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慈法法師: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四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四集

  無漸次,叫圓頓之教,非漸次之教。漸次之教——三乘、五乘,乃至說三十七道品,乃至說菩薩的四十一個次第,這都是漸次修持。聲聞教的四向四果(編注:四向四果:小乘佛教聲聞修道的階位。又稱四向四得、四雙八輩,或稱八補特迦羅(at!t!ha-puggala^ dakkhin!eyya)、八賢聖、八聖、八輩。也就是:須陀洹向(預流向)、須陀洹果(預流果)、斯陀含向(一來向)、斯陀含果(一來果)、阿那含向(不還向)、阿那含果(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這都是漸次。我們說加行位、暖位、頂位、忍位、所謂的世間第一尊勝位這些地方都是所謂的漸次,這個地方是沒有漸次的。

  “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

  這段文字是讓我們修行的,並不是讓我們學習的,學習是(為了)讓我們修行,(為了)修行我們才來學習,並不是為了增加我們的知識啊,是為了指導我們的行為,我們才坐到這個地方,這是千金難買,萬劫難遇啊!你買不到的東西。因為世間的金銀財寶可以買種種之物,但無上殊勝的法,沒有大福德因緣,是難以相遇的。

  “如是乃能永離諸幻。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重宣者,再一次的重復地與我們提示。

  普賢汝當知,一切諸眾生。

  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

  圓覺心建立,猶如虛空華。

  依空而有相,空華若復滅。

  虛空本不動,幻從諸覺生。

  幻滅覺圓滿,覺心不動故。

  若彼諸菩薩,及末世眾生。

  常應遠離幻,諸幻悉皆離。

  如木中生火,木盡火還滅。

  覺則無漸次,方便亦如是。

  “普賢汝當知,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猶如虛空華。依空而有相,空華若復滅。虛空本不動,幻從諸覺生。幻滅覺圓滿”

  覺在幻中亦不動,在不動中亦不動。何以故呢?因為沒有差別故。諸佛如來是用的不動智,可以出現種種三昧,所謂三昧就是幻化境界、自在境界,可以入正受。什麼正受呢?於諸幻境界得以自在運用而不染著,是為“正受”。我們一到幻化中就流轉無窮,被境所轉,這不叫正受,這叫“業流”。

  這個地方要審視的,要不然說三昧是不是說在我們煩惱之外,在我們幻化之外另有佛法呢?非也!要是眾生法一滅,佛法亦滅,若無眾生,諸佛亦無出世正因。若無污泥,也沒有蓮。所謂“幻從諸覺生,幻滅覺圓滿”。

  “覺心不動故,若彼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常應遠離幻。”

  “遠離幻”,我們不要隨幻所流轉就對了,就會產生方便;不是斷滅幻,現在許多人修法要斷滅它。佛這個“永斷”,與凡夫的“永斷”是不一樣的,佛的“永斷”是活活潑潑的運用,所謂的入無量的三昧得自在游化,游戲神通,教化攝護,是為佛的“永斷”方便;眾生的“永斷”是斷滅的“斷”,是邪見的“斷”,是顛倒的“斷”,又流入新的業流——虛妄業流。諸佛如來是真實的教化,真實利益。

  “諸幻悉皆離,如木中生火,木盡火還滅”

  火是依木而生,木盡火亦滅,假如眾生盡了,佛法也就滅了。所以說滅眾生者即是滅佛者,所以眾生不可滅。《普賢行願品》雲“眾生無盡,煩惱無盡,我願無窮。”作如是說。眾生業流是為佛法壽命。若不如是,佛法何以住世呢?現在許多人都在眾生業外去找佛,那是了不可得的。六祖大師說:離世間法另求佛法,佛法如兔角,覓不可得。

  “覺則無漸次,方便亦如是”

  三、普眼菩薩啟教

  於是普眼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演說菩薩修行漸次,雲何思惟,雲何住持,眾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開悟,世尊若彼眾生無正方便,及正思惟,聞佛如來說此三昧,心生迷悶,即於圓覺不能悟入,願與慈悲,為我等輩及末世眾生,假說方便。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於是普眼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演說菩薩修行漸次”

  前面有文殊、普賢二菩薩,一位問如何產生正見,一個問如何依正見而行。下面我們看普眼菩薩如何來開我們的眼目吧。文殊開我們的大智慧,使我們建立正見,普賢使我們發起大行,普眼菩薩看給我們干什麼?前面說修行的法,什麼叫修行的法呢?叫頓,什麼叫頓呢?離幻即覺,無有漸次。這個地方普眼菩薩是開我們方便眼,使我們出生眼目,來說漸次。

  “雲何思惟同,雲何住持”

  如《金剛經》雲“如何降伏其心”,如何安住。

  “眾生未悟,作何方便”

  我們大家都是未悟眾生,反正慈法是未悟,這一點是決定無疑的。未悟者,怎麼作方便呢?就是給眾生怎麼作方便,那悟者就不需言說了,未悟者怎麼來開導呢?

  “普令開悟”

  大家都有開悟的因緣呀!今天我們遇到這樣法會都有開悟的因緣,你不想開悟嗎,我不相信,學佛的人還是要開悟的,開什麼悟呢?要了生死的,要破夢幻的,要出業流的。

  普眼菩薩要給我們一個漸次,要給我們一個思惟、住持的因緣,使我們開悟,普令開悟。這話真是大威德啊!因為有些開悟的方法,(只有)上根性人可以開悟,這個地方叫普令開悟,光明徧照,一明皆明,一亮皆亮啊!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世尊!若彼眾生無正方便及正思惟”

  正確的思惟方法沒有。

  “聞佛如來說此三昧”

  說這樣的不可思議的教化,

  “心生迷悶,

  我第一次看《圓覺經》的時候,真是如看天書一樣,不知道從哪兒下手,也不知道這寫的什麼,一會悟的一會幻的,跟大家今天的心情可能差不多。但是看三五次以後的的確確歡喜無量,如貧者得寶,如病者得瘥啊,像久病的人突然的健康了,如貧瘠的人突然得到無量的珍寶一樣;如浪子歸游,如浪子回到家鄉了,流浪於無窮無盡的苦難,沒有依托,沒有依所,突然的回到自己的家,衣食豐足,眷屬圓滿,歡喜無量,那真是那樣的。宗下大師過去說:十字街頭遇見了親娘老子,歡喜的很。要不然我們心生迷悶。

  即於圓覺不能悟入。”

  佛的教化為了使我們悟入,並不是談玄說妙,誇張其辭,高推眾生而不能及,不是這個意思。為了使我們悟入佛之知見,使我們得清淨的利益啊!使我們得到佛一樣的功德。這是佛出世的本懷,也是佛最慈悲、最大恩德所在呀!

  “願興慈悲,為我等輩”

  即為現在我等大家。

  “及末世眾生,假說方便”

  即權說,說一個權機,使我們認識到就可以了。為什麼呢?給我們一個路子,下手的方便。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眼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修行漸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說種種方便,汝今谛聽,當為汝說。時普眼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爾時,世尊告普眼菩薩言:善哉!善哉!”

  我們無以言說,只能說“善哉!善哉!”奇男子,大丈夫。為一切眾生有開悟因緣;為一切眾生有入漸次的方便;為一切眾生能悟入佛之知見;為我們三請,殷勤三請,真是奇男子!真是我們的大導師啊!真是我們末世的善知識啊!我們應該頂戴普眼菩薩,應該贊歎供養啊!要不然,今天這樣殊勝的教義,我們沒法聽聞。

  爾時,世尊告普眼菩薩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

  真是善男子啊!能啟教《圓覺經》的人都是善男子、善女人,此人不可思議,聞這樣的經題也是不可思議的人。這樣可以使佛法殊勝了義之教住世傳播下來,法無以自彰啊!法雖住於世,恆常不壞,若無人弘揚,必生斷滅因緣。所以大家能啟教《圓覺經》,不可思議,不光我們歡喜,整個法界的一切含識皆因此法而得饒益,皆因此因緣得以出離生死苦海。

  這麼說你不要認為我說的大,這麼說是真實之語,莫生謗疑啊!因為每一個眾生的心性都是個法界啊!善哉,大家真是有這麼好的因緣,我真替大家歡喜,你聽得懂聽不懂我不管,我是歡喜的,因為有這樣的因緣我就替大家歡喜,必為諸佛諸菩薩所攝護啊!必為一切含識所贊歎擁戴啊!

  我們能聽到這樣的因緣,就是如香熏染,我們點檀香,大家久久的熏習,自然心生香氣,入香光莊嚴啊!你不知道你走出去了,別人一聞:“哎呀,你身上怎麼有香氣呢?”久久的熏染。你不是打麻將說壞話,“哎呀,我胡了。”你不是這個熏染。熏染什麼呢?殊勝圓滿之教化,無上菩提的熏修。所以我們身上就有點香氣,懂不懂都有香氣,因為一張嘴,“哎呀,我們學《圓覺經》了”。《大方廣圓覺經》,這經題一出口就在放光動地,就是香氣普熏,法界有緣,鹹得饒益,你說大不大呢?不大,真實不虛。所以說我們大家有福,我們到這個大圓寺學習《大方廣圓覺經》真是了不起,地名與經名相應,我們的身業相應,能不能相應我們慢慢看。

  “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修行漸次,思惟住持”

  不光思惟修行,還要使這個法住持下來,是我們大家的任務啊!護法是成就信心的第一善巧,我們大家要護持《圓覺經》,要使《圓覺經》的教化源遠流長,布施於未來,攝護一切眾生、一切含識、一切有緣,鹹成無上佛道。

  我們要有護法心,今天我們能學這個因緣,我們要發起這個護法的心,要使《圓覺經》發起更大的流通、宣化,使無量的有情皆能了曉此教義,由此而成就無上的道業,那真是不可思議。許多人說護法不好護,(其實)也好護,有的人是直接地以自身的利益與佛相應而發起的護法,依法護法!

  終南山沣峪口有一個淨業寺,是道宣律祖的寺院,以前有個甘露台經常傳戒,道宣律師在那傳戒,它那有個牌匾,叫作“依法護法”。就是與法相應者,隨順法度,回施攝化有情,這樣的叫護法。

  另一類人呢,雖不能了曉法義,雖不能與法相應,但是弘揚這樣的經教,推廣這樣的經教,與人結法緣,這樣的人也是護法;有人呢,自己聽不懂,做後勤工作,說大家聽法去吧,那個地方講《圓覺經》可以使人的心地開明,自己雖未聽未聞,乃至未有相應,但是間接的相應,叫遠攝不捨,一樣的究竟得以利益,給大家做飯給大家燒水,給大家做後勤。所以說種種法會都有無量的善護。

  就象今天我們大家能坐在這個地方聽,有無量的善神菩薩攝護我們。要不然外面的大門“砰”,有人的進來了,讓我們去打麻將的,家裡有這個事情那個事情了,這個出家人有這個事情那個事情了,學佛人有這個事情那個事情了,生這個煩惱那個病了,有人生這個業障那個業障了,就是讓你聽聞不成。

  你看我們聽聞的因緣要去掉無始以來的業障的纏縛、煩惱的纏縛、種種雜緣的纏縛,才能有這個聽經的殊勝因緣。所以大家都是不可思議的因緣,要歡喜尊重。

  “乃至假說種種方便”。

  “假說”,假使予我得饒益因緣。

  “汝今谛聽!當為汝說。時普眼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恆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發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當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

  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

  我等皆可以說是新學菩薩,也可以說是末世眾生。

  “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

  原來遠離諸幻,正是正念的發起。前面講的正念、正見、正思惟。

  “先依如來奢摩他行”

  所謂“奢摩他”,就是“止”、“定”,以系心一處,無事不辦,發生利益。我們眾生若是惡法流轉無有出離,不妨先知善法,作增上利益,也是個善巧入手之處。所以說這個“止”與“定”——奢摩他,就是使我們至心一處、立心一處,一心一處,使我們辦聖事。

  “堅持禁戒”

  形容如來的這種遠離幻化的奢摩他,依止,止流轉因緣,不隨種種虛幻境界流轉,成就奢摩他。成就這樣的前提要堅守禁戒,就是應做不應做,要有分明的因緣,要不然我們的作業不能成就,雜亂無章,無明業流還會使我們流轉無窮。所謂禁戒者,給自己規定一個功課,作業范圍,制定一個善法應行、惡法勿做的戒律,使我們得到善法的保護,能修證善法,向往一乘,究竟成就一乘。若不如是無有最初發因。

  我們學佛的人,一開始要三皈、五戒,乃至十戒、八關齋戒,或者說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戒,或者說菩薩戒,種種戒法皆是為攝護我們成就無上道業。

  毗盧遮那佛在《梵網經》上講,我百劫修持心地法門,就是戒品行,金剛寶戒,金剛戒也就是攝護眾生之戒,不管是威儀戒、攝善法戒或者是說成就善法戒、攝眾生戒,或者叫三聚戒——一是律儀戒(威儀戒)、二是攝善法戒、三是饒益有情(攝護眾生戒),如是三聚戒都能使我們得以正定。若不如是,我們無以發起正行。戒、定、慧是學習佛法的漸次行持,解脫、解脫知見是漸次行持的果德。

  我們一定要知道漸次的因緣。有圓頓也要知道漸次,因為悟者頓悟,行者還要依次第而行。何以故呢?釋迦佛在《楞嚴經》上反復舉這樣的例子。

  (注:錄音中無“安處徒眾,宴坐靜室恆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合和,所謂發毛爪齒,皮肉筋骨”一段正文及開示,因此注明)

  “髓腦垢色皆歸於地”

  這是講四大的。

  “唾涕濃血,精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

  這是講四大和合的相。我們這個色身就是四大和合。

  “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

  問問自己,我們把這個四大都還歸他的本原,我們這個身又在何處呢?要敢問自己,不要怕,這一問是不是我這個身體就消滅了呢?不要怕。

  “即知此身,畢竟無體”

  這是一時的四大和合暫存之假體、幻體、夢體、病體、罪受之體。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

  “和合為相”

  原來是一時的和合幻相罷了。病相、苦相、不淨相,摸摸是不是?九竅常流不淨,生老病死常作壓迫,種種顛倒知見,常如影隨身,所以稱為“和合為相”。

  “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妄有六根。”

  所謂的眼、耳、鼻、舌、身、意是為六根,六根有六識,六識出六塵而生十八界幻相,與我等作生死輪回之虛幻業托、虛幻業體、虛幻的境界。

  六根、六塵、六識。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意根、身根;六識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下面幻出相應的六塵,即色、聲、香、味、觸、法,共和為十八界。這就是佛教常講的十八界。

  六根四大,中外合成

  這都是緣緣假和,根是四大種,慢慢產生這種幻化的因緣。“六根四大,中外合成。”

  “妄有緣氣”

  我們認為這個呼吸,捂著鼻子出不來氣就是生命,生命在運作,在流轉。“妄有”,以妄有而產生。如夢幻中得種種珍寶,醒來呢,無一物可得。眾生生命幻相亦復如是,醒來之人,知無一生命具體所成,但是幻化,妄有所現。

  “於中積聚,似有緣相”

  似乎是有,摸一摸,敲一敲,也有痛有癢有酸有麻,這就是觸覺,所謂的色、聲、香、味、觸、法不出六根六塵,不出四大假合。你超越不了這個地方,超越就能離幻,離幻者就能得自在。我們漢地的僧人,讓我們燃頂、燃指、燃臂就是讓我們出離這個色幻的色身,讓我們警策警覺自己的,我們大家下去可以在這一段文字上審視一下。

  “假名為心”

  這種內外的所謂的聚集,相似之相,假名為心,所以是虛妄之心。

  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

  “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

  六塵就是所謂的色、聲、香、味、觸、法,把這個東西一去,你這個妄心何生啊?何有啊?

  “四大分解,無塵可得”

  我們這個四大、六塵的和合的因緣,六根六塵的和合因緣,所謂這個色相身,若是把它給分解開來,就是離幻。這是一種暫時的假合、虛妄的因緣,所以無塵可得。

  “於中緣塵,各歸散滅”

  它畢竟是要散滅的,只是一時的緣緣和合。歸於散滅,我們為什麼要強執它呢?還要為它服務呢?這是認賊為子,家產總歸是建立不起來的,聖法是永遠完成不了的,有漏之器啊,你再加注它終歸是漏盡,它會漏掉的,不能得法益。

  “畢竟無有緣心可見。

  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

  假使我們把四大各還本原,都還給它們,不要了,我們這個色身不可得;把六塵、六識、六根各還本原,還於四大,那我們真是空淨光明啊!

  “幻滅亦滅”

  幻滅有幻滅之感,有幻滅之覺,有幻滅之因,亦要滅。

  “非幻不滅”

  一切幻化境界都不可得。

  “譬如磨鏡”

  象磨鏡子一樣。過去鏡子不象我們的現在鏡子,我們現在鏡子是玻璃鏡子,我們是知道的,過去的鏡子是銀鏡、銅鏡,要磨的。時間一久不用,隔一段要磨鏡,所以過去有一個行業叫磨鏡,就是大家的鏡子隔一段要磨,不磨是不行的,鏡子每天要有人擦拭。我們現在水銀跟玻璃加工出來的鏡子不用那樣處理,過去的銀鏡銅鏡都是這樣搞的。

  “垢盡明現。

  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

  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

  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

  你敢這麼做嗎?把自己的身心作為一種幻垢把它捨棄掉。捨棄不是像別人認為的那樣死掉,不是!不執著它,超越它,不為它做種種虛妄的服務了,只運用它發起清淨的法益了,那這個地方差異是很大很大的。一個是輪回,一個是自在。

  “垢相永滅,十方清淨”

  假如我們瞪著眼睛看法界了無一塵一法之差別可得,這個清淨的心,廣大無礙的利益,自然會生起。這樣的道理能明白也是不可思議的人。那你能破除四相,得清淨無礙,能得見如來,所謂的清淨法身、不動法身、無差別的法身。

  “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

  如是摩尼寶珠,隨眾生心性所需,發生種種的給予,稱為如意摩尼寶。如清淨摩尼寶珠,映出五色,寶珠可以應五方因緣,映出青色、黃色、黑色、赤色、白色五種色,五方五色,皆因這種五方的分別而幻現,隨方各現,所謂的“五方現五色”。

  “諸愚癡者,

  要是愚癡之人。

  見彼摩尼實有五色”

  他認為真有這樣的五種顏色,這白色也可以分析出來五種色七種色,那這個地方不是實有的。

  善男子,圓覺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癡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由此不能遠於幻化,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名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善男子!圓覺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

  我們這個圓滿的覺性象摩尼寶珠一樣,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大家各個運用的差別,但是都沒有出這個圓覺淨性,眾生沒有出離,我們大家都沒有出離。這真是給我們開法藏啊!為我們打開寶庫啊!這真是給我們開法藏!

  “彼愚癡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

  愚癡者,強執認為淨圓覺性還有另外一個覺相,這是不知佛法真實利益。有的人修行佛法,認為修到某種狀態就會進入某種形體,不是!本來具足故,非增減故,非有所得故,只是徹回本源罷了。

  “由此不能遠於幻化”

  包括所謂的如來圓明覺性,如你執著實有此相,也會墮入新的夢幻之中,所謂地如來覺相幻化境界,亦是虛妄之心。

  “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名菩薩”

  若能超越種種幻垢,可以說是菩薩,如是菩薩遠離四相、遠離差別、遠離眾生與佛的差別,因為一切差別畢竟不可得。

  “垢盡對除”

  對者,那就是有佛有魔、有善有惡、有是有非、有彼有此、有人有我、有男有女,無量差別是為“有對”。那麼垢盡,對也就除了,所以說生起清淨智、光明智、不動智、無差別智、平等智。這個“智”,就會產生所謂的無對的清淨、無垢的利益。

  我們的心是不是有垢呢?自己可以想一想。有的人說我要除我的罪惡作業,這個執著這個除的心,本來已經生垢;那你說我不生這樣的心,我怎麼修持善法呢?所以過去說罪業生起之時因業而發明忏悔叫作“事忏”;“無相忏”就是知一切法畢竟空寂,一切善惡,畢竟不可得,是為“正忏”、“根本忏”、“無相忏”。

  “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所以這個法也不可說。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虛空覺所顯發,覺圓明故,顯心清淨,心清淨故,見塵清淨,見清淨故,眼根清淨,根清淨故,眼識清淨,識清淨故,聞塵清淨,聞清淨故,耳根清淨,根清淨故,耳識清淨,識清淨故,覺塵清淨,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

  在這個地方呢,親證於斯,一切有對在這個地方崩潰,一切垢障在此消除,如大圓滿鏡放大光明,普照於法界,才得見一切畢竟無有差別。以此因緣得見如來,是名“菩薩”。“菩薩”能自覺覺他,知一切法,非生非滅,非修非證。以此因緣發起殊勝圓滿回施,“證得諸幻滅影像故”。

  “爾時便得無方清淨”,

  無方者,不擇上下東西南北,十方不可得,五方不可得,一切不可得,但是圓明之地、清淨無差別之地、光明安穩不動之地。所以叫“無方清淨”。

  “無邊虛空,覺所顯發”

  能知法界本是一體,舉心全體,一念即生,一念生起,法界為之一動;一念貪,法界為之全體為貪;一念瞋,法界為之全體為瞋;一念清淨,法界為之全體清淨。以此大威德之心,是為佛心、善心、不可思議之心。所以一佛憤怒,諸佛憤怒;一佛歡喜,諸佛歡喜;這叫“法界心”,也叫“法界心相”。以此因緣消除差別,消除心垢,得無方清淨利益。

 

上一篇:慈法法師: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五集
下一篇:慈法法師: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三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