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入行論講記31[正知正念]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子二、行持應事:

  深信極肯定,堅穩恭有禮,

  知慚畏因果,寂靜勤予樂。

  在前面講了十七種造惡之門,今天講九種行持善法的方便。

  第一,深信。我們要行持善法、積累功德,不是那麼容易的。平時大家也都會說“行善積德”,但行善不是誰都能做到的,積德就更不容易了。怎樣才能行持善法、積累功德呢?首先就是要深信。深信是從明理中產生的,首先要明白這些佛理,這是十分重要的。明白了佛理,才能產生真正的信心。你在不明理的情況下,盲目地信仰,這叫迷信。我們學佛不能迷信,迷信是一種愚癡、迷茫的狀態。

  什麼是真正的佛,什麼是真正的魔,都在於你的心態。若你有智慧,你的心是覺悟的,這就叫佛,這就是佛;若你的心是愚癡的,迷茫的,這就叫魔。在不明理的情況下盲目信仰、盲目崇拜,這都是著魔了,這樣下去最後就會變成魔。所以不能迷信,要明信,要明明白白地信。所以明理很重要,聞思很重要啊!有足夠的聞思才能明理,才可以產生真正的信心,才會產生深信。這是我們行善積德的一個基本條件。

  第二,肯定。你信佛、學佛,包括依止善知識、學修法門等,心裡應該都是非常肯定的。也就是說,首先經過觀察,經過慎重考慮,最後下決心、做決定:“我要信佛!我要學佛!我要依止善知識,我要好好修持所選擇的這一法門!”心裡是非常肯定的。

  我們無論是依止上師,還是修持法門,首先都要仔細觀察、慎重考慮。前面也講過,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盲目去做、隨便去做,因為這都是涉及到我們今生解脫、即身成佛的大事。你自己仔細觀察了,經過慎重考慮,最後內心裡很肯定自己所做的選擇:“我信仰佛教絕對沒有錯,我向佛學習絕對沒有錯!我依止某某上師、某某善知識絕對沒有錯!我修持大圓滿法、淨土法絕對沒有錯!”因為這都是通過仔細觀察、慎重考慮後確定的,內心非常肯定。

  現在很多人都不肯定。比如,今天信佛,明天又去信教;今天說要學佛,明天又開始學別的去了;依止上師、學修這些殊勝法門也是如此,今天在這裡皈依依止,明天又跑到那裡皈依依止。這都沒有經過觀察,沒有慎重考慮,自己很隨意。我不是講過嗎?如果是鬧著玩或者搞什麼傳銷活動的話,你沒有什麼事了,去參與參與,看看熱鬧也行。但是我們可不是做這些事情,這都涉及到你的解脫,涉及到你的慧命。如果你太隨便了,對自己的修行緣起不好,這是在造業。所以,都得首先仔細觀察、慎重考慮,最後才決定。

  選擇法門也是這樣。很多人說要學某某法門,這也沒什麼,學一學也可以,但是如果心裡已經下決心了:“我絕對要修這個法!”決定了以後,就應該把這個法門學好,然後再說。如果你沒把這個法門學好,就去學別的法門,最後什麼都學不成。今天學這個,明天又學那個;今天修這個,明天又修其他的法。這都是不肯定。做任何事情,應該先觀察然後再學修。比如,依止上師,應該是先觀察,後依止;學修法門,應該是先觀察,再學修。現在都是顛倒的,先依止,然後再觀察,先學修,然後再放棄,這都是造業!

  所以,大家要肯定——肯定地立下誓言,肯定地發願。不能隨便發願,不能隨便立下誓言。現在很多人發願、立誓言都太輕松了,聽說要傳戒,都來受戒,一會兒一出門就開始犯戒。今天發這個願,明天發那個願:“我要將身口意供養給佛,供養給上師。”其實都是假的,過後還是自以為是,沒有按佛的要求去做,沒有按上師的要求去做,尤其關鍵的時候還是自以為是,還是自作主張。那個時候不認上師了:“啊!這是我的,我要做什麼我自己知道。”開始變卦了,徹底變卦了,自己曾發過的願也承認了。“不對吧?你不是已經把身口意供養給佛了嗎?供養給上師了嗎?”表面上無話可說了,但是心裡還是不認,仍然自以為是。“家裡有事,我要下山了;身體不舒服了,我要下山了……”“沒有事,等幾天就好了……”“不行!不行!”自己就跑了,根本不聽。

  一定要慎重考慮!然後自己內心很肯定地立下誓言;自己非常肯定地發願。不要順口就發願,不要動不動就立下誓言:“我要怎麼怎麼,我要怎麼怎麼……”一個智者是不會輕易立下誓言的,他是通過仔細觀察、慎重考慮,最後才會立下誓言。一旦立下誓言了,失去生命也不會捨棄自己的誓言,這叫智者。發願也是,你們看看往昔那些諸佛也不是隨便發願的,一旦發願了,絕對要實現、要完成。

  第三,堅穩,就是心裡要堅定,身和語要穩重,不能隨便。比如,有人在那兒說他人的是非,自己也跟著說是非,這叫不穩重。一個人在那兒殺生或者做壞事,自己沒有主見,也跟著干。一說要去娛樂場所造業,自己也跟著別人跑,身和語一點都不穩重。要穩重,要有自己的主見。

  你是學佛的人,必須守持戒律。戒律有該做的和不該做的,自己要穩重,一定要做自己的主。內心不能輕易地隨著外境動搖,隨便跟著別人瞎跑,這是不對的。

  我們學法修行也是,今天有人說這個法門好,都跟著這個跑,明天有人說那個法門好,又跟著那個跑,這是不穩重。身和語有該說的、該做的,有不該說的、不該做的,也有很多時候必須要做或不能做的,自己要以佛法、以戒律去取捨進退,不能隨便跟著別人跑。每個人的根基、意樂、緣分都不同,自己有自己的緣分,自己有自己的福報,要看自己的意樂、根基在哪裡,然後去修符合自己根基和意樂的法門。不要跟著別人跑,不能讓別人牽著走,否則不要說學佛,連做人的資格都沒有,總是由別人牽著走,自己沒有主張,就像狗隨著主人一樣。

  所以,信念一定要堅定,言行一定要穩重。各位若是想學佛,想做智者,就要這樣;若是不想學佛,不想做智者,不想成為具有智慧的人,那就不說了。所謂佛度有緣人,若是無緣的眾生,佛也沒有辦法,無能為力。

  第四,恭敬有禮,內心處處有恭敬心,言行上處處有禮貌,因為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對我們恩重如山;每個眾生都是未來的佛,都有佛性,未來都會成佛。所以,不分好壞善惡、貧富貴賤,內心要感恩、恭敬,言行上要有禮貌。

  什麼叫感恩?感恩是心裡的東西,不在言談和舉止上;感恩也是很明了的,知道別人利益過自己,幫助過自己,想去報答,現在自己要去幫助他、利益他,這樣的心就是感恩。僅僅知道別人利益過自己、幫助過自己還不夠,內心裡還要有“我要利益他,我要幫助他”的意念,要有這樣的感覺,這叫感恩。“感恩”在字面上理解很容易,但是含義很深。

  對方有功德,喜歡對方的功德,自己有過患,心裡很愧疚,這樣的心態叫恭敬。把對方擺在上面,自己在下面跪和拜,這是恭敬的一種表現。為什麼要把對方放在高處,自己放在低處呢?這是自然而然的,因為對方有功德,自己沒有這些功德,自己內心裡有很多過患。比如,上師三寶沒有過患,只有功德 ,自己沒有功德,只有過患。自己對有功德的人生歡喜心,很羨慕,很崇拜,就像我們羨慕、崇拜明星一樣。你羨慕崇拜明星是屬於世間的,這是貪心,不是信心,也不是恭敬心;而佛菩薩有很多無漏的功德,我們對此很羨慕、很崇拜,心裡很歡喜;同時,因為自己相續中沒有這些無漏的功德——無偽的慈悲心、廣大的智慧、清淨的戒律、利益眾生的善巧方便等,於是覺得很慚愧,這樣的心態叫恭敬心。若是有了恭敬心,跪在他們面前禮拜,這才真正是表裡如一。否則,心裡沒有恭敬,只在行為上做,這是裝模作樣。我們處處在欺騙他人,欺騙自己,現在開始欺騙佛菩薩了。我們已經習慣了欺騙,甚至已經感覺不到自己在欺騙。

  要有感恩心、恭敬心,在佛法裡就是頂禮、禮拜,在世間叫禮儀。心裡對一切眾生有恭敬心,有禮貌,有感恩心,因為他們都是我們過去的父母、未來的佛,都是我們解脫的助緣、成佛的資糧,所以我們對他們很感恩,很恭敬,很禮貌,很客氣。

  一般情況下應該對眾生客氣、禮貌,但有時候態度和方式上也要強硬一點,這是特殊情況。前面講的是一般情況,特殊情況時就不一樣了,學佛的人就是學智慧的人,應該要隨機應變。

  第五是慚,第六是愧。慚與愧是聖者七財的兩種,在此處二者也是分開的。所謂“慚者羞人,愧者羞天。”“慚者羞人”:不敢造業,不敢犯戒,一旦造業犯戒了,怕上師善知識們、同修道友們羞恥自己,心裡很不好意思,很在意,這個心叫慚。這樣的心態對於不造業、不犯戒起到很大的作用,有直接的關系。但是現在我們很多人都沒有這樣的心態,既不怕上師善知識羞恥,也不怕同修道友羞恥。“愧者羞天”:佛菩薩、空行護法都有智慧之眼,一切都知道,怕佛菩薩,怕空行護法羞恥自己,怕他們懲罰自己,在他們面前心裡很不好意思,心態很低落,這叫愧。自己要有慚愧之心,知道自己造惡業了,犯戒了,心裡很不好意思。現在我們很多人自己犯戒了還不承認,還找一百個、一千個理由來替自己辯護,這種人容易造業,一定會犯戒的。

  第七,畏,即畏懼,對業因果有畏懼感,害怕自己造業、犯戒將來要墮落惡趣,要感受痛苦。為什麼你現在事事不如意,內心煩惱重重?因為你自己造了業,犯了戒,才導致這樣的結果;而且將來你還要繼續遭受痛苦,甚至墮落惡趣,遭受惡趣的痛苦。當想到這些時,心裡應該很害怕。

  我們還是沒有深信因果,也沒有仔細思維過這些。講輪回過患、因果不虛的時候,大家有沒有甚深地仔細思維啊?沒有吧。如果仔細思維過,心裡肯定會有畏懼感。如果對業因果沒有一點畏懼感,犯戒、造惡業都理所當然似的,那就真的不可救藥了。

  第八,寂靜,任何時候自己的言談舉止都要具備威儀,寂靜,調柔,如理如法。

  第九,給予樂,也就是給予眾生快樂。把眾生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快樂,想盡一切辦法,用盡一切精力,讓眾生生歡喜心,給予眾生快樂。尤其是要讓身邊的眾生開心、快樂。“那不行吧?讓他們開心快樂,會不會造業啊?”不會的,若是你沒有絲毫的私心,完全為了讓眾生開心、快樂,讓眾生生歡喜心,然後再慢慢度化、引導他們進入佛門,這樣是可以的。

  一共有九個行持善法的殊勝方便道,通過這些才能真正修持善法,真正積累功德。就要這樣行善積德。

  愚稚意不合,心且莫生厭,彼乃或所生,思已應懷慈。

  為自及有情,利行不犯罪,更以幻化觀,恆常守此意。

  前面講我們要竭盡全力、全力以赴讓眾生生歡喜心,讓眾生快樂。但是眾生有各種各樣的意樂,有各種各樣的根基,真的是五花八門,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根基、意樂都是不同的,因此有時候難免生煩惱,甚至要來傷害我們,這個時候自己要明白這個道理。

  偉大的佛陀在世的時候,盡管佛的功德圓滿,完美無缺,但是眾生因自己的業力所感,有時候看佛也不順眼,不喜歡佛,甚至想傷害佛。我們就更不用說了,有人不理解我們,甚至想傷害我們,也是正常的。凡夫就是凡夫,很多人都會這樣想:“我是全心全意地為他,在利益他,他怎麼還恩將仇報,還不理解我,還來傷害我……”就開始動心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容易捨棄眾生。若是大家都喜歡你,恭敬你,很聽話,一切都順著你的時候,有什麼難的呢?這個時候不會捨棄眾生。但是,當你內心真的是為了他,所作所為也是利他的,但是對方還不理解,甚至反過來傷害你的時候,你心不動,這才是不容易的。

  這時應當思維:這事不怪他,怪煩惱,怪貪嗔癡等煩惱敵人。的確如此,對方也是被煩惱控制了,如果他們心裡沒有煩惱,沒有被煩惱所控制,他們不可能這樣做。現在他們為什麼這樣呢?因為有嫉妒心、嗔恨心等煩惱。比如,有的人學習好了,或者得到利益了,就會有人嫉妒,這很正常,因為我們身邊有很多凡夫,凡夫具有嗔恨、嫉妒等這些煩惱是很正常的,這也不怪他,要怪嗔恨心、嫉妒心啊。

  應當思維:我們不怪這個眾生,他的的確確是我們宿世的父母,對我有恩;他也的的確確是將來的佛,因為有一天他也一定會醒悟的,也一定會跟這些煩惱敵人作戰、抵抗,他也可以擺脫煩惱,也可以成佛。他們今天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貪嗔癡等煩惱藏在他們的心裡,利用他的口來罵我,利用他的手來打我。這些宿世的父母眾生,他們也是不自由的呀。

  若是我們能理智一點,能深信佛講的這些真理,就會更慈悲他。確實就是這樣,他們生嫉妒心和嗔恨心的時候,心裡也難受;他們以嗔恨心、嫉妒心造業,將來也要遭受痛苦啊。我們應該更慈悲他們。你要這樣思維:“這些煩惱敵人不僅傷害我,還傷害我的父母,要恨就恨煩惱敵人,對著煩惱、嗔恨心發怒,絕對要對抗,要跟煩惱對著干。這個時候眾生更需要我的幫助,需要我利益他們。我要幫助他,讓他們清醒,讓他們知道煩惱在利用他們,我們必須站在一起,跟煩惱作對抗,我一定要讓他們清醒。”對眾生應該更慈悲,想拔除他們的痛苦,想給予他們安樂。

  我們發菩提心,受菩薩戒了,最根本的戒律就是不捨棄眾生,任何時候都不能捨棄眾生。當菩薩不容易啊!真的不容易。你全心全意地為他、利益他的時候,他反過來還嗔恨你、傷害你,這個時候,若是你能保護自己的心態,轉變自己的心態,才叫真正的修行人。在豐衣足食、肚飽被暖的時候,大家都像個修行人,你慈悲,我也慈悲,你是好人,我也是好人,大家在這兒像佛、像菩薩似的;但是一旦遇到對境的時候,狐狸的尾巴就露出來了,就不一樣了。這時,佛和凡夫絕對不一樣。

  平時我們都說能做到不捨棄眾生,但真正遇到對境的時候,看看你能不能守護誓言。難啊!真的難啊!現在我也在弘法利生,很多時候也會遇到這樣的一些對境,這個時候心裡總有想放棄的念頭。一個菩薩若是這樣想、這樣做,一切都完了。其實,這個時候更要堅強。強忍沒有用,你要明理,明白這些道理:“不怪他們,他們的本性是善的,自性也是清淨的,但是煩惱在作怪啊,這些煩惱隱藏在他們的心裡,操縱他們,所以我不怪他們,要怪煩惱。對煩惱可以嗔恨,這些煩惱真可惡啊!我絕對要斷掉這些煩惱,消滅這個煩惱敵人!”這樣的心是可以有的,就要這樣!

  子三(修未如是行之對治)分二:一、思維暇滿難得;二、已得當取實義。

  丑一、思維暇滿難得:

  吾當再三思,歷劫得暇滿,

  故應持此心,不動如須彌。

  “吾當再三思,歷劫得暇滿”:我應當反反復復思維:人身難得,解脫的機會難得,這是我數劫當中積累的福報,今生今世才得到了暇滿的人身。不是誰都可以遇到正法,不是誰都有這個幸運修持正法的。

  真的,大家今天能到這裡聽聞正法,這是數劫中修來的福報,要珍惜這個福報啊。怎樣珍惜?就像前面講的那樣,小心謹慎地取捨善惡,斷一切惡,行一切善,這樣你就能承辦解脫,就可以獲得究竟的利益,這是人身特有的價值,這是今生要做的最大的事,這叫珍惜人身,珍惜福報。若是不依靠暇滿的人身,誰也做不到,只有依靠暇滿的人身才能做到,現在你能做到了,這就叫珍惜人身。

  “故應持此心,不動如須彌”:一旦出現煩惱,相續中出現惡念的時候,心要穩定,不能隨著煩惱和惡念跑;內心要堅定,言行要穩重,不能造惡業。

  前面講了造惡業的十七種墮罪之門,今天講了九種行持善法的方便,大家要明白這些,要通過這些去斷惡行善。將十七種造惡的方便統統斷掉,這叫斷惡;盡心盡力地去學修九種行持善法的方便,這叫行善。這樣斷一切惡、行一切善,才能真正珍惜暇滿的人身,不會虛度光陰。

  丑二(已得當取實義)分二:一、身體無有所貪精華;二、依身當修法。

  寅一、身本體無有所貪精華:

  禿 鷹貪食肉,爭奪扯我屍,

  若汝不經意,雲何今愛惜?

  我們都執著和貪愛這個身體,所以首先要觀察這個身體。我們為了它造下了無數的惡業,也遭受了無盡的痛苦,這都是因我們執著、貪愛這個肉身而導致的。我們仔細分析、觀察這個身體,沒有一處是干淨的,沒有一處值得貪愛和執著。

  誰在貪執這個身體?就是我們的意識。所以我們就跟意識進行一下對話。“意識,請問你為什麼保護身體呢?”若回答說:“如果不加保護,它就會不高興。”“那麼,死亡時,鷹鹫由於貪肉而互相爭奪、撕扯你的屍體,那時你心裡並沒有不高興,為什麼現在這般珍愛身體而任其指使呢?”

  我們應該跟自己的意識說話,跟自己的心說話:“意識啊,你為什麼要這麼執著這個肉身,為什麼這麼貪愛這個肉身呢?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也不能把它帶走啊,你的肉體變成屍體的時候,會被拿到屍陀林、天葬台喂鳥、喂狗。那些禿鷹撕扯你的屍體,搶你的肉,那個時候你也沒辦法,也沒有這麼貪愛啊!神識、意識總有一天要離開肉體,離開它的那個時刻,你對它一點感情也沒有。”

  我們現在做超度破瓦法時,為什麼不能把神識勾回肉體裡呢?因為那個時候神識(意識)已經離開肉體了,他一看到自己的屍體,心裡就特別害怕,覺得很髒。所以我們做超度破瓦的時候,就直接觀金剛瑜伽母,然後把神識勾到金剛瑜伽母的體內進行超度。在以前,也有的儀軌是把神識(心識)勾回他的屍體裡做破瓦的,但是我們的祖師們講這樣做不如法,因為神識已經離開了肉體,他覺得髒,若是再把他勾到肉體裡來,對他來說是種傷害,所以不能這樣。

  應該對意識這麼說:“這個肉體變成屍體了,被拿到天葬台,由天葬師拿著刀等各種器具割砍,然後喂老鷹,喂狗。那個時候,神識你也不在乎啊!那你現在為什麼這麼執著這個肉體呢?現在和那個時候一樣啊!現在這個肉體能動,你不怕;那個時候這個肉體變成屍體了,變成像石頭一樣的物質了,不會動,你怕什麼?現在這個肉體臭氣沖天,你不覺得髒;到那個時候,你開始醒悟了,覺得髒。無論怎樣,這個肉體最後的下場就是喂狗、喂鷹,這樣的一個東西有什麼可值得貪戀的?有什麼可執著的?你要想想。”確實也是如此,到那個時候,無論被埋在地下或者被火化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可值得貪戀的。若是放在棺材裡,讓人害怕,不敢接近;若是拿到火化場火化,最後變成灰,就沒有了;若是埋在地下,慢慢只剩下骨骼,再慢慢就什麼都沒有了,融入大地了。這樣的一個身體,有什麼可值得貪愛的?有什麼可執著的?最終必須要離開,必須要捨棄這個肉體。

  意汝於此身,何故執且護?

  汝彼既名別,於汝何所需?

  心意啊,你為什麼將這個身體執為我所而加以保護呢?既然你與這個身體二者是各自分開的,那麼身體對你來說又有什麼用途呢?

  “意識(神識)啊,你和這個肉體沒有任何關系,你們的關系是異體(多體)的,不是一個,而是兩個。”

  我們的身體就是旅店,我們的心(神識)就是游客,他是來出差,是暫時住在旅店而已。到時候神識是要走的,肉體是要留下來的,這就說明它們兩個是異體的,不是一體的。你為什麼把這個肉體視為“我”呢?這不是顛倒嗎?死並不可怕,死是肉體死,而靈魂是不會死的。換個旅店,換個地方旅游,這有什麼不好的?就像你到這個地方旅游,逛完了後就要走了;再如你出差到這個地方辦事,辦完事後就要走了。那些大德高僧們就是這樣的,你為什麼把這個肉體視為我呢?為什麼要去執著它呢?

  如果你執著它,把它視為“我”,對你的傷害特別大。你看,一會兒冷了,一會兒又熱了,心裡就會很難受;這個肉體的各個部位有一點點不適應的時候,心裡就開始煩惱了:“完了,我有病了,要死了。”不要這樣,這個心(神識)和肉體是有區別的,你們兩個沒有關系。“怎麼沒有關系呢?有密切的關系,甚至身體就是我。它疼的時候,我不是也疼了嗎?它衰老的時候,我不是也衰老了嗎?”這都是你執著的,因為你把它視為“我”了,所以它疼的時候你就疼了,它衰老的時候你就衰老了。若是你不把它視為“我”,不執著的時候,即使它疼痛,你也不會疼痛,它衰老,你也不會衰老。

  給大家打個比喻,比如我們執著這座房屋:“這是我買的,是我的。”不讓別人進。若別人一進來,你心裡就不舒服;若別人進來了,在裡面碰這個,碰那個,把這個或那個東西弄壞了,你心裡就煩惱了,生氣、痛苦得不得了。當你把房屋賣給別人了,這個時候就不是“我”的了,就不視為“我的”了,這個時候隨便進人,一天一百人、一千人進進出出也沒有事,因為跟你一點關系都沒有,你心裡一點不會動,更不會煩惱。即使把裡面的東西弄壞了,你也不會煩惱,還在那笑:“這東西很好啊,怎麼弄壞了呢?嘿嘿……”你看,當你將它視為“自己的”時候,你肯定哭;現在你沒有將它視為“自己的”,而是認為是別人的,你就會在那兒壞笑。什麼叫執著?就是將它視為自己的了,把它視為“我”的東西了。這個時候它就會傷害你,因為跟你有關系啊,所以就有傷害。當你後來捨棄它時,“不是我的,歸別人了。”這個時候又跟你沒關系了,盡管房屋還是那個房屋,進進出出的還是那些人,但是無論發生了什麼,你都不會受到傷害。

  再做個比喻。若今天你看中了一個人,把他視為自己的愛人了,就會執著得不得了:“是我的了,我的……”他的一舉一動對你的觸動非常大,一旦他有一點點反應,你的喜怒哀樂都會隨之變化無常。再過幾天鬧離婚了,兩人分開了,這時候無論他走到哪,說什麼,吃什麼,做什麼,跟你都沒有關系了,你也不會動心。

  肉身也是如此。剛開始生下來的時候,我們不是把這個身體視為“我的”,而是視為“我”了,這就更嚴重了。剛才那兩個例子裡,是把人或者房屋視為“我的”了,不是“我”,而是“我的”, 這還是有一點差別的。而對這個肉體就不一樣了,一下子把它視為“我”,所以它對你的影響和傷害就更大了。一旦你放下它,不執著它的時候,它是不會傷害到你的。你們兩個本來就是多體的,它本來就和你沒有關系,只是你自己執著而已。如果你不執著,它就跟你沒有關系。你執著什麼,什麼就傷害你;你的執著越厲害,它對你的傷害就越大。就如我們執著財產或身邊的人一樣,你越執著,它對你的傷害越大;你沒有執著,沒有視為“我的”的時候,他做什麼與你有什麼關系?

  癡意汝雲何,不護淨樹身,

  何苦勤守護,腐朽臭皮囊?

  “癡意汝雲何,不護淨樹身”:意識和肉體是多體的,到臨終的時候,意識要離開肉體。意識說:“盡管如此,但是現在我需要所依處啊!”“你需要所依處,為什麼非要找這麼個東西?為什麼不去找外邊那些裡裡外外都很干淨的果樹啊?如果你需要所依處,可以把它們作為所依處啊!你看這個肉體多不干淨,多可怕啊!”

  “何苦勤守護,腐朽臭皮囊?”:為什麼你要這樣執著啊?為什麼要全力以赴地保護這樣一個腐朽的臭皮囊啊?外邊的樹,花園裡的花多好看啊,若是你必須有一個所依處,你就去找它們;如果必須將某一個東西執著成“我”的話,那就把那些干淨的樹、花執著成“我”吧。這個肉體腐朽了,就是個臭皮囊,裡裡外外沒有干淨之處,沒有能用之處。

  我們自己看看,這個肉體不能冷,不能熱,還要吃飽穿暖、休息好,總得管著它,為它還洗啊、刷啊……現在你自己尋找一下:從頭發尖到指甲尖,有一處干淨的嗎?頭發干淨嗎?若是你覺得干淨的話,就到天葬台上去,那裡有很多頭發,你拿回來一把抱在懷裡。再看看,頭割開給你,你要嗎?可能一下子就嚇死了。然後將胳膊、肚子、腳割下來給你,你要嗎?現在你在皮膚上割一刀,觀察一下,裡面有干淨的嗎?皮膚要不要?人皮會嚇死人。肉你要不要?骨骼好不好看?內髒——心髒、肺、大腸、小腸,要不要?再剝開內髒,裡面是血、膿,處處都是不淨物。

  既然身內身外都沒有一處干淨的,沒有一處能用的,你為什麼要找這樣的一個所依處?為什麼把這樣的一個臭皮囊視為我呢?

  首當以意觀,析出表皮層,

  次以智慧劍,剔肉離身骨。

  我們以智慧觀察一下,皮膚裡面是肉,一直到骨骼,這中間是膿、血,有沒有潔淨之處值得貪愛?沒有吧,就是個不淨袋。自己有時還總覺得這個髒、那個臭,你不看看自己,自己這個身體就夠髒、夠臭的了。我們一到廁所旁邊就捂著鼻子,覺得太髒了,實際上你自己就跟這些髒東西形影不離。到處都是不淨,哪有干淨的啊!

  復解諸骨骼,審觀至於髓,

  當自如是究,何處見精妙。

  再進一步,把所有的骨骼都割開,一直詳細觀察到骨髓,自己有一處干淨的地方嗎?有一處可值得貪戀的嗎?

  佛說我們愚癡、顛倒,我們隨身帶著一個不淨袋,還覺得這個髒、那個臭,這就是愚癡、顛倒。為了這樣的不淨袋,你造下了無窮無盡的惡業,將來就要遭受痛苦。

  如是勤尋覓,若未見精妙,

  何故猶貪著,愛護此垢身。

  如此不淨的垢身,為什麼要那麼愛護、養育它呢?大家能不能不這麼執著啊!

  現在大家千裡迢迢來到山上,但心總是定不下來,學法也學不進去,就是執著這個肉體。“我有高原反應,我頭疼,我這個那個……”這就是執著肉體。很多時候還沒事找事,覺得自己很聰明似的:“不能那樣,對胃不好;不能著涼了,不能這樣……”這都是增加分別念,都是增加自己心靈上的障礙。心清淨則一切清淨,心靈健康則一切健康。我們的歷代祖師們沒有刻意講究“衛生”“營養”,他們是通過清淨心而最後修成了金剛不壞身。你們事太多了,都是執著,所以總有事。自己太貪愛這個肉身了,太貪愛這個臭皮囊了,所以招致了很多的煩惱、疾病。

  我們以前在山上修煉的時候,吃、穿都非常艱苦,但是也沒有感冒,沒有生病啊!現在有時候我也有感冒,這是跟你們學壞了,你們總提醒我:“別著涼,別感冒;別那樣,會生病的。”我也就隨著這些心動了,時不時就感冒了。我以前在山上,在喇榮的時候,想不起來感冒了、生病了,所以從來沒有感冒過,從來沒有生過病。那時候我們的條件特別差,也不會注意春夏秋冬這些季節都要穿什麼,哪有那麼多衣服啊,一年四季基本上都穿一件衣服。而你們現在口裡說:“我要出家修行。”到屋裡看看,一個人有好幾十雙鞋,冬天穿的,夏天穿的,屋裡穿的,屋外穿的,上山穿的,下雨穿的……衣服也一定是這樣多……哪有這樣的出家人?!當時我們在山上修行時,能買到一雙鞋就是大福報啊!哪有這些啊?沒有那麼多事,其實都一樣。

  佛講,心自在則一切自在,心清淨則一切清淨。所以,不要增加自己的分別念,不要給自己壓力,活得輕松一點,活得快樂一點,這是根本。你要的太多了,這是自尋煩惱,自找痛苦!你們就是事多,吃也講究,沒熟不能吃,只吃米飯或饅頭不行,還要搭配吃,挑這個,挑那個。不調整自己的心態,總找外在的因素,這就是沒事找事。

  若垢不堪食,身血不宜飲,

  腸胃不適吮,身復何所需?

  貪身唯一因,為護狐鹫食。

  “若垢不堪食,身血不宜飲,腸胃不適吮,身復何所需?”你執著這個肉體,保護這個肉體,有用嗎?它的肉不能吃,血不能喝,腸胃也不能吮吸,都用不上啊。對自己有什麼用處啊?哪一處能利益你啊?有你所需要的嗎?這個肉體沒有一處干淨的,沒有一處有用的,我們卻還把它執著為我,還這樣貪心愛護,這就是我們煩惱、痛苦的原因。

  “貪身唯一因,為護狐鹫食”:貪愛和養育這個身體的唯一用處,就是將來施給那些狐狸、鷹鹫、豺狼、野狗,它們能吃,它們能用。你現在如此貪執而養育它,就是為了它們,是吧?你真“慈悲”,就像養豬一樣養著它,將來給那些野狗、鷹鹫用吧。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一篇:洛桑陀美仁波切:各種福報,智慧,都是在三寶這塊福田裡生長出來的
下一篇:達真堪布:親近惡友和恆順眾生的區別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