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末學有一個問題,請慈悲開示。真如自性,如如不動,離四句,絕百非,言語道斷,為什麼我們修行卻更強調斷惡修善,強調行善順乎自性,行惡違逆自性?而有些法門強調可以通過飲苦食毒的方法,於煩惱中證入自性。這種說法是否有其合理性,請慈悲開示。
大安法師答:現在有些學佛人,剛學一點,就喜歡談玄說妙。佛經裡面是理事雙備,有時候是從理上講,有時是從事上講,理和事兩方面都要兼顧。
在理上講,我們都是有如如不動的真如自性,所謂我們每天念“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稀有”,這確實就是禅宗講的向上一路,指歸本分的,這裡面是離開事、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世間的語言都是用不上的,這叫做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染一塵的一種境界。這種境界一切眾生本具。但是我們一念無明妄動,在心意識層面,我們全體都在無明的心意識裡面,我們對真如自性是貼近不了的。
佛在《楞嚴經》講:“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我們眾生只要舉心動念,五欲六塵的念頭就起來了。不像佛,真如自性,念念都跟一切種智相應,我們是念念都跟無明煩惱相應的,所以我們要了解,雖然具有如如不動的自性,但是我們的內心的五蘊,行蘊的妄念就像激流水,就像湍急的旋流、漩渦,是這麼個情況。所以在這樣一個情況,我們要從事相上下手,怎麼從事相上下手呢?就是要持戒。持戒是從事相上下手的,規范自己的身業,口業。先制身,然後再制心,來規范清靜自己的意業,行為上不要談玄說妙。
今天中午有一位同修來我這裡說請法,我說請什麼法,回答說持戒。我讓他持戒,修行從持戒開始。他還問是持有相戒,還是持無相戒?我回答:你能持無相戒麼?所以我們持戒要從有相戒下手,談玄說妙不是我們現在的水平。
《梵網經》講很多人就是 “口口談空,步步行有”,口裡面都是談“空”的,步裡面都是行在“有”裡面,都在造惡業,所以我們一定要從規范自己煩惱重重的身業和口業開始。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口,不妄語,不绮語,不兩舌,不惡口,首先要從這裡做起。所以我們一定要強調斷一切惡,修一切善。
行一切善,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法的規則,我們的煩惱就違逆了這種清靜的自性,就會顛倒行事,迷惑顛倒。在這種情況下,有的法門強調飲苦食毒,可能是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就像是治病,有的是用正常的藥物治病,有的病得很重,像奇症、絕症,有時候可能下毒藥。砒霜可以毒死人,但砒霜有時候也可以把人治活,以毒攻毒,這是各種不相同的手法。所以不是說法是否有合理性,而是原則、理念,與道相應,但是讓大家證悟到真如自性,不二的體性當中的方法,那是非常多變的。
像禅宗種種手法,比如丹霞禅師劈佛燒佛,歸宗禅師斬蛇,這些都是非常別具一格的,就是格外的一種方法來斷除對方的執著,但是不應該把這種格外的方法當做一個常法去推廣。所以用一種飲苦食毒的方法,是不是能斷除煩惱,證入自性,這種格外拈提的方法,無論禅宗、密宗,或者其他法門,可能會有這些,但一定不能把它當作一種普遍的常法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