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第三章 四十一心和四加行地(下)
《大佛頂首楞嚴經》原文:
阿難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名歡喜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名饒益行。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名無嗔恨行。
種類出生窮未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名無盡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名離癡亂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名善現行。
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現十方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名無著行。
種種現前鹹是第一波羅蜜多名尊重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名善法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名真實行。
阿難。是善男子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當度眾生滅除度相。回無為心向涅槃路。名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名不壞回向。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名等一切佛回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處回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得無罣礙。名無盡功德藏回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名隨順平等善根回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圓成就不失眾生。名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
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唯即與離二無所著。名如相回向。
真得所如十方無礙。名無縛解脫回向。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名法界無量回向。
阿難是善男子盡是清淨四十一心。次成四種妙圓加行。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未出猶如鑽火。欲然其木名為暖地。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名為頂地。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名為忍地。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名世第一地。
佛接著說“阿難,這個修行人在成為了佛子之後,成為了法王子之後,就會具足無數無量的佛的聖妙功德,十方世界一切眾生都會隨順不逆,這個時候就可以稱作‘歡喜行’。”
“這個佛子也能夠隨緣利益一切世界中的一切眾生,也就可以稱作‘饒益行’。”
“這個時候的佛子,不但能夠自己覺悟,還能夠幫助別的眾生覺悟,並且不會遇到任何的忤逆和抗拒,因此也就可以稱作‘無嗔恨行’。”
“這個佛子的無數無量的應化身,會窮盡未來際而不會斷絕,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都會平等無礙,四方八隅上下十方都會通達無礙,也就可以稱作‘無盡行’。”
“這個佛子能夠融合一切不同,種種法門也都會毫無謬誤、毫無差別地了知,也可以稱作‘離癡亂行’。”
“這個佛子,還會在融會成一體的同中,明白顯現種種細微差別,而一個個的細微差別中,也能展現出本質上的相同,這個時候也就可以稱作‘善現行’。”
“就這樣,十方一切虛空中布滿的一切細小微塵,每一個細小微塵中也都會顯示出來十方世界,而微塵的出現和世界的出現,相互之間並不會產生任何的限制和障礙,這個時候就可以稱作‘無著行’。”
“這個佛子對於現前的一切種種,全部都能夠明白其第一波羅蜜多(第一度、第一圓滿到彼岸)的本質,這個時候就可以稱作‘尊重行’。”
“就這樣,這個佛子能夠如此地圓融一切,能夠成為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佛法的規范,也就可以稱作‘善法行’。”
“所有一切的種種,全部都表現成為清淨無漏的本性,全部都是唯一真實無為的本性,全部都是本性自然的任運顯化,這也就可以稱作‘真實行’。”
“阿難,這個修行人,這個佛子,在通過圓滿無礙的神通成辦了一切佛事之後,本來的清淨真精已經非常純潔真實了,已經遠離了一切過患了。這個時候就應當在度化眾生的同時,滅除‘我在度化眾生’的這種執著之相,要從無為的心態,回歸向無上涅槃的妙道,這個時候就可以稱作‘救度一切眾生但卻遠離了眾生相的回向’。”
“應當壞滅一切需要壞滅的,應當遠離一切需要遠離的,這個時候就稱作‘不壞回向’。”
“本來的覺性湛然澄明,已經等同於諸佛的覺性,這也就可以稱作‘等一切佛回向’。”
“本來真性清明覺了,其地則如同一切佛地,這也就可以稱作‘至一切處回向’。”
“一切十方世界、一切三世諸佛,都可以和真性相互涉入,但是卻毫不滯礙,這也就可以稱作是‘無盡功德藏回向’。”
“在完全等同於一切佛地之地中,還會各個自然地出生種種清淨本因,而且還會在這個清淨本因之上發揮功用,取得無上涅槃之道,這也就可以稱作‘隨順平等善根回向’。”
“等到最真實的根本已經成熟的時候,十方世界的一切眾生全部都成為了我自己的本性,我自己的本性圓滿成就的時候還是沒有捨棄一切的眾生,這也就可以稱作‘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
“在任運一切法中,遠離了一切的外相執著,但是連這個任運和原理都不執著,這也就可以稱作‘如相回向’。”
“這個時候已經圓滿真實的證得了一切功德,十方三世沒有任何可以障礙這個修行人的,這個時候也就可以稱作‘無縛解脫回向’。”
“本來真性的一切功德圓滿達成,一切法界的邊際差別等全部都消失殆盡,這也就可以稱作‘法界無量回向’。”
“阿難,這個修行人,這個善男子,這個佛子,在圓滿清淨了干慧心、十心、十住、十行、十回向總共四十一心的階段次第之後,還會成就四種玄妙圓滿的加行。哪四種加行呢?”
“首先就是用佛陀的覺性當作自己的本心,好像出現又好像沒有出現,就好像正在進行鑽木取火,火星將出未出,旦覺暖熱一樣,這個時候就可以稱作‘暖地’。”但是這個暖,絕對不是一個修行人在打坐的過程中,身體(全身,或者足底)所產生的暖熱的感覺,那只是身體氣脈的變化而已,而這個暖地,明確指的是真實智慧將出未出的一種狀態,並不是真實的覺受。
“這個時候,這個修行人已經完全明白了原來自己的心,就是成佛的基礎,而且這個時候好像有心又好像無心,就好像已經登臨山頂的時候,周圍全部都是無礙的虛空,但是還有腳下的一點兒堅硬障礙一樣,因此這個時候也就可以稱作‘頂地’。”這個頂,也不是說打坐過程中氣脈在頭頂的種種覺受,還只是一種形象地比喻,用來說明執著將斷未斷的這種狀態而已。
“這個修行人越來越明白自心和真佛其實沒有什麼差別,完全是一樣的,但是也沒有什麼心、什麼佛的執著,完全安住在中道,就好像非常善於容忍的人一樣,並不是完全臣服,也不是完全外露,這也就可以稱作‘忍地’。”這個忍,也不是說這個修行人可以容忍世間的任何美丑,可以容忍世間的任何毀譽,可以容忍世間的任何苦樂,那是屬於忍辱的范疇,而這裡的忍,實際上還是心地智慧層面的事情,不能混淆了。
“之後,這個修行人就會沒有了任何數量方面的執著,無一無二無三,無迷無覺,安處中道,就連所謂的迷和覺這兩種分別都不會存在了,這也就可以稱作‘世第一地’。”這個世第一,意思就是作為一個從薄地凡夫開始了解佛法,開始逐步進入修行的一個修行人,在見道方面所能夠達到的極致,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是世間普通凡夫中最為突出的最為接近佛陀真性的人了,從此爾後,就會真正地進入佛法修行的地步。
因此,在下面的內容中,就會釋迦牟尼佛就會接著給阿難他們講解菩薩十地的階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