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鐘茂森:華嚴科學宇宙觀淺探(第一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大德,大家晚上好!請坐。我們今天一起來研討一個專題,這個專題的題目是「華嚴科學宇宙觀淺探」。現在國家都提倡「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都認為有科學知識這是光榮的事情,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如果不明了,愚昧無知,這是一樁可恥的事情。我們的恩師淨空老教授,在每天講演《華嚴經》,《華嚴經》它本身就是一部非常圓滿的科學概論,不僅有圓滿的科學,而且有圓滿的哲學,裡面也有圓滿的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今天我們在一起學習《華嚴經》,是恩師給我下達了一個任務,讓末學把《華嚴經》當中,佛法裡面的科學、宇宙這些方面的描述,結合現代科學來做一次探討。當末學在備課的時候,找了《華嚴經》當中不少的經文,跟現在科學的發現一對照,真是覺得《華嚴經》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科學著作,而且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不少的啟示,這也是末學一個學習心得的匯報,來請教於各位大德和師長。

  我們首先簡單介紹一下現代的宇宙學和《華嚴經》。「宇宙」這兩個字,它的意思是時間和空間,現代的宇宙學它是天文學和物理學的分支學科,它所研究的是宇宙的結構、運動和演變。早在上個世紀初的時候,偉大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o愛因斯坦就已經證明空間和時間,說明時空(也就是宇宙)跟物質都是不可分離的。宇宙做為一個在演變中的整體,已經被確認,在現在的自然科學發展當中,也非常具有重要的意義。宇宙學的任務就是探索這個宇宙,以及比我們現在所觀測到的宇宙、星系更高層次的范圍,這是所謂的大尺度的宇宙,包括它們的時空特性,還有物質和它的運動規律。

  在這幾十年來,科學家們在宇宙學這個領域裡面也提出了不少很有價值的理論。主要的理論包括愛因斯坦的靜態宇宙模型、穩恆態宇宙學、膨脹宇宙模型、物質和反物質宇宙模型,還有著名的大爆炸宇宙學和膨脹宇宙論。有一些理論已經被否定掉,像愛因斯坦提出的靜態宇宙模型已經被否定,還有穩恆態宇宙學還沒有被廣泛接受,接受最廣泛的大概是屬於大爆炸宇宙學和膨脹理論。當科學進入到二十世紀的時候,由於科技發展,天文學上面用的設備、方法都有很大的改善,可以觀察到上百億光年的宇宙空間,這無疑幫助我們了解更廣泛的宇宙當中天體的運作和它們的演變。

  當代的天文學當中,現在宇宙學已經屬於最活躍的一個學派,它的研究最大的特征就是尊重客觀事實,不是憑想象的。我們說這是科學的精神。它主要研究的問題都是一些大問題,包括宇宙是什麼樣子的,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的結構是怎麼樣的,還有宇宙有沒有誕生之日和毀滅之日(也就是說宇宙有沒有生滅),這些都是大問題。一般來說,大家能夠廣泛承認的是大爆炸宇宙學,這個學派他們提出,早在大約是一百五十億年之前,宇宙誕生了,誕生是在一個大爆炸當中產生的,是從一個很小很小的微粒子那裡面,一下子爆出我們這個宇宙。當這個爆炸發生以後,宇宙就在迅速的膨脹,慢慢的經過一百五十億年的演變,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見的宇宙。

  當然也有現在所觀測到的天文現象,已經證明了大爆炸和宇宙膨脹論。譬如說天文學家發現星空背景裡面普遍的存在著有二點七千微波背景輻射,這種輻射在天空裡面都是廣泛的存在。在這些天文學家的理論當中,他們認為這些輻射可能就是大爆炸遺留下來的這些所謂的遺跡。當然僅僅發現這麼一點東西不能夠完全證實大爆炸理論,很多宇宙學裡的迷現在還沒有得到解答。我們這次的演講是做一次嘗試,希望能夠到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所講述的《華嚴經》裡面去吸取智慧。其實你仔細的去讀《華嚴經》,裡面都把這些謎團解開了,很多宇宙學裡面沒有解答的答案、問題,都在《華嚴經》當中解答了,很多未知的現象和無法融合的理論,在《華嚴經》當中都能夠找到完美的诠釋。所以難怪在早年,我們國家最著名的一位哲學教授方東美老先生,他說《華嚴經》是世界哲學最高峰。實際上,我們恩師在講《華嚴經》當中說到,《華嚴經》也是世界科學的最高峰。

  我們來看一看,首先簡單介紹一下這部《華嚴經》。《華嚴》這部經典在佛教界裡面稱為是根本法輪,它是在釋迦牟尼佛成道以後,在菩提樹下,在定中宣說,宣說的時間有的記載是「二七日中」,就是十四天,有的記載是「三七日中」,是二十一天,反正都有根據。佛講完這部《華嚴經》以後才出定,才在這個世間開始教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講經說法用我們現代話來講就是辦班教學,所以釋迦牟尼佛他是老師,什麼老師?他是一位多元文化教育的老師,而且是一位義務的教育工作者,他所說的無非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已。這部《華嚴經》是佛在定中宣說,世間人沒辦法聽得到,來聽經的都是所謂法身大士,他們在一真法界當中來參與佛的這次華嚴盛會。佛講完這部經以後,說法四十九年滅度,滅度之後七百年,印度有一位龍樹菩薩,這位龍樹菩薩是位高僧,他從龍宮裡面獲得了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把這部經就請到了人間。他所請到的是一部小部的《華嚴經》,大部的和中部的分量太大,請不出來,世間人也沒辦法受持。我們現在看到的中文的《華嚴》經本,也並不是完整的,有很多沒有翻譯過來,已經遺失了。

  在中國古時候曾經有三次的經本的翻譯。第一次在東晉時代,是印度的一位高僧,叫佛陀跋陀羅,來到東土,在揚州翻譯《華嚴》,翻譯了六十卷,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六十華嚴》。之後到了唐朝,唐朝時代,實叉難陀法師來到中國,把《華嚴經》也翻譯出來,總共翻譯了八十卷,這是我們所說的《八十華嚴》。所以一般來說《六十華嚴》稱為舊譯,《八十華嚴》稱為新譯。後來唐朝的般若法師,他也把四十卷的《華嚴》最後「入法界品」四十卷翻譯出來,補充到了八十卷,就把《華嚴經》可以說翻譯得比較完整。這四十卷的華嚴就稱為《四十華嚴》,它實際上是一品,「入法界品」。

  在《華嚴》翻譯之後就有很多的高僧大德,在歷代都有,專攻《華嚴》。最著名的所謂「華嚴五祖」,有五位祖師,第一位是唐朝的杜順和尚,第二位是智俨,第三位是賢首,第四位是清涼大師。我們現在師父上人講《華嚴》就是依照清涼大師所著的《華嚴經疏鈔》;後來還有一位李長者,李通玄長者著了一部《合論》。由清朝的道霈法師把《疏鈔》和《合論》合在一起,撷取精華,就成為《華嚴經疏論纂要》,這是我們現在師父上人宣講《華嚴》所依據的主要教材。第五位祖師是宗密,他們都是唐朝人。雖然以後華嚴宗沒有正式評出祖師,但是歷代研究《華嚴》的都不乏其人,這可以說是《華嚴經》在佛教裡的地位應該是最高的,大家談到《華嚴》,都贊歎這是佛門裡面無上殊勝的一乘了義經典。

  介紹完《華嚴經》以後,我們著重從《華嚴經》裡面找出關於宇宙這些描述和理論,目的是為了更深化我們對宇宙人生真相的認識,而且能夠,當我們認識這個真相,就可以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宇宙觀。我們說了解了真相,你的生活能夠更幸福快樂,因為不迷了,不迷就不會做錯事,不做錯事就不會有不好的結果,不會有苦果。我們下來看看與現代宇宙學相吻合的華嚴法界觀,法界就是宇宙的意思,首先來看看《華嚴經》裡面對於宇宙結構的描述。

  談到科學的發展,其實從前來說,也是有很多的血淚史。早期人們都會認為我們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尤其是在西方中世紀時代,他們都是這樣的一個觀點,他們都認為月亮、太陽和這些天空中的星星都是圍著地球轉的。到了大約五百年前,有一位科學家就大膽的提出太陽是中心,所謂「日心說」,他說地球、月亮都不是中心,地球是圍著太陽轉的,月亮圍著地球轉的。這位科學家就是布魯諾,結果當時他提出來以後,遭到了宗教的當權派反對,被斥為是異端邪說,把布魯諾竟然活活的燒死。結果後來科學發展,大家也就明了布魯諾說得對,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它只是廣袤的宇宙當中一個極其微小的星體;甚至太陽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陽也是一個小恆星而已,在宇宙當中這樣的小恆星多得不計其數。

  可是我們來看釋迦牟尼佛,他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就已經提出了跟現代我們所觀測到的現象一致吻合的觀點。佛不認為地球是中心,也不認為太陽是中心,佛怎麼說?佛說宇宙本無中心,而且本來就沒有邊際。這個說法在《華嚴經》裡有,我們只要打開古版的《華嚴經》,在第一卷之前往往都會看到「法界安立圖」,這個法界安立圖是先講一個小世界,所謂一個單位世界。這個單位世界裡面我們看到,有我們的地球、有月亮、有太陽,它們都是圍繞一個叫須彌山的在轉,所以須彌山是單位世界(小世界)的中心,所以地球不是中心。這個單位世界是什麼?有人以為它是太陽系,實際上不是,我們的師父上人說這是銀河系,過去黃念祖老居士也這麼說,黃念祖老居士是一位物理學教授。仔細想想確實有道理,因為什麼?既然太陽和月亮都圍繞著須彌山轉,那肯定這個須彌山所在的單位世界不是太陽系,它是什麼?應該是個銀河系。如果我們當它是個銀河系的話,釋迦牟尼佛又說到,這個單位世界是在一個大的世界當中一個小單位,這個大世界叫做娑婆世界,這我們聽得很多。

  一個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區,一個娑婆世界有多大?有三千大千世界,這是個什麼概念?三千大千就是指三個一千相乘,一千個單位世界叫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就叫大千世界,所以三千大千就是指一個大千世界,三個一千相乘,乘起來十個億。所以一個娑婆世界有十億個銀河系,這麼大的一個區域。我們來看小世界安立圖,就看到中間的那是須彌山,須彌山的半山腰有日月在圍繞,上面就有各種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上面還有初禅等等,這是一個圖形,顯示一個小的單位世界。娑婆世界總共有十億個這麼樣的小世界,有十億座須彌山,每個世界裡面除了人道以外還有五道,人道屬於六道之一。一個娑婆世界就這麼大,那它也不是宇宙,像娑婆世界這麼樣的世界多得也是不計其數。)

  佛在《華嚴經》裡講,無量數的大千世界構成了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這叫一個世界種,有無量個這樣的娑婆世界;又說到無量數的這種世界種構成了華藏世界莊嚴的世界海,所以你想想,佛描述的這個宇宙范圍有多麼廣闊。華藏世界海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佛講以這個華藏莊嚴世界海為中心,它的八方上下總共有十個世界海,都跟這個華藏世界海相等。這裡講到八方上下,八方是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八方再加上上、下,這叫十方。說上下,證明什麼?佛早就告訴我們,地球它不是一個平面,不像以前西方人以為是地球是平的,後來才發現地球原來是圓的,是懸在空中的。其實你看佛早就說了,它有上方、下方,還有八方,說明地球是懸在虛空當中的。不僅是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構成的娑婆世界,乃至無量娑婆世界構成的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乃至華藏世界海,乃至這所有的世界海,都是懸在虛空當中的。《華嚴經》裡面指出來說,像這樣的華藏世界海是廣說則不可窮盡,也是無量無邊的。所以你看看,佛給我們在經上所描述的這種宇宙是無限度的,比現代科學家所能夠體會到的、所能夠觀測到的,大得不知多少倍。

  我們再看看現代科學家是怎麼描述我們的宇宙。首先一個直接的問題,銀河系到底有多大?根據天文學的觀測,銀河系是一個巨大的星系,太陽系只是其中的一個,像太陽這種恆星,在銀河系裡至少是一千顆以上,也就是有一千個以上的太陽系。整個銀河系看起來像個大鐵餅似的,它的寬度有八萬光年,也有說是十萬光年的,這個光年是個長度單位,就是光走一年這麼長的距離。那我們曉得光速一秒鐘是三十萬公裡,那你就算一算,一分鐘六十秒,一小時六十分鐘,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光走一年,每秒三十萬公裡,大概是多長?大概是九點七萬億公裡,這麼長叫一光年。那這個銀河系有多大?它的寬度我們算小一點是八萬光年,就是光走八萬年這麼個長度。

  銀河系它在太空當中也只是一個普通的星系,像這樣的星系,所謂的河外星系有很多很多,距離我們也非常的遙遠,遠至我們現在能夠觀測到的數十億光年。根據天文學家的觀測,跟我們這個地球相隔最遙遠的星系大概有一百億到兩百億光年,就是你現在用一個激光射出去,那得走上一百億年才能到達那樣的天體,這已經是讓人覺得難以想象。雖然宇宙,我們現在所觀測到的最長的那個距離,我們所說的宇宙的邊緣,距離我們這裡,算個大的兩百億光年,可是跟佛所說的娑婆世界比起來,那叫小巫見大巫。因為佛講一個娑婆世界有十億個銀河系,那我就算一算,一個銀河系算它的直徑八萬光年,十億個,乘上十億多少?有八十萬億光年,這是娑婆世界的距離,這個直徑這麼大。八十萬億光年比起我們現在所觀測到的兩百億光年是不是大得太多了?一個是八十萬,一個是兩百,單位是億光年,所以我們現在觀測到的還不足佛所說的娑婆世界的四千分之一。你就想想,《華嚴經》裡講娑婆世界是個小世界,都已經這麼大了,更何況是這裡所說的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種,有無量無數個娑婆世界,更何況是華藏莊嚴世界海?這是《華嚴經》裡對宇宙的描述,讓我們歎為觀止。

  所以佛教我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要定位在一個無限大的宇宙當中,心量要廣大,不要只看到這麼一點點。你說起心動念為天下太平,古人已經覺得很了不起了,天下,我們算個地球,為一個地球那心量都算很小。佛在這個經裡講的宇宙這麼大,而佛告訴我們,要念念為法界眾生著想,確實那個心量比我們想象當中聖人的心量要大得太多。這是講對宇宙的描述。

  下面跟大家講講一個具體的,《華嚴經》裡面講到天文數學,它是最早的天文數學。我們都曉得數學是現代科學之母,所有的自然科學都離不開數學,這些理論,宇宙學的理論,都是數學推演出來的。佛在《華嚴經》裡面,你看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就講到一個重要的數學概念,叫做冪,就是我們說的乘方。什麼叫冪?如果是一個X,它右上角一個n,那麼這就講到X的n次冪,也就是X的n乘方,n次方。如果說十的二次方,那麼X就是十,n就是二。十的二次方我們知道是十乘上十等於一百,這就是冪。佛在《華嚴經》裡講到這個概念,他說這個冪是有無限次的,現代科學家都承認數學可以有無限次的。而且佛在《華嚴經》裡講的這些冪它都有名字,他比現在數學家們更高明,數學家還沒有用這些名字,佛早就講了,在《華嚴經》裡有一個大段就講的這個。

  這是《華嚴經》到最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參裡面參訪到一位自在主童子,這也是一位法身菩薩。《八十華嚴》裡面第六十五卷經文是這麼說的,很長,我把它先念一遍。「自在主言:善男子!我昔曾於文殊師利童子所,修學書、數、算、印等法。即得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法門」。這底下就說,「我亦能知菩薩算法」,算法就是數學。「所謂:一百洛叉為一俱胝,俱胝俱胝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為一那由他,那由他那由他為一頻婆羅,頻婆羅頻婆羅為一矜羯羅;廣說乃至,優缽羅優缽羅為一波頭摩,波頭摩波頭摩為一僧祇,僧祇僧祇為一趣,趣趣為一谕,谕谕為一無數,無數無數為一無數轉,無數轉無數轉為一無量,無量無量為一無量轉,無量轉無量轉為一無邊,無邊無邊為一無邊轉,無邊轉無邊轉為一無等,無等無等為一無等轉,無等轉無等轉為一不可數,不可數不可數為一不可數轉,不可數轉不可數轉為一不可稱,不可稱不可稱為一不可稱轉,不可稱轉不可稱轉為一不可思,不可思不可思為一不可思轉,不可思轉不可思轉為一不可量,不可量不可量為一不可量轉,不可量轉不可量轉為一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為一不可說轉,不可說轉不可說轉為一不可說不可說,此又不可說不可說為一不可說不可說轉。」你看這些都是數學的單位。下面說到「善男子」,這是稱善財童子,「我以此菩薩算法,算無量由旬廣大沙聚,悉知其內顆粒多少」。

  這裡所說的無量由旬,由旬是個長度單位,就是無限大的宇宙裡面,沙聚就是微粒,宇宙裡面的這些微粒用這些數學來算,這是《華嚴經》裡面講到的。我們現在所認識到的,我們都了解,天文學家能夠推算出來的整個我們現在所觀測到的宇宙,總共有多少基本微粒?有十的八十次方這麼多顆微粒,可是這個數字比起佛在《華嚴經》裡這段講的,真是小得太多了。我們試圖把這段經文翻譯成現在的數學的冪,大家就一目了然。

  這裡所說的一洛叉,一洛叉就是十萬,因為在《俱捨論》裡面有講到,說十萬為洛叉,所以一洛叉是十萬,就是十的五次方(105)。這裡講說一百洛叉為一俱胝,一百乘上一洛叉,那就是十的七次方(107),一千萬。然後俱胝俱胝為一阿庾多,就是十的七次方再乘上十的七次方就是十的十四次方(1014),它叫一個阿庾多。再往下,阿庾多阿庾多為一那由他,十的二十八次方(1028)。那由他那由他為一頻婆羅,這是十的五十六次方(1056)。頻婆羅頻婆羅為一矜羯羅,十的一百一十二次方(10112)。再往下我們就不念那麼多了,下面說一波頭摩是十的四百四十八次方(10448),下面講一僧祇是十的八九六次方(10896),下面講一趣是十的一七九二次方(101792),趣趣為一谕,這是十的三千五百八十四次方(103584),谕谕為一無數,這無數是十的七千一百六十八次方(107168)。無數無數為一無數轉,是十的一萬四千三百三十六次方(1014336),這是什麼概念?就是一字後面有一萬四千三百三十六個零,你看這個數字有多大!再往下,無量,無數轉無數轉為一無量,是十的二八六七二次方(1028672),一直往下,無量轉是十的五七三四四次方(1057344),無邊是十的一一四六八八次方(10114688),無邊轉是二二九三七六次方(10229376),無等是四五八七五二次方(10458752),無等轉是九一七五0四次方(10917504),不可數是一八三五00八次方(101835008),不可數轉是三六七00一六次方(103670016),這已經幾百萬個零了。不可稱是十的七三四00三二次方(107340032),不可稱轉是一四六八00六四次方(1014680064),不可思是二九三六0一二八次方(1029360128),不可思轉是五八七二0二五六次方(1058720256),不可量是一一七四四0五一二次方(10117440512),這已經上億了。不可量轉是十的二三四八八一0二四次方,這個不可說是四六九七六二0四八次方(10469762048),不可說轉是九三九五二四0九六次方(10939524096)。最後兩個是,不可說不可說這個單位是上十億了,是十的一八七九0四八一九二次方(101879048192),最大的這裡講到是不可說不可說轉,一個基本單位,總共有多少?三十七億五千八百0九萬六千三百八十四次方(103758096384),後面這麼多零。這麼多個零,你不要說這個數字有多大體會不出來,就讓你寫,你在那兒畫零,算你一秒鐘能畫上兩個零,兩個圈,你要畫這麼多個零要畫多久呢?你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畫圈,一秒鐘畫兩個圈,你得畫上六十年,你才能夠把三十七億這麼多個零畫出來。所以你想想佛的數學簡直是太高深了!

  所以現在我們所觀測到的所謂有意義的最大的天文數字,大概是十的八十次方,八十次方,相比十的三十七億次方,你說是不是小巫見大巫?確實這兩個數字,天文學家所說的十的八十次方和善財童子參訪的自在主童子所說的這些單位,都同樣是描述宇宙裡頭基本微粒的數目,這也是一種巧合,只不過是一個很小、一個很大。所以我們確實要了解佛教它不是宗教迷信,它是一個描述宇宙人生真相的究竟圓滿的學科、教育。佛是一位大智慧者,這都是他眼中看到的,這個宇宙他把它略略描述出來。《華嚴經》裡面所說的這一種數量單位,剛才我們舉了這一段都講的數量單位,其實還不止這麼多,據統計總共說了有多少個?一百二十六個這樣的一種數學單位。你看,遠遠超過我們現在的數學學科。現在我們所用的數學單位也就是十、百、千、萬、億、兆,再往上就很少;它說了一百二十六個。所以在《國際數學通史》這部書上明確的承認,佛教對於世界數學的發展進步做出了一個偉大的貢獻。這是《國際數學通史》,也就是全世界公認的佛教對數學的貢獻。

  下來我們來看看一些比較具體的宇宙現象的描述。首先,第三點「時間空間的可變性」,到今天可以說整個物理學界都已經承認,時間和空間都是可變的,不是一個固定的常數。因此空間有廣狹、遠近這些概念,都是一種抽象概念,不是固定不變的;時間上的長短、快慢,也是非固定的,都是人抽象概念而已,也就是沒有絕對不變的時空,這個理論是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之後為我們證實的。愛因斯坦他被稱為是現代科學之父,大科學家,因為他提出的物理理論可以說是對傳統理論的一次大大的革新。傳統理論講的是所謂的牛頓系統,牛頓是英國的物理學家,他是十七世紀中到十八世紀初的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的理論是在三度空間裡面小物體觀測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它們的這些運動規律,像我們平常所見的汽車、輪船、飛機這些都屬於小物體,這個小物體是相對宇宙來說的;而且它們也是在緩慢移動,這個緩慢是相對光速而言的,這種理論體系是所謂的牛頓系統。我們都曉得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看到蘋果掉下來之後開悟了,悟出這麼一個系統,結果後來發現這個系統只適合於地球這個小范圍,如果講到整個太空、宇宙,這個理論就不適用。

  愛因斯坦就提出相對論,這裡面有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這個理論提出來以後,可以說完全改變了物理學的發展方向,為探索太空、探索宇宙奠定了理論的基礎。愛因斯坦本人也在一九二二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是「二十世紀的偉人」。我們來看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一個結果,我們避開繁瑣的數學推導,直截了當看他的結果。愛因斯坦認為他這個理論推導出來說,物體的長度、體積,乃至我們說一個空間,都是跟它運動的速度有關。這個關系可以用這以下一個數學公式來說明:,那麼大家看到,Lv左邊是運動中物體的長度,等號右邊L0是一個靜止時物體的長度。這個物體是同一個物體,一個是在靜止時,一個是在運動時。這個L0乘上一個根號底下一減去V平方除上C平方,這個V是代表運動物體的速度,C是光的速度,也就是每秒三十萬公裡。這個關系告訴我們,運動中物體的長度Lv它是可變的,它是靜止時長度的一個函數,這個函數取決於它的速度,這個物體的速度V。大家看這個公式,繼續看公式,當你的V很大的時候,譬如說接近了光速,那這個根號裡面的V平方除上C平方,就接近於一,對不對?如果是一個很小的速度,譬如說我們人在走路,或者是飛機在飛行,那V這個速度相對於光速那是小得太多了,所以那塊東西基本是等於零,V除上C是等於零,所以Lv物體長度就基本是等於靜止時的長度。但是如果是它的速度很快,譬如說一個星體在以接近光速飛行的時候,那麼V相當於差不多等於C,假如說是等於光速的時候,那麼大家看這個數學公式,等於是V相當於光速,光速的平方除上光速的平方是一,一減一等於零。所以根號零是等於零,也就是說運動中以光速運動的物體,它的長度等於零,這是一個極限。

  我們這就曉得了,原來它的長度是可變的,那長度可變也就是說它的體積可變,體積是三維長、寬、高,長寬高各自都能變化,體積能變,也就是空間能變,所以空間不是固定的,完全是取決於它運動的速度。我們可以用一個表格(一個圖表)來顯示物體長度與速度的關系。假如我們用橫軸表示V平方除上C平方,也就是物體運動速度相對於光速的比值,如果是等於零的時候,它的這個長度是等於靜止時的長度;如果是這個V等於C的時候,也就是物體在以光速飛行的時候,那麼V除上C的比值就等於一。這個長度就有這麼一個函數關系,當這個物體運動速度跟光速愈接近的時候,它的長度愈來愈小,呈弧形的下降;下降到最後就等於零,也就是空間沒有了。

  在美國國家航天航空管理局,也就是太空總署NASA,有一位太空物理學家叫斯丹.奧頓沃博士,他講物體可以在不同地方同時出現。這句話是為什麼?因為遠近的距離(長度)、空間都沒有了,所以物體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同時出現; 換句話說,假如條件湊合,你可以在中國和美國同時出現,這有點像佛法裡講的化身、現身。為什麼可以這麼做?因為空間距離本身是假的,它是人類的錯覺。愛因斯坦說空間是人的錯覺。佛法裡講,空間是我們妄想分別執著裡頭產生的抽象的妄念,不是真有,你執著它有它才有; 當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這空間嘩啦的一下就沒有了,叫打破虛空。《華嚴經》裡面就多次的顯示出這種所謂廣狹自在的境界。

  我們來看《華嚴經》最後一品「普賢菩薩行願品」,裡面有一句話說,「我以普賢行願力故,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這是講普賢菩薩,他是等覺菩薩,這是跟佛的位置差一級,跟佛基本相等的叫等覺,佛是覺悟的意思,等覺就是跟佛相等,他的智慧、神通跟佛一樣。他能夠以這個普賢行願力,這是大神通,在一一佛所,這個佛所,就像我們現在所在的娑婆世界叫一個佛所。一一佛所,就是在所有的佛剎土裡面、所有的世界裡面,都能夠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我們知道剛才講到的「不可說不可說」是有多少?我們的數學單位剛才顯示,是十的十八億七千九百零四萬八千一百九十二次方。這麼多的身體可以現出來,是在一個佛所裡現這麼多身,實際上這是講無量,每一個佛所都能現無量的身。為什麼他有這本事?因為空間是假的,不是真實的,是你的幻覺而已。如果是真實的,普賢菩薩絕對沒有這個能力在這麼多佛所現身,它是假的,就是我們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作用之下產生的。普賢菩薩沒有這些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境界當下就現前,突破一切的時空。這是《華嚴經》上講的的普賢菩薩。

  我們近代也有個例子,近代的高僧虛雲老和尚,他是解放後才圓寂的。他有一次入定,結果到了兜率天的內院去聽彌勒菩薩講經說法,這是真正他記載是真有,他到了兜率天。兜率天不是在我們這個空間范圍當中,另一個空間,可是他一下子就能夠突破這些空間距離。實際上自古至今突破空間距離的人真的是不乏其人。所以在《無量壽經》,這是清朝的彭際清居士稱它為是中本《華嚴》,它講的理論境界跟《華嚴》是相同的一個境界,它這裡面就說到空間是不存在的。這部經上,《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有句話說,「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你看看,來沒地方來,去沒地方去,你看這不是講的沒有空間?如果有空間才有去來,沒有空間那何談來去?這就是諸佛境界。又說到「諸佛剎中,皆能示現,譬善幻師,現眾異相」,這是講到大菩薩,他們叫菩薩摩诃薩,法身大士,能夠在諸佛剎中都能示現。這個身體到佛剎裡頭它沒有障礙,而且同時示現,好比一個魔術師在那裡變化多端。實際上了解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後,我們就知道這不是神話,這是事實,事實上就是沒有這些空間距離。所以經上講的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離這多遠?經上有說,是離我們這個地球有十萬億佛國土,一個佛土是一個娑婆世界這麼大,你就算算十萬億有多大?那是不可思議的。

  但是《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說到,「阿彌陀佛,去此不遠」,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跟這裡不是很遠,很近的,近到什麼程度?就在這裡。為什麼?沒有空間距離,空間距離是你的幻覺,所以中峰禅師說「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當我們把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以後,就能夠見到這個境界。現在我們是迷了才有妄想分別執著,悟了以後,妄想分別執著也是虛幻的,也沒有,當下你就見到。所以中峰禅師提醒我們,「十萬余程不隔塵,休將迷悟自疏親」,十萬億佛國土這麼長的距離,要量起來是天文數字,但是中間不隔一塵,一個微塵。我們不要說大的,不隔一毫米,只在你迷悟不同,開悟的人、大徹大悟的人看到確實淨土就是這裡、此方,迷的人才有這些距離、空間的概念。這是講到空間是假相、是錯覺。

  時間也是錯覺,也不是真實的。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理論裡面有一個前提假設,他說光速是宇宙當中最快的速度,這是一個假設,但後來還是被推翻。我們姑且用這個前提假設來看他這個推導,他說根據這樣的一個前提,他可以證明時間本身是一個虛幻的概念。他舉了一個例子,這是講到譬如說一列火車在高速的運行,假如我們現在在這快速運行的火車裡面正在走路,我們自己在車裡面會覺得相對於車的速度走得很緩慢,可是實際上我們相對於地面一個靜止的人,譬如說地面上有一個觀測員,他觀測我們,我們的速度非常快。為什麼?因為我們在火車上。所以這是有相對、參照系不同。

  這個例子我們明了以後,我們把這個速度再提升,假設我們不是在一列火車上,假設我們現在在一艘高速飛行的宇宙飛船上,在太空裡面遨游。這個宇宙飛船不像火車這麼慢,它是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正在飛離地球,離地球而遠去,你就在這個船上。這時候譬如說你想測試一下時間,你在這個宇宙飛船上,你自己相對於宇宙飛船上是靜止的,速度很低的,你這時候用一個時光儀器,向地面、向地球發射光的訊號,你的發射頻率是一秒鐘發射一個訊號,這樣發射出去。這個時候,假如說地球太空總署有這些觀察員他們接受到這個訊號,他們就會發現,你在宇宙飛船上每秒鐘發射出來的這個光的訊號到了地球上它的間隔不止一秒,它可能是好幾秒才有一個訊號到達。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宇宙飛船相對於地球正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飛離,而這個光速的光以反方向射回去,這個時候,因為飛船在接近光速的飛離,這個光又飛回去,它所飛行的這個空間就會很長,所以等這個光到地球上的時候,它不是同時到達的,它要經過飛行很長的距離。這是由相對速度決定的,所以地面上觀察這個每秒鐘的時間間隔,在宇宙飛船上每秒鐘,在地球上已經拉長了,這就是所謂時間蔓延現象,英文叫Time Dilation。這個前提是因為光速是固定的,也就是說當你的物體運動得非常快速的時候,在船上的一秒鐘可能是在地面上好幾分鐘了。如果是這個飛船以光速飛行飛離地球,那這個光是永遠到達不了地球,大家能理解吧?

  知道這樣的一個相對論的結果之後,我們就能夠理解佛經上的很多的話。為什麼佛經上講,佛能夠把很短促的剎那變成無限長的時間,用我們這個宇宙飛船的例子,宇宙飛船上的一秒鐘,這是屬於剎那,很短,可是如果它的速度很高的話,飛回到地球可能是無限長這個時間。在《六十華嚴》裡面有一句話說,「知無量劫是一念,知一念是無量劫」,這一念的時間很短,一動念,可是它跟無量劫是沒有分別的。為什麼?時間本身是假的,用物理學的語言說,是根據物體的運動速度來決定,證明它是不固定的,是假的。所以你能夠把無量劫縮成一念,也能把一念擴展成無量劫,這就是《華嚴經》裡講的事事無礙法界。

  《華嚴經》裡,唐朝清涼澄觀大師,華嚴四祖,他在《疏鈔》裡面講到十玄門。這是屬於什麼?「十世隔法異成門」,就是你能夠一念變成無量劫,無量劫縮成一念。在《八十華嚴》裡頭,「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裡面也有一段話講得是更明顯,經上說,「所謂:知長劫與短劫平等,短劫與長劫平等」。平等說明什麼?沒有長短,劫是時間單位,沒有長短。下面說得更高層了,「一劫與無數劫平等,無數劫與一劫平等」。下面說得更高層了,「不可說劫與一念平等,一念與不可說劫平等」。你想想,這真的是事事無礙,無有障礙的法界。時間長至不可說劫,一劫等於多少?經過推算大概等於十二億年,「不可說」,剛才我們的數目字已經說出來了,十的四六九七六二0四八次方,再乘上十二億年,這叫不可說劫,跟一念(一念太短了)平等的。你看,說時間是假的,佛經裡講的比現在物理學家、比愛因斯坦講的更究竟圓滿。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還提到一個概念,就是所謂的時差,時間的長短也是不一樣的。他舉的一個孿生兄弟的例子,這是很著名的,所有的教科書裡面都會引用孿生兄弟這個例子。譬如說有一對雙胞胎,他們剛生下來之後就有兩種不同的命運,一個雙胞胎兄弟被送上了一艘高速飛行的宇宙飛船,飛離地球,另外一個同胞兄弟就在地面上像正常人的生活。結果這個宇宙飛船在太空當中以接近光速飛行,可能在地球上的年代已經過了二十年了,然後再回到地球。這個時候這兩兄弟什麼個樣呢?在地球上的這個兄弟他是正常的二十歲青年,可是在這宇宙飛船上下來的這個小孩還是三歲。為什麼?因為這兩個人的命運不一樣,在宇宙飛船上高速飛行的這個孿生兄弟,因為時間蔓延的現象,所以他的整個生理、整個身體的成長都被拖延,所以二十年可能被縮短成三年。雖然不能說是返老還童,也可以說得上是減緩衰老,這個是完全有物理理論的根據,狹義相對論。

  根據這個,相對論它有一個公式,這個公式就說明得很清楚,講一個高速飛行的物體它的時間間隔,跟在地球上我們正常的時間間隔不一樣,有這麼一個函數關系。我們來看這個公式,這個等號左邊叫Delta t(),這三角符叫Delta,Delta t Prime()這一撇,這是代表什麼?代表高速飛離地球的物體的時間間隔。譬如說它的一秒鐘,跟我們地球上的一秒鐘有什麼關系?地球上一秒鐘用Deltat(),這個三角符號乘上t,三角t是我們地球的時間間隔,除上下頭,這是跟剛才的一樣,一減去v的平方除上c的平方。v是這個高速飛行物體的運動速度,c是光速,當物體飛離地球的速度v變得很大的時候,也就是分母裡面v的平方除上c的平方變得很大,接近一,那麼這個分母就變得很小,所以當地球上的時間間隔Deltat()除上一個很小的數,就會讓整個數目變得很大,也就是說這個相對地球退行的物體,它的時間間隔Delta t Prime()變得很大,也就是它的時間間隔被拉長了。這個我們可以用哈勃的,這也是一位物理學家,他的「宇宙膨脹定理定律」來說明。根據他的定律,離開我們這個地球很遙遠的星系,非常遙遠的星系,其實他們也是以高速度在飛離我們。我們現在所觀測到的宇宙的極限距離是兩百億光年,這個邊緣上的這些星系已經是在以接近光速飛離我們這個地球,這是天文學家們的觀測。

  我們對照佛經就看到,我們這個單位世界是一個銀河系,在娑婆世界裡面有十億個這種單位世界,現在觀測到的兩百億光年遠不足於一個娑婆世界的長度。就說我們這個單位世界好了,一個銀河系,這一個銀河系裡頭有一個須彌山,這須彌山是銀河系的中心,我們想象可能佛所說的須彌山是現在所說的黑洞,它是一個引力極強大的天體,連光都出不來,光都被吸進去了,引力極強。所有的星都在外面跟它盤旋,要慢慢的就盤到裡頭去了,這叫黑洞,就是無底的大洞。如果是我們看佛經裡講的須彌山,剛才我們看的那幅圖,須彌山它是一個像腰鼓形的,中間細兩邊粗,這麼一個形狀。大概是山腰的部分,須彌山腰有四王天,須彌山頂有忉利天,那我們說四王天是一個大的天體,這裡面有天人在生活。佛經上講到四王天的一天等於我們人間五十年,這就是時間時差不一樣。就好像剛才我們舉的孿生兄弟的例子,在宇宙飛船上的三年等於地球上二十年。把這個比例拉大,四天王的一天等於我們人間五十年。這個原因大概是愛因斯坦所說的時間蔓延現象,可能是因為四王天天體運動接近光速,非常非常快速,所以它的時間落差跟我們地球有這麼大的差異。

  我們真的來算一算,人間五十年這相當於四王天一天,那麼時間間隔的比率有多大?用公式來講,就是剛才講的Delta t Prime()除上Delta t(),也就是它的比率有一萬八千二百五十這個比值。是一乘上五十年再乘上三百六十五天得出來的。從這裡反推回剛才那個公式裡頭的v,就是那個速度,速度一推,其實就基本等於是光速;換句話說,四天王天的運動速度相對於我們地球來講,它是光速。這種是什麼樣的概念?實際上它是比光速還大的,這是我們自己的推測,宇宙中確實存在著有超光速。愛因斯坦所說的「假設光速是宇宙的最高速度」,現在大家都已經證明不成立,有存在超光速。像最近我們看到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的一位研究員,他寫了一篇文章「宇宙膨脹與宇宙學距離」,這篇論文他用數學推導出來,說明宇宙中天體的退行速度,所謂退行就是遠離我們地球這個速度是可以超光速的;也就是說當一個物體進入了超光速狀態的時候,它已經不是在我們三維空間范圍之內,這是我們可以在數學上去證明的。換句話說,這四王天,乃至忉利天,乃至上面二十八層天,都不是我們觀測到的三維空間裡的天體,它們是另一個更高維次的空間,他們這些天人絕對是空間跟我們不一樣,所以我們看不到他們。你用再高級的天文望遠鏡也看不到,為什麼?他不在你這個空間裡頭。

  關於這種時間有蔓延的現象,其實在《華嚴經》裡講得更徹底。像《華嚴經o如來壽量品第三十一》裡頭有一句話說到,「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剎一劫」,這是講到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剎,他的教化區這個一劫的時間,「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剎為一日一夜」。你看,這是講得非常典型的時間蔓延現象,他比愛因斯坦孿生兄弟這個例子講得就更徹底,一劫等於十二億年,所以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不要說遠,就說地球,地球上十二億年相當於在極樂世界是一日一夜。這《華嚴經》上說的,這是時差。

  所以我們就曉得在這個地方修行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縱然你是歷劫歷生修行,多生多劫,譬如說你修滿一劫,這是了不起的,可是在極樂世界等於一天一夜而已。那麼我們就曉得在極樂世界成佛是很快速的,為什麼?它因為有時差關系。《觀無量壽佛經》上講到,說哪怕是五逆十惡眾生,臨終時候能夠念佛求生淨土,往生極樂世界下品下生,要經過十二劫花開見佛。這個十二劫是用我們娑婆世界的時間,十二劫有多長?在極樂世界的感覺是十二天。這是下品下生最低的那個層次,要成佛,在他的感覺上是十二天,你看一晃眼的功夫就成佛了。更何況是上品上生,更何況是實報莊嚴土的菩薩?所以你才能夠了解為什麼《華嚴經》裡頭文殊、普賢兩位大菩薩帶領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統統都要求生極樂世界,因為它成佛確實太快了!蕅益大師講的,它是「至圓至頓,簡易直捷,無上法門」,直截了當讓你快速成佛。

  剛才講到愛因斯坦孿生兄弟這個例子,這裡講到假如太空飛船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飛離地球,宇宙飛船上人的生長速度、它的時間會變得很緩慢。如果飛船的速度大於光速,超光速,在理論上我們可以推斷,這個宇宙飛船上面的人已經進入了未來。所以這個時間,過去、現在、未來都是一個幻覺,並沒有真實的,你能夠同一時刻進入過去、現在、未來。佛和大菩薩就有這種能力,在《華嚴經》上有一品經文說到,就是「十回向品第二十五」,這段經文說到,「一念中普入三世一切諸佛眾會道場智清淨、入無邊一切世間,令一切眾生皆作所應作清淨」。這裡就提到能夠以一念入三世,這三世就是講過去、現在、未來,你看他一念能夠進入。在物理學上這是有理論根據的,只是現代科學家沒達到,但是科幻小說裡面卻提到,說所謂的時間隧道,時間隧道是你能夠進入過去,也能夠進入未來,但是怎麼進入還不知道。佛經裡面告訴你不僅這個現象存在,而且告訴你方法,你怎麼進入?靠禅定。定功極深的時候,也就是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那這個時候,過去、現在、未來這些幻相統統都消失,只剩下什麼?剩下一念。過去、現在、未來就是一念,所以說是一念入過去、現在、未來。它沒有入不入的問題,它就這麼本來一念,所以我們整個宇宙,宇宙是包括時間和空間,都是你這一念變現出來的。

  「普賢菩薩行願品」當中講得更圓滿,經文上說,「我能深入於未來,盡一切劫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為一念際我皆入」。這是講到普賢菩薩,我是指普賢菩薩能夠深入於未來。這就是宇宙飛船它在高速飛行的時候,就等於這個孿生兄弟進入了未來。而且普賢菩薩可以做到盡一切劫為一念,一切劫這麼長,其實是什麼?就是這一念,就是本來的樣子,宇宙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所以普賢菩薩說,三世所有一切劫,就是過去、現在、未來,無限長的時間長河他可以一念進入。為什麼說一念進入?因為整個宇宙就是這一念,所以你看看這是佛法裡講的「念劫圓融」,一念和無量劫是無二無別,圓融無礙。

  時間和空間是錯覺,現在物理學理論上已經完全承認,在觀測方面,這是實證方面也證明了,像最近所發現的宇宙黑洞,就證明了這個理念。根據美國NASA的,就是太空總署這些太空物理學家的說法,說黑洞當中的時間與空間可能互相替換,這意味著空間可能變成時間的樣子,時間可能變成空間的形狀,所以絕對獨立的空間和時間俱不存在,只是人的錯覺所造成的。物理學家他們觀測到黑洞裡頭,時間、空間完全換了個個,根本都沒有真實的時間、空間。

  所以楊仁山居士在《佛教三字經》裡一開頭就說,「無始終,無內外,強立名,為法界」。這個法界就是宇宙,宇宙是什麼?無始終,無內外。始終就是講時間,內外就是講空間,根本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時間和空間在佛法裡講是叫「不相應行法」,它不是一個真實的概念,不是真實的,是抽象的概念。在《華嚴經》裡面有明確的說出,在「華藏世界品」裡面有一段講,「無有始終,若覓始終,如空中求跡,如影中求人」。你看這段話就講得非常明顯,沒有時間、始終,過去、現在、未來沒有;如果你說想找過去、現在、未來,叫空中求跡,就像鳥飛過空中,有沒有留下痕跡?沒有。你看到的這個人影,覺得這個影子是個人,你影中求人,那叫做白費功夫。所以為什麼不把它放下?只要把妄念放下,你的這些始終、內外這些境界統統消失。它確實是妄想而已,不僅我們這個三維空間裡的時間、空間是假相,乃至於高維次的空間。

  現在物理學上提出一個「超弦理論」,證明整個宇宙它的基本微粒是「弦」構成的,琴弦,琴弦是一種震動,這個我們後面會講到。讓這個「超弦理論」能夠成立,在理論上它需要有十個維次的空間。現在科學家已經承認有十個維次空間,不僅是三維、四維,十維,十維相當於我們看到佛經裡講的十法界。這十維空間也好,十法界也好,統統是你的錯覺、妄想,是在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裡頭才看到的。假如我們放下了妄想分別執著以後,所有的時空界限統統突破,你回歸到宇宙本來面目,那是什麼?當前這一念,這就叫做大徹大悟。你把所有妄想分別執著一放下,整個虛空、整個宇宙統統沒有,這就是中峰禅師開示的,「打破虛空笑滿腮,玲珑寶藏豁然開」。虛空就是宇宙,佛經裡講的虛空,比我們現在觀測到的宇宙要大得太多,剛才說到的,這個虛空裡面有無量無邊世界海,這世界海裡面有無量無邊的娑婆世界,這麼多的世界。我們現在觀測到的宇宙還不足一個娑婆世界,這些宇宙統統都打破了,也就是什麼?時間、空間,所有空間維次統統沒有,你就證入真實境界,你就笑滿腮了,原來整個宇宙就是我自己,就是我現前一念。這一念當中具足了整個宇宙裡頭所有的信息、所有的物質、所有的能量,萬事萬物原來都存在這一念當中,這是寶藏。這就是六祖大師講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的寶藏豁然大開,所以這種境界就是不思議的、成佛的境界。我們能不能夠達到?可以達到,只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種境界就現前,因為它本來如是。好,今天我們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有講得不妥當的地方,請各位老師、各位大德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上一篇:鐘茂森:華嚴科學宇宙觀淺探(第二集)
下一篇:邪YIN的果報,萬惡YIN為首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