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一則體光禅師生前在禅堂的開示,大意是這樣的。禅師說在虛雲老和尚時期,九華山某寺院有位較有修行的僧人,他的師叔圓寂了。以他自己的禅定功夫得知,他的師叔下了地獄。他因此發心要超拔他的師叔,讓寺院找來很多僧人做水陸法會進行超拔。法會後,他得知,師叔還在地獄裡。他找原因,是做法事的僧人沒有修行的緣故造成,法會沒有起到超拔他師叔的作用。就又去找有修行的僧人來做法會,會不會儀式都無所謂,只要有意念就行。第二次的法會結束後,他發覺師叔並沒有超拔到善道裡,在地獄裡也找不到了。他很吃驚,決定用禅定功夫,到地獄裡去看看。
就這樣,他到了地獄裡去。就問夜叉:“我師叔在哪裡?”夜叉回答:“我也不知道去哪裡了!”此僧找到了閻羅王問:“我師叔在哪裡呢?”閻羅王回答:“這個人我們可不能輕易放過他,被我們轉移走了!”僧問:“為什麼?”閻羅王告訴僧人:“這個人出家這麼久,沒有給佛教做過一點貢獻。”僧人問閻羅王:“那應該如何超度他出離地獄呢?”閻羅王說:“用修行的功德來超拔他,方可以!”僧人說:“那就用我的修行功德來超拔他吧!”閻羅王言:“你想好了?”閻羅王說完,用手指著一坐佛塔對僧人說:“你知道這是什麼嗎?”僧人說:“是佛塔啊!”閻羅王認真對僧人說:“這是你自己修行功德的佛塔,你看清楚了,也要想好,你是否願意用你的修行功德來換取他出離地獄呢?”僧人答應了,閻羅王找來筆墨,讓僧人自己簽字畫押作證明。僧人歎氣道:“陽間陰間一個樣,什麼事情都須簽字畫押做證明呢!”
僧人簽字畫押結束之後,閻羅王拿著鞭子照著佛塔打了下去,佛塔開裂,再不是原先莊嚴而完整的佛塔了。
聽完這個故事之後,心有戚戚然,故事裡說的道理沒有錯。學佛人,皈依三寶後,學佛一場,評心而論對佛教做出了什麼貢獻呢?沒完沒了的求,沒完沒了夾雜私心和貪念的布施和供養,人雲亦雲地跟著做世間善法當佛法來奉行。以為自己吃素了、放生了、持戒了、做善事了、能念幾句佛號和看幾本經書,就飄飄然以為自己是真佛子了。扪心自問,我們切身實際地對於佛教,有多少無私的奉獻和貢獻呢?佛教有危難之時,你是否挺身而出,為佛教說公道的話和做努力的事情?佛教需要你的時候,你是否有捨棄性命的精神來護持三寶?是否有一顆“不忍聖教衰,當發菩提心”的心呢?
多為佛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枉為做一場佛教徒,也不白活這一輩子。這個做事離不開發心,也就是菩提心。而能獲得大菩提心,離不開正知正見後的結果。難怪經雲:末法年代,大菩提心者鮮有。沒有這個菩提心啊,諸佛菩薩不會護佑。為什麼這樣說,佛法是因緣法,是相互的。因為有個這個大菩提心,方能感召諸佛菩薩的護佑和成全所發心的願力。
經歷四朝五帝的虛雲老和尚,對佛教的貢獻,是巨大的,是流血流汗的。後人知道虛雲和尚的修為和傳奇般的人生經歷,他老為法忘軀的精神,更應該值得後人效仿和學習。不具備虛雲和尚的德性和修為,並不要緊,只要肯發菩提心,肯向虛雲老和尚學習,並切身的力所能及,盡心盡力為佛教做正確的事情,你我皆是未來的虛雲老和尚。宣化上人曾說過,虛雲和尚四世因果是這樣的,一個普通的僧人,轉世為蘇東坡,再轉世為憨山大師,再轉世為虛雲和尚。由此可知,菩提是生生提高。
故事中的僧人很慈悲,願意用他的修行功德來換取,超拔他的師叔。慈悲中的故事或許能給我們些深層意義上啟發。什麼啟發呢,泥菩薩很難度眾生。這也是宗門所說:“彌陀佛各顧各”的道理所在。自己吃飯自己飽,想讓別人也吃飽飯,只有將自己的糧食送於他人。自己沒有糧食,還要重新開始。但僧人的菩提心、慈悲心在大增長。換一個思考,如果不是他的師叔,是一個普通的人,他還能這樣做嗎?這件事情,也要從他本人的用心和出發點來考慮。而他的用心,只有他自己知道了,我們只能是猜測。
度眾生是菩薩們的事情,而非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能有個正知正見,發菩提心,盡心盡力為佛教做點,真切而需要的事情,就稀有而難能可貴了。認識個很有道心和慈悲的僧人,臉色極其難看而青色。他代某要死的人受過,在其病人孩子的哀求下,心軟念誦大悲咒水給了病人,結果他恐怕好久也恢復不過來。如此重的因果,也許佛菩薩都無可奈何啊,只有自己去承受去吧。
宣化上人在台灣時候,某比丘尼問上人:“我怎麼辦?”上人回答:“下地獄!”比丘尼害怕,上人說:“我替你下地獄受報吧!”上人的威望和慈悲,自古以來又有幾人呢?所謂僧人的超拔和做佛事,皆是用其修定上的功德所換取來的。那是有修行的僧人,沒有修行的僧人呢?所謂佛事,無非是裝裝樣子,唬人罷了!有個老和尚說,超拔對於有修行人來說,起心動念中就能超拔走了,不用這些吹打唱念。因為眾生貪心而感召,無修行人所作的無用之佛事,兩者之間就誰也別說誰了,願打願挨罷了。
這個故事聽起來,有些哀愁。一個出家人,一生中沒有給佛教做過一點貢獻。那皈依三寶之後,又有多少人對佛教有著貢獻呢?佛法並不是一味索取的法。求佛、求菩薩和交易。我供養了,我放生了,我參與印經書了,這些哪一個不是舉手之勞呢?哪一個是建立在無相,無求的基礎上去做的呢?還可以說,佛法是讓我用來修行的。是的,佛法最終是讓我覺悟和修行的。但是我們依靠什麼來覺悟和修行呢?首先就是在三皈依的基礎上,翻開三皈依仔細地,深刻地,再去體驗,溫習一下,我們要是做到了三皈依,何愁沒有菩提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