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見性非因緣生非自然有
內容提要:
舉明暗通塞為例破見性自然有及因緣生之說。最後指出精微的妙明覺性,非因非緣,非自然,非不自然。不要在是不是、非不非上執著二邊見。離一切相,即得一切法。
原文
阿難白佛言:世尊。誠如法王所說,覺緣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滅。與先梵志娑毗迦羅,所談冥谛,及投灰等諸外道種1,說有真我遍滿十方,有何差別?
世尊亦曾於楞伽山,為大慧等敷演斯義。彼外道等,常說自然,我說因緣2,非彼境界。
我今觀此覺性自然,非生非滅,遠離一切虛妄顛倒,似非因緣,與彼自然。雲何開示,不入群邪,獲真實心妙覺明性。
【注】
1 投灰等諸外道種認為折磨身心可以償還宿債,求得解脫。《涅槃經》舉出印度的六種苦行外道:(1)節食忍饑,(2)投淵而死,(3)熱火熱灰炙身,(4)裸體露天而坐,(5)寂默不語,(6)學牛食草,學狗食屎。
2 彼外道等,常說自然,我說因緣 外道說:有勝妙天、自在天、神我等等主宰生滅的力量,自然存在,無因而有;構成世界的四大元素,地、水、火、風,亦是自然存在,無因而有。世尊在說世間法時說因緣。因,一般指直接引起事物變化的內部條件或最主要的條件;緣,一般指參與事物變化的外部條件或次要條件。為了破除外道自然有的觀點,所以說因緣。到了引小乘入大乘,則要破除因緣觀,離因緣才能得菩提清淨明心。
白話解
阿難對佛說:“世尊!誠如法王所說,覺性遍滿十方1,湛然常住,無生無滅。宣揚冥谛論的外道娑毘迦羅和投灰等苦行外道都說有真我,這真我遍滿十方。佛說的覺性跟外道說的真我有什麼差別呢?
世尊曾在楞伽山為大慧菩薩和大比丘們說過這個問題,世尊說:“外道說自然,我說因緣,我說的跟他們說的不一樣。”
我今認為,覺性是自然而有,不生不滅,遠離一切顛倒,似乎不是依因緣生,也不是外道說的自然。請為開示,怎樣才能不入邪見,得真實心,得菩提妙覺明性。
原文
佛告阿難。我今如是開示方便,真實告汝。汝猶未悟,惑為自然。
阿難。若必自然,自須甄明有自然體。汝且觀此妙明見中,以何為自。此見為復以明為自,以暗為自,以空為自,以塞為自。
阿難,若明為自,應不見暗。若復以空為自體者,應不見塞。如是乃至諸暗等相以為自者,則於明時,見性斷滅,雲何見明?
阿難言:必此妙見,性非自然。我今發明,是因緣生。心猶未明,咨詣如來。是義雲何,合因緣性。
白話解
佛告訴阿難:“我用了這麼多比喻,希望你能理解實相,怎麼你還未覺悟,還疑惑覺性是自然有。
阿難,見性是否自然而有,看你能否找到自然之體。你看,這妙明的見性,以什麼為自然之體?以明亮為自然體?以黑暗為自然體?以虛空為自然體?以堵塞為自然體?
阿難,如果以明亮為自然體,既然自性是明,則不會見黑暗;如果以虛空為自然體,則不會見堵塞;依此類推,乃至若以黑暗為自然體,在明亮之時,你的見性已經斷滅,怎能見到明亮之相?”
阿難說:“若肯定妙明的見性非自然有,我想這妙明的見性必定是依因緣生了。我還未明白,請問如來,見性怎樣依因緣生。”
原文
佛言:汝言因緣。吾復問汝。汝今因見見性現前。此見為復因明有見,因暗有見,因空有見,因塞有見?
阿難。若因明有,應不見暗。如因暗有,應不見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於明暗。
復次阿難,此見又復緣明有見,緣暗有見,緣空有見,緣塞有見?
阿難,若緣空有,應不見塞。若緣塞有,應不見空。如是乃至緣明緣暗。同於空塞。
白話解
佛說:“你又說依因緣生。我又問你,你能見眼前萬象,這見性的因緣是什麼?因明亮有見?因黑暗有見?因虛空有見?因堵塞有見?
阿難,如果因明亮有見,則不見黑暗;因黑暗有見,則不見明亮。如果因虛空、因堵塞有見,其理與因明暗相同。
再說,阿難,再問你,這見性緣明亮有見?緣黑暗有見?緣虛空有見?緣堵塞有見?
阿難,如果緣徐空有見,應不能見堵塞;如果緣堵塞有見,應不能見虛空;乃至緣明亮、緣黑暗有見,其理與虛空、堵塞相同。
原文
當知如是精覺妙明,非因非緣,亦非自然,非不自然,無非不非,無是非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汝今雲何於中措心。以諸世間戲論1名相,而得分別。
如以手掌撮摩虛空,只益自勞。虛空雲何隨汝執捉。
【注】
1 世間戲論只講見聞覺知的有為法,只講因緣譬喻,道理說得冠冕堂皇,卻不離煩惱,不得清淨,不得見如來。這樣的修行理論,不外文字游戲,稱為世間戲論。
白話解
由此可見,這精微的妙明覺性,非因非緣,非自然,非不自然。不要在是不是、非不非上執著二邊見。離一切相,即得一切法。你為什麼還跟著世間戲論轉?還執著名相,生分別心,不能出離名相而受其縛纏?
譬如你想用手摸出虛空的形相,不是徒勞嗎?虛空豈能被你執捉?”
原文
阿難白佛言:世尊,必妙覺性,非因非緣。世尊雲何常與比丘。宣說見性具四種緣1。所謂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義雲何?
佛言:阿難,我說世間諸因緣相,非第一義2。
阿難,吾復問汝,諸世間人,說我能見。雲何名見?雲何不見?
阿難言:世人因於日月燈光,見種種相,名之為見。若復無此三種光明,則不能見。
【注】
1 見性具四種緣四緣和合而生眼識。因空顯有,因明見色,因心想見,因眼能見,這四種因緣和合生成眼識。這只是一種隨機方便的說法,還未說到實處。站在大乘的高度看,還執著因緣和合,便成世間戲論了。
2 第一義 即是真實義。離文字相,才能得第一義。勤加修證才能得第一義,在三摩提中以智慧觀照才能得第一義。
白話解
阿難對佛說:“既然妙明覺性非因非緣,為什麼世尊為比丘說法時,說見性具四種因緣,因空、因明、因心、因眼四緣和合而生眼識,這又應當怎樣理解其中的真實義?”
佛說:“阿難,我說世間法的種種因緣相,都不是第一義。
阿難,我再問你,世人都說‘我能見\’,依世間法的觀點,怎樣是見?怎樣是不見?”
阿難說:“世間人因日光、月光或燈光,見種種相,便說這是見。沒有日月燈等光源,便不能見。”
原文
阿難,若無明時,名不見者,應不見暗。若必見暗,此但無明,雲何無見?
阿難。若在暗時,不見明故,名為不見。今在明時,不見暗相,還名不見。如是二相,俱名不見。若復二相自相陵奪,非汝見性於中暫無。如是則知二俱名見,雲何不見?
白話解
“阿難,如果把沒有日月燈等光明時說是不見,當沒有光明之時,應不能見暗。既能見暗,是無明亮相,怎能說是無見?
阿難,如果把黑暗時不見明亮之相,說是不見。那麼,明時不見暗時的相,也可說是不見。便有這樣兩種相反的兩種相都叫不見。兩種情況互相沖突,不能說在這情況中有一種暫時不存在。那麼這兩種都應名為見。怎能說是不見?
原文
是故,阿難,汝今當知,見明之時,見非是明。見暗之時,見非是暗。見空之時,見非是空。見塞之時,見非是塞。四義成就。
汝復應知。見見之時,見非是見1。見猶離見,見不能及2。雲何復說因緣自然,及和合相?
汝等聲聞,狹劣無識,不能通達清淨實相。吾今誨汝。當善思惟。無得疲怠妙菩提路。
【注】
1 見‘見’之時,見非是‘見’ 前一個見是動詞,後一個‘見’是名詞,指見精。這句話的意思是:你認為你見到了見精,你能見到的所謂“見精”並不是你的妙明的見性。
2 ‘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見精並不存在於所見之物中,從所見之物中,是無法見到見精的。
白話解
因此,阿難,由此可見,見到明亮之時,見性不是明亮。見到黑暗之時,見性不是黑暗。見到虛空之時,見性不是虛空。見到堵塞之時,見性不是堵塞。證明這四種結論肯定是正確的。
依此類推,見‘見’之時,見不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你為什麼還要執著自然有及因緣和合等概念?
你們局限於聲聞,所得見識還很狹劣,不能通達清淨實相,我要求你們要善於思維,勤加修證,於妙菩提路上,不得疲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