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為什麼不會獲得好運的青睐呢?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2015 年即將過去,回首這一年,不知道你有何收獲與感受呢?不得不承認的是,生活多數時候都是艱難的。即使沒有遭受真正的抑郁與焦慮症,僅是庸碌的日常就已經夠我們受的了:在擁擠的日程表裡來回跋涉,平衡著工作、家庭與責任;在象牙塔裡張望外面的世界,糾結著考研、就業與未來……

  但無論日子充滿了多少糟粕,我們都希望它能有一個新的開始。這些新的開始需要建立在自己笃定的信念、敢於踐行的勇氣,以及某種好運氣上。當然了,也需要外界的一點輔助與建議。

  這裡是來自心理咨詢師的10條新年建議—它們關乎你的心靈和情緒。你不需要視它們為金科玉律。但偶爾記起時,也許能幫你面對生活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挑戰。

  1. 停止對自己的過度苛求

  吾日三省吾身,這是一個提倡自我批評與反省的時代。但是,對自己過度嚴苛真的有用麼?我們常常認為,苛求自己就能幫助我們一直保持在正確的軌道上,或者迅速從錯誤裡抽身而出。但事實上呢?有研究證明,一味的苛求自己,反而會讓我們不斷的重復那些錯誤的/壞的行為。相反,後退一步,施予自己一些同情,給自己提供更多的“彈性”空間,反而會更好。你可以借此增強自信,也更有可能在下一次做出新的、積極的選擇。

  當你下一次開始苛責自己時,不妨這樣做:將自己當成自己的朋友,用一種更善良、溫和的方式和自己對話,就像你呵護一位遭遇困境的摯友時那樣。“好了,別再逼自己了,放輕松,讓我們一起看看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2. 覺察並正視你的嫉妒

  新年假期快到了,你的微信朋友圈裡即將會出現一波又一波的“別人的生活”:去度假了,收到了昂貴的新年禮物,跳槽頂級公司工作,脫單了……諸如此類。嫉妒不?羨慕不?記住,當你的嫉妒開始正面襲擊你的時候,正視它,並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想要的麼。千萬不要故作潇灑地說,切,我才不稀罕呢。你需要做的是,看清自己的嫉妒與欲望。真的想要這些?那就釋放自己的能量,努力去追尋這樣的生活。又或者,你發現這並不是你真正的想要的。那就平靜下來,不要過度關注社交網絡上的“生活”。

  你生活中真正的標尺與准則,應該是你自己內心的那個目標。

  3. 習慣“失敗”,並對“失敗”二字保持質疑

  2016年,希望你不要對“失敗”反應過度。因為負能量反雞湯學一定會告訴你:2016年你會繼續失敗的。你有可能會在考研成績揭曉時哭暈在廁所(不是激動的),也可能發現自己工作了一年的創業公司突然倒閉了,或者本該是你的晉升崗位被局長的侄子頂替了。

  失敗是人生的巨大部分之一,但實際上它們也沒那麼有摧毀力。“失敗”會造成我們大腦的紊亂,它讓我們錯誤地認為這道關卡實在太難,而我們實在太弱。這是意識和你玩的一個小小的游戲。此外,社會意義上的“失敗”,真的是失敗麼?也許你需要更多地思考這一點。

  4. 多嘗試一些“反常”的行為

  又是一個知易行難的問題,因為打破常規總是艱難的。但你依然可以嘗試一下,尤其是某個“常規”行為已經將你拖入了窘境時。比如,別再做一個要花費半天時間來修改郵件草稿的完美主義者了。相反的,寫好郵件,通讀一遍,避免大的失誤,就立即發送出去。

  我們常常因畏懼壞事的發生而畏首畏腳。但事實時,打破你的“慣例”,做一些相反的行為,基本上也沒有什麼災難發生。更重要的是,即使發生了,你依舊有辦法來補救。

  當然了,如果你平時就是一個馬虎的人,那還是學習一下如何多花點時間,寫一封謹慎的郵件吧。

  5. 耽溺於某種過去式時,趕緊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你是否曾在腦海裡不斷的重復、回放、反刍某件已經發生的事情,並常常因此而沉思?譬如失戀、工作受挫等等。記住,這是有危害的!因為在沉思時,你並沒有在學習任何新東西,也沒有在解決問題,或者獲得某個新的視角。你只是在重復又重復。有證據顯示,有過度沉思傾向的人,更有可能患上病理性的抑郁或其他症狀。

  即使你想沉思的欲望不是太強烈,你也需要花費一兩分鐘時間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你得找到某個能吸引你注意力的東西或事情,看一個視頻,玩一個智力游戲,和朋友聚個餐,諸如此類。

  6. 感到孤獨時,需要邁出一步

  很多人都有同孤獨做斗爭的經歷,孤獨就同失敗一樣,在我們腦海中造就了錯誤的認知。孤獨讓我們誤以為自己的人際關系不夠穩定,身邊的人不關心我們。

  孤獨還會讓我們疏離,越疏離就越造成孤獨,如此惡性循環。我們應該勇敢地打破這個怪圈,與朋友交談,聚會,一起旅游,邁出第一步。

  當然,如果你是那種喜歡獨處與內觀的人,孤獨也並不是一件壞事。隨你所願。你需要成為你自己。

  7. 幸福不是常態,也不一定是最終目標

  我們的文化教育我們,人應該快樂。如果你不快樂,那肯定是你的問題。但是,幸福什麼時候變成了一個終極的目標了呢?也許終極的目標應該是自我實現與有意義?我們常常經歷一些困難的時刻,飽受折磨,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你需要允許這些東西的存在,感受它們,同它們呆在一起,而不是逃避,或者強行把他們轉換為幸福快樂。

  8. 時刻關注心理健康

  我們時刻將自己的身體健康置於首位,而冷落了心理健康。我們需要監控自己的心理健康,看清楚自己正在做什麼,出現問題時要敢於正視和承認。當你遭遇了挑戰,或者步入了一個非常痛苦的境地時,仔細觀察自己的感受,看看自己是否有能力繼續向前,並及時求助。

  9. 去練習冥想吧

  冥想這個詞已經快流行到爛大街的地步了。但事實是,並沒有多少人將其真正地付諸實踐。而更重要的是,冥想,是真的,真的,真的,有作用。諸多心理學家、治療師、瑜伽師的研究與試驗都證明,冥想能夠刺激人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就像肌肉一樣,你越多地練習冥想,你就越有可能對抗壓力。此外,冥想也對一些低階程度的焦慮或抑郁症狀有明顯益處。

  嘗試冥想,或者一些與冥想類似的方式來幫助自己。甚至是在你吃飯、洗碗、發呆時,都可以嘗試著更多地內觀自己。

  10. 做最好的期待

  這句建議與前面的很多條都有些相悖。但期待並沒有什麼不對呀。認真、努力,常懷感恩之心的你,為什麼不會獲得好運的青睐呢?

 

上一篇:南懷瑾:違反天地自然的法則是自找麻煩
下一篇:觀音菩薩灑聖水,起死回生救慈父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