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淺釋(5)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谛譯

  第九門是‘歷明傳譯',歷是經歷,明是明白,傳是傳授,譯是翻譯,意思是將本經輾轉流布的經過,說個明白。

  說起這部經的因緣,是很長遠的。早於天台智者大師研誦法華而創立三觀,後遇梵僧,與智者曰:‘此與天竺楞嚴意旨相符。'智者聞後辄向西方叩拜,冀能一觀楞嚴的意旨,不料這麼一拜便拜了十八年,而終未能得見這部楞嚴經。

  原來這部楞嚴經當時在印度是屬於國寶,乃龍樹菩薩到龍宮去取出來的一部經典,故視作稀世奇珍,禁傳國外。本經的譯者般剌密谛法師後來曾企圖把它流傳到外國去,尤其是具有高深文化的中國,但初次被邊關官員查獲,帶不出來;隨後他想出另一個辦法,乃用最柔細的白氈,把經寫好,用蠟封妥,割臂潛藏皮下,及創口平復,再攜出國,俟抵中國廣東省,適與被貶的丞相房融相遇,於是為房相請到寺中,翻譯這部經典,此乃傳譯本經的一段困難經過。

  如今,我們得以研讀此經,實多虧這位般剌密谛法師的一番苦心,各位想想:這部經是多麼的重要呢!再說,智者大師獲悉天竺有此經,即虔心遙拜十八年,但終未曾一見,我們現在卻不拜而遇,並且能一同讀誦參研,如此因緣,又是多麼的殊勝呢?希望大家珍重!

  ‘唐',是唐朝,唐朝的什麼時候呢?是開則天退位,中宗皇帝嗣位的神龍元年。

  ‘中天竺'是印度的中部,‘沙門'乃印度語,華譯‘勤息',即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如是行藏,即屬沙門。

  佛在世的時候,有馬勝比丘,穿袍搭衣,行經道上,捨利弗在路上遇見他,大為贊歎他的莊嚴威儀,遂向他探詢,馬勝比丘答曰:‘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捨利弗聽他這麼一說,便隨他到祇樹給孤獨園,拜佛為師,出家修行了,故佛行勤息,是亦號‘沙門'。

  這位般剌密谛法師多行勤息,化及有情,固足以稱作沙門,他把本經潛帶入中國,又須從速地譯完它,為什麼呢?因他匿經去國,不久國王當會降罪於邊官,故這位法師打算趕快回國,以認其罪,毋令贻害他人,由此可見這位法師的高行雅操,也可見他對本經的貢獻,功德是如何的大了。我們今日得見是經,實賴谛師此項廣大功德所賜,故謹在經首,將這位元沙門的一段宏法經過,先向大家介紹。

  同時,我們也應向這位沙門學習。學習什麼呢?學‘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

  何謂勤修戒定慧呢?首先應皈依三寶,繼應謹持五戒,並且依戒修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五戒,就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YIN。(四)不妄語。(五)不飲酒。這五條戒是學佛的准繩,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都能修持五戒,就不會失落自己的本份。

  可能有人說:前四戒,看來是應該守的,但為什麼喝酒也要戒呢?甚至有很多人就是為了喜歡抽煙喝灑,由於有這麼一項戒酒的規條,就寧可不親近佛法,然而,卻不去自自一下:抽煙對不對呢?喝酒應不應該呢?又或許有人會說:人人都喝酒,人人都抽煙,此乃人之所發好,有何不對呢?殊不知‘買焉不察',染習成風,無知蠢動,跡近盲從,及至習以為常,尚懵然不覺,於焉人雲亦雲,終至移形換格,癖病日深,積習難除,猶自狡辯,強護其短,這確實是彌足悲歎的事。須知即或未釀成大病,但已具小病,縱然未演成大病,也屬毛病了,各位看看,這是多麼的愚癡呢?

  為什麼我們需要戒酒呢?這裡給各位講一則故事:

  有個人發心學佛,並受五戒,唯獨好酒,且惡習未除之余,一天舉杯欲飲,卻苦無下酒之菜,適見鄰雞,搜啄而來,乃大喜過望,捕而烹之,這麼一來,只為杯中物,轉瞬間接連地犯下了盜戒與殺戒,迨暢飲之余,鄰婦過門查詢了,此君復頻頻搖首,口口稱無,更於酒氣翻騰之下,見美色而起YIN心,竟強而污之,由是,妄語戒及YIN戒也一並犯了,事後,拘於官,繩於法,系於囹圄。你們看!只為一點小毛病,便使一個佛子接二連三地把五戒全犯了。此乃因酒能亂性,到時身不由己,即胡天胡地,而招致大禍臨頭,正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呢!各位不可不慎,也不可不戒!

  受戒,應怎麼受呢?並不是自己看看書上所說的,怎麼不殺、不盜、不YIN、不妄、不酒,就算受了戒,其實並不是這麼簡單隨便的,也不是在佛前上了炷香,或燒幾個香疤,就算是受戒了。而是必須請求一位高僧大德,為你正式地依法主持,說戒作證,授你戒體,才屬受戒,然後更需依法修行,這樣,才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此部經的宗旨,是教我們修習堅固大定,因為修定便可智慧大開,如果沒有定力,便得不到慧力,沒有慧力,又怎能學佛呢?那麼,定力又從何而來呢?乃是從戒而來,平素不濫於情,而用道心處事,是為定;修定,源於受戒守戒,方能在修行之中,與法相應,獲致法水的灌溉,而得以欣欣向榮。

  沙門共分四類:(一)勝道沙門,凡修行證果的,如證阿羅漢,或證菩薩果等是。(二)說道沙門,凡宏法利生的,像我現在給各位講經,稱做宏法,能使一切眾生得到利益的,便叫利生。(三)活道沙門,凡精持戒律,注重修行的,即所謂以道過活之意。(四)污道沙門,凡開齋破戒、違背佛律,對佛教有所染污,而生毀壞,甚且令一般人不生信心的,便屬有污佛道的出家人了。

  ‘般剌密谛'是主持翻譯這部經的人,梵語為名,華言‘極量',意謂智慧、才能,均極豐富圓滿。為什麼稱他做譯主呢?因為當時一同進行翻譯這部經者,不止他一個人,而是聚集很多法師大德,一起工作的,谛師乃此譯場的首座故。

  ‘譯'者,變易之義,意即從梵語轉易為中文,這位主理翻譯的谛師,當時是在廣州的一座大寺院——‘制止寺'進行工作,故在歷明傳譯這一門中,先提到他的名字。

  烏苌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在谛師主譯的譯場中,有一位助手,是來自‘烏苌國'的‘沙門',名叫‘彌伽釋迦'。烏苌國也是當時古印度的一個國名,是前阿輸迦王的花園,舊稱烏場,在印度北部的地方。彌伽釋迦,中譯‘降伏',這位元法師是助理語音翻譯的工作、確定由梵音變易成華語的適宜詞句,他是擔當譯場要務的一員。

  羅浮山南樓寺沙門懷迪證譯

  ‘羅浮山',是廣東省名山之一,‘南樓寺'是‘沙門'‘懷迪'法師所住的地方。在懷師的師父為分取這法名的時候,望他能精進用功,故用此名,因懷者抱負之意,迪者進取之謂,具有常懷精進、刻意修行之義。懷師學問淵博,平素廣覽群經,深研佛典,融會貫通,兼擅梵語,故能當證譯之職;雖然,般剌密谛與彌伽釋迦兩師均谙梵華語文,但是,緣於甫抵華夏,猶恐未適,為得以徹底明了,故特用一位中國法師,來協助參證譯文,以求盡善盡美。

  不過,在最近的經本中,就沒有提到懷師的名字了,古本上是有的,至於為何略去呢?則無從查考,但我希望以後我們研讀或講演這部經時,仍該知道這位擔任證譯的法師。

  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

  ‘菩薩戒'共有十重戒和四十八輕戒,是修學菩薩道的戒法,亦屬大乘的戒法,是出家人、在家人都應受的戒。梵網經有雲:無論國王百官,在受位時,都應受菩薩戒。房融以宰相之身,因深明佛義,因以佛作父,以菩薩為兄,而於受戒後自稱為‘弟子'。

  ‘前'即以前,‘正議'在史冊中稱正谏,官名也,是對朝政國務任谏議之職,故亦稱‘谏議大夫',又稱‘言官'、‘大夫',官職之謂也。

  ‘同中書門下'的同字,具有兩義:(一)兼同之意。即說房相兼掌‘中書'及‘門下'這左右兩相府的事務。(二)共同之謂,意乃與同僚等共理職事。中書,是職掌帝言御劄。門下,為主理政務。

  ‘平章事',平即平均,章是彰顯,事乃事務,串起來的意思是:均理政事,彰顯法度等務。

  ‘清河'地方名,也就是房融的家鄉,‘房融',人名,姓房名融,有子房琯,他們父子均先後官拜宰輔,房融的事略極少,有之多出自其子琯的記載中。

  ‘筆受'是以其文筆,潤色經文之意,使章名語法,文理詞義,同致佳妙故此,楞嚴經的行文措詞,都極為優美,堪稱諸經之最,各位如有志研學中文,這部經亦足為你們的范本。

  第十門是‘別解文義',這是將全經的含義,析別分解,都判三分,計:(一)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

  這一分判,始於晉朝高僧道安法師,因後秦主苻堅曾挾十萬師之眾,直取襄陽,以得親近安師為樂事,故後人提及安師時,亦稱‘苻秦道安'。

  ‘初序分',屬於經前的序介起緣,‘正宗分'為闡明經中的宗趣,‘流通分'是經後勸信與流布的文字,安師這一分判,曾得證於親光菩薩的佛地經論,由是可知,梵華高德,所見雷同,故以後的法師皆依此判,而經弘教化。

  以上所講的,都屬經前方便,現在我們循此三分,正說經文。

 

上一篇: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淺釋(6)
下一篇: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淺釋(4)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