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第二卷 第九章 見性不是自然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二卷 第九章 見性不是自然

  《大佛頂首楞嚴經》原文:

  如來知其魂慮變懾心生憐愍。安慰阿難及諸大眾。諸善男子無上法王是真實語。如所如說不诳不妄。非末伽梨四種不死矯亂論議。汝谛思惟無忝哀慕。

  是時文殊師利法王子愍諸四眾。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諸大眾。不悟如來發明二種精見色空是非是義。世尊若此前緣色空等象。若是見者應有所指。若非見者應無所矚。而今不知是義所歸故有驚怖。非是疇昔善根輕鮮。唯願如來大慈發明此諸物象。與此見精元是何物。於其中間無是非是。

  佛告文殊及諸大眾。十方如來及大菩薩。於其自住三摩地中。見與見緣並所想相。如虛空花本無所有。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雲何於中有是非是。文殊吾今問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為無文殊。如是世尊我真文殊無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則二文殊。然我今日非無文殊於中實無是非二相。佛言此見妙明與諸空塵。亦復如是本是妙明。無上菩提淨圓真心。妄為色空及與聞見。如第二月誰為是月又誰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間自無是月非月。是以汝今觀見與塵。種種發明名為妄想。不能於中出是非是。由是精真妙覺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阿難白佛言世尊。誠如法王所說覺緣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滅。與先梵志裟毗迦羅所談冥谛。及投灰等諸外道種。說有真我遍滿十方。有何差別。世尊亦曾於楞伽山。為大慧等敷演斯義。彼外道等常說自然。我說因緣非彼境界。我今觀此覺性自然非生非滅。遠離一切虛妄顛倒。似非因緣與彼自然。雲何開示不入群邪。獲真實心妙覺明性。

  佛告阿難我今如是開示方便。真實告汝。汝猶未悟惑為自然。阿難若必自然自須甄明有自然體。汝且觀此妙明見中以何為自。此見為復以明為自以暗為自。以空為自以塞為自。阿難若明為自應不見暗。若復以空為自體者應不見塞。如是乃至諸暗等相以為自者。則於明時見性斷滅雲何見明。

  佛在這個時候,心中非常清楚在座這些人心中的焦慮,心中升起了無限的悲憫之心,就安慰這些人說:“各位,你們都是有福德之人,能夠聽到佛講如此重要的法。放心,佛是無上的大法王,從來都是只講真話的,從來都是老老實實不說假話的,不像那些外道,只會宣揚那些錯誤的論調。你們放心地仔細思維我剛才所講的法語,不要憑添焦慮和哀愁。”

  這個時候,文殊師利,這個能夠傳承佛法的堪比儲君、補處佛、接班人的大菩薩,對大家還沒有明白佛的法義,也心生悲憫,就從眾人當中站起身來,恭恭敬敬地在佛面前頂禮之後,雙手合十在胸前,對佛說:

  “佛啊,在座的這些人,還沒有明白佛剛才一直所宣說的能見、所見、色空、是非的意思。佛啊,如果我們面前的這些外塵,這些因緣所造就的法,不管是有形象的物質法,還是沒有形象的空法,如果說是我們的見性,既應當可以指點的出來;如果不是我們的所見的話,既應當不被我們看到。在座的這些人,因為不能明白這其中的深刻意義,因此就感到驚恐不安。這並不是由於這些人以前的善根太差,只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思考明白。因此還是請佛能夠大發慈悲心,再次為我們詳細解釋一下所有這些景象,以及我們的見性,究竟是什麼?在這中間,到底有些什麼樣的是非存在。”

  本來在佛的言語裡,已經對這次的討論,感覺到疲憊了,因此在上面安慰眾人的話語裡,也僅僅是勸慰眾人回去要好好思維,仔細想想,佛所講的全部都是真實不虛的。至於其中的道理,已經反復講了這麼多遍,太累了!

  可是,文殊菩薩的出場,讓佛不得不再次接著演講,因為文殊乃七佛之師,過去是佛的老師的身份,只是這次以佛的首座弟子的身份,出現在佛的身邊,幫助佛在娑婆世界傳播佛教。因此,文殊菩薩的勸請,分量還是蠻重的呢!

  佛就對文殊菩薩和眾人說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以及諸大菩薩,全部都恆常安駐於定境之中,安駐於究竟的了義之中。在這種境界中,或者從究竟意義上來說,所謂的能見的見性,和所見的外緣等物,以及因此而產生的各種想象,全部都好像虛空中的花一樣,本來就是擠壓眼睛產生的好象虛空中有花的幻相,本來就什麼都沒有,本來就不存在的。為什麼又會出現能見的見性和所見的見緣這樣的矛盾對立呢?還不是本來清淨無上菩提明了光明中的幻影,都是本心中所現,因此也就可以說都是本心,哪裡還談得到什麼是與不是呢?!”

  佛的這一段話,非常明確地就表達出了基本上比較接近究竟的見地,連剛才一直都在強調和突出的“見性”,現在都予以否定了!到底還是對這明眼人好講話啊!佛講出這些法語的時候,相信也是感覺很暢快的吧!

  現在的講話對象,變成是文殊菩薩了,因此佛就問文殊菩薩問題“文殊啊,我現在問你一個問題:你是文殊,這我知道。那麼是不是還有一個文殊,叫做‘真的文殊’?或者,是不是存在著一個‘不存在的文殊’?可不可以這麼說呢?”

  文殊菩薩,那可是大智慧者,一聞言而知雅意,馬上就知道佛這麼問的用意,就回答佛的問題說:“佛啊,我就是文殊,根本不會有另外的一個文殊,叫做‘真文殊’,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存在一個‘真文殊’的話,加上我,那豈不是有了兩個文殊了嗎?這肯定是不對的了!因此說,我就是文殊,除了我這個文殊之外,根本不可能存在什麼‘真文殊’、‘非文殊’、‘假文殊’、‘空文殊’等,對於我這個文殊來說,根本就不存在是非真假的觀念。”

  佛聽到文殊菩薩的回答,很滿意,佛就接著這個語意說:

  “很好啊!同樣的道理,我們每一個人的玄妙的能見的見性,和那些所見的色塵對象,其實本質上說,也都是本來真心(中的幻相),眾生對於自己本來清淨、本來圓滿、殊勝無上的菩提本心,錯誤地認為存在著色相和空相,也存在著能聞和能見。就好像擠壓眼睛所看到空中的第二個月亮一樣,到底誰是‘是月’,誰是‘假月’呢?文殊啊,只有一個自然的真實的月亮,並沒有所謂的‘真月亮’,或者‘假月亮’。所以,你現在還抱著對能見的見性和所見的色塵的區分,這本來就是錯誤的妄念認知,記住,千萬不能從中間作出是非真假的判斷。順著這樣的根本思路,只要始終把持住最根本的、最真實地、最光明的、最明了的菩提覺性,就一定能夠令你脫離開所指和能指,脫離‘能’、‘所’的困擾和束縛。”

  講得真是太好了!直接就用簡單的言語,幫助我們打破了二元對立的執著。不再糾纏於真假、輪回涅槃、自他、好壞、善惡等名相,而只要緊緊把持住自心,就好了。

  可以說,佛這個時候,已經把自己在前面辛辛苦苦所挖的坑,自己都填平的差不多了,已經基本上是站在平地上和文殊菩薩在討論究竟見地了。

  可是阿難這個時候又有問題了,他對佛說:

  “佛啊,聽到現在,我又不明白了。為什麼呢?佛說眾生的能夠覺知的本來見性以及所見的外緣色塵等,遍布了十方所有之處,清淨、明了,因為不生不滅而可以說是恆常存在的。那麼,這種說法,和那些剛才所討論到的外道那種冥谛頑空,說存在一個真我、大我,而這個真我、大我,則是遍布十方的,這兩種說法,有什麼不同?”

  阿難先是不明白佛的說法和外道的說法區別在哪裡,接著阿難又說出以前佛所說過的法語,說他更加不明白了。阿難接著說:

  “佛過去曾經在楞伽山上,為大慧菩薩等詳細宣講了同樣的法義說:那些外道常常說自然就是真理,而佛所說的因緣法,並不是自然的意思。可是我今天一直在聽佛的法語,一直在思考:佛所說的這個空明覺了的本性,自然就是不生不滅的,自然就是遠離了所有的虛假和顛倒錯誤的。這個好像並不屬於因緣法呀,好像就是自自然然的呀。為什麼佛要說自己的法語,和那些外道的說法並不一樣呢?為什麼佛要說只有按照自己的法語,才能夠真正明白真實的本來真心呢?”

  阿難在這裡主要表明了自己的兩個問題:一是:佛所說的這個脫離了‘能’、‘所’的菩提本心,和之前所談及的外道認為永恆存在的‘頑空’、‘真我’、‘常我’等,同樣都是遍布十方,到底有什麼不同?

  二是:外道所說的自然特性,和菩提本心的不生不滅廣大遍布的特性,好像都是自然而然的,為什麼佛要否定外道自然性,只認可佛法的正確性呢?

  其實如果我們現在自己對阿難的問題進行分析的話,就可以發現,在第一個問題中,阿難口中所講得外道的“頑空”和“真我”,是真實可以到達的一種境界,這種境界中,人會認為自己和宇宙萬物是合而為一的,或者說自己就是宇宙萬物,或者說自己造就了宇宙萬物,自己就是掌控宇宙的萬能上帝,因此,這種真我,是遍布在一切之處的。很明顯,這個真我的特點,就是有一個和宇宙萬物一樣大小的無上我體。而佛所講的菩提真心,連大小形體都超脫了,是不可能用大小形體來表述的。因此,這兩種說法,根本不同。

  在第二個問題中,外道的自然性,其實就是不可知性,因為終生不可能弄清真正的真理,因此就干脆稱之為“自然”。而佛認為,外道所認為不可知的,其實可以用因緣法,也就是因果規律來解釋,只要存在了前因,配合了緣分,就會產生結果,這就是宇宙萬物的基本特性和規律,是可以認知的。況且,佛所說的菩提真心,本來就不能說是宇宙萬物,而是能夠彰顯宇宙萬物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因此這個菩提本心,也是超越了因緣法、超脫了因果規律的。因此,和外道所說的自然性,也就截然不同了。

  因為阿難也只是剛剛對佛的法語,有了體悟,但還是沒有能夠拋捨經驗論和知識論,還在處於渾水動蕩尚未澄清的過程中。因此才會有這麼多的疑問,前後反復,不斷地需要佛來糾正和引導。

  佛對阿難說:“阿難,今天我是因為機緣特殊,才會對你和在座的大眾,用盡了各種各樣的方便說法,來引導你們的認知,希望你們能夠到達究竟的見地。而且,就在剛才,我已經把我壓箱底的最實在的話,都給你們透露了,可是你卻認為這個見地類似於外道的自然論,真是令我失望!”

  佛接著說:“阿難,如果這個菩提真心是自然的話,那麼一定就會有一個自然的本體存在。那麼阿難,請你仔細觀察和思維一下:我們剛才已經辨認清楚的本來玄妙、本來清淨、可以稱作是見精見性的菩提真心,到底是以什麼來作為自己自然的本體的呢?是以光明為自然本體?是以黑暗為自然本體?是以空無為自然本體?是以擁塞為自然本體?阿難,如果光明就是自然本體的話,就不應當能夠看到黑暗;如果是以空無作為本體的話,就不應當能夠看到擁塞;同樣的道理,如果反過來以黑暗或者擁塞作為自然的本體的話,也就不應當能夠看得到光明和空無了,那豈不是說這個見性,這個本心,就是斷滅的了?”

  佛在這個時候的指導思想很明確:既然你阿難,已經把我反復講過的,超越了各種二元相對的本心,淪落到了如此地步來擾亂視聽,那我也就站在相對的立場上,來對你進行反駁。所以,佛在這裡的解釋,在一次用到了明暗、空塞等相對的概念,而且,對於超越了各種名次概念的究竟本心而言,不這樣講,那就只有以心印心,離言絕句了。

  阿難聽到佛這麼樣進行解釋,用到了“八還辯見”中所使用的明暗、空塞等概念,因為這個明暗空塞的概念,本身就是屬於因緣法,所以這個時候,阿難就對佛說:“佛啊,聽了佛這麼一說,我心裡就可以肯定了:這個玄妙的見性,的確不是自然性,他是屬於因緣性的。(大家看看,這個阿難,僅僅因為佛在說明見性的時候,所用的明暗空塞,屬於因緣法,竟然就把見性,也給歸納到因緣性中去了,這實在是現場版的不看月亮看手指的例證啊!)”

 

上一篇:第二卷 第十章 見性不是因緣
下一篇:第二卷 第八章 能見不是所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