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妙祥法師:沒有眾生相的人才會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內心柔軟如虛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謙虛恭敬為入道之本

  虔敬而自遜,有的翻譯為恭敬而謙讓,虔誠恭敬和謙虛。

  《大方等大集經》裡說:“善男子,有三十二法,向菩提心而得增長……十七者,供養恭敬師長和上有德之人……菩薩若能增長是法,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大方等大集經》說善男子有三十二法,可以使菩提心增長,其中第十七法為供養恭敬師長和尚有德之人。有德這個“德”不是說年齡大,這個德是指什麼呢?一般指五德,是指出家人和世間修行佛法嚴持戒律的人,他們稱為有德之人。“菩薩若能增長是法”,就是說你能夠按照這個方法去做,“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果位,也是正定。

  《佛說觀佛三昧海經》:“若在家人孝養父母恭敬師長,調心令軟。心若不軟,當強折伏令心調順,如調象馬不令失御。”佛在《佛說觀佛三昧海經》講啊,在家人孝養父母,恭敬師長,要調心令軟。心若不軟,當強折令心調順,就像調順馬似的。這裡講的恭敬父母和恭敬師長,和我們現在儒教說的完全是兩個概念。佛法是從真理講,儒教只是儒家的思想,換句話說,它是從世俗的方面講,它不能解脫,所以也不是真理,它只是世俗的一種善法。所以這裡講的恭敬父母、恭敬師長,不光是要恭敬的問題,更主要的是我們能夠從恭敬得到最高的法益,而得到解脫,這是最主要的。

  《大寶積經》:“菩薩有四法得離諸難,值無難處,值已不失,能修佛法,何等四?一者菩薩謙遜其心柔軟。”第一就是菩薩謙遜,其心柔軟,不是假謙遜,而是真謙遜。為什麼他謙遜?因為他心柔軟,心裡沒有對眾生,或所有的眾生起嗔恨,而是一種柔軟,一種喜悅,一種無我。心地柔軟的人是什麼人呢?是菩薩,他心裡是柔軟的。柔到什麼程度為柔軟呢?誰能說一說什麼叫柔軟?哪位居士想一想,看誰能說?你說。

  一居士:什麼叫慈悲心?幫助別人,對別人有利益的事多做,無利益的事要少做,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是凡別人有困難的,馬上伸出手,這叫慈悲心。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之分,都是一視同仁,這樣就叫發慈悲心……

  有道理,講得不錯。還有誰能說一下?後面的說一下。

  一居士:那就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污辱也當沒有那回事,污辱你時就當說阿彌陀佛就行了。

  你說。

  一居士:是同體大悲,無緣大慈。

  答得都不錯,特別後面這個居士答得非常准確。這個其心柔軟是一種無我的心,只有無我的心,才能其心柔軟。那什麼是無我呢?因為他見到了法界的真實相,不再有“我”了,雖然這個人存在,但這個心已經沒我了。他有沒有眾生呢?他也沒有眾生。所以說沒有眾生相的人才會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沒有相了,這個心柔軟到什麼程度呢?像虛空一樣,再沒有任何自我的這種想法,而且他能隨時隨地的為所有的眾生去犧牲自己的生命,化成為眾生的幸福。哪怕眾生一個小小的要求,他都願意去為他奉獻生命,他不會再計較有我這個得失。但他的心裡有沒有眾生相?沒有眾生相,這個心才叫真正的柔軟。

  所以菩薩這個心達到這種程度,“其心柔軟,凡見眾生常言善來,和顏悅色,先意問訊,與之共語,言常含笑。”就是說他這個心看到任何人都會有一種真誠的微笑,不會有虛假的。像什麼《弟子規》講的,見人說話留三分。他不會有那種想法,不會,他是完全的直明,就是特別透明,沒有任何隱藏的東西,心和眾生是一體的。

  這種菩薩謙虛到其心柔軟,謙虛和柔軟,只是名叫謙虛,名叫柔軟,實際上已經超越了,世間法沒有什麼可以比喻他的。這種修行非常殊勝。這種情況作為居士能不能得到呢?是完全可以得到的,只要我們在家修行,能夠嚴持戒律,嚴持五戒,而且不斷地攝住六根,有一天就會得到這種喜悅。

  那時候他的心不會退轉——學學佛又想不修了,不會那樣,他不會退轉了。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常說的發菩提心。我們平時口頭說發菩提心,那是口頭語,天天說發菩提心,但是行為上一點沒有。而且那個心都是從嘴裡說出來的,嚴格來講,那不叫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應該是從心裡自動生起來的,不是人為地去做作的。通過思惟、通過想而生起來的,那都不是菩提心。因為嚴持戒律而得到的那種心,叫菩提心。因為戒是無上菩提之本,沒有戒,你生出任何心,也不是菩提心。表面上說得挺好,像體清老和尚講的,那是“牙疼咒”,只不過是說一說而已。

  我們能夠其心柔軟,就會見到眾生常言善來。就是說你來了,他都是一種歡喜。“善來”是什麼意思?就是歡迎的意思。不管你怎麼來,是想跟我要東西啊,還是想來發難,他都會是一種喜悅。“和顏悅色,先意問訊,與之共語,言常含笑”。這種含笑不是裝出來的,而是自然生出來的。我們看到佛陀的像非常莊嚴,但你仔細看,佛從來沒笑;但你離老遠一看,佛就像是笑。佛是修來的那種自然的笑,令人心裡廣闊和真誠。如果修到這個,必然是最吉祥。

 

上一篇:洛桑陀美仁波切:正行的佛弟子要維護道場的清淨、團結
下一篇:脾氣來不生氣的好辦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