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李山梅編著《責任與修養:青年男女相處之道》華藝出版社2015.11
聖誕節是西方基督教紀念耶稣聖誕的日子。平安夜——聖誕前夜,在多年前的日劇裡,被描述成情人們成雙成對的用燭光晚餐來慶賀,然後一起度過這個浪漫的夜晚。羨慕嫉妒恨,為此一些單身漢們為了平安夜有異性陪伴,就提前想盡各種辦法找個伴……一起看場電影、吃點蛋糕也行啊!當年這些令中國老百姓覺得不可思議的日劇,現在已在古老的中國翻版,司空見慣,不足為奇。
今晚要談論的不是這個,而是平安夜之後的一兩個月內的大量血淋淋的殺戮:據婦產科醫生們講,平安夜後會很快進入未婚墮胎排隊爆滿的狀況,大量的需求導致墮胎藥通過各種合法和不合法的渠道被販賣、婦產醫院墮胎手術高峰期到來。這一夜浪漫換來多少女孩子在尖叫疼痛中刮掉自己的血肉!而其中有的可能從此失去了做母親的權利,終身不孕,亦有因懷孕而被拋棄,或未婚生育後棄嬰,由此而產生新的系列社會問題……種下不謹慎、不負責的種子,會結出痛苦、令人悔恨的果實。
其實錯用了基督教的歡慶日子,基督徒在平安夜是唱贊和感恩禮拜,並與家人團聚,孩子們等聖誕老人送禮物等。基督教的婚前輔導建議情侶們“避免身體過分接觸”,基督教會在西方更是反對墮胎的急先鋒,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的美國“反墮胎運動”中,有一支保守派建立了“營救使團”,直接使用暴力過激手段,襲擊墮胎診所,反對自由派的墮胎行為,希望以此引起媒體關注,改變公眾的觀念,重塑美國傳統文化。之後美國的基督教發起的“貞潔運動”,前十年就影響了幾百萬美國國內及國際的基督教徒和非基督教徒,使他們繼續保持或重新開始婚前守貞的生活。而近年來,常有基督教孕婦勇敢地接受殘疾胎兒出生;甚至有基督教神職人員在研究如何引導被強暴的懷孕女性打開心結,接受孩子的降臨,並幫助她找尋可以領養孩子的人家。還有教會組織呼吁將情人節定為“貞潔日”。
在我國,情人節與聖誕節是一對雙胞胎,這兩節前,商家、飯店、旅館都會借此為情侶們大做廣告,誘人的燭光晚宴、鮮花美酒,甜蜜的悄悄語……在這特殊的氛圍裡,沖動激情激增,不僅在情侶間發生,也是一夜情的高發日,這兩節的過法相似。結果都是節後大規模的未婚墮胎潮,甚至少女墮胎潮。作為年輕人尤其是學子而言,過節套餐加電影禮物等消費支出都價格不菲,高出平日一倍有余,這些消費多來自父母的腰包。
對於女孩子而言,如果沒有考慮好是否進一步與對方交往,那麼在節日當天就不該接受貴重的禮物和特別的邀請。溫馨的場景,會使女孩子自動喪失了拒絕的防線,為日後的被動埋下伏筆,也使日後的抉擇增加了困難。
——李山梅作於2014平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