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識這個人嗎?
唐朝的智閒禅師,收了一個很聰明勤快的小和尚。小和尚希望盡快頓悟,就去請教智閒禅師。智閒禅師說:“你剛剛來到這裡,還沒有熟悉寺院的環境,不如你先去各個房間,認識一下各位師父和師兄吧。”
小和尚聽了他的話,接下來幾天,除了日常的參禅和勞作以外,都在忙著結識其他的僧人。幾天以後,他找到智閒禅師說:“師父,寺院裡的其他師父和師兄,我已經都認識了,接下來我應該做什麼?”
智閒禅師看了他一眼,說:“全部都認識了嗎?”
小和尚點點頭。
智閒禅師說:“不對,還有一個人,你不曾認識。”
小和尚急了:“不可能啊,這寺院裡裡外外,所有的人我都熟悉了,怎麼還會有人不認識呢?”
智閒禅師說:“一定有一個這樣的人,而且他對你很重要。如果不認識他,你就沒辦法繼續修行。你再去找找看吧。”
小和尚聽了,很疑惑。他從師父的房間裡走出來,一個人一個人地詢問,一間房一間房地去找,但是一直都沒有找到。即使是夜深人靜的時候,他也躺在床上想,這個人到底是誰呢?卻百思不得其解。
有一天,他參禅結束以後,去後院的小河邊打水准備做飯。木桶扔進河裡的一剎那,他在水面上看見了自己的倒影,這時候他才頓悟:原來智閒禅師讓他找的人就是他自己。
出家人無論身在何處,志在何方,都應該一刻不停地修行自心。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把自心修得寧靜、安詳,才能自始至終認識自己,把握自己。
路怎麼走,你自己挑。
一個人無論遇到什麼樣的不幸和挫折,腳底下都注定有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條是通往絕望的道路,一條是通往希望的道路。只要我們能夠選擇一條希望之路,那麼前方一定不會是死路。
有一位禅師,因經常幫助受苦受難的人而遠近聞名。有兄弟倆,他們來自一個很偏僻的小鄉村,因家鄉鬧饑荒,不得已到外地打工。這一年辛辛苦苦,賺得了一些工錢,本想回家過一個好年,沒想到在途中遇到了劫匪,身上的財物被洗劫一空。
歸途遙遙,身上一點盤纏都沒有了,兩兄弟絕望至極,就靠在一塊大石頭上哭。過路的人見他們如此傷心,就問他們發生了什麼事,並指點他們去找禅師幫忙。
禅師了解情況以後,不慌不忙地問:“你們現在一定很絕望吧?”
他們點點頭。
禅師又問:“被搶走的財物,會自行回來嗎?”
他們搖搖頭。
禅師說:“既然財物不能自行回來,那你們的眼前也就只有兩條路可走了。一條是通往絕望的路,一條是通往希望的路。如果你們選擇了前者,劫匪就不僅搶走了你們的物質,還有精神,那樣你們失去的代價也太大了;如果你們選擇了後者,劫匪搶走的只是一點點財物,只要你們的心中還有希望,那麼以後一切還可以重來。這兩條路就在你們的腳下,就看你們怎麼選。”
他們倆互相看了一眼,異口同聲地說:“我們選擇那條通往希望的路。”
禅師滿意地點點頭,知道他們會瓦匠手藝,就留他們在廟裡修葺房屋。三天後,禅師給了他們回家的盤纏,兄弟倆感激萬分。禅師卻平靜地說:“這是你們應得的報酬,你們不用感謝我,而應該感謝自己。因為你們選擇了希望,所以你們的前方才會充滿希望。”
沒錯,生活就是這樣,只要選擇了希望,就一定能夠看到希望。那些在挫折中只看到絕望的人,往往是自己把自己逼上了死路。
菩薩拜誰?
一天,廟裡來了個面色陰郁的年輕人,徑直走到觀音菩薩像前跪了下來。他和所有遭遇不順的人一樣,因為工作、生活上遇到困難得不到解決,百般無奈便來這裡求菩薩。這時,年輕人身邊來了一位慈眉善目的人。年輕人一見竟覺得他的面目有幾分熟悉,細看發現他與那供台上的觀音菩薩長得一模一樣。更奇的是,這人居然也跪在蒲團上對著觀音像不停地叩頭。
年輕人心下奇怪,忍不住開口問:“您……是觀音菩薩的真身嗎?”
那人點點頭。
“您為什麼要拜自己?”
菩薩對他笑了笑:“求人不如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