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以現代知識解讀佛經中的各種世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前言

  二、華嚴經中的世界成就品

  三、《華嚴經》中所說的「華藏世界」

  四、《無量壽經》中的西方極樂世界

  五、長阿含經中的娑婆世界

  六、科學家所知的宇宙

  七、比較科學家的宇宙與佛經的娑婆世界

  八、佛教如何看這些世界

  九、結語

  一、前言

  在寂靜的夜晚,我們抬頭可看到無盡夜空中,閃爍著無數的星星,有時還有灰白色帶狀的「天河」。這些現象使我們很容易會想到「宇宙」到底有多大?其中有些什麼東西?經過古今中外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成就了今日高度發展的天文學;科學家已發明了很多工具,可以直接或間接觀測這些星星的狀況,對宇宙也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在另一方面,宗教或哲學家自古以來也有很多對宇宙的描述;此中,佛教在這方面著墨較多。在佛經中,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很生動的描述各種世界;例如,大家最常聽到的「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很多佛教信仰者想往生的世界。又例如,「娑婆世界」這是人類自己所居住的世界,此世界在《長阿含經》與世親所著的《俱捨論》中,都有詳細的描述。在《楞伽經》中,也提到世界有很多種相狀。《華嚴經》對世界的描述更為徹底,在「世界成就品」中,就有詳細描述世界的成因、相狀、體性及依住等問題;其在「華藏世界品」中,有詳細描述「華藏世界」的狀況。但由於佛經中所說這些世界,在科學上至今大多尚不能證實,因此,只能是「信仰」的層次。例如,對西方極樂世界是否存在,就是個人信仰的問題,科學上無法提供任何資料。至於我們人類所居住的地方,佛經中有提到「南贍部洲」,其也對我們居住的南贍部洲有相當清楚的描述。佛經中也說我們的世界屬於娑婆世界,或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一部份,因此,我們可以由目前人類所知的宇宙及地球的各種資料,與佛經中的描述做比較,看看佛經所說是否合乎科學;但直接比較似乎有困難,因此,很多人對佛經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結構就很不認同。在本文中,筆者以自己的觀點,對佛教所說的世界,做一些探討,請有緣的讀者多多指教。

  另外一件事要在此說明,我們一般人所說的宇宙或世界,不是只指空間,它尚包含時間。佛經上有說「世」是時間(三世之義);「界」是界限,空間之義。也說「宇」是古今,是時間;「宙」是指空間。在本文中,我們主要是說明世界的「空間」部份,故若以「國土」說明,似乎比較恰當,例如說「西方極樂國土」。國土又有分淨土與穢土,故說「西方極樂淨土」更為適當。但一般人常以「世界」稱某一國土,故本文亦以世界稱之。實際上,若以近代科學的「相對論」觀點,時間與空間二者是不可分,彼此有關;由此而言,以世界說國土也沒有什麼不對。

  二、華嚴經中的世界成就品

  《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世界成就品第四中,普賢菩薩承佛威神力,以神通觀察一切世界,說出與世界相關的十種事,包括(一)世界起具因緣。(二)世界所安住。(三)世界的各種形狀。(四)世界的體性。(五)世界以何莊嚴。(六)世界以何法得清淨。(七)世界中有何佛出世。(八)世界存在的時間。(九)世界為何會有改變,例如由好轉壞或由壞轉好等原因。(十)各世界中有那些共同之處。

  關於世界生起的因緣,經中說有無數的原因,大略可有十種:(一)如來神力之故。(二)法應如是故。(三)一切眾生行業所感故。(四)菩薩所成就。(五)眾生與菩薩共同善根所集。(六)菩薩的願力所成。(七)菩薩不退行願所成。(八)菩薩清淨勝解自在力所成。(九)諸佛成道時,自在勢力之故。(十)普賢菩薩自在願力之故。由此十種因緣中,大致可歸納成三類,(一)佛菩薩之願力與神力,(二)眾生之業力,(三)諸法本來如此。這三類使世界生起的原因中,「諸法本來如此」這一項,是我們最感興趣者。我們觀察到的物質世界,其成就的因緣很多就是「法本如是」;例如,物質間有互相吸引之力(如今日科學家所說的萬有引力、電力、磁力、分子間的作用力等),這就是世界的一種「本有之法」(本有的現象)。此種「吸引力」就會使物質粒子不斷聚集,久之,就成為大的物質,甚而形成各種星球之類。這就是《世界成就品》中所說的「法應如是」的一種。其他原因,例如物質分子間的熱作用力,使物質膨脹,使星球產生爆炸消滅;又例如萬有引力的作用與物質爆炸時物體所具有的速度,會使小物體繞行於大物體的周圍,如此形成星球的運行,這些都是「法應如是」之例。

  關於「世界依何而安住」,經中例舉了十種,事實上有無數多種安住之法。例如依虛空安住、依寶光明安住、依佛光明安住、依佛音聲安住、依一切世主身安住、依菩薩身安住、依普賢菩薩願力所生、依如幻業生、及依一切差別莊嚴海安住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世界之存在是有很多種安住之法,例如娑婆世界即是安住在虛空之中。本經告訴我們有些世界是安住在光明中,也有安住在音聲中或安住在佛、菩薩或神的身上,這是很難想象的事。但我們可以想象一些「寄生類」生命,例如寄生在人體中的寄生蟲,它們的世界就是依人身而安住;寄生在某些植物的生物,它的世界就是依植物身而安住。而樹身又安住在地球上,地球又安住在虛空中。我們可以說「世界」是每個眾生自己覺知所現、所感的范圍,例如,螞蟻所認知的「世界」與人類就不會相同。魚類所認知的世界可能只是水,而水安住在地球中,魚類可能並不知道。螞蟻也許不知道它所住的世界是安住虛空之中。故佛經說有的世界安住在佛菩薩或神的身中,這也不無可能。

  關於各種世界的形狀,華嚴經說有無數種,經上說:「或圓或方或非圓方、無量差別,或如水漩形,或如山焰形,或如樹形,或如花形,或如宮殿形,或如眾生型,或如佛形,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以今日天文學的觀測,宇宙中很多星系或星雲,其形狀就有圓形、扁平形或螺旋狀等。又例如寄生於樹上的寄生蟲,其世界就是樹形;寄生於人體的寄生蟲,其世界即人形。因此,《華嚴經》所說相當合乎科學所說。

  關於構成各種世界的體性,也就是世界由什麼所構成,在華嚴經中有說:「以寶莊嚴為體、以寶光明為體、以種種色光明為體、以不可壞金剛為體、以佛力持為體、以妙寶相為體、以極細寶為體、以香為體、以寶焰為體,以一念心普現境界為體、以佛音聲為體等」。由這段文字可知,世界可由光、音、寶、金剛、火焰、香,甚至心力為構成之體。例如經中的偈說:「或有諸剎海,妙寶所合成,堅固不可壞」、「或是淨光明一切光莊嚴,依止虛空住」、「或有諸剎海、從於願力生。猶如影像住,取說不可得」。在今日科學上所觀測到的星雲中,就有見不到實體的X光或無線電波星雲,這些很類似經中所說的以「光明為體」的世界。又例如天文學上所觀到的極高密度星球,如中子星之類,就類似「金剛所成,堅固不可壞」。而像地球等,就是「諸微細寶所成」。像高溫的太陽等恆星,就類似以「火焰」、「光明」等所成。因此《華嚴經》對世界組成的開示,與科學所知也大致吻合。

  至於世界轉變(也就是變好或變壞、由存在轉變而消失等)有無數多的原因,其中包括:「法如是故,世界海無量成壞劫轉變」,這一項就包括我們物質世界轉變的原因,這是「法如是之故」,可以說物質間作用法則使然。此外,本經中還強調居住其中眾生的精神力量會改變其世界,例如經中所說:「染污眾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污劫轉變」,這是說眾生心染污而住在此世界,則此世界就轉變成染污。又說「修廣大福眾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淨劫轉變」、「信解菩薩住故,世界海成染淨劫轉變」、「諸菩薩雲集故,世界海無量莊嚴劫轉變」等。佛教常說世間的好壞、社會的和或亂都是其中所住眾生的「共業」,《華嚴經》在此即說明這種道理。

  三、《華嚴經》中所說的「華藏世界」

  《華嚴經》在卷八第五品中,就敘述華藏世界的狀況。經中說此華藏世界是世尊毗盧遮那如來,在無數劫長時間行菩薩道,親近無數佛修清淨業所成就者,如經中偈說:「世尊往昔於諸有,微塵佛所修淨業,故獲種種寶光明,華藏莊嚴世界海」。此華藏世界是風力所持,於虛空中安住,且是清淨無垢的世界,世界中之一切皆是毗盧遮那如來之神力而現出莊嚴、清淨及光明之相。故可說是「華藏淨土」。經上說此世界,是由風輪在虛空中支持一個「普光摩尼香水海」,海中有一朵大蓮花,華藏世界海就安住在此大蓮花之中。華藏世界海周圍有「金剛輪山」圍繞。輪圍山內所有大地皆金剛所成、清淨平坦、眾寶分布其中,此大地中有無數的「香水海」與「香水河」,皆妙寶所成,香水流於其中,香花遍開其畔,處處有佛演妙音,寶樹寶林各種光明莊嚴處處普現,皆是佛力所顯現。在這些數量眾多的「香水海」中,有很多「世界種」安住其中,每一世界種之中,有無數「世界」安住其上。依筆者所了解,「世界種」是指由某些因緣而集合的一些世界,這是毗盧遮那法身佛所化的報身佛所住的世界;其上的各個「佛世界」,則是毗盧遮那應身佛或其他有緣的應身佛所教化的世界。而此「華藏世界海」全體,則是法身佛毗廬遮那如來無數劫清淨菩薩行願所化之淨土。

  這些「世界種」有如前面文章所說的各種不同安住方法、不同形狀、不同體性、不同莊嚴方法、不同劫住時間及不同轉變因緣等。依本經所說,華藏世界大輪圍山內的香水海無數,本經中例舉110個香水海,其皆有名稱。海中有無數「世界種」與「佛世界」,經中也舉很多例子,說明在其世界種或佛世界中住世渡生的佛及其特性。經中提到在華藏世界所住的大蓮花中央,有一香水海名叫「無邊妙華光香水海」,其上有蓮花,花上有世界種,名叫「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有無數佛世界安住其中,此世界種由下往上有20層,無數的佛世界分布其中,這些世界有不同形狀,不同依住及不同性質。其最下層中央有一佛世界,周圍有「微塵數佛世界」圍繞。其第二層中央有一佛世界,周圍有「二微塵數佛世界」圍繞,如此往上,直到第二十層,其周圍有「二十微塵數佛世界」圍繞。依筆者了解,所謂「二微塵數佛世界」就是有兩團、兩堆或「兩群」,每一群中有很多佛世界所集合而成;就如同今日星團或星雲,由很多星體集合成群。在此世界種的第十三層,有一個世界叫「娑婆世界」,周圍有「十三微塵數世界」圍繞,其佛即毗盧遮那如來世尊。由於這一段文字,使很多人認為毗盧遮那如來與釋尊是同一佛,其實這是誤會;依筆者所知,此第十三層含周圍十三群佛世界,全體是應身佛毗盧遮那所教化的世界,而其中央佛土才是釋尊所教化的娑婆世界。毗盧遮那佛以淨土之相現此娑婆世界,而釋尊則為教化剛強頑劣眾生,以穢土之相現此中央的娑婆世界。

  又在《華嚴經》卷十二第七如來名號品中,對釋尊的名號有如是之說:「如來於此娑婆世界,諸四天下,種種身、種種名……,或名一切義成,或名獅子吼,或名釋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毗盧遮那,或名瞿昙氏……,此四天下東或名金剛……,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此娑婆世界有百億四天下,如來於其中有百億萬種種名號……,此娑婆世界東,次有世界名密訓,如來於彼,或名平等……,或名大仙師……,諸佛子,如娑婆世界,如是東方百千億不可數世界,如來名號種種不同,南西北方上下四維亦復如是」,這一段經文中也提到釋尊亦有時名號為毗盧遮那,因此,有些人就認為釋尊即毗盧遮那佛,二者相同(即有同一如來藏之義);但依筆者所知,此為誤會,此段經文只是說釋尊以各種名號,在各世界依眾生根器不同而為其說法渡生,只是有時亦叫毗盧遮那佛,如此而已,不是指二佛為同一佛。依筆者所知,此乃當釋尊要對與毗盧遮那佛因緣較深的眾生說法時,會以此名號較為方便。此段經文亦說明一個娑婆世界有百億四天下,一百億是1010,而三千大千世界有109個四天下(即小世界),因此,娑婆世界的大小大概是「三千大千世界」的10倍。但依筆者所知,此娑婆世界是指華藏世界中央世界種之上第十三層所有的國土,不是只指中央釋尊所化的國土;釋尊所化娑婆穢土的范圍,大概有百個中千世界到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在《華嚴經》中,並沒有「詳細」描述我們所住娑婆世界的詳細情況,此在《長阿含經》與世親的《俱捨論》中有詳述,下文再予說明。

  四、《無量壽經》中的西方極樂世界

  釋尊在阿彌陀經與無量壽經中都有詳細開示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在無量壽經中,釋尊開示,此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在因地時,以法藏比丘身修菩薩行,累積功德無量無邊,完成誓願而圓滿成就之淨土。此淨土「具足一切莊嚴,永無眾苦,亦無諸難、惡趣、魔惱之名。無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荊棘沙礫。亦無鐵圍、虛彌等山。唯以自然七寶、黃金為地,寬廣平正,不可限極。微妙奇麗、清淨莊嚴……」,經文中又說此淨土有很多「寶樹」,由一寶或多寶所成,又有「菩提樹」,高四百萬裡,眾寶所成,此樹在微風吹動時會演「無量妙法聲音」。無量壽佛的講堂精捨七寶莊嚴,周圍有泉池交流,地上有菩薩、羅漢等在修行。泉池之畔有香樹無數,出種種香。此水或急或緩或溫或冷,隨眾生意而現,且其水波皆演微妙法音。此土又有「七寶池」,中有蓮花,十方世界往生此淨土者,皆於此蓮花中自然化生。此土所有眾生,容色微妙,超世希有,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猶如他化自在天王,一切所需皆隨意念,一切所食,但見色聞香,「以意為食」。此土之堂宇房捨或在平地或在虛空皆極莊嚴,皆隨意現。眾生皆在幽隱的房捨中修行。此為西方極樂淨土之相狀,其結構甚為簡單,不像華藏世界那麼復雜。

  五、長阿含經中的娑婆世界

  釋尊在《長阿含經》中卷第十八世紀經閻浮提品中,就詳細開示有關我們所住的娑婆世界,釋尊所開示的娑婆世界,是由「小世界」為最小單位擴充而成。在經文中,「佛告諸比丘: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如是千世界,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須彌山王、四千天下、四千大天下、四千海水、四千大海水,四千龍、四千大龍、四千金翅鳥、四千大金翅鳥、四千惡道、四千大惡道、四千王、四千大王、七千大樹、八千大泥梨(地獄之義)、十千大山、千閻羅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千焰摩天、千兜率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是為小千世界,如一小千世界,爾所小千千世界,是為中千世界,如一中千世界,爾所中千千世界,是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世界周匝成敗,眾生所居名一佛剎」,在此段經文中說明此娑婆世界的空間分布狀況,一千個小世界集合成一群,稱為「小千世界」,依筆者所知這些小世界在此群中的分布不一定很均勻。一千個「小千世界」又集合成一群,稱為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之集合,則稱為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這是眾生所住之處,稱為一個「佛剎」。此即一佛在教化之處,此處是指釋尊自己所化的「娑婆世界」,也就是《華嚴經》中所述「華藏世界」中央世界種上,第十三層的中心部份。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有十億個須彌山,四十億個南贍部洲,十億個日月。而《華嚴經》中所說毗盧遮那如來所化的娑婆世界有百億個須彌山,百億個日月,故它是第十三層含周圍十三群佛土的總合,由《長阿含經》與《華嚴經》相對照,可知釋尊所化的娑婆世界「約為」毗盧遮那佛所化娑婆世界的十分之一。

  在《長阿含經》世紀經中也開示「小世界」的狀況,經文中說小世界是由地、水與風三輪所支持,最下為風輪,依虛空而住。小世界的中央是「須彌山」,此山高出水面84000由旬(約110萬公裡),其水下部份亦同高。須彌山半山腰有四大天王宮殿,山頂有三十三天宮,帝釋住在其中,在三十三天之上虛空中有欲界、色界與無色界諸天宮,包括焰摩天宮、兜率天宮、他化自在天宮、梵加夷天宮、光音天宮……色究竟天宮,空無邊處天……,有想無想處天。經文上說非想非非想天(即有想無想處天)是眾生邊際,眾生世界,一切生、老、病、死、受陰、受有、齊此不過。

  經上說在須彌山周圍大海中,有八重大山,離須彌山最近的叫「伽陀羅山」,此山高42000由旬,依次降低,最外圍的山叫「金剛山」,此山只有300由旬高。在須彌山的四面有四個洲,其南邊即人類居住的「南贍部洲」,又名「閻浮提」。經上說此土南狹北廣,縱廣7000由旬。經文中又說四洲各有一棵大樹王,南洲大樹王名「閻浮」,此樹高百由旬(約1300公裡),其樹圍700由旬。經上又說在此小天下中,有各種植物,例如木瓜、甘蔗、竹子、栴檀等,有很多水池,也有很多動物,例如象王、龍王等。經上說雪山頂上的阿耨達池,七寶合成,阿耨達龍王居住此中,此龍王沒有一般龍族的三種痛苦:即被熱風灼身燒膚之苦、惡風吹龍所住宮殿使龍失去寶衣之苦與被金翅鳥吃食之苦。又說雪山之東有毗捨離城,其附近有洞穴名「善晝」,妙音干達婆王及五百眷屬居其中,在此洞穴北面有一棵大樹,名「善住」,其下有大象王,身純白,力能飛行,隨行有八千象王。

  《長阿含經》中,對四洲的北洲有詳細描述,此洲名叫「郁單日洲」,其土正方,縱廣10000由旬,有大樹王高百由旬,此土的土地平整如常,沒有坑坎,沙丘等,有自然而生的梗米可吃,其人住在天然的樹下,有莊嚴樹、衣樹等自然提供衣服及莊嚴之用具。其人民沒有病痛、蚊蟲之苦,到處香花異草,無有冬夏之分,人的長相皆相同,不會衰老,皆如南洲二十幾歲的年青人。大小便時,此土地自然開,結束後地又合起來。男女若相愛則嬉戲七日即懷胎,七日後就生產,胎兒放在街道中,由過路人以手指給小孩吸吮,即出乳汁,七日就長大成人。人死之後,不哭泣,也沒有葬禮,只要放在街上,自然有鳥將屍體接到其他處所。經中說此土之人不受十善,但自然行十善,壽命千歲,死後往生天上。至於我們所住的南贍部洲,在《起世經忉利天品》有簡單說明,只說人壽約百歲,以販賣各種物品為生及人類有嫁娶等,其余未詳說。《長阿含經》世紀經地獄品有提到娑婆世界中有各種地獄,有所謂「八大地獄」,每一個大地獄又有十六個小地獄,其位置在世界外圍的兩「大金剛山」之間,經中說此二山中間窈窈冥冥,日月光所不能照。此二山中,除了八大地獄外,還有較輕罪所受的「十地獄」。這些地獄的眾生都受各種痛苦無有間斷。《長阿含經》也提到在閻浮提南邊金剛山內有閻羅王的宮殿,此王所治處縱廣6000由旬,中有閻羅王居住,有火熱的銅镬自然現前(業力之故),閻羅王會被大鬼王捉住放在銅镬上,並灌熱銅汁於其口中,王全身熱爛,但受完罪後,王又與宮女嬉戲娛樂,其有福諸大臣亦皆如此。閻羅王與其「三使者」會同審判罪人,有罪者即送入大地獄中。在《長阿含經》中,也提到娑婆世界有《阿修羅》眾生存在,經中說其位置在須彌山北大海水底下,其城縱廣8萬由旬,皆七寶所成。其城內有阿修羅王宮殿、講堂、園林及臣下所住宮殿等。阿修羅世界,除大阿修羅王外,尚有很多不同階段的各種阿修羅小王。《長阿含經》中也提到一件很值得注意的事,經上說:「一切人民所居捨宅皆有鬼神,無有空著,一切街巷田衢道中,屠夫市肆及丘冢間皆有鬼神,無有空著。一切樹木極小如車軸,皆有鬼神依止,無有空著,一切男子、女人初始生時,皆有鬼神隨逐擁護,若其死時,彼守護鬼,攝其精氣,其人則死。」以上簡述《長阿含經》對娑婆世界的描述。此外經中也說出阿修羅與帝釋天的戰爭,又提到阿修羅勢力的增長與否,與人類的惡業增長有關,這一點說明整個娑婆世界存在有「共業」關系。至於娑婆世界的成住壞空過程,此經中也有詳述,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參閱。

  六、科學家所知的宇宙

  由於近代科技的高度發展,天文學的進步也很快速,目前科學家已可由儀器觀測到100億光年范圍內的天體現象(注:1光年是光行一年的距離,其數字是94605億公裡,約9.5×1012公裡,例如有名的織女星離我們有27光年之遙)。此100億光年約合1023公裡,這大概就是人類目前所知的「宇宙大小」。目前已發現此宇宙中約有10億個與銀河系相同的星系,「銀河系」是人類所在的星系,其直徑大約有10萬光年,整體看起來,類似中間凸起的圓盤,而我們的太陽系在銀河系的邊緣。銀河系中共有大約1011個恆星,形成約1000多個星團。因此每個星團大約有108個恆星。除了這些物質密度較大的星系,宇宙中尚有密度很低的星際物質充斥其中,包括一些塵埃或氣體分子,此外,宇宙中也充滿各種輻射線,例如可見光,X—線,γ—線,微波、各種高速粒子(稱宇宙線)。宇宙中這些物質、輻射線等,在重力、熱力等交互作用下,形成復雜的宇宙現象,例如星球出生,死亡、爆炸、再生、黑洞現象等,這就是《華嚴經》所說的「法爾如是」。除了觀測外,科學家們也企圖想由實驗室中去了解宇宙「最初」的狀況,也用理論去創造各種「宇宙模型」,目前比較容易了解的宇宙模型為「泡泡論」之說,其理論說宇宙物質的分布就如一個大泡泡內中有很多小泡泡,此大泡泡又含在另一個大泡泡中,如此無盡的擴充到無限。反之,也有科學家認為物質在宇宙中的分布可能只在某些區域,其它都是虛空無一物。總之,有很多理論存在,但皆「不能證實」。

  七、比較科學家的宇宙與佛經的娑婆世界

  本師佛在《長阿含經》中所開示我們人類居住的娑婆世界,其中的須彌山等,到底在那裡?很多有興趣的人士有不同說法,有很多人認為是喜馬拉雅山(早年筆者開始學佛時,也認為如此),也有人說是北極,也有人說是銀河系盤狀星雲中央凸起的部份,為了比較佛經與科學家所觀測的結果,我們先將一些相關的主要數據列於下面:

  (1)須彌山離水面高84000由旬,即約114萬公裡(若1由旬等於13.6公裡),由佛經記載得知,欲界頂離人間約3400萬公裡(3.4×107)。筆者也依據《長阿含經》所說,估計由須彌山中央到其周圍八個山的最外邊緣,得出其距離約為470萬公裡(4.7×106),經中也說,支持世界的地輪厚16萬8千由旬,水輪厚三千三十由旬,風輪厚六千四十由旬,總計約240萬公裡。由佛經中,也看到大海底有很多龍宮,其大小寬廣可達8萬由旬(約合一百萬公裡),海底也有一些阿修羅宮殿,寬廣也有到百萬公裡者,佛經中也有記載在人類所住地下6000公裡處有餓鬼城,其寬廣達36000由旬(約合50萬公裡)。

  (2)科學上目前已觀測到一些資料,包括:太陽直徑約140萬公裡,地球平均直徑約1.2萬公裡,其總面積約5.1億(5.1×108)平方公裡,此中約1/4為陸地。且有證據顯示約一億年前,地球陸地是一整塊,並未如今日之分成多塊。至於本星系(即我們所住的銀河系),其形狀為圓盤形,中央凸起,此圓盤之直徑約為1018公裡,其厚度約為1016公裡(指中央部份)。

  由這些資料與前文的資料,筆者認為我們目前已知的宇宙(即100億光年范圍內)就是與人類有因緣的娑婆世界(即釋尊所教化的世界)。科學家說,宇宙中約有10億個類似銀河系的星團,也就是有10億(109)個銀河系,若娑婆世界即我們所知的宇宙,佛經說此為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則其中有10億(109)個「四天下」(即小世界),因此,推論得出一個「小世界」大約相當一個「銀河系」的范圍。若如此,則《長阿含經》中所說的「海面」應是指銀河系盤狀星雲橫向中間剖面。

  若須彌山在盤狀星雲的中央凸起處,則由科學家資料與佛經所說:須彌山高約114萬公裡,地、水與風輪總厚度240萬公裡,欲界諸天高度約3400萬公裡,若此三者皆在中央凸起部份,則總高度約為3754萬(約3.7×107)公裡,此數字與科學家所觀測到的厚度1016公裡,二者相差甚多;但若將色界天宮加入,則有可能。又由科學家觀測得知,此銀河系中約有1000個星團,這些星團可能是《長阿含經》中所說的一些陸地、宮殿、湖泊及八大山之類。其中八大山,可能是在盤狀星雲中較厚的中央部份。《長阿含經》中記載,此八大山的最外圍名叫「金剛圍山」,過此不遠有大海水,北岸有大樹林,林中有很多大樹、木瓜等植物,其每棵枝葉所覆面積縱廣各50由旬(約合45萬平方公裡)。經中提及40棵大樹之名,然後是大片空地,又有花池,此外,尚有郁禅山、金壁山、七黑山及雪山、大浴池等。須彌山北面海底尚有阿修羅大小不同宮殿,有寬廣各8萬由旬者。海中尚有很多龍宮,住各種龍王,宮殿大小也有八萬由旬(約100萬公裡)。山南有金翅鳥王的宮殿;南洲地下有饋鬼城,寬廣各36000由旬。除此之外尚有很多地獄。這些非虛空部份與科學上所觀測到的1000多個星團,可能有密切關系。我們可能看到其中某部份,此中很有趣的是太陽(恆星之一)的直徑與各龍宮、阿修羅宮殿的大小大約相同。

  至於佛經中說日與月繞須彌山,這與科學上所知,銀河系中各星團都繞著盤狀星雲中央運行,二者不相違背。(注:月亮雖繞地球而行,但在銀河中心看,日月皆繞中央部份運行。佛經中說日宮及月宮中有日天子與月天子居住其中,他們主導放日月光;我們雖見不到天子及宮殿,但可見其光明與放光的主體(即太陽與主體))。再看看我們居住的地球與佛經所說的南贍部洲,二者是否相合,《長阿含經》中記載,南贍部洲,縱廣各7000由旬,其地南狹北廣,由此估算其長寬各約9.5萬公裡,面積約9×109平方公裡,此比地球陸地總面積約大18倍。其他佛經有說,須彌山周圍有四洲為東勝身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東勝身洲其狀如半月形,其人身形勝故,名勝身洲。南贍部洲,其狀上大下小,亦稱南閻浮提,有大樹故名。西牛賀洲其狀周圓,其地多牛,以牛為貨,故名。北俱盧洲,其地方正,此洲人壽千歲,衣食自然,唯無佛法,是八難之一。這些敘述用吾人科學知識如何解讀?依讀者之了解,釋尊當年在印度,定中以佛之殊勝天眼所觀,須彌山在其之北方,故說其所在之南贍部洲在須彌山之南方。故所謂南贍部洲,有佛法盛傳之地是指印度、中國、日本、泰、馬、中亞及非洲等地。南北美洲在印度之東,故應是相當於佛經中的東勝身洲。北極與蘇俄在印度之北方,故應是北俱盧洲,而澳洲在印度之西南,此應是相當於西牛賀洲。北洲由於是寒冰所蓋,故看起來是地平整如掌。至於釋尊當年所見住於此地之人,壽命千年,衣食自然,也許人數很少,未有記載,或未被發現,也不無可能。今之澳洲多牛,也尚正確,至於南北美洲當年之原住民,其身殊勝,也不無可能。至於這些洲的陸地面積比佛經所記載少很多,這是因為吾人業障之故,若能見到陸地周圍之紅外線或氣,則就會有可能如佛經所說之面積。另外一點,若依佛經所說,則在銀河系中應該只有地球一處有人類;但在宇宙中,有10億(109)個銀河系,則就有10億(109)個類似人類所住的南贍部洲,其中皆有與我們相同的人類,此有待未來科學家去證實。由以上這些資料相比對,雖不能很正確的說明佛經所說與科學所知完全相符合,但應該可以說「二者不相違背」。

  八、佛教如何看這些世界

  依筆者的了解,「世界」是一些有緣「眾生」的聚集而成,這些眾生包含有情眾生與無情眾生在內。所謂有緣是指起心有「交集」,也就是有某些相關因素,這些無情的眾生,筆者稱之為「塵」,每個塵皆有自己的如來藏,「塵」是屬於「相」,但不是吾人所見的現象(佛教稱此為法),吾人所見所知的現象都是塵、根、識和合所生的「意識心」。至於塵的相狀為何,吾人不得知,只能說它是一些與我們有緣的眾生。這些眾生也是因為無始無明之故而妄現於各世界。而法塵不同,其乃妄想所生。由這種「塵」聚合加上三界有情眾生,形成有情眾生的各種世界,釋尊的娑婆世界即屬此種。至於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則與此不同,其國土乃阿彌陀佛由不空如來藏的智種子變現而成,即其國土與阿彌陀佛皆來自同一個如來藏。一些有緣眾生依佛力之加持而安住於此淨土中。至於「華藏世界」,此土部份是由毗盧遮那佛的如來藏所化現,有些則是有緣眾生(即塵)由佛力召引或依因緣自聚而成,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世界。依筆者所知,「塵」有「智塵」與「識塵」兩種,前者未有無明遮覆,故可回復其空性,佛所召集之塵即此種;而識塵則具有無明,不易回復其空性,娑婆世界之塵大多屬此種,這是「法爾如是」(即因緣自聚)。智塵所成世界大多是屬實相(如麻繩蛇比喻中的繩),西方淨土即屬此。而識塵所成世界,即為凡夫所住之娑婆世界之類。娑婆世界是釋尊為渡化一些剛強頑劣的眾生,故依眾生之業力而現此穢土,此與淨土的狀況不同。在娑婆世界中有六道眾生共同居此世界,但由於業力不同,故所見所覺亦各自不同。釋尊在佛經中所開示娑婆世界的相狀,此乃釋尊以其神通力得知在娑婆世界中存在的各種塵,這些塵乃與六道眾生有因緣者;對這些塵,釋尊將其「以人類的識能系統現出」,此即佛經中所開示的世界相狀。由於人類業力所障,娑婆世界中很多「塵」人類看不見,例如經中所說的龍宮、阿修羅宮、各天宮、地獄等,這些雖看不見,但釋尊所說,我們可以了知,此乃因釋尊以人類所知方式予以表達之故。以南贍部洲而言,釋尊所見就比人類所見寬廣很多。又例如人類看見地球呈橢圓形,但釋尊所見則為平面。人類所見的「海」,只是釋尊所見的極小部份。人類所觀測到的很多星球,是釋尊所見小世界中「土地」的一部份。另外順便一提,是六道眾生有緣之「塵」不同,眾生輪回時,「塵」改變,故依報亦變。

  九、結語

  佛經中所說的世界,包括淨土與穢土兩種。淨土是佛由不空如來藏智種子所化現,為其功德福報所累積而得成就。穢土是佛為教化剛強頑劣眾生,故依所渡眾生之業力而現不同之相狀。娑婆世界約為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范圍,此中有10億(109)個小世界,一個小世界約為人類所知的一個「銀河系」(或稱本星系)。須彌山及其上天宮,是銀河系盤狀星雲中間凸起的部份。穢土是由很多「識塵」所聚合而成。「塵」是如來藏因無明而妄現,是屬「無情類眾生」。例如地獄乃有情眾生神識及一些識塵和合所成,佛在經中所開示地獄之位置與相狀,此乃以其所知地獄之眾生與塵,依人類的識而呈現者。大體而言,佛經對娑婆世界的描述與科學目前所觀測所得,大致沒有違背之處。

 

上一篇:宣化上人:楞嚴經正法的代表
下一篇:南懷瑾:為什麼好人總倒霉,壞人卻享福呢?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