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入菩薩行論全論分二:一、論名;二、論義。
甲二(論義)分三:一、入造論之理;二、所入之自性;三、圓滿結尾。
乙二(所入之自性)分三:一、入者所依補特伽羅;二、入者之意樂;三、趨入之方法。
丙二(入者之意樂)分二:一、發心之功德;二、受持之方法。
丁二(受持之方法)分二:一、總義;二、論義。
戊二(論義)分三:一、加行;二、正行;三、後行。
己一(加行)分二:一、淨化自相續;二、為利他而修心。
庚一(淨化自相續)分八:一、供養;二、頂禮;三、皈依;四、忏罪;五、隨喜;六、請轉法輪;七、祈請不涅槃;八、回向福德。
在相續中要產生真正的菩提心,主要靠積資淨障,即積累資糧、淨除罪障。佛在經中講了很多積資淨障的方法,都可以包括在七支供裡。此處也主要是通過學修七支供積累資糧、淨除罪障,前面我們已經學習過頂禮、供養、忏悔等,今天學習隨喜。
隨喜主要是對治傲慢。傲慢是成就最大的障礙,是積功德最大的障礙,所以要消除傲慢。
一般而言,傲慢也可以理解為我們平常所說的貢高傲慢。發現不了自己的缺點和毛病,也發現不了對方的功德和好處,內心的這樣一種狀態就是我們所講的貢高傲慢。若是這樣,想改掉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毛病就會有很大的障礙,很難改變。
你根本發現不了自己的缺點和毛病,怎麼能改正呢?我們處處都是這樣的:“我永遠是對的,永遠是好的,錯的都是對方……”我們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內心,是不是這樣?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那麼多缺點,不知道自己有那麼多過患,就是因為有傲慢心,這是傲慢心的作用。我們總認為對方永遠是錯的,都是不好的,因此很難發現對方的功德和優點,所以我們不會有進步,不會有成就。我們要改正自己的缺點和毛病,改掉自己的過患,才會進步;我們要學修對方的優點和功德,學到了,修成了,才叫成就。
前面是對傲慢一般的解釋,也可以說這是一種粗大的傲慢。若再深層次地解釋,傲慢就是所謂的我執,我執是最細微的傲慢。有“我”就有“他”,這就有分別了,有分別就沒有平等,這叫迷失自性。什麼是自性?自性是平等的。迷失自性是成就最大的障礙。為什麼我們不成就?因為迷失了自性。若是沒有“我”,哪來的“他”? 一執著“我”就分別了,有“我”的存在才有“他”的存在,“我”和“他”就是這樣分別的。若是不去掉我執,就無法回歸自性。
可見,傲慢是我們究竟成就的最大障礙。若要對治傲慢,就要修隨喜,隨喜他人的善根,隨喜他人的功德。
辛五(隨喜)分二:一、隨喜世間善;二、隨喜出世善。
壬一、隨喜世間善:
欣樂而隨喜,一切眾有情,
息苦諸善行,得樂諸福報。
以歡喜的心情隨喜一切眾生奉行消除惡趣痛苦之因的善業,積累脫離苦果享受快樂的福德。
“欣樂而隨喜”:以歡喜的心情隨喜。比如,我們看到別人行持善法了,看到他人得到了一些善果——世間的福報,我們應該滿懷喜悅,發自內心的高興、快樂,不是只在嘴上說“隨喜”。什麼叫隨喜?就是心裡歡喜。心裡真有歡喜之心,以歡喜之心說“隨喜”,表裡要如一,心口要一致。
別人行善了,積德了,得到了福報——家庭平安,工作順利,升官發財了,你是不是越想這件事心裡越歡喜?如果是,這叫隨喜。嘴上說不說都一樣,心裡是這樣的狀態就行了。
我們怎樣才會做到這一點呢?如果真正明理了,真正生起慈悲心了,就能做到。什麼是悲心?拔除眾生痛苦叫悲心;什麼叫慈心?給予眾生安樂叫慈心。若是真有慈悲心,若這種心是真的,那你自然就高興、歡喜了。隨喜自然就有了。
“一切眾有情”:希望一切眾生都能遠離痛苦,希望一切眾生都能獲得安樂,小乘的普通修行人也會有這種心態。大乘的慈悲是什麼?不僅僅是希望,而是內心有一種決心:“我要拔除一切眾生的痛苦!我要給予一切眾生安樂!”如果這是發自肺腑的,眾生現在自己行持善法、積累功德了,你能不高興嗎?“我還沒有為他做什麼,他沒有靠我,自己就學著行持善法、積累功德了。”你能不感到欣慰嗎?“讓他行持善法、獲得福報,這是我的任務啊,這是我要做的啊,但是我還沒去做呢,我還沒有准備呢,他自己已經做到了,真好哇!”自自然然就有這種歡喜心了。“眾生得到了福報——家庭平安,工作順利,升官發財了,這都是我要為他們做的,但是還沒等我做,他自己卻得到了。”你能不高興嗎?
我可以給大家打一個比喻:父母對兒女的心,大家一定能感覺的到。你看,兒女沒讓自己操心,學習成績好,事業有成就,升官了,發財了,父母能不高興嗎?通過這個比喻,大家一定能明白此理。盡管父母對自己的兒女有慈悲心,但是父母沒有慈無量心和悲無量心,父母對一切眾生沒有這樣的慈悲心。我們和父母不一樣,我們發的是慈無量心和悲無量心啊,對境是一切眾生。為什麼是“無量”?因為眾生無量,所以我們的對境是一切眾生,你對一切眾生都應該像父母對兒女那樣有慈悲心。你看,父母為什麼這麼高興呢?父母也沒有為兒女的成功做什麼,也沒付出什麼。但兒女自己成功了,自己得到福報了,雖然父母嘴上不說,但心裡自然而然就高興,自然而然就安心,自然而然很歡喜。同樣,如果你發的慈無量心和悲無量心是真的話,當眾生種下了福報的因,當眾生得到了福報,你能不高興嗎?大家要明理啊!
要發慈悲心,要有慈悲心,你才有隨喜。之前的隨喜都是假的,對和自己關系比較好的人,對自己比較喜歡的人,當他們有一些進步或取得了一些成就的時候,你可能會有那麼一點點高興,會有那麼一點點“隨喜”。但這個不是在此處講的隨喜。
我們應該對一切眾生都有隨喜,無論是可愛的,還是討厭的,無論是喜歡的,還是不喜歡的,無論是親人,還是敵人,都一樣。因此隨喜的這顆心很難生起啊!
“息苦諸善行”:就是行持善法,這是因。若行持善法了,就能消除惡趣的痛苦,能消除輪回的痛苦。我們要隨喜善法、善根,哪位眾生做善事了,我們心裡隨著他而歡喜。
我們是相信因果的,這裡也在講因果。作為修行人,作為大乘行者,絕對是理性的,絕對是智慧的。一看眾生做善事了,行持善法了,就高興了,因為他們正在種善因啊!將來得到的是福報啊!就要這樣隨喜。通過因,去相信果,這裡有因果正見。我們不是因為他們學了很多世間的知識而隨喜,不是這個意思,不是隨喜這些事情。我們應該隨喜什麼?看到別人行善了,看到別人做善事了,這個值得隨喜,我們應該隨喜這件事情。“哦,持善法了,沒有錯!做善事了,沒有錯!”因為修行人有輪回正見,知道行善法、做善事太好了,將來得到的是善果,眾生會因此不用再墮落惡趣了,將來一定能獲得人天的福報!這是值得隨喜的。真的,大家就要這樣隨喜啊!
“得樂諸福報”:剛才是隨喜因,現在是隨喜果。果是什麼?哇,有的人家庭和睦,有的人身體健康,有的人事業有成,一切都順心如意。這時,你要通過果去想因:“這都是人家往昔修了善法,種了善根,今天才有這個福報,隨喜啊!”要這樣隨喜。
有的人不會隨喜:“這個人能力那麼強啊,把那麼好的工程項目奪過來了。”“這個人這麼聰明啊,把某某人都騙過來了”……我們不能這樣隨喜。我們要隨喜: “人家往昔種了善根,人家以前修了福德,今生才有這些福報,隨喜啊。”為什麼他這麼順心如意,處處是順境?因為他以前結的都是善緣,今生今世才順心如意,他身邊的一切一切才是助緣,這是值得隨喜的。同時,自己也要這樣想:“我也應該跟他學,我也應該多種善根,我也應該多結善緣,將來我也肯定能跟他一樣。” 大家要這樣做隨喜,不是隨喜他有多大的本事,不是隨喜他有多聰明等等。
也可以說,這裡所隨喜的是下士道的善根。什麼是下士道?就是求人天安樂的。不墮落惡趣,能獲得人天安樂,這就是下士道。此處是對下士道的善根作隨喜。
壬二、隨喜出世間善:
隨喜積善行:彼為菩提因。
隨喜眾有情:實脫輪回苦。
“隨喜積善行:彼為菩提因”:“菩提”指聲聞和緣覺的果位。所謂“三菩提果”,指聲聞果、緣覺果、菩薩果。此處所講的“菩提因”的“菩提”,就要理解為聲聞和緣覺的果位。小乘修行人也在晝夜不停地行持善法。當看到小乘修行人如法地精進修行,我們就要隨喜。他所求的是自我解脫,或許是聲聞的果位,或許是緣覺的果位,但無論求的是哪種果位,他將來一定能獲得這個果位,很快就能成就,真的應該隨喜啊!
“隨喜眾有情:實脫輪回苦”:很多小乘修行者證果了,成就了阿羅漢或獨覺佛果位,我們也隨喜:“這是他們曾經修持了善法,尤其是小乘道,最終成就了阿羅漢的果位或獨覺佛的果位,因而脫離了輪回,脫離了痛苦,隨喜啊!”在心裡歡喜。
這是隨喜中士道的善根。中士道是求自我解脫的,也就是這些小乘行者。我們不輕視他們,不能小看他們,應該隨喜。因為每個人的根基、意樂不同,他們暫時得到了阿羅漢的果位,究竟上也一定能獲得佛果。現在修小乘道,獲得小乘的阿羅漢果位,這也是個台階,將來他們也一定能獲得佛果。
隨喜佛菩提,佛子地諸果。
亦復樂隨喜:能與有情樂,
發心福善海,及諸饒益行。
“隨喜佛菩提”:這是隨喜無上菩提果。
“佛子地諸果”: 這是隨喜無上菩提果的因。一地到十地菩薩的果位,就是無上菩提果的直接因,所以這也是隨喜無上菩提果的因,將來隨喜無上菩提果的果。
誰得到佛果了,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了,我們隨喜;誰登地了,誰有因地的果位了,我們也隨喜。這是在隨喜上士道的善根。上士道就是為眾生求佛果。
我們隨喜下士道的善根、中士道的善根、上士道的善根,可以說我們隨喜世出世間的一切善法、善根,因為這些都是直接或間接成佛的因。
雖然我們是修大乘佛法的,雖然我們是佛子,但是我們也隨喜世間的善根,隨喜小乘的善根。為什麼?下士道的善根是屬於世間的,中士道的善根是屬於小乘的,這都是間接成佛的因。我們隨喜眾生的善根,就與眾生結上了善緣,眾生也就算是得到了佛的攝受,將來這個善根成熟了,一定會證佛果。
“亦復樂隨喜:能與有情樂,發心福善海,及諸饒益行”:此處又再次單獨隨喜發菩提心、修菩薩道這個殊勝的善根。因為本論著重講的是菩提心,誰發菩提心,誰修菩提道,就更值得隨喜,更應該隨喜。
“能與有情樂,發心福善海”,發菩提心所得到的善根和福德猶如大海,這主要是隨喜發菩提心。“諸饒益行”,是指隨喜行菩薩道,修菩薩道。前者是隨喜發心,後者是隨喜利他的行為。也可以說,前者講的是願菩提心,後者講的是行菩提心。
我們特別希望,也特別想拔除眾生的痛苦,給予眾生安樂。若是眾生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了,解脫就在眼前,離成佛也不遠了,這更值得隨喜。同時,自己也要再次發願:“我也要發菩提心,也要行菩薩道。人家發菩提心、行菩薩道,離解脫不遠,離成佛不遠了。我也不能落在後面,也要跟他們一起成就佛果。”自己也要這樣發願。
如果你能隨喜,就會精進。精進就像鞭子,鞭策一下自己,這樣自己也進步一點,提高一點。我們要隨喜他人的善根,更要隨喜發菩提心的人,同時也要鞭策自己,隨喜應該有這個層面的意義。我們有些同修學得好,你有沒有真正歡喜、隨喜一下?然後想:“我也要跟他一樣,也要學會這些,也要精進。”比如,今天有些同修有所成就,我們隨喜時也要發願:“我也要成就,也要獲得這樣的一個境界。”如果能這樣,你在隨喜的同時,自己也在修行,也在進步。
隨喜是對治傲慢的。看到對方的優點和功德,心裡歡喜;然後對照自己:“哎喲,我這麼差,我們兩個是一起皈依佛門的,是一起上山的,人家現在修得這麼精進,修得這麼有成就。”對自己的不足和差距生起愧疚心,這就是隨喜。若是這樣,就對治傲慢了。
辛六、請轉法輪:
我於十方佛,合掌誠祈請,
為苦惑迷眾,燃亮正法燈。
佛成道了以後,七七四十九天沒有轉法輪,最後通過帝釋王、梵天王供養千輻法輪、右旋海螺等無量供品而祈請轉法輪,佛開始轉法輪,共轉了三次法輪。我們現在也要請轉法輪。
首先,我們可以向外請轉法輪。盡管自己現在還沒有轉法輪、講經說法的能力,但這時可以向外請轉法輪。
自己可以憶念觀想: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具德的上師善知識面前都有一個自己,手裡捧著無量供品,向佛菩薩和上師善知識們請轉法輪。佛菩薩、上師善知識們無所不知,你自己這樣憶念、祈請,他們都一清二楚,都能聽到,都能知道。
為什麼要請轉法輪?就是讓這些上師善知識們講經說法。我們要饒益眾生,這是最好的方法。只有佛菩薩、上師善知識們講經說法了,才可以遣除眾生內心的無明。
眾生為什麼煩惱?為什麼痛苦?為什麼在六道中輪回而不得解脫?就是因為無明,因為愚癡,不明諸法的實相,不明諸法的真理。不是因為沒有吃,沒有穿,不是因為有病或其他原因。若是不無明,不愚癡,眾生都是快樂的、幸福的、自在的。因為無明愚癡,所以不分身份、環境,無論在地獄,還是在天堂,眾生都是煩惱、痛苦的。
我經常跟大家講,為什麼說黃金和牛糞等同?講的是境界。若是有佛法、有智慧,街上的乞丐與寶座上的國王一樣是快樂的;若是沒有佛法的光明,沒有智慧,就是愚癡無明,街上的乞丐和寶座上的國王一樣是痛苦和煩惱的。大家要明白這個道理,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若明白了這些就等於抓到了根,是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所以遣除無明、愚癡是很重要的。只有轉法輪、講經說法,才能遣除無明愚癡。轉法輪、講經說法,講的都是諸法的究竟實相與真理,是讓大家明白、證悟這些真理,這樣內心就不無明、愚癡了,所以轉法輪很重要。
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經歷了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是為了什麼?為了轉法輪,他知道這樣才能真正利益眾生。他求的不是自我解脫,而是利益眾生,利益眾生就要轉法輪。轉法輪才是真正的利益眾生,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為了轉法輪才成佛的,都為眾生轉了很多法輪。這些菩薩們、具德的善知識們為什麼如此認真地繼承佛的事業呢?為什麼弘揚佛陀所傳的法呢?因為菩薩及具德的善知識們有饒益眾生的心——利他心,他們知道這是唯一的方法,所以他們繼承佛的事業,講經說法。
大家要明白,講經說法是利益眾生的唯一的方法,講經說法才是真正的利益眾生。我們也應該重視這件事,發自內心好好地接受教義,好好地接受竅訣。大家都是學佛人,應該理智一點,知道怎樣才能真正利益眾生,才能真正遣除內心的無明黑暗,才能最終獲得真正的解脫。如果有聽聞佛法的機會,大家千萬不能錯過,若是那些隆重的法會、開光、灌頂等…… 參加不參加都行,去不去都行。如果有人講經說法、轉法輪了,大家應該重視起來,應該去谛聽,應該請轉法輪,這樣才能遣除災難,才能遣除眾生內心的無明黑暗。
傳法、講法才是真正降甘露,大家應該用心接納。大家都不明白什麼叫“灑甘露”,以為就是拿個裝滿淨水的寶瓶給你頭上灌水。其實,若是你內心沒有任何的證悟,沒有任何的境界,這不一定是真正的降甘露。有人給你講經說法,這才是真正的給你灑甘露,大家要珍惜這個機會。
請轉法輪很重要。以前講法都是要請轉法輪的,現在沒有人請轉法輪了,傳法的人只能自己安排:“我今天要傳何種法,明天要傳何種法。”因為沒有人祈請,只能自己主動了,沒辦法了。為什麼?現在眾生希求正法的心越來越差了,沒有希求正法的心,所以沒有人請轉法輪,沒有人祈請講法,所以只能自己主動去講法了,不但如此,還要“強迫”人來聽,得安排人站在外邊拿著棍棒督促,這就是“末法時期”。人們不重視求法,希求正法的心不強烈,都不珍惜佛法,所以沒有成就。若是真有強烈的希求正法的心,然後去聽法、學法或學佛,成就會特別快。如《百業經》裡講的一些公案,人家成就得特別快,得到正果都很快、很容易,因為人家希求正法的心強烈,一旦得到了佛法,就晝夜不停地修。人家修的不是形式,修的是心,所以成就快。現在哪有這樣的人?邀請聽法也不來,來了也是慢慢悠悠的,聽法也是愁眉苦臉的,這對佛和講法的人來說沒有什麼,但是自己完了。為什麼不得法益呢?為什麼不得成就呢?就是這個原因。
前面所講的是向外請轉法輪,我們還可以向內請轉法輪,也就是自己給自己請轉法輪。有人聽也好,沒人聽也罷,自己給自己講。如果沒有人聽,就觀想邀請無形眾生聽,給他們傳法。先祈請自己轉法輪,祈請講法,然後就開始講,沒有人聽不要緊,很多無形眾生都在聽。有的人說:“我不會講法啊。”你念佛號、咒語給眾生聽也行。發心要清淨,在心裡想:“我也在轉法輪,也在給眾生種善根。”即使自己不會講,也沒有事,念佛號或咒語給這些無形的眾生聽,他們也聽懂了,都得到了法益,自己也很歡喜,最後將講法、傳法的功德回向給眾生。這是向內請轉法輪。
其實,佛的事業、佛法都是恆常不變、任運自成的。若是要利益眾生,眾生的相續中也要有善根和福德。佛的事業、佛法就像空中運行的月亮,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眾生的善根和福德就像江水,有江水才能映出月亮的影子。我們可以祈請:眾生相續中的善根不要息滅,不要窮盡。若是這樣,佛的事業、佛法也不會息滅,所以眾生的善根與福德很重要。只有善根和福德,才能真正感召和體現出佛的威力和加持。
辛七、祈請不入涅槃:
若佛欲涅槃,合掌速祈請!
住世無量劫,莫遺世間迷。
在偉大的佛陀快要圓寂的時候,珍達居士祈請佛不入涅槃,佛因此延續住世六個月,這期間利益了無數眾生。我們也應該向佛菩薩、上師善知識們祈請不入涅槃,因為有佛菩薩、上師善知識們的住世,就有佛法的光明;有佛法的光明,才有眾生的安樂。所以佛講:“哪裡有佛法,哪裡就有眾生的安樂。”這是一句真言啊!誰的相續中有佛法,誰就會有真正的快樂。佛法有教法和證法,證法才是真正的法,“戒定慧”三學才是證法。戒定慧三學應該在眾生的相續中,眾生的相續中應該有戒定慧三學的功德。
像法時期的時候,有教法,但是沒有證法,表面上有佛法,實際上沒有佛法,外表上有大寺院、大法師,但是大寺院、大法師的相續裡沒有真正的證法,沒有戒定慧三學的功德。現在快到像法時期了,已經有征兆了,道場裡沒有道,修行人包括出家人的相續中沒有戒定慧三學的功德。也許有人會說:“現在我也受戒了……”受戒了不一定有戒的功德。戒是淨,若是你內心相續不清淨,就沒有戒的功德。“我天天也在打坐啊……”雖然你天天打坐,姿態很如法、端正,但你內心沒有安住,妄念滿天飛,想這個,想那個,跑到這,跑到那……如果內心不能安住,就沒有定的功德。“我也在學顯密的經典,我也懂很多道理啊……”但是聰明不等於智慧,若是法沒有真正入心,內心裡沒有真正生起智慧,即使你懂得再多,統統都是知識,不是智慧。修行人就是要轉識成智,盡管你現在能講很多大道理,滔滔不絕,但還是沒有真正的智慧啊!真正的智慧是對治煩惱,對治習氣的。如果煩惱減少了,習氣減弱了,說明你有智慧了。有人雖然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不明白那麼多佛理,但是人家有智慧。修行的成就不是靠學問,而是靠信心。若是有信心,一樣能成就;若是沒有信心,即使你的學問再高,理論再好,也許都會變成障礙,不會變成智慧,雖然能明白一些,能講一些,但不一定有智慧。
“我受了大戒。”“天天打坐修禅定。”“我明白了這麼多,懂得這麼多佛理,還能給別人講,可以引導別人。”覺得很了不起似的……不要自己欺騙自己吧,到時候你會後悔的!戒是淨,若是相續清淨,就有戒的功德。內心裡有戒定慧三學的功德,才可以說是有佛法;有佛法就有安樂,這個人的內心絕對是快樂、自在的。若是受了戒,覺得苦,就不是受戒。因為“哪裡有佛法,哪裡就有安樂。”若是你真正受戒了,真正有戒學的功德了,內心絕對是快樂、自在的。這是鏡子,我們都應該照照自己。以佛法對照自己的時候,才能真正明白自己,才能真正照出自己的面目。我們現在裝的,不但能欺騙別人,還能欺騙自己。自己覺得自己很好啊,很了不起啊……別人看你也覺得:“這人這麼好,講得這麼好,這麼清淨。”欺騙別人。
大家要拿佛法對照自己,改變自己。你看清了自己,才能看清別人;你改變了自己,才能改變一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一切掌握在自己手裡。
這是祈請佛不入涅槃。佛趨入涅槃也是因為眾生沒有善根、福德,如果眾生有善根、福德的話,佛也不會趨入涅槃的。哪裡有善根,哪裡就有佛;哪裡有正念,哪裡就有佛。究竟的佛是善,純善就是佛。哪裡有覺性,哪裡就有佛。為什麼說“色身佛不是真佛,法身佛才是真佛”?就是這個原因。覺性才是真佛,純善才是真佛。所以,如果眾生的相續中有善根,內心有覺性,佛無處不在,佛是不會趨入涅槃的。若是眾生沒有這個善根,沒有這個悟性,即使佛在眼前,你也不一定能認識得到,不一定能感覺得到。所以,祈請不入涅槃,也應該是在自己內心下功夫。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