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本站通知 :經咒頌念

 

維摩诘所說經白話解 見阿閦佛品第十二 第四十七章 以何等法觀如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見阿閦佛品第十二

  本品有三章 以何等法觀如來 維摩诘以神通示現阿閦佛妙喜世界 願生於妙喜佛土者當生彼國

  第四十七章 以何等法觀如來

  原文

  爾時,世尊問維摩诘:汝欲見如來,為以何等觀如來乎?

  (肇曰:向命文殊共來見佛,雖復舉目順俗,而致觀不同,如來逆睹其情,將顯其來觀之旨,以明佛事不可思議,故知而故問也。)

  維摩诘言: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

  (肇曰:佛者何也?蓋窮理盡性大覺之稱也。其道虛玄,固已妙絕常境,心不可以智知,形不可以像測。同萬物之為,而居不為之域。處言數之內,而止無言之鄉。非有而不可為無,非無而不可為有。寂寞虛曠,物莫能測。不知所以名,故強而謂之覺。其為至也,亦以極矣。何則?夫同於得者,得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是以,則真者同真,偽者同偽。如來靈照冥諧,一彼實相。實相之相,即如來相。故經曰:見實相法,為見佛也。淨名自觀身實相以為觀如來相,義存於是。)

  我觀如來,前際不來,後際不去,今則不住。

  不觀色,不觀色如,不觀色性。

  不觀受、想、行、識,不觀識如,不觀識性。

  (肇曰:法身超絕三界,非陰界入所攝,故不可以生住去來而睹,不可以五陰如性而觀也。)

  非四大起,同於虛空。

  (肇曰:法身如空,非四大所起造也。)

  六入無積,眼、耳、鼻、舌、身、心已過。

  (肇曰:法身過六情,故六入無所積。)

  白話解

  這時,世尊問維摩诘:當你要見如來的時候,你怎樣觀想便能見如來呢?

  維摩诘說:即是觀照自身的實相,我觀佛也是這樣觀的。

  我觀如來,斷除三際,前際已經滅了,不會再來;後際還未到來,還不能去;今際時刻不住。

  不觀眼前是什麼色,不觀這色如什麼樣,不觀這色有什麼性。

  同樣,我不觀受、想、行、識,乃至不觀這識如什麼識,不觀這識有什麼性。

  如來法身不是四大所成,同虛空一樣。

  沒有六入法塵積聚,超越眼、耳、鼻、舌、身、心內六界。

  原文

  不在三界,三垢已離。

  (肇曰:既越三界,安得三界之垢?)

  順三脫門,具足三明,與無明等。

  (肇曰:法身無相,體順三脫。雖有三明,而不異無明也。)

  不一相,不異相。

  (肇曰:無像不像,故不可為一。像而不像,故不可為異。)

  不自相,不他相。

  (肇曰:不自而同自,不他而同他,故他而不他。無相之身,豈可以一異自他而觀其體耶?)

  白話解

  不在三界內,已離三界一切污垢。

  得順三解脫門功德,具足宿命、天眼、漏盡三明,而與無明不二。

  不執著一相,不執著異相。

  不執著自相,不執著他相。

  原文

  非無相,非取相。

  (肇曰:既非無物之相,又非可取之相。)

  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

  (肇曰:順三脫門,則到彼岸矣。若有到,則有不到也。無到不到,然後為到耳。此岸者,生死也。彼岸者,涅槃也。中流者,結使也。)

  而教化眾生。

  (肇曰:欲言此岸,寂同涅槃。欲言彼岸,生死是安。又非中流而教化眾生,此蓋道之極也。此岸生死,彼岸涅槃,中流賢聖也。)

  觀於寂滅,而不永滅。

  (肇曰:觀於寂滅,觀即寂滅。滅而不滅,豈可形名?)

  不此不彼,不以此,不以彼。

  (肇曰:不此而同此,故此而不此。不彼而同彼,故彼而不彼。豈復以此而同此,以彼而同彼乎?此明聖心無彼此,有以而同也。)

  白話解

  不執著無相,亦不是取相。

  不說在此岸,不說在彼岸,也不說在中流。

  以此中道義而化度眾生。

  為化眾生而觀眾生寂滅,而眾生實不永滅。

  如陽光普照,對眾生不分彼此,彼此一如。

  原文

  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

  (肇曰:夫智識之生,生於相內。法身無相,故非智識之所及。)

  無晦無明。

  (肇曰:明越三光,誰謂之暗?暗踰冥室,誰謂之明?然則,在暗而暗,在明而明,能暗能明者,豈明暗之所能?故曰無暗無明也。)

  無名無相。

  (肇曰:不可以名名,不可以相相。)

  無強無弱。

  (肇曰:至柔無逆,誰謂之強?剛無不伏,誰謂之弱?)

  非淨非穢。

  (肇曰:在淨而淨。誰謂之穢?在穢而穢,誰謂之淨?然則,強弱淨穢者,果非強弱淨穢之所為也?)

  不在方,不離方。

  (肇曰:法身無在而無不在,無在故不在方,無不在故不離方。)

  非有為,非無為。

  (肇曰:欲言有耶?無相無名。欲言無耶?備應萬形。)

  無示無說。

  (肇曰:非六情所及,豈可說以示人?)

  白話解

  世間智不可以知,世間識不可以識。

  隨緣能晦能明,無所謂晦,無所謂明。

  大道無可名,法相無實相。

  至柔無能逆,無論弱與強。

  即穢成淨土,無所謂淨穢。

  無在無不在,不離方與圓。

  不是有為法,亦不是無為。

  不可以示人,不可以言說。

  原文

  不施不悭,不戒不犯。

  不忍不恚,不進不怠。

  不定不亂,不智不愚。

  不誠不欺。

  (肇曰:不可以善善,不可以惡惡。)

  不來不去,不出不入。

  (肇曰:寂爾而往,泊爾而來。出幽入冥,孰識其動?)

  一切言語道斷。

  (肇曰:體絕言徑。)

  白話解

  布施不執著施相,而財施法施不悭吝。持戒不執著戒相,而不犯一切戒。

  修行忍辱,行似不忍而實不嗔恚;修行精進,行似不進而實不懈怠。

  法相不定而一心不亂,無智無得、似愚非愚而得無上正等正覺。

  有誠相非真誠,無誠相而誠者是大誠,行大誠者於一切眾生無欺。

  幻聚時稱為來,影散時稱為去,其實不來亦不去。下地升進稱為入,上地退下稱為出,其實並無出入之處。

  用任何言語都無法表述。

  原文

  非福田,非不福田。

  非應供養,非不應供養。

  (肇曰:無相之體,莫睹其畔。孰知田與非田、應與不應乎?)

  非取非捨。

  (肇曰:取之則失真,捨之則乖道。)

  非有相,非無相。

  (肇曰:寂寞無形,非有相也。相三十二,非無相也。)

  同真際,等法性。

  不可稱,不可量,過諸稱量。

  (肇曰:無相之體,同真際,等法性。言所不能及,意所不能思。越圖度之境,過稱量之域。)

  非大非小。

  (肇曰:大包天地,不可為小。細入無間,不可為大。能大能小者,其唯無大小乎?)

  非見非聞,非覺非知。

  (肇曰:非色故非見,非聲故非聞,非香味觸故非三情所覺也,非法,故非意所知也。)

  白話解

  菩薩不求福,不種福田,一心濟度群生,即是大福田。

  不求福則不求應供養,成就大福田,則非不應供養。

  取得必有失,真捨違背大道,所以不說是取,亦不說是捨。

  心不動所以非有相,幻相不斷所以非無相。

  同於真實的本來面目,符合佛法真如之性。

  不可稱,不可量,無法以世間俗數衡量。

  有形而變幻無窮,大包天地,小入無間,不能以大小衡量。

  有形有聲而不起見聞分別,有觸有像而不生覺知之意。

  原文

  離眾結縛。

  (肇曰:無漏之體,絕結縛。)

  等諸智,同眾生。於諸法無分別。

  (肇曰:等實相之智,同眾生之性,渾然無際,豈與法有別乎?)

  一切無得無失,無濁無惱。

  (肇曰:無得故無失,無清故無濁。事外之體,何可惱哉?)

  無作無起,無生無滅。

  (肇曰:法身無為,絕於施造,孰能作之令起,使之生滅乎?)

  無畏,無憂,無喜,無厭。

  無已有,無當有,無今有。

  (肇曰:法身無寄,絕三世之有,三災不能為其患,始終無以化其體。恬淡寂泊,無為無數,豈容憂畏喜厭於其間哉?。)

  不可以一切言說分別顯示。

  世尊!如來身為若此,作如是觀。

  (肇曰:窮言盡智,莫能顯示。來觀之旨,若是者也。)

  以斯觀者,稱為正觀。若他觀者,稱為邪觀。

  白話解

  既無見聞覺知分別,成無漏之體,則離一切結縛。

  不以己智異於眾智,凡夫等於聖賢,菩薩同於眾生,於諸法都不作分別。煩惱即是菩提,於生滅中證涅槃。

  因菩薩無所得,無得則無失,所以一切無失。既無得失,則無濁無惱。

  心不作意,則諸法無從起,因而無所生,無生亦無所滅。

  既無生滅,則無怖畏,亦無憂慮;更無喜生厭死之情。

  不存在已經有,不存在將會有,不存在今時有。

  不可以用任何言說一一顯示。

  世尊!如來身只能這樣描述,應當如此觀。

  照這樣觀,就叫做正觀。如果不這樣觀,就叫做邪觀。

 

上一篇:維摩诘所說經白話解 見阿閦佛品第十二 第四十八章 維摩诘以神通示現阿閦佛妙喜世界
下一篇:維摩诘所說經白話解 菩薩行品第十一 第四十六章 菩薩不盡有為不住無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