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摩難陀:信與不信,輪回就在那裡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感官的不滿足是造成輪回的最大原因。

  輪回對佛教來說,不僅是理論而且還是可證實的事實。信仰輪回成為佛教的基本教義。然而輪回的信仰不僅存在於佛教,在其他國度、其他宗教裡,甚至以下自由的思想家裡,都有信仰輪回的人。在古代的中國和埃及,一般都相信貴族和帝王能轉世輪回。16世紀的意大利哲學家果拉那.布魯諾(Gorana Bruno),相信每一個人或畜生的靈魂都是由另一個眾生的轉世。在1788年著名的哲學家康德(Kant),批評了“永久的懲罰”,康德也相信輪回於其他天國的可能性。哲學家叔本華(Schopenhauer,1788—1860)認為:“只要有生存的意志,就必然有生命;就是生存的意識令生命得以持續運轉。”佛陀诠釋這種“生存意志”為:對“生”的“執著”。

  要實際驗證我們的過去世,是可能的,但並不容易。心的本質的轉變,使大多數人無法記憶起他們的往世。我們的心被貪、瞋、癡、慢、疑五種障礙所左右;因為有這些障礙的存在,我們的“識”受了限制,因此無法識別往世。這有如一面鏡子被灰塵蒙蔽,照不出影像一樣。因此大多數的人不能回憶前世。白天,我們看不見星星,並不是星星不存在,而是太陽的光比它們還要強烈。同樣的,我們無法回憶起我們的往世,是因為我們現在的“心”一直負荷過重;我們對每天遇到諸多的事物,生起了種種的思慮;因此,導致“心”的真性被蒙蔽了。思考“我們在世間的壽命是短暫的”,將有助於我們培養正確的輪回觀。如果我們考慮到生命的究竟意義和目標以及各種各樣的人生經驗時,我們就能推斷在“人”的短短一生中,實在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實現他所想要做的事。

  經驗層次的范圍非常大,只要因緣成熟,人體所擁有的巨大潛能就可以獲得充分的發揮。知識是無限的,並以各種形態出現在我們眼前;特別是今日,我們只要稍加觀察,我們都會發現我們自己擁有高度的抱負,但是沒有時間去實現。同時,有一大堆激情、欲望、自私的動機和野心一直在於我們的內心中交戰,或與他人交戰;這種力量必須去嘗試、去征服、去壓制和去利用。一次的生命,不夠力量來達到我們的理想;如果說我們只擁有一次的生命,又要用它來完成這麼多的事,那完全是不可能的。這無疑是開了宇宙和生命的一個巨大而殘忍的玩笑。

  佛教否定有永恆的神創造存在的靈魂,也否定在無數的輪回中,有一個不變的實體。

  沒有“自我”或“靈魂”的存在,也由“因果”相對的不斷循環而獲得證實。因此,死亡後可以不通過“靈魂”的轉世而獲得重生。在生命中,每一個“念”都是生生滅滅的;嚴格的說,這種剎那間“念”的生滅,就是一種生死。因此,在我們一生中的每一秒鐘,都經歷了無數的生死。只因為一個肉體,在支撐著心理路程的延續;因此,我們認為身和心的結合,就構成單獨存在的“生命”。

  一般,我們以為“死亡”就是身體活動力停止作用。當身體失去了活力,它就不再支持意識的流動;可是,只要對生命有一點點執著,有一個想繼續生存的貪念;那麼,意識之流就不因為身體失去了活力而從此停頓。當死亡一發生,身體開始毀壞時,意識之流在渴望生存的驅使下,再度進入一個精子與卵子結合的生命體中,就這樣,當死亡後,重生的現象就即刻發生;記憶之流或許中斷了,感官意識也轉變成另一個新的形態,而本質經驗的累積卻轉入一個新的生命體中;生命的循環又找到一個新的起點。

  因此佛教認為:“死亡既非永生,也並非絕滅。”新的生命開始後,接著是成長、衰老,然後又是另一個死亡。當意識死亡之時,生理功能也跟著死亡。這就好像汽車松開了油門,引擎得不到新的動力而終止運作。

  佛教不相信“生”是在幸與不幸這兩個永恆點之中。也不相信死後有所謂的天使接送到永恆的天堂或地獄。佛教相信“生”是無數世間生命輪回中的一段小插曲。佛教相信只有業力留在“心的潛在意識”裡。所有的眾生都將因為自己所造的善業或惡業,在某段時間,輪回於某個生界。這裡所提到的“心的潛在意識”,並不是現代心理學所提到的“潛意識”。

  什麼是輪回緣起的因?佛陀說,輪回肇始於無明所緣起的欲望;欲望得不到滿足就造成輪回,當所有的欲望都消失殆盡時,就不再輪回了。因此,要了斷生死,必須先滌除欲望,要滌除欲望必須先消滅無明;當無明被消滅後,輪回就因失去了翼護而失去價值;因此,也就沒有再“生”的需要了。

  無明導致人類以為生命只有這一世的錯覺和不合理的觀念。另一種無明所導致的觀念,是以為死後將能得到永生或永滅。

  佛陀說,只有四聖谛才能消除愚癡和“苦”,一個人要消除愚癡,必須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學習一種包容性強的利他行法;在行為、學識和智慧要有同樣的精進;同時,要降伏各種層次的欲念——包括個人的欲樂和自私心。

  輪回是如何產生?當身體不再具有活動的能力時,“生命源”並不與身體同時消失,它會繼續以另一種生命形態出現;業力可以使這生命形態轉化為人類或其他眾生,輪回就產生了。這種業力——包括貪、瞋、癡、慢、疑的存在,並不因為身體的死亡而消失;它們繼續以不同的形態而重生,這就是輪回。

  今天,在很多國家裡,不斷的傳出有人開發了前世的記憶,這些人的經驗被完整的記載於新聞或刊物中。這些人,有些是從來都不相信輪回的;卻因記憶起前世的瑣碎、片斷的生活經歷而相信了輪回學說。很多資料顯示,他們的回憶的確和過去世的經歷相符。通過催眠術也能獲得過去世的經驗,有些人能透過催眠而喚醒對前世的記憶。

  輪回是一種循環性的自然規律,它不屬於任何宗教的創造;因此,無論你信或不信有輪回的存在,都同樣避免不了輪回的發生。只要心中渴望於生存,渴望於感官的欲樂或任何對心靈的執著,輪回就會發生;這種強烈的意志力,存在於宇宙間所有的生靈。如果希求擺脫輪回,就必須做到不攀緣、不執著。在世俗的條件下,曾經看過或經歷過不確定或不滿意的生存經驗後,聰明的人決定以正確的方法來避免輪回,而那些不能減少自己的欲念或執著的人,就必須面對永無休止的生死輪回。


 

上一篇:心想善,吉福就來了
下一篇:看完恍然大悟,清淨的布施才能得到真正的福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