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沒有放下自以為放下,這個誤會的人很多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門深入,他心是定的,定到一定的程度豁然大悟,就開悟了。隨著你定功的淺深,悟入的層次不一樣,小定小悟,大定大悟,定到一定的程度叫大徹大悟。小定什麼是標准?阿羅漢是標准,阿羅漢是小定,成就之後六道輪回沒有了。超越六道輪回,小定,阿羅漢所證的叫小果;再往上去,定功更深,辟支佛,辟支佛超過阿羅漢很多。阿羅漢煩惱斷了,習氣沒斷,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習氣還在;辟支佛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習氣也斷了,這真得受用。再往上提升,提升沒有別的,提升定功,定功怎麼樣往上提升?沒有別的,放下,要放,不能不放。阿羅漢把六道放下了,辟支佛把阿羅漢也放下了,菩薩把辟支佛也放下,佛把菩薩放下,法身大士把佛也放下了,才出十法界,那叫證大果。放下十法界,十法界裡頭有佛、有菩薩,統統放下,證大果,這就是一般講的成佛,證大果是成佛了。

  所以你說信,我們放下多少?然後你就曉得,我們現在的信若有若無。名聞利養一現前,佛菩薩、戒定慧統統忘掉了,還是這個重要,這怎麼成?這不行。你為什麼不能成就?你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你放不下。事實真相是什麼?天天講,講了沒用處,沒聽進去,不得受用,你沒有開悟。頭一個是信,第二個是解,你不解如來所說真實義,還是迷於假相裡頭。佛在大乘教裡頭講得太多、太透徹了,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你曾經起過這個念頭嗎?沒有,那你就是沒解。說起來你很熟,你也會說,可是境界現起來的時候,真的就忘掉,馬上就在境界裡起分別執著,把佛所說的統統忘得干淨,這什麼原因?煩惱習氣太重,佛法的薰修太淺,所以境界你轉不過來。

  這樣我們才曉得,長時薰修重要,教之道,貴以專重要!貴以專是讓你心裡真有。什麼叫真有?境界現前,佛的教誨馬上能提起來,這就是古大德常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才起來,佛的教誨立刻就提起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還有什麼好計較的?還有什麼好分別執著的?分別執著的念頭馬上就停了。停能辦事嗎?所以有人說,這樣說我什麼事都不要辦了。你沒有覺悟,你把佛的話意思錯會了。真正放下,你是不用煩惱,不用分別執著,用什麼東西?用自性般若的真實智慧。你處理事物、待人接物用智慧,不是用分別執著。我這個東西放下了,智慧不能現前,你沒放下;真放下,智慧就現前。煩惱跟智慧就是明暗的兩面,暗去掉之後,明就出現,暗生了,明就滅了。晚上黑暗現前,太陽就滅了;早晨的時候,黑暗滅了,光明就現前,就這麼個道理。你說我煩惱習氣、分別執著我放下了,智慧不開,是你沒放下;你真的放下,智慧就開了。沒有放下自以為放下,這個誤會的人很多!他不是真放下,所以他不管用。一定要真放下。

  真放下,給諸位說,不重視在事上,為什麼?事是虛妄的。重在什麼?重在妄想、分別、執著,這屬於心理的,心裡面真正沒有,外面事,事就沒有障礙,事事無礙,這是真理。由此可知,解重要。這使我們想到,釋迦牟尼佛真的是慈悲,沒有任何條件,教導我們四十九年,我們沒有繳一分錢的學費,他不收。他所需要的飲食,供養一缽飯,他一天吃一餐,供養一缽飯;衣服破了,供養他一件衣。飯是天天要的,衣不一定要天天要,一件衣可以穿很久。而且在那個時代,釋迦牟尼佛出現的是熱帶,所以衣著很少,三衣就夠了,叫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他什麼都不要。生病的時候接受醫藥,醫藥的供養,其他都沒有了。晚上休息的時候,衣也當作被用,搭在身上,他們的睡覺都是不倒單,都是打坐,三件衣統統披在身上就可以御寒,生活簡單。這是示現的什麼?一切都放下了,所以身心清淨,像六祖所說的「常生智慧」,不生煩惱。想想看我們有沒有做到?沒做到,沒有做到才常生煩惱,不生智慧,這不就很明顯了嗎?你要想常生智慧,不生煩惱,你學釋迦牟尼佛;在中國,你學六祖惠能大師。再近一點,李老師介紹給我的,學印光大師,這個很近了,印光大師的生活簡單。如何能對這個世間沒有貪戀?佛菩薩、祖師大德給我們示現的,無非就是這個,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七九七卷)  2007/7/26

 

上一篇:睡覺時我們去哪裡了?
下一篇:淨空法師:念佛常常中斷,是信出了問題,如何補救?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