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耳有宗脈之所聚”的說法,想要不費力就能達到氣血暢通,那每天拿出三五分鐘的時間來揉揉耳朵,拉拉耳朵,就能使人神清氣爽、精神振奮、疲勞消除。
除了手足之外,我們的耳朵上也有不少穴位,每當身體出問題時,耳朵上相應部位就會出現反應點。因此,對耳朵施以柔和的按摩,不僅能防病、保健、美容,而且還可以調氣血。
我曾經有一位IT界的朋友,平時經常加班,每天除了睡覺之外估計都像機器人似的定在電腦跟前,時間一長,再加上平時也不怎麼運動,他的健康狀況便急速下降。首先是失眠、健忘,還有就是腰背疼痛,最後搞得連正常的工作都不能好好地完成了。
事實上,我們的生活中,像他這樣的人估計也不在少數。後來,我給這位朋友介紹了一種保健方法,那就是按摩耳朵,因為耳朵在中醫上來講是人體保健的重要部位。我們身體上的許多經絡穴位都跟耳朵有著密切的聯系。你別看耳朵不大,它可集中了人體的七十多個穴位
中醫有“耳有宗脈之所聚”的說法,而清代的《雜病源流犀燭》也強調:“肺主氣,一身之氣貫於耳。”當年,乾隆皇帝的十六字養生歌裡就有“耳常彈”這一項。乾隆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用食指壓在中指上,然後輕輕叩擊後腦枕部,每次100次。但是,這個方法只是對防治頭暈和耳鳴有些效果,我要講的方法有三步:第一步是揉耳,就是用雙手的掌心輕輕捂住耳廓,順時針、逆時針各揉動36次,感覺到耳朵發熱為止;第二步是鑽耳眼,用兩手的小指分別插入兩側的耳孔,像鑽孔似的來回轉動36次;第三步是捏耳垂,用拇指、食指捏住耳垂,反復揉搓,並輕輕向下拉耳朵各36次。我那位朋友依我的方法堅持了半年之後,再見到他已經是滿面紅光,身體也明顯比以前強健多了。
對耳朵給予一定的按摩,可以刺激耳部的穴位,促使氣血運行。再加上耳部有不少經絡,還可以調動體內的正氣,達到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免疫力的目的。如果經常按摩耳朵,能夠消除疲勞,振奮精神,使人耳聰目明,對耳鳴、頭痛、眼花、失眠等有良好的輔療效果;能活躍腎髒內氣,延緩衰老;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利於膽道的通暢。
下面,我們來講講怎樣通過按揉耳朵來啟動氣血的開關。
鳴天鼓:雙手手掌分別緊貼於耳部,掌心將耳蓋嚴,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余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錯叩擊頭後枕骨部,即腦戶、風府、啞門穴處,耳中“咚咚”鳴響,如擊鼓聲。
該方法有提神醒腦、寧眩聰耳之功效,對於耳鳴、眩暈、失眠和頭痛等病症有良好的療效。
掃外耳:以雙手把耳朵由後向前掃,這時會聽到“嚓嚓”的聲音。每次20下,每日數次,只要長期堅持,必能強腎健身
拔雙耳:兩食指伸直,分別插入兩耳孔,旋轉180度。反復3次後,立即拔出,耳中“叭叭”鳴響。一般拔3~6次。此法可促使聽覺靈敏,並有健腦之功。
摩耳輪:雙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直至耳輪充血發熱。此法有健腦、強腎、聰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陽痿、尿頻、便秘、腰腿痛、頸椎病、心慌、胸悶、頭痛、頭昏等疾病。
摩全耳:雙手掌心摩擦發熱後,向後按摩腹面(即耳正面),再向前反復按摩背面,反復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經絡,對腎髒及全身髒器均有保健作用。
摩耳廓:以掌心前後摩擦耳廓正反面10余次,這樣可以對全身起到保健作用,能疏通經絡、振奮髒腑。然後,用拇、食指上下摩擦耳輪部10余次,對於緩解上班族常見的頸、肩、腰、腿痛,以及頭痛、頭暈很有效果。
另外,還可以通過對具體部位的按摩,有針對性地預防某些疾病。如以拇指、食指揉捏耳屏,使它有脹痛感,可防頭痛、頭暈、失眠等腦血管、腦神經病症;以食指指腹按摩耳前根部,可防治感冒、鼻炎、咽炎、心慌、頭痛、頭昏等;以食指指腹摩擦耳背溝使之生熱,可降血壓、清腦、明目;以中指插入耳孔,指腹向前按壓摩擦生熱,可防治咽炎、鼻炎、感冒等。
雙食指指端在兩耳甲腔內沿順時針方向按摩16次,再同樣按摩兩耳甲艇和兩三角窩各16次;以雙食指指端從兩三角窩起沿逆時針方向按摩16次,再同樣按摩兩耳甲艇和兩耳甲腔各16次。
此式有溫補氣血、髒腑及健身的效果。
健康小貼士:
人的耳廓上著許多穴位,如胃穴、腸穴、心穴、肺穴、腎上腺穴等,並與全身相應髒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經常按摩這些穴位,可使耳聰目明,身體健壯,精力充沛,還可有良好的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