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法的根本是菩提心,菩提心就像點金術一樣,它能變腐朽為神奇,我們也很渴望能夠生起寶貴的菩提心來。菩提心的前提是大悲心,要想生起大悲心還得先有柔軟心和憐憫心。
我們領受了佛陀的教導,就要改變原來剛硬的心為柔軟的心。剛硬心下,會對他人的痛苦麻木不仁,會對真情缺少感動,會有自己利益至上的自私自利,會認為是他人阻礙自己發展,影響自己快樂而心存怨恨。只有柔軟心下,才會對眾生多一絲憐憫,多一份對眾生苦難的不忍,多一刻為真情而感動,多一分因他人的幫助而感恩。因為心懷悲憫就不會主動去傷害眾生的生命並會盡自己的努力去保護生命,哪怕一個微小的生命,只要它存在,便有它的價值所在。很多微小的生物,它們的生命都是非常短暫的,蘇轼用“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來形容生命的短暫和人的渺小,蜉蝣的壽命只有幾個小時。北美洲有一種蟬要在地下呆十七年,當從地下爬出來得見天日只有幾天的時間,還有各類食蟲獸等待食用它們。這麼可憐的眾生,它們的生命就如空中的閃電,一閃而過;就如昙花,匆匆一現。我們又怎麼忍心再去傷害它們?
完全做到不傷害一個生物恐怕是很難的,有時無意的傷害是無法避免的,但是不能再有意傷害眾生,即便一個微小生命,它也能感受痛苦,也有求生的本能。因為心懷悲憫便不忍心傷害他人,自己的一個行為做出之前,一句話說出之前都會認真思考一下會不會傷害他人的身體或是心靈。因為有憐憫心才能修好忍辱,對於他人加在自己身上的傷害,打罵、侮辱等不忍心去怨恨,即便有時也會感到難過,但想到自己如果去結怨就會使別人受到傷害,不論如何也不忍心。只有心懷悲憫才能寬容他人的錯誤,原諒他人的失誤。因為心柔軟,所以對於他人給予自己絲毫的恩德都會真心的感動和真誠的感激。
我看到有的弟子的心特別的粗猛、剛硬,對待眾生缺少悲憫心。有時,弟子們經常和我說:“上師,我現在已經不殺生了,去飯店也不再點海鮮類的活物,在家做菜也不買活魚、活雞等。”聽到這些話,我覺得大家在這點上做的很好,我也非常歡喜。但是我想說的是,在守持戒律所規范的外在行為時,要認真體會這個行為所傳達的內在的含義:不殺生,是因為悲憫眾生,不忍心傷害眾生。我們在持戒時,內心要與戒律相應。不傷害眾生表現出來就是:不能因對方與自己意見相左而嗔恨,不能因為對方的失誤,哪怕是錯誤而惡語相加,不能固執堅守自己的觀點而言語尖酸刻薄刺痛對方,用穢言污語讓他人的心裡痛苦、難過,這也是對眾生的一種傷害。
還有的弟子和我說:“上師,我的冤親債主特別多,就是他們讓我一切不順。”冤親債主是什麼?是你曾經傷害過的眾生,虧欠過別人,為什麼現在還不認錯?還在埋怨別人?不要怨別人,要怨只能怨自己。在上師、三寶的加持下,我們得到了難得的人生,又有殊勝的因緣可以學修佛法,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可曾想過那些被你傷害過的眾生呢?他們現在還在受苦,何時能從苦中脫離還不知道呢!我們過去世總和他人結惡緣,總去傷害眾生,對於今生的病痛、逆境或是他人對我們的傷害應該坦然去接受,這是應償還的。學佛後,應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快樂留給別人,選擇留給別人,痛苦自己來承擔,這才是佛菩薩的精神。
對待那些心太剛硬的弟子,我有時會用些猛力的方法,因為其他方法不起作用,只有用猛烈的方式才能使你的心靈得到震撼,才能讓你反觀自己的內心,學會自省與檢討。你們拜我為師,教育你們是我責任所在。
剛硬心不去掉,經常就有業障出現,這是自己的內心感應,如果心柔軟起來,能夠悲憫眾生,即便是冤親債主也能化解,也能被你感動,自己也會越來越順利。只有柔軟心的前提下才會用心去體諒他人、用心去體會生活,才會悲憫他人的疾苦。悲憫心不斷的升華和擴大就是大慈心和大悲心,進而才能生出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