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佛曲

 

佛說四十二章經前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說四十二章經前言

  宣化上人

  《佛說四十二章經淺釋》不久就要出版了,宣化上人囑我寫個序。我才疏學淺,對佛法的理論研究和實證功夫都很不夠,故對這個工作,實在很不敢當。現在這裡,只能和讀者大眾來共同研討.作個引子。

  根據歷史記載,《佛說四十二章經》是偉大的佛法,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的第一部重要經典著作。關於這事的因緣時節和詳細經過,上人在「淺釋」前面的釋題部分,有比較詳細的說明,非常生動有趣,讀者可以共享。

  本經是一部既概括簡短,而又十分重要的經典。讀者試想:漢明帝自從永平三年某夜夢見「金人」以後,為什麽對此便念念不忘?後來經過大臣們四年多鄭重其事地歷史查考和研究分析以後,確認在西方印度有佛出世,並留有與中國儒、道之教有所不同的教理。因而明帝特地組織了一個具有十八人之多的探訪團,西去印度求法;結果在中印度的地方,遇到了二位神通廣大的高僧迦葉摩騰和竺法蘭。請問讀者:佛經種類數量浩大:真是汗牛充棟,為什麽這兩位神異高僧,會首先選擇這部《佛說四十二章經》把它傳到中國來呢?

  決非偶然!讀者諸君,請您帶著這個問題,來讀一下這部經典吧!等您讀完之後,您對這個問題,便可迎刃而解了。

  有些人說,這是一部講小乘佛法的經典。其實不然。這部經典,佛並不是在一個專門的法會上說的,而是在佛涅盤以後,由他的弟子們,把他一生所說的一些警句,擇要系統編集而成。也就是宣化上人所說的:這是一部「佛的語錄」。把佛所說的某一段話稱為一章,共選集了四十二段話,編集成了這部《佛說四十二章經》。因此,這部經典實在既不能說單只是小乘佛法,也不能說單只是大乘佛法;而是綜合佛一生所說的大小乘全部佛法。

  這部經典,實在集結得很好,充分反映了佛說法的全部過程。從小到大,由淺入深。從小乘的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羅漢四果開始,而至申述「念等本空」:「念無念念,行無行行,言無言言,修無修修」,「言語道斷,非物所拘」;強調「真假並觀」:「念非常,觀靈覺,即菩提」;以及「無著得道」:「不為情欲所惑,不為眾邪所娆,精進無為」;進而闡明中道要義:「處中得道」「清淨安樂」;最後則歸結於佛法的根本真理:「生即有滅」以及「達世如幻」。通過有生有滅如幻如化的相對真理,而達到真實不虛、如如不動,乃至動靜一體的大乘絕對真理。

  當今西方社會,雖然物質文化已達高度文明,但是一般群眾的道德墮落,物欲橫流,YIN欲泛濫,以至社會紊亂,犯罪率高,精神失常者多,殺人放火,無奇不有,乃至怪病叢生,蔓延世界,單靠法治、醫治,不濟於事。在此時刻,宣化上人,只身西來,把佛法帶來西方世界,弘揚不遺余力,真可以說是適時之雨。

  在這部經中,從第二章起,有很多章節,一再強調要:「斷欲絕求」、「割愛去貪」、「捨愛得道」、「財色招苦」、「色欲障道」、「欲火燒身」、「意馬莫縱」、「正觀敵色」、「欲火遠離」、「心寂欲除」,乃至「直心出欲」。在四十二個章節中,共有十一個(四分之一強),反復強調斷欲割愛,絕求去貪,直心離欲的問題。

  由此可見,斷欲去貪對修道得道的重要性了,這也可知,上人所以要作此淺釋和出版此經的苦口婆心了。所以,實在也可以說,這部經典,真是拯救目前西方社會,乃至世界各國社會,因誤用物質文明而產生嚴重流弊的一帖良藥了。

  蔡寬淨寫於柏林根市國際譯經學院

  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二日

  佛說四十二章經淺釋

  《佛說四十二章經》,這部經的名字有七個字,這七個字有通、有別。通,就是這一個「經」字,這是一個通名,佛所說一切經典的通名就叫「經」。在「經」的上邊又有一個別名,別名就是這一部經自己的名字,它一個特別的名字,和其他經不一樣的名字。這經就好像我們人都叫人,這是一個通名;人又有自己的名字,姓張的叫張某某,姓李的叫李某某,都有一個自己的名字。佛說經也是這個樣子,有通名,有別名。「佛說四十二章」是這部經的一個別名,別名裡邊又分出來這部經是人法立題。人,佛是人;四十二章經,是法,所以叫人法立題。

  這部經是佛所說的法,佛的弟子在結集經藏的時候,把它一章一章地結集在一起,這也可以說是佛的語錄,把佛所說的話,聚集在一起,成為一部經。四十二章就是四十二段的語錄。

  這是最初傳到中國的經,由迦葉摩騰、竺法蘭兩位尊者用白馬馱經到中國,在洛陽那兒就造了一座白馬寺。白馬寺是皇帝造的,就是在漢明帝的時候。

  漢朝時,佛法就傳到中國了,這是佛教在中國最初的一個開始。可是當時中國盛行的是道教,佛教傳到中國,道教有一些道士就生了妒忌心,對皇帝說:「佛教是假的,是外國的宗教,不是中國的,所以不應該令它在中國流傳,要把佛教趕出去!若不把佛教趕出去,就要來比較一下。」

  怎麽樣比較呢?「把佛所說的經典和道教所說的經典放在一起,用火燒。誰的經典若燒了,誰就是假的;誰的經典若燒不了,就是真的。」

  當時道教有一個道士叫褚善信,他是道教的首領,帶著五百個道士把道教的經典、靈文都放在一起,就祈禱太上老君說:「道德天尊哪!您一定要顯大靈感,令我們道教的經不要燒了,讓佛教的經燒了。」

  當時的道士很多有神通的——有能騰雲駕霧的,有能飛天遁地的,有能隱形的。隱形就是你這麽看著,他在前面這兒,忽然間就沒有了!這麽樣有本事的道士都有。他能藉著遁法——奇門遁甲就逃跑了,藉著道教這種的符啊、咒啊,就有很大的神通。

  可是這時候用火一燒,怎麽樣呢?佛教的經典都沒有燒著,都放光!佛的捨利也放五色的光,經典也放光到空中,好像太陽照耀世間似的。

  而道教的經典呢,一燒就燒著,都被火燒沒有了。能騰雲駕霧的,也不能騰雲了,也不能有神通了;能飛天的,也不能飛天了;遁地的,也不能遁地了;能隱形的,也不能隱形了。他們的符咒也都不靈了,沒有功效了。這時候,道教的經典都被燒了,褚善信和費正清這些道士當場都氣死了,他們這些徒弟也當場把頭發都剃去,有二、三百人都做了和尚。所以這是最初佛教和道教斗法,把道教斗失敗了。

  之後迦葉摩騰、竺法蘭這兩位尊者就踴身虛空,現十八變,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水;在虛空裡走路;在虛空裡躺著睡覺,在那兒現種種的神變。當時這一班人,連皇帝也都一起信了佛教,所以這一部經是很重要的。最初佛經傳到中國,就是這一部經,所以今天和大家共同來研究這一部經典。

  現在先講一講這個「佛」字,「佛」是梵語,具足叫佛陀耶,翻譯成中文是覺者。覺有三種: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自覺和凡夫是不同的,凡夫是不覺。二乘人他能自覺,自己覺悟了,所以和凡夫不同。二乘人雖然能自覺,而沒有覺他,你若再能覺他,這又和二乘人不同,這就是菩薩了。菩薩既能自覺,又能覺他;既能自利,又能利他。他看一切眾生都平等,所以他自己覺悟了,也願意一切眾生都覺悟,這叫覺他。菩薩雖然能覺他,可是沒能做到覺行圓滿。佛是既能自覺,又能覺他,覺行都圓滿了,因為三覺圓滿,所以就成佛。

  「說」,這部經是佛說的。「說」的意思是悅所懷也,什麽叫悅所懷呢?就是把自己心裡所歡喜的事情說出來,就覺得更歡喜了。

  「四十二章」,這部經有四十二章,就是四十二段佛的語錄,也就是佛所說四十二章的佛法。

  「經」,這一個字具有貫、攝、常、法四種意思。「貫」就是貫穿所說義,好像一串念珠似地貫穿上了,把經的道理一個字、一個字貫穿在一起,這叫貫穿所說義。「攝」是攝持所化機,攝持所化的一切眾生。怎麽叫「常」呢?古今不變曰常,過去也不變,現在也不變,將來也不變,古今都不改變,這叫常。「法」,三世同遵曰法。三世就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三世都遵照這個法去修行,所以叫貫、攝、常、法。

  此外又有「湧泉義」,好像水從地裡湧出來了。「繩墨義」,經就好像木匠用來畫直線的東西,是一條繩,上面沾了墨,這比喻經是法的准繩。經還有很多種的意思。「經」,就是教人修行的方法。又有一個「徑」的意思——是修行的一條道路。以上是《佛說四十二章經》經題簡略的意思。

  後漢迦葉摩騰、竺法蘭同譯

  這是佛教裡最初傳入中國的一部經。傳入中國後,必須要有人翻譯,所以在後漢時,由「後漢迦葉摩騰、竺法蘭同譯」。迦葉摩騰是一個人;竺法蘭,又是另一個人,他們兩位都是中印度的人,一同翻譯這《四十二章經》。

  後漢就是東漢。漢朝有東漢、西漢。東漢明帝永平三年(當時皇帝的年號叫永平,在第三年的時候),這一年是庚申,漢明帝作了一個夢,夢見有一個金人,這個金人頭頂上,有一種光,這光是一種圓的光。他從空中飛來,飛到漢明帝所住的殿。第二天漢明帝就問這些文武百官,這時有個太史叫傅毅對皇帝說:「我聽說在西印度有一種神,一般人給這個神起個名字叫「佛」,現在陛下您所夢見的,一定就是佛了!」這時候有個博士叫王遵,也向皇帝說,周朝留下一部書,這書叫《異記》,有什麽奇怪特異的事情,都在這書上記載著。這書記載什麽呢?在周書上說佛誕生於周昭王二十六年,這一年叫甲寅。這時候江河泛溢,江啊、河啊,水都漲了,流到河外邊去了;大地也都震動了。這是佛出生的時候,有江河泛溢,大地震動的瑞相。又有五色光,在天上有個太微星,五色的祥光,就貫這太微星。當時有個太史,(太史就是管天文學的,也是管算數的。)他的名字叫蘇由。他用《易經》來占卦,一占就占到乾卦,得到九五,乾卦九五是「飛龍在天」。得這一卦,他就知道這是西方有大聖人出世。在印度,這個聖人傳一種教法,這種教法在一千年以後,就會傳到中國來,這是太史蘇由占算的結果。

  這時候,周昭王就命令人把這事情刻在石頭上,記載下來,並將這石頭埋在城南邊的一個地方,預備將來看看是不是會這樣子,一千年以後是不是那種教法會傳到中國來?

  後來在周穆王的時候,天地又都震動了,有白虹十二,十二道白虹,就是《楞嚴經》上虹霓那個虹。白色的虹貫日,白天有這麽十二道白虹貫者太陽。佛圓寂的時候,雖在印度,但中國也都看見了。所以佛出世,這不是偶然的。佛在印度出世,中國江、河都泛濫了,水很大的,所有大地都震動了。佛圓寂的時候,在天上又有十二道白虹貫日,當時有個太史叫扈多,他又用《易經》來占算,他知道這是西方印度的大聖人入滅了。周昭王二十六年,歲次甲寅出生的大聖人,現在入涅盤了,這是佛的出生和入滅,雖然印度離中國這麽遠,但是中國也都知道,中國人當時也有會算數的,都知道這情形。

  從周穆王到後漢明帝時,大約有一千年左右了,所以漢明帝作夢,夢見佛。在永平七年的時候,這一年的歲次是甲子。皇帝就命令蔡愔和秦景、王遵三人帶著十八個人,到印度去求佛法。在中印度就遇到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他們兩位就和蔡愔、秦景、王遵回到中國來,這時候是永平十年了。因為他們來的時候用白馬馱經,所以漢明帝就造一個白馬寺,他們回來的這一年叫丁卯。

  等到永平十四年五月一日,就有中國五岳山(編按:五岳山是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恆山、中岳嵩山)的道士來障礙佛教,這就是前面講的把經燒了,結果道教的經都給燒了,佛教的經沒有燒,佛的捨利就放五色的光,到空中結成好像一個傘蓋似的,罩著所有的大眾,大眾見到這情形,就都相信佛教了。

 

上一篇:宣化上人:佛說四十二章經前言
下一篇:自立法師: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記 流通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