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八 第二十一章 除五濁惡見 依無生因地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二十一章 除五濁惡見 依無生因地

  內容提要:世間可以造作的法,有哪個不變壞?虛空不是造作出來的。所以虛空始終不壞滅。把濁水置於器皿中,靜置一處,沙土自會下沉,見到清水,這是初伏客塵煩惱。去掉泥塵,只存清水,這是永斷根本無明。清澈澄明,面對一切形相,都不生煩惱,便合涅槃清淨妙德了。

  一 因正果圓

  原文

  爾時世尊,哀愍會中緣覺聲聞,於菩提心未自在者。及為當來佛滅度後,末法1眾生發菩提心,開無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難及諸大眾。

  汝等決定發菩提心,於佛如來妙三摩提,不生疲倦。應當先明發覺初心二決定義。

  【注】

  1末法末法,或說末世,全稱正法末世。佛預見佛法流傳的演變,指出佛法的流傳有三個時期,:(1)正法時,有教、有行、有證;(2)像法時,有教、有行、無證;(3)末法時,只有教而無行證,罕見有能證果位的人。三時年限,佛沒有明說,後人說法不一。我國唐代流行的說法是,正法時五百年,像法時一千年,末法時一萬年。

  白話解

  這時,世尊哀憫會中於菩提心未得自在的聲聞乘和緣覺乘的修行者,亦為將來佛滅度後,末法眾生發菩提心著想,為阿難及大眾宣示最高無上的妙修行路。

  佛說:“你們決定發菩提心,堅定不移修證佛如來妙三摩提,必須首先明白對初發心起決定作用的兩個問題。

  原文

  雲何初心二義決定?

  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

  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以是義故,汝當照明諸器世間可作之法,皆從變滅。

  阿難。汝觀世間可作之法,誰為不壞?然終不聞爛壞虛空。

  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終無壞滅故。

  白話解

  什麼是初心決定作用的兩個問題?

  阿難,先說第一個決定作用。你們願背捨聲聞,決心修菩薩行,入佛知見,應當詳細審察因地發心與果地覺悟的關系。兩者是同是異?

  阿難,若在因地以生滅心為修習的根本因,想求得不生不滅的最上乘的佛果,沒這個道理。以此考慮,你應當明白器世間可以造作的法,都會變滅。

  阿難,凡是世間可以造作的法,有哪個不變壞?可沒聽說過虛空會壞滅。

  為什麼?因為虛空不是造作出來的。所以虛空始終不壞滅。

  二 五濁惡見

  原文

  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濕為水,暖觸為火,動搖為風。由此四纏,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從始入終,五疊渾濁。

  雲何為濁?

  阿難,譬如清水,清潔本然。即彼塵土灰沙之倫,本質留礙。二體法爾,性不相循。

  有世間人,取彼土塵,投於淨水。土失留礙,水亡清潔。容貌汩然,名之為濁。

  汝濁五重,亦復如是。

  白話解

  在你身中,堅實之相屬地,濕潤之相屬水,暖熱之相屬火,動搖之相屬風。由於這四大種縛纏,把你的妙覺明心分為視、聽、覺、察,日積月累,形成五種渾濁。

  什麼是濁?

  阿難,譬如清水,本來是潔淨的水,那些塵土灰沙之類,本質是留礙的。各有自己的性,互不混淆。

  世間有人,把那塵土投入淨水中。塵土失去了留礙之性,清水不再潔淨。完全變了樣,稱為渾濁。

  你心有五重渾濁,也是這個原因。

  原文

  阿難,汝見虛空遍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妄成,是第一重,名為劫濁。

  汝身現抟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火風土,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名為見濁。

  又汝心中憶識通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無性。相織妄成。是第三重,名煩惱濁。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於國土。相織妄成,是第四重,名眾生濁。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異失准,相織妄成。是第五重,名為命濁。

  白話解

  阿難,你見虛空充滿十方界,空與見難以分辨。虛空無形體,見性無所覺。兩種相織成妄,是第一重濁,稱為劫濁。

  身中四大相互作用,六根六塵生成見聞覺知,壅塞便成留礙,水火風土四大活動,互相交織成妄,是第二重濁,稱為見濁。

  過去貯存的知識在心中留下的痕跡,便有六塵映現。離塵則無相,離覺則無性。性相交織成妄,是第三重濁,稱為煩惱濁。

  時刻生滅的知見,貪戀世間,而所造業常產生新的業障。知見與業障交織成妄,是第四重濁,名眾生濁。

  大眾見聞之識性,本來無異。六塵隔越,六識成差別。本性同是知,所知各不同。同異無標准,知性與萬殊之相交織成妄,是第五重濁,名為命濁。

  三 復歸圓明覺性

  原文

  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

  如澄濁水,貯於靜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

  白話解

  阿難,你想令見聞覺知契合如來的常樂我淨,應當首先明白生滅的根本,依於不生不滅的湛然之性,把虛妄的生滅心,復歸本無生滅的圓明覺性,以此原來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發心,才有可能圓成果地修證。

  譬如要澄清濁水,把濁水置於器皿中,靜置一處,沙土自會下沉,見到清水,這是初伏客塵煩惱。去掉泥塵,只存清水,這是永斷根本無明。清澈澄明,面對一切形相,都不生煩惱,便合涅槃清淨妙德了。

 

上一篇: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八 第二十二章 察煩惱根本 辨六根功德
下一篇: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八 第二十章 不艱苦修證 縱得多聞 徒益戲論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