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傳喜法師:當你安住於般若本性中,就超越了生死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心經》的觀修引導之

  “安住”於般若本性中!當我們後天的生命完全合進去時,就超越了生死

  “無苦集滅道”,佛陀一開始講人有“生老病死”,“苦”是迷惑造業感召的,有滅苦之法,有道可修;“無苦集滅道”,是從佛性的角度、覺悟的角度來講,哪裡有“苦集滅道”?

  —— 我們現在喜歡“樂”、不喜歡“苦”,覺悟的時候,你會覺得“樂很享受”,“苦也很享受、很親切”,在“何時”能用到功夫?當你生病的時候,你不要排斥它,完全接受它,乃至可以贊美它:哎喲,還有這個感覺呢!—— 很奇妙哦!它本是來侵損你的,現在變成朋友了,再找“痛”“了不可得”。

  —— 般若智慧,就是接受一切,看破一切,超越一切,沒有對立。這就是佛性所展現的大平等、大清淨。

  “無智亦無得”,乃至你的佛性,是你動腦筋想出來的嗎?是由機巧裡產生、造作出來的嗎?不是!祂一直就在,無論你是否覺悟,祂一直在的。

  ——不需要所謂的“智慧”,所以“般若”不翻譯成“智慧”。智慧是由經驗積累而來,一個人經驗越豐富見識越廣,有可能懂得越多,但佛性不需要。你得到佛性了嗎?是不是“得到的”?不是。

  —— “你有沒有得到一個皮夾子?”“我皮夾子在口袋裡。”如果掉了,你說:哦,我把它撿起來。你有沒有“得”,沒有“得”,因為從來沒有失去過,所以“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現在你的心是不是很平靜?這時候不需要有為造作,本來就靈靈明明,無法去消滅。不懂這個道理的人:“哦,這是我的仇人,我要把他殺掉、滅掉。”請問:你能消滅他的肉身,你能消滅他的佛性嗎? 可在他的八識田裡,這個根一旦種下去了,你今天消滅他,他明天就消滅你;八識田裡一旦種下“冤”,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是很痛苦的!有句話叫“冤家宜解不宜結”。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安住於如來體性、智慧的本體中時,“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你若領悟到這個,走黑夜你還會怕嗎?有了這個境界,“遠離顛倒夢想,”安住於“般若智慧”中,這時你會放光,覺得非常平靜。

  “遠離顛倒夢想”,我們平時“色受想行識”,就忘掉了“般若空性”。如果回光返照,安住在“般若空性”中,就不會有顛倒夢想,就能夠“究竟涅槃”。

  —— 什麼叫“究竟涅槃”?我們後天的生命,回歸到佛性中去,佛性本來就是大涅槃、大清淨,當你完全合進去時,就是“究竟涅槃”,超越了“生老病死”之相,安住於般若本性中。

  現在雖講“超越生老病死”,但我們還在老、病,只要你不跟“老”、“病”對立,你完全“安住”,不隨業逐流,“安住”於清淨的如來本性、“般若空性”中,這就是諸佛的“心”,也是我們本有的“心”,這也是佛說八萬四千法的“精華”。

  今天是教大家怎樣去受用《心經》,“讀到”一句,“安住”一句,要這樣子去“修”。

  阿彌陀佛!

 

上一篇:恆傳法師:修學佛法很重要的是心性問題
下一篇:宗薩仁波切:佛法的追隨者如何看待金錢與權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