽嗎?這些問題,只有智慧高的人——思想家、哲學家、宗教家才去探究,我們平凡愚昧的人,在世間隨波逐流,迷迷蒙蒙過日子,從來不去思索這些事。

  對生死問題的解答,關系到每個人最切身、最根本的利益,因為我們生下來注定要死亡,在死亡面前,世間的一切幸福和歡樂都成為虛飾。當我們靜下心來關注這一事實的時候,我們的人生似乎陷入無底的黑暗之中。

  我們在此世間一切的恐懼都源自對死亡的恐懼,所有的人,無論他承認與否,都必然對此懷有直覺,從面對危險時的不安全感,到怕墓地、怕屍體的心理,每個人不難體察自己意識深處盤踞的對死亡的畏懼。古今中外不少哲人都曾指出:死亡恐懼是人類普遍存在的、永恆的、基本的焦慮。

  為什麼我們會生活在死亡的恐懼中呢?因為我們的本能欲望是要活著,而死亡終將結束我們所熟悉的一切,死亡到來時,我們將被投入一無所知的深淵裡。也許還有更可怕的事情:我們會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平時我們執著自己特殊的、獨立的身份:我的姓名、我的地位、我的生平、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工作、我的財產、我的知識、我的技能……我們把安全建立在這些脆弱而短暫的支持之上,然而,死亡頃刻間就將所有的一切打得粉碎,我們所面對的,將只是赤裸裸的自己,一個自己也不認識的人,一個令自己焦躁的陌生人──平時我們總以無聊的喧鬧和瑣碎的雜務來填滿每一時刻,以保證我們不會單獨面對這位陌生人。

  原來,我們生活在一個虛擬的身份之下,一個浪漫的童話世界裡。被激情所陶醉,我們太過著迷建造房子的快感,竟然把生活的房子建在沙上!

  我們悉心包裝自己,盡量把每一件事情都維持得安全可靠,為此,我們花費了一生的心血,直到有一天,重病或災難將我們驚醒,即將來臨的死亡粉碎了我們的幻想,並把我們逐出隱藏的地方。

  一般人的心態是享受人生,盡量忘記死。

  然而,死卻不會忘記我們,且會突然襲擊我們。

  或許有人說:“人人都會死,死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死最自然不過了,我不會有什麼問題。”

  從遠處眺望死而說死不可怕,正如在動物園眺望籠中的老虎,因為它不會加害我們。可是,如果我們在山中突然碰到老虎,那會是什麼樣的情景?

  即將真正面臨自己的死,猶如在山中突然碰到老虎一樣,只一見,便雙腳癱軟了。

  當今世界,自然災害、戰爭、盜賊、車禍以及各種頑症比比皆是,我們每天都能聽到死亡的消息。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人命在呼吸間。意思是說:人的生命是短促的、脆弱的,一氣不來,便屬隔世。這就是佛在經中一再提到的“無常”。

  人的一生像是一幕電影,放映機中的膠片不停的轉,銀幕上的影子也不停的動,前影將逝,後影即顯,後影將逝,再後的影子又接上來。銀幕上一旦出現空白,表示故事告終,心理活動一旦停止,這一期的生命也就即此結束。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只狐狸看到葡萄園裡結滿了果實,想到園中美餐一頓,可是它太胖了,鑽不進柵欄,於是,三天三夜不飲不食,使身體消瘦下去。

  它終於鑽進去了!飽餐一頓,心滿意足,可是,當它要離開的時候,又鑽不出來了,無奈,它只好故技重演,三天三夜不飲不食。

  結果,它出來的時候,肚子還是跟進去時一樣。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是非成敗轉頭空,赤裸裸地誕生,最後又孑然而去,沒有人能帶走自己一生苦苦經營的財富與盛名。

  百年世事三更夢,萬裡江山一局棋;

  禹尊九洲湯伐夏,秦吞六國漢登基;

  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

 

上一篇:清淨法師:《認識因果》前言
下一篇:清淨法師:《認識因果》第二章因果輪回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