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失習氣的根源是什麼呢?我的師長說:“我們所有一切過失的根源,就是自私自利。”孔老夫子在論語中也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明白道義,時時以道義為做人的標准;小人每天只想著自己有利益。但君子跟小人不在外面,就在自己的一個念頭上。能反省自己的是君子,推卸責任是小人;能時時有道義、有愛心是君子,時時只是自私自利就是小人。所以就看我們當下心態的轉變。但這個轉變也要透過對聖賢教育的學習。
在南京有位企業家,透過學習聖賢文化,心境從時時要求員工,轉變了。他體會到一個團體、企業能不能有更好的發展,最主要的因素在領導者、在企業家。他回去以後不再要求、批評,而是用成就的心、感恩的心。之前他的中階主管跟他說:“老板,現在住宿也要錢,吃飯也只給員工一頓,其它頓他們也得花錢,這些員工都是離鄉背景很不容易,是否增加一點福利,可能他們拿回家奉養父母才夠。”
老板對著這個主管說:“好,你的想法很好,就拿你的薪水去給他們。我找你干啥的?我找你來是替我想,替我賺錢,你怎麼替他們想,怎麼不替我想?”而當他聽課回來,心念一轉:我應該好好照顧員工才對。回來就把會計找來,“不要考慮我能不能有更多的利潤,先員工加薪百分之十五。”因為他想到很多員工都是從農村來的,謀生不容易,而且背後還有父母要照顧,甚至有兄弟姊妹等著要讀書。這就是從自私自利轉為仁慈、設身處地。
他之前到倉庫去巡視,假如看到擺得不好,當場就罵人。然後把管理人員叫過來,跟他說,“沒有處罰,我看你是長不了記性,好,這個月扣你三百塊錢”,之後再加一句,“下次不要被我抓到!”現在同樣去倉庫,看了以後開始,“你這裡做得很好,那裡也做得很好”,懂得隱惡揚善。說完“好”以後,面帶笑意的告訴他,“這個地方假如能這樣就更好了”,很和氣。之後員工給他發短訊說:“老板,您今天來倉庫給我很多肯定,我很受鼓舞;而您也給了我非常寶貴的意見,我感覺您是真心希望我好、更進步。”員工已經感覺到他那份對他的提拔、栽培。這都是替員工著想,用同理的心對待他們,甚至於是成就他們。
《大學》講,“財散人聚”。真正錢財能夠去利益到所有自己的同仁,人氣聚回來,就有人和,和氣一定生“財”;生“財”不是只有財富而已,還有人才。所以從他轉變心境不到五個月的時間,公司上下一團和氣,業績連續創新高,而且員工的薪水,因為業績很好都加倍。
古語雲:“境隨心轉。”所以我們轉變心態很重要。我們了解到改過從念頭,從心態,從我們的工作、處事、待人,我們就可以透過學習經典每天靜下來思考:我今天從早到晚哪個念頭不對、哪句話講錯、哪個行為不妥當?沉澱一下,把它記下來,提醒自己以後不要再犯,我們這樣時時查過,時時改過。
所謂“改習為立命之基”,一個人的命運要變,從哪裡開始變?從改心,改人生的態度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