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鐘茂森:華嚴科學宇宙觀淺探_二次宣講(第三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們今天繼續來研討「華嚴科學宇宙觀」。上兩次我們一起研討了五個方面的專題,第一是關於宇宙的完整性的描述,第二是談到《華嚴》中最早的天文數學,第三是講到時間與空間的不確定性,第四是物質的非真實性,第五是宇宙的成住壞空。從這些方面我們都可以看到《華嚴經》裡面確實有著圓滿的科學,跟現代科學比起來真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今天我們從第六個專題繼續的探討,第六個方面我們來研討基本粒子是什麼。

  我們大家都知道物質是由原子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一起組成,質子和中子又是由誇克組成的。所以對於一個原子來講,它的基本的構成單位可以說是誇克和電子,誇克組成的是原子核,電子是圍繞著原子核旋轉的。現在科學家們發現誇克和電子不能再分了,因為它們是沒有內部結構的所謂「點粒子」,因此把誇克和電子就稱為基本粒子。所以基本粒子是一切物質最小的基本單位,就好像英文裡面的字母,是構成一切詞匯、一切句子的基本單位一樣。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的基本粒子實際上多達數百種,每一種基本粒子都有它的反粒子,所有的基本粒子可以分成三個大類:第一類是輕子族,第二類是誇克族,第三是媒介粒子族。輕子族包括電子和中微子等等,誇克族包括六種不同的誇克以及它們的反誇克,媒介粒子族包括光子、膠子等等。除了誇克和電子以外,其它大部分的基本粒子都不能夠組成更大的物質結構。譬如說中微子,它總是在宇宙當中獨來獨往,它不能夠跟其它的物質發生相互作用。

  我們現在來看看這個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誇克和電子。首先我們來談電子的構成,電子是圍著原子核在旋轉,我們問電子本身它會不會進行自轉?就好像地球是太陽的行星,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是公轉,可是地球它自己也有自轉,這是宏觀世界裡的現象。那在微觀世界裡面,電子圍繞著原子核來轉動,它自己能不能自轉?如果電子它是一種基本粒子,換句話說它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它內部已經不可能再有構成它的再微小的粒子,因此它就不可能自轉。換句話說,它不會有一個「中心點」。因為電子本身它就是一個點粒子,它就是一個點,它不可能像地球那樣有一個軸心可以旋轉,這是理論上這麼認為的。可是科學家們卻發現,電子不僅是圍繞著原子核旋轉,而且它居然也能夠自轉,而且是永遠以固定不變的速率來旋轉,這種旋轉的現象稱為是「內禀自旋」,這是電子自身固有的一種性質。而且所有的基本粒子裡面,它都有這種內禀自旋的性質,也就是它自己能夠自己旋轉。那麼這個問題來了,為什麼這些基本粒子它們能夠不停的自旋,是不是它們本身有一種更深層次的、統一的內部結構?這是向微觀世界的繼續探索。

  我們先把現代科學的這些發現加以說明,然後我們再來看佛法,實際上佛法,《華嚴經》裡面對這些微觀世界的現象也有了完美的诠釋。現在的科學家他們研究這些微觀世界的不同種類的粒子,把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聯系在一起,他們發現有一些不能解釋的問題,譬如說這些不同種類的粒子,它們是如何聯系在一起?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又是如何聯系的?我們知道這個宇宙是由很多微小的基本粒子組成的,所以這個宇宙實際上就是這些無量的粒子一個大融匯,而且是個有機的結合,粒子與粒子之間必定有一種力讓它們相互牽引、相互聯系,才能夠構成我們現在的這種宇宙。如果粒子與粒子之間沒有任何的聯系,那它們怎麼能組成物質?怎麼能夠構成我們現在看到的這麼廣大多彩的宇宙?所以它們不可能是完全隔離,如果是完全隔離,這個宇宙就只是一個簡單機械的微粒大集合,根本不可能有這些星系、物質產生。所以科學家們他們總結出來,宇宙當中存在著各種類型的力,能夠把這些散沙一般的粒子都結合起來,構成這些種種的物質,以及安排了宇宙之間的秩序。這些力從本質上來分可以分為四種:第一種叫引力,第二種叫電磁力,第三種叫強力,第四種叫弱力,從微觀世界到宏觀世界,小至原子、電子,大至星球、天體、星系雲等等,都不外乎是這四種力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

  我們來分別看看這四種力的來源是什麼。首先看引力,這個引力就是來自於物質質量的相互吸引,一般來講,質量愈大引力也就愈大。電磁力它是粒子的電荷產生的,一個粒子它可以帶著正電荷或者負電荷,同性的電荷相斥,異性的電荷相吸,如果一個粒子不帶電荷,它就不受電磁力的影響,也沒有排斥力,也沒有吸引力。強力,第三種強力主要是把誇克結合在一起的這種力,也叫做核力,這個強力跟電磁力一樣,它也是由於電荷而產生的,不過這些電荷是來自於誇克之間的電荷,科學家們稱為叫「顏色電荷」。還有弱力,這個弱力的作用是改變粒子,但不對粒子產生推拉的效應,像核聚變、核裂變這兩個過程都是由弱力來支配的,雖然這四種力它們的性質差異很大,但是這四種基本力是完全控制了我們整個宇宙。

  現在的科學家提出了種種的理論,最著名的是愛因斯坦所提出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它是建立現代物理學的兩種基礎理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他提出來就是解釋這四種力。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就是關於引力的理論。我們剛才說到,引力它是源自於物體質量的相互吸引的一種力,物體的質量愈大,引力就愈大。但為什麼物質的質量會產生引力?為什麼引力是發生在宏觀范圍之內,而不在微觀范圍之內看到的?所以引力,一般來說對於質量小的物體我們很難觀察,譬如說一個石頭跟另外一個石頭,或者說一部汽車跟一個人,這都是小的物體,沒有辦法互相之間產生什麼樣的引力。但是在宏觀世界裡面,譬如說太陽跟地球,這質量很大的物體,它們之間就產生了引力,這種引力導致了地球圍繞著太陽旋轉。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他解釋說空間本身是有形狀的,沒有任何物質或能量存在的時候,這個空間應該是光滑的。當一個很大質量的物體進入到這個空間以後,平滑的空間就會產生彎曲,這就導致引力的產生。就好像地球圍繞著太陽的軌道在運行,太陽周遭這些空間本來是平滑的,但是因為地球滾入了太陽周邊的這種空間裡面,就形成了一個溝谷,這個溝谷就產生了太陽對地球的引力。就好像這一張紙,本來就是平滑的,假如一個很大的物體掉到了這個空間裡面的時候,空間就變成彎曲,這彎曲就產生引力,這完全是一種幾何的力。所以引力本身並不是存在的,它只是因為空間幾何形變而產生的結果,這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提出來的一個對引力的完美解釋。

  但是他這種理論卻無法解釋其它三種力,像電磁力、強力和弱力就沒辦法。因為在微觀世界裡面,空間根本不是平滑的,有無數的粒子在這些微觀世界裡面在劇烈的運動,而且是雜亂無章的,所以廣義相對論裡面說到的光滑空間幾何形變的這種概念,在微觀世界裡面根本不存在,所以無法解釋電磁力、強力和弱力。既然廣義相對論沒辦法解釋電磁力、強力和弱力,只能解釋引力,愛因斯坦又發明了量子力學這個理論,這個理論專門是用於解釋微觀世界的基本粒子。在這個理論體系當中,物質它是最終由數百種不同的基本粒子組成,由於這些粒子的質量十分的微小,基本接近於零,它們的運動軌跡也就變化莫測,沒有什麼規律可循。力的產生是由粒子之間由交換能量而來的。譬如說電磁力是由光子的交換得來的,就好像兩個帶電的粒子它們之間互相的作用,實際上是一個光子從一個粒子上發射出來,到達另外一個粒子上。就好像兩個人在跑動當中互相傳球,這個球就好像光子,一個人把球扔到對方,對方接住了,這就交換了能量,由於光子在粒子之間往來出沒的結果就產生了電磁力。強力和弱力這兩種力,它的原理也是一樣的,都是由於粒子之間互相交換能量而產生。

  這種解釋可以解釋微觀世界裡的三種力,但是沒有辦法解釋宏觀世界星體之間產生的引力。所以量子力學沒有辦法解釋引力,只能解釋微觀世界三種力;而廣義相對論沒有辦法解釋微觀世界三種力,只能解釋宏觀世界裡的引力。這就導致一個矛盾,為什麼兩個理論體系不能夠統一,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竟然是完全隔離的兩個層面?如何把這兩個分裂的理論體系拼接起來,能夠找到一個統一的、對四種力都能夠有完美解釋的理論,是現在科學家們正在不斷努力嘗試探索的。曾經也有很多科學家提出了大膽的假設,或者是對理論的這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等等進行修正,但是很多次的嘗試都失敗了。一直到一九七四年,美國的一位Schwarz教授和法國物理學家Scherk,他們兩位提出弦理論,英文叫做String Theory,弦,弦理論。這個理論一提出來,大家都公認是最有希望解答物理學中一切難題的理論,被稱為是最具權威的描述宇宙現象的理論。

  這個弦理論跟佛法裡講的真的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來看看,弦理論是如何來解釋宇宙的這些基本粒子以及它們的相互作用力,乃至宇宙的構成。科學家們他們提出說,我們現在所觀測到的基本粒子,誇克也好、電子也好,它們內部還有著一個更深層次的結構尚未被我們理解。這種超弦理論(String Theory),他們認為在每一個基本粒子內部都有一根很細的線在振動,科學家們稱為是弦,琴弦的弦。實際上這個弦不是一種真實的存在,因為基本粒子已經是最小的存在的物質,它內部的存在那只是一種振動,不是一個真的弦在裡頭。這個弦,科學家只是用來比喻它是一種振動的存在,由於這種振動而產生不同的基本粒子,就好像一場音樂會裡面我們看到,有的人彈小提琴、有的人彈大提琴、有的人彈鋼琴、有的人彈吉他,各種樂器它都有弦,每一種弦的振動發出不同的樂音,因此產生一曲美妙的交響樂。

  弦理論,他們提出也是這個道理,說整個宇宙實際上是一個巨型的交響樂,它們的基本音符就是這些弦的振動,由於弦的不同振動方式就產生一個個不同的粒子,而且粒子的不同性質也是由弦不同的振動行為來決定的。所以電子是某一種弦振動產生的,誇克也是某一種弦振動產生的,這數百種的基本粒子統統都是這個基本的弦振動而產生的。不僅是物質能夠這樣去解釋,而且能量也能夠得到解釋。一個粒子所帶的能量大小,實際上是由於這個弦振動的劇烈程度而產生的,如果弦振動得很劇烈,粒子的能量就大;如果振動比較輕柔,它的能量就小。能量和質量是成正比例的,能量小質量也小,能量大質量也大。所以根據這個弦理論,粒子其實根本不存在,整個宇宙當中只有弦在空中運動,每一個基本粒子都是由一根弦組成,這種弦有的是開弦,就是像一個線段一樣,開口;有的是閉弦,就像一個線圈一樣,不同的開弦和閉弦能夠組成不同的粒子。

  所以這就為我們解釋了宇宙的根本由來是什麼,原來整個宇宙根本沒有物質存在,根本沒有基本粒子存在,只有弦在振動,由振動而產生了這些粒子的現象、物質的現象,而組合成大的星體、星系,乃至整個宇宙。可見得整個宇宙原來只是一個虛幻的交響樂曲,只有弦的振動,根本沒有物質。這跟佛在《金剛經》裡面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法如夢幻泡影,這不講的是一個道理嗎?所有的現象,小至基本粒子,大至星體、星系,原來都沒有實體、沒有物質,都是虛幻的,夢幻泡影的現象。所以我們所愛的人事物、所恨的人事物統統沒有,它只有什麼?弦在振動,真的,一切法不可得、畢竟空、無所有。了解這個情況,我們真的要放下貪瞋癡,貪,貪不來,為什麼?根本沒有物質,只有振動。瞋,貪不得就會瞋,瞋恨發脾氣。你了解這個事實,你也不必瞋恨,為什麼?反正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真正明了事實真相,人的心就能心開意解。

  我們再深入的探討,弦理論提出的物質是由弦振動產生的,那我們又問,這弦到底是什麼?這個振動到底是什麼振動?佛告訴我們,這種弦振動就是心動。唐朝六祖惠能大師當年到了廣州法性寺,現在也叫光孝寺,那是廣州市,我的家鄉。在法性寺聽到印宗法師正在講《涅盤經》,座下有兩名法師正在爭論一個問題,他們看到寺院庭院裡面旛正在被風吹得動來動去,一個法師說這是旛在動,另一位法師說不是旛動,是風在動,兩個人一個說旛動一個說風動,爭執起來。結果六祖大師走上前去跟他們說,不是旛動,也不是風動,是仁者心動。這就把現象的根源說出來了,一切萬法不離自心。

  《華嚴經》裡面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就是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一切法是整個宇宙,整個宇宙怎麼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的,這跟弦理論講的就很相似。弦理論講的是宇宙原來就是由振動產生的,這個振動實際上就是心動,心不動,這一切法不生。所以弦理論也是這麼說的,如果沒有這個振動,就沒有這個宇宙、沒有物質,只有心動才有物質、才有宇宙。所以原來整個廣大的宇宙,現在科學家們所觀測到的,最遠最遠的距離是兩百多億光年的,當然釋迦牟尼佛他給我們說的這個宇宙廣大得無有邊際,連娑婆世界都不止是兩百億光年,宇宙當中,像娑婆世界這樣的世界是多得不計其數。這麼大的宇宙,竟然是我們這一念產生的,這念頭動宇宙就現前,這個雖然是不可思議,但它確實是事實。

  《華嚴經.如來現相品第二》裡面有一句經文說到,「佛剎微塵數,如是諸國土,能令一念中,一一塵中現」。這就說明無量無邊的佛剎可以在這一念當中顯現出來。每一個塵裡頭,塵,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裡頭也能現無量無邊的佛剎、國土,所以這個宇宙是一個多重空間的宇宙,是重重無盡的宇宙,是一個高維次的宇宙。從哪裡產生?從一念當中顯現出來,這一念就是心動,一動,宇宙同時就現了,《楞嚴經》裡講的一時頓現,「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打個比方說,什麼叫做一時頓現,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假如我們在一個黑屋子裡面,屋子裡沒有窗,門也關得很緊,沒有絲毫的光透進來,你什麼都看不見。這個時候,突然有人把電燈一開,一下子就看到了屋子裡的景象,有桌子、有椅子,還有人,各種家具,很莊嚴,它們這些景象怎麼出來的?一時頓現,燈一開突然就現了;然後這個人突然又把燈給關掉,一關你又什麼都看不見,一時頓滅。

  念頭的生滅就好像開燈關燈一樣,你念頭起來宇宙就現前,就好像有人把燈給開了,宇宙的整個形相突然就現前;你念頭一滅,它整個宇宙也跟著滅,就好像燈給關了。緊接著第二個念頭又生起來,第二個宇宙又現前了,就好比有人又第二次開燈,一時頓現;又一關燈,一時頓滅。假設這樣不斷的開燈、關燈,這個宇宙就是這樣的不斷的生滅,這個速度很快,快到我們可能感官沒有辦法覺察。假如開燈、關燈速度快到一定的程度,我們看到房間的這些景象,它不會一閃一閃的。就好像交流電,交流電實際上它的原理就是這樣的,這個電是來回傳輸,中間是有斷開的,但是它傳輸的速度太快,我們人肉眼沒有辦法覺察到電燈在一閃一閃,因為電的速度,來回速度太快,生滅速度太快了,我們沒辦法覺察。像我們上一次舉的電影的底片,在底片如果一秒鐘換二十四張,這麼快的生滅速度,我們人的眼睛就沒辦法覺察這個景象在不斷的生滅,而看到的是一個相續的景象。

  我們這個宇宙的生滅速度實際上有多快?佛在《仁王經》裡面講的那是方便說,說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大約一秒鐘能有二十一萬六千次生滅,那是方便說,不是真實說。佛跟彌勒菩薩的那段對話大概就是真實說,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也就是三百二十萬億個念頭,一秒鐘大約有一千二百八十萬億個念頭的生滅。一個念頭變現出一個宇宙,一秒鐘有一千二百八十萬億個宇宙的生滅,我們如何能夠覺察出來?它是一種生滅的現象。所以凡夫就迷在這個幻象當中,以為它真有,對境界產生了妄想分別執著,不曉得這個境界是假相,是夢幻泡影。

  誰能夠真明了?只有佛跟法身大士、大菩薩他們真明了,所以他們在這境界當中不動心,知道那是夢幻泡影,知道這些境界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沒有真實的,所以他的心寂然不動。心能夠寂然不動,他才能夠見到十方諸佛國土一切眾生,也能夠在這一切諸佛國土裡面現身。《華嚴經.世主妙嚴品》裡面就說到,「佛於一切十方中,寂然不動無來去,應化眾生悉令見」,你看佛他能夠這樣神通廣大,這個秘訣是什麼?就是寂然不動。他在境界當中他不動心,不動就沒有來去,雖然沒有來去,但是又在十方世界裡面現身應化,讓一切眾生見到。所謂「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為他說法,這個道理佛在經中講得很圓滿。

  我們再看看物理學家們的討論,物理學的弦理論,他們得出的結論說宇宙只有弦在振動。弦它有閉弦、開弦,這每一根弦它都可以分成更細的弦,或者是跟別的弦排列在一起組成一個更長的弦。譬如說,一個開弦可以分裂成兩個小的開弦,也可以形成一根開弦、一根閉弦;一根閉弦可以分裂成兩個小的閉弦,兩個弦碰撞在一起,又能產生新的弦。所以弦在時空當中移動,它的運動非常的復雜,乃至我們現在看的三維空間已經無法容納這些弦的運動軌跡,科學家說必須要提高到十維空間才能夠滿足這些弦的運動。這十維空間當然是從數學推斷當中得出的,這個道理其實也很明顯,就好像人的運動也是一個復雜的運動,在二維的空間當中,二維是一個平面,二維平面當中無法完成人的運動,必須要提高到三維才能夠完成。

  弦的運動,它復雜到三維空間無法完成,要提高到十維空間,這十維空間似乎跟佛法裡講的十法界相對應。你看十法界裡面,包括六道、包括四聖法界,這是十種不同維次的空間。六道裡面,下面有地獄、餓鬼、畜生,上面有阿修羅、人、天人。當然每一個空間裡面還有不同的空間,譬如說天道,天道裡面就有二十八層天,欲界六層天、色界十八層天、無色界四層天。這空間維次它是無量無邊的,大分就有十種,六道以上還有四聖法界,所謂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十法界當中都是由於振動而產生的,因為佛法裡講,有起心動念就有十法界,起心動念就是振動;這個起心動念裡面如果帶了分別,聲聞、緣覺有分別,但是沒有執著;六道的眾生都有執著,執著得愈重,他的生活層次就愈低,就愈苦。所以地獄道的眾生,就是最低的那一層次的眾生,他的執著最重,他的心的振動幅度是最大的,像大海的波濤一樣波濤洶湧,他受的苦是最多的。愈往上去振動的幅度愈小、愈輕柔,所以天人的心就很柔和、很安詳。到了四聖法界,聲聞、緣覺,這是上面的,這是聖人,他們執著都斷了,他們振動的幅度就很小很小,真的是微波,很輕柔的振動。如果把分別也斷了,成菩薩了,振動就小到很小。假如把起心動念這個妄想都斷了的話,他就超出十法界,他就到一真法界裡頭去了。一真法界裡面,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

  所以,如果我們用三片膠片來代表妄想、分別、執著,我們就看到這十法界裡面這種眾生的狀態就能夠明了。如果我們用紅色的片子代表執著,藍色的片子代表分別,黃色的片子代表妄想,我們六道當中的眾生,這是妄想、分別、執著三種統統具足,那我們這個心動得就很厲害,所以看到外面的境界我們就看得不真實。實際上,妄想分別執著就障礙了我們自己的眼睛,看到的都是已經扭曲了的景象,沒有看到真實。外面的境界有沒有真的被扭曲?沒有,外面的境界叫一真法界,而是我們的眼睛被妄想、分別、執著顏色給蒙蔽了,實際上我們的眼睛也沒有遭到損害,完全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它們把這個顏色給變掉了,讓我們看不清楚。

  我們現在需要把它放下,假如你三個統統一起放下,你就立地成佛。可是一般人不能夠三個同時放下,怎麼辦?佛告訴我們先放下執著,把紅色的放下,放下執著以後,只有分別和妄想,這種人超越了六道,叫做聲聞、緣覺。但是他們還具有分別和妄想,看外面的境界比較清楚一些了,但是還沒有看到事實真相,因為他的心還在動,還有分別。那緊接著把分別也放下了,只剩妄想,這種人稱為菩薩,所以菩薩分別斷了,但是還有起心動念,他看到的境界就更真實,但是還不是完全真實。直至把妄想也放下,這樣就超出十法界,進入到一真法界,就回歸到我們本來的面目。佛告訴我們,我們本來都是佛,《華嚴經》裡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把妄想分別執著給它放下,外面的境界就看得清清楚楚,如來的智慧德相就圓滿現前,你就成佛了。所以只有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的人,他才能夠了知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等於跳到廬山以外,才能夠認識廬山真面目。

  在《華嚴經.入法界品第三十九》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我們看到他參訪到喜目觀察眾生夜神,這位菩薩是三地菩薩,地上菩薩,叫發光地。菩薩給他開示說,「佛子我爾時,得入普賢道,了知十法界,一切差別門」。這個佛子就是講到善財,善財童子他來參訪觀察眾生主夜神,這位菩薩對善財說,我入了普賢菩薩的境界,能夠了知十法界一切差別門,這十法界的依正莊嚴統統明了。為什麼能明了?因為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在振動中產生的。這弦理論講的是弦振動,當我心不動的時候,就像一面鏡子非常清楚照到外面境界,又好比一個湖水,這個湖水非常的平靜,沒有風、沒有浪,像一個明鏡映徹外面的山河大地;假如這個湖水動了,有風有浪,外面的境界就照不清楚了。所以我們面對境界要學著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從哪裡學起?面對境界,看到是順境、是善緣,我們不生貪愛,順境指的是物質環境很順心,善緣是指人事環境讓我們很快樂、很幸福,我們不起貪愛;看到逆境、惡緣,物質環境很差,人事環境很不好,我們也不生瞋恚,心裡保持如如不動,才能夠契入法界的真實相。

  在弦理論當中還有一些很有意義的結論,我們也來聯系《華嚴經》做個探討。弦理論認為,這些基本粒子的內部空間不是三維,很可能是多維的。這個高維的空間實際上是有可能的,雖然我們現在觀測到的這些粒子是點狀的粒子,好像它們是很低維次的空間裡頭這些物體,但是它們內部當中的其它維次的空間可能是被卷縮起來,而不容易被我們發現。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譬如說我現在拿起一張紙,這張紙是一個二維平面,它有長、有寬,但是沒有高度,我們觀察它,它只是一個二維空間這樣的一個物體。實際上它有沒有第三維空間的層面?它有,你把這個紙看它的邊緣,雖然這個邊的厚度很小,很薄的一張紙,但是它也有一個厚度,它也有它的高度,所以實際上這個紙它是三維空間的物體,它有長、有寬、也有高度(也有厚度),只是厚度太小太小了,乃至於我們沒有辦法覺察,把它忽略掉了。所以證明我們沒有觀測到的或者忽略掉的那些空間維度,並不代表它不存在。

  所以這些基本粒子,它的內部卷縮著另外維度的空間,因為這些空間太小太小,我們就沒有辦法覺察,也沒有辦法去探測,即使是用最精密的儀器可能也無法測量出來。因為我們現在最先進的儀器,能探測到的是一百億億分之一米的這個結果,假如說這個維度卷縮得比這樣的一個尺度還小,小於一百億億分之一米,那我們就看不見了。根據科學家們的計算表明,這些卷縮的維度可能小到目前在這個試驗已經遠遠不可能達到的所謂的「普朗克尺度」。這個普朗克尺度有多小?有十的負三十三次方(10-33)厘米,這是跟我們前面談到的大爆炸之前的宇宙的原點是同一個尺度,十的負三十三次方(10-33)厘米,叫普朗克尺長度。所以我們現在只能是用數學推算,而無法去用儀器測量。我們明白了粒子的弦振動是屬於一個高維次的運動,那麼很多的這些物理學上的問題、矛盾都得以解決。

  為了理解這個所謂的高維次的尺度、高維次的空間,我們可以用三維世界和二維世界的對比來做一個例子。首先我們假設有一些生活在二維空間的生命,譬如說螞蟻這些小的生命,牠們的概念當中世界是二維的,牠眼睛裡只有長和寬,而沒有高,所以牠們對三維世界的感知只限於三維物體在平面中的投影,或者說三維物體跟平面世界的一個接觸面,這是牠們感知的對象。譬如說如果一個人,他是三維空間的物體,他踩在這個地上的平面上,留下兩個腳印,這兩個腳印就是二維空間的物體。假如有一個二維空間的小生命,牠們在看到這個腳印的時候,牠們就在那裡推測,用種種的理論來解釋二維空間的物體,這兩個腳印,可是牠們怎麼想可能都想象不到,這個腳印是一個三維空間的人體所留下來的。牠們看到的是兩個分開的腳印,牠們怎麼能夠理解這兩個腳印是同一個整體的人留下來的?這個整體是一個完美的整體。假如這個時候,我們設想有一個高智慧的二維空間生命,突然想出了一個絕妙的理論,他能夠認識到高維度的空間裡這些現象,他比其它的二維空間的生命就有更高的智慧,他向其它的二維空間生命宣布,說這兩個腳印實際上是個整體,都是同一個完整的人體留下來的腳印。可能還有很多的平面的這些二維空間生命還是困惑不解,但是慢慢慢慢,他們能夠理解這一個有智慧的二維空間生命所說的是真實的。

  所以我們的心量要擴大,不要僅限於二維空間、三維空間、低維次空間。我們現在人類生活在三維空間裡,對於很多高維次的空間它們的運動沒有辦法理解,那實際上,當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的時候,這些空間我們就能突破。佛就是完全突破一切空間這樣的一個生命體,他是非常的有智慧,為什麼有智慧?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他能夠看到宇宙全體,他告訴我們這個宇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所謂「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所有的眾生這是未來佛,三世佛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統統都是共同一個法身。就像剛才講的二維空間裡的這些現象,實際上是個三維空間、更高維次空間的同一個整體留下來的印跡。那我們這些三維空間的不同現象,也是一個高維空間留下來的印跡,乃至在不同維次空間裡頭所有的現象,都是那最高、超越一切空間整體留下來的印跡。這個超越一切空間的整體,佛告訴我們就是法身,而且我們每個人都共同一法身,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只有我們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我們才能夠在不同的宇宙維次空間當中顯現出不同的生命。

  這種現象《華嚴經》裡講得很圓滿,在「如來現相品第二」就有一段這樣的經文說,「智身能遍入,一切剎微塵,見身在彼中,普見於諸佛。如影現眾剎,一切如來所,於彼一切中,悉現神通事」。這是講到圓滿的菩薩普賢行,它裡面決定不摻雜毫分的不淨不善,能與圓滿的法身性德相應就能夠做到。智身能遍入一切剎微塵,這個智身就是我們的法身,法身能夠遍一切處,在一切的國土裡面現身。我們每一個身,實際上都是法身現相在不同的國土裡面,我們這個身都是一體的。普見於諸佛,在不同國土裡面現身,叫如影現眾剎。這個相叫影像,它不是真實相,如果是真的身、真的相,它就沒有辦法在不同的國土裡面同時現出來,這個相是影像。影像,我們用一個鏡子來做比喻,實際上就容易理解。我們這裡手上拿著這樣的一個鏡子,如果照鏡子就發現鏡子裡有影像,鏡子裡的人就好像在鏡子當中現身了。假如我們現在用鏡子對著攝影機,因為我們攝影機底下有一個電視熒光幕,這個熒光幕顯現出我現在坐著在講課的這個影像。那我拿著鏡子對攝影機,在屏幕當中我看到屏幕裡的人拿著鏡子,這就是影像。假如鏡子裡代表的是一個法界、一個國土,我現在拿著鏡子一看,鏡子裡面有人,有我在,有锺茂森,這個锺茂森又拿著鏡子,鏡子裡的那個锺茂森又拿著鏡子,又影現出這個人相在他鏡子當中,這樣一直看下去層層無盡的這個影像現前。假如你眼力好,你可以看到很多層的鏡子和影像,在理論上來講這種層次是無量無邊,統統都是影現出來了。所以身在不同的國土裡面、不同的佛剎、如來所,都能夠現身。

  於彼一切中,悉現神通事,這個神通事就是度化眾生的。菩薩有這個能力在無量國土現身,而真身有沒有動?沒有,就像我剛才拿著鏡子,我身沒有動,可是這個化身已經進到了鏡子當中不同層次的空間。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對於這個境界就不要那麼執著了,知道這些影現出來的境界統統不是真的。不僅不要分別、執著,連起心動念都不可以,如果在這個境界上你迷了,以為這個境界是真實的,照著這個鏡子,對著鏡子裡的人,你以為那個人真有,甚至跟他起對立、起沖突。你對他怒目相視,你發現鏡子裡的人也對你怒目相視;你舉起拳頭要打他,發現鏡子裡的人也舉起拳頭打你,這兩個人就打起來,殊不知打來打去還是自己跟自己打。所以古人歎息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迷惑顛倒,凡夫造作這些罪業,自己作賤了自己。當你真正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看到這些相真的都是幻相,心不動了,境界也就消失了。

  超弦理論還有一個令人震驚的結果,它這個理論講到,我們的空間結構是離散的,不是連續的,這跟我們日常經驗當中認為時間和空間都是不可分割的,這個就大相徑庭。超弦理論認為空間和時間它都有自己最小值,這個最小值在空間來講是十的負三十三次方(10-33)厘米,就是剛才講的普朗克尺度,時間的最小值是十的負四十三次方(10-43)秒,當空間小到十的負三十三次方(10-33)厘米之後,實際上時間和空間就能融匯為一體,這時候空間維度就能高達十維,在這樣的情況下,時空的樣子完全是我們不能夠了解的。科學家們認為時空有一個這樣的終結點,就是一個最小不可分割的值,這種理論就能解釋所謂粒子能量的不連續性。這種理論現象,所謂粒子能量不連續性的現象,就是說基本粒子的能量發射它是不連續的,它是一份一份能量在往外發的,一份發出去以後,再有第二份,中間是有間隔的。這種間隔,只有是空間具有一個最小不可分割的單位,這樣的一個假設前提之下才能夠成立。所以科學家們提出,根據這個弦理論,提出來說空間是具有最小不可分割值。

  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這是說明在這個空間結構裡面,它是由一份一份最小的空間組合成的,這種空間我們叫空間包。整個大型的、巨大的廣袤的宇宙空間,它由這些基本的空間包,就是最小的空間單位組成。一個空間單位與一個空間單位之間就可能會有裂縫,這種裂縫叫做空間裂縫或者空間蟲洞,像蟲子的洞一樣,這種理論也叫蟲洞理論。蟲洞理論認為,既然空間是由最小的空間單位組合而成,空間單位之間又可能會有這些裂縫,是不是就有可能用一種很高的能量把這個裂縫轟開就產生蟲洞,空間的大洞出來?這是一種假設、一種提法,但是能不能實現,現在科學家們都沒有答案,確實無法想象這個空間與空間之間的裂縫到底是什麼樣子,也無法解釋空間與空間之間的裂縫是怎麼得來的,佛法在這方面其實它的解釋就很完美。

  我們剛才談到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的一段對話,出自於《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當中。彌勒菩薩講,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也就是說這一秒鐘就會有一千二百八十萬億個念頭產生,這一個念頭產生一個宇宙,產生一個空間,念頭與念頭之間的這個空隙,就是宇宙與宇宙之間的間隔,可能就是所謂的空間之間的裂縫。所以我們要探索這空間與空間之間的裂縫,怎麼才能夠探索到?佛告訴我們一定要把念頭息滅,如果念頭一個念頭一個念頭沒有辦法停止,那你就不可能進入到宇宙與宇宙之間的間隔當中。

  所以當我們前念已滅後念未生之前,這就在念與念之間的裂縫當中了,禅宗有所謂的一念未萌以前,能看到父母未生前本來的面目。什麼樣的本來面目?念頭沒起的時候,這個宇宙就沒有形成、沒有現相,這個境界佛稱為是大光明藏,西方極樂世界裡面是常寂光土,那真的是沒有念頭,沒有念頭的時候是大光明、大圓滿。這個光明從哪兒來的?是自性光明,這是性德的光輝,這種光輝,我們用一般話來講是磁場、是氣氛。真正不起心不動念,這個無明就沒有了,因為起心動念是無明,在無明當中產生見分和相分,見分是精神,相分是物質,宇宙就是由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組成的。當不起心不動念,無明沒有了,相分、見分都沒有了,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統統沒有了,這種狀態是不生不滅,這個自性現前了。《華嚴經》上講只有八地菩薩以上,他們能夠見到這些所謂空間的裂縫。

  《華嚴經.十地品第二十六》裡面有一段話就講到八地菩薩的境界,它說到,「觀世間成,觀世間壞;由此業集故成,由此業盡故壞。幾時成、幾時壞,幾時成住、幾時壞住,皆如實知」。所以八地菩薩他能夠在大光明藏當中看到世間成,世間成就是宇宙成,念頭起的時候,宇宙就起來了;念頭滅,這宇宙就壞、就滅掉了。宇宙它的生滅都是由業力,業集故成,業盡故壞,業力所致。這個宇宙裡面的種種時空,一時頓現、一時頓滅,八地菩薩能看到這種生滅的真相。這是因為八地菩薩他的心極清淨,常處在常寂光土,常處在大光明藏,能看到天文學家們所謂的這些空間裂縫。

  《華嚴經》到了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童子參訪到慈行童女的時候,慈行童女也有對善財類似的開示。經文說到,「智眼無翳普觀法界,慧心廣大猶如虛空,一切境界悉皆明見,獲無礙地大光明藏」。這是慈行童女把自己的境界、修學狀況說出來了。智眼無翳,是智慧之眼來觀察法界、觀察宇宙,見到的是宇宙真實相;慧心廣大,這個智慧之心,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他能夠見一切境界;獲無礙地,大光明藏,他的智慧沒有障礙,他能夠看到法界當中一切的現象。為什麼他能看到?因為他的心清淨,「淨極光通達」。所以科學家們現在琢磨不出來的這些難題,在這些大菩薩眼中真的是小兒科,很可惜這些科學家沒有接觸到《華嚴經》,假如他們能夠認真學習《華嚴》,想必一定對他們的科研工作帶來很大的指導作用。這是我們分享到第六個方面的專題「基本粒子是什麼」,概括起來真正的基本粒子只有振動,只有心在動,心動才會有這個宇宙的產生。

  下面我們來看第七個方面的專題,「《華嚴》的全息理論」。全息理論的提出,是法國和英國的一些科學家,但是全息理論實際上在《華嚴》裡面講得非常的圓滿。我們先來看看科學家們的發現。在一九八二年,法國巴黎大學物理學家阿斯帕克特,他的外文的名字叫Alain Aspect,他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進行了一項重要的實驗。阿斯帕克特跟他的小組發現,在特定的情況下,次原子的粒子們,譬如說電子,同時向相反的方向發射以後,在運動的時候能夠彼此互通信息,不管彼此之間的距離有多麼遙遠。譬如說它們相距十米或者相距十萬萬公裡,它們似乎總是知道相對一方的運動方式,所以在一方電子受到影響的時候,另一方的電子它能夠同時改變它的運動方式。這種現象推翻了愛因斯坦所提出的光速是宇宙當中最高速度的理論假設,因為有超過了光速這樣的速度,這證明時空的界限也被打破,因為粒子之間不論相距多遠,竟然能夠同時的交換信息,可見得信息傳遞的速度遠遠大於光速。這個發現也刺激了一些具有革命性的理論產生。在倫敦大學的物理學家戴維.波姆認為,阿斯帕克特的這些發現意味著客觀現實並不存在,盡管宇宙看起來那麼具體而堅實,其實宇宙只是一個幻相,是一個巨大的而細節豐富的全像攝影片,英文叫做Hologram,所謂的全息照片。他說宇宙是個全息的照片。

  我們先來看看全息照片它是什麼樣的一個原理,我們來看看全息攝像的光路圖:

  當一個激光器射出一束激光,通過分光鏡分開兩條光束,第一條光束射到一個反射鏡上,就射到物體上,由於物體的反光,而在感光板上留下影像;第二條光束射到另外一個反射鏡上,折射而射到同一個感光板的同一點上,就形成一個立體的感光的影像。這個影像在底片洗出來以後,一般都是一些光圈或條紋,要用一個激光把它照射出來,才能夠形成一個立體的三度空間的影像,這是所謂的全息照片。這個全息照片的特點是什麼?就是假如你把這個照片剪開兩份,每一份裡面都有一個完整的影像。譬如說一朵玫瑰花,你用全息式的照相方法把它照下來,這個全息照片你割開兩半,每一半上面都有完整的玫瑰花;如果你再往下分,再割開,割開四份,每一份的照片上面也還是完整的玫瑰花。而且你無論如何的分下去,再小的照片部分上面它都留有完整的影像,這就是全息照片。

  波姆認為整個宇宙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全息照片,因此宇宙中每一個部分、每一點,小至基本微粒、電子,大至星球,它都涵蓋著整個宇宙的全部信息,就跟《華嚴經》裡講的「芥子納須彌」道理是一樣的。這個芥子是芥菜子,芥菜子很小,可是它能夠容納須彌山,須彌山是我們講的小世界的中心。一個小世界相當於一個銀河系,它是銀河系的中心,多大?能夠容納在芥菜子當中。這種所謂的全息理論,主要的觀點就是整體包含在部分當中。這種性質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方式來了解宇宙的組成和秩序。因為一般西方科學他們都有一種偏見,認為整體可以分成部分,但是部分不能涵蓋全體,所以當你要了解一個事物的時候,你必須要把它分解,通過研究事物的部分才能夠了解這個事物,而這一部分的事物不能夠了解整個全體。但是全息理論認為,任何的一部分都含有整體的信息,而每一部分實際上都是一個較小的整體。

  波姆這樣的一種理論,就能夠解釋這位法國科學家阿斯帕克特的發現,他這種發現說電子、次原子的粒子,無論相距多遠都夠彼此保持聯系。實際上,原因不是說這些粒子之間在來回發射著什麼神秘的信息訊號,而是因為它們這種分離是一種幻相,在一個更深層次,這些粒子是不可分離的整體。所以當一個粒子在運動,改變運動方式的時候,另一個粒子它同時就改變了運動方式,這兩個運動的粒子實際上它是來源於一個更基本的、相同的整體。為了說明這個道理,波姆用了一個比喻,就是說假設有一個水族箱,這水族箱裡有一條魚,假如你現在用兩台攝影機在不同的方向對著這個水族箱來拍攝,一台是在水族箱的正前方,一台是在水族箱的側面,你只是通過電視的觀測器來觀察水族箱裡的魚。因為你看的兩個熒光屏,這是分別有兩個攝影機照射出來的這個魚的運動,你會認為這兩條魚是分離的個體,這兩個個體分別在兩個熒光屏上。當你發現一條魚在運動的時候,另外的那個熒光屏裡的那條魚它也同時在運動,所以它們之間好像有一個特定的關系,譬如說一條魚在轉身,另外那個熒光屏上的魚,牠也會相應的配合也在轉身。你如果不知道真相,你看到這兩個熒光屏上的魚,就以為是這兩條魚之間是不是有一種心電感應,互相之間牠們有聯系,互相發信息,所以能夠如此完美的配合,同時運動?但是事實上不是這個樣子,事實上你在熒光屏上看到的這兩個個體的魚,實際上是來自於同一個整體的魚,只是通過兩台攝影機分別攝影出來的影像,你才看到這兩個影像之間有這樣的聯系。

  所以波姆就描述說,這兩個電子它們在不同的空間當中,它們的運動能夠保持聯系,而且是當一個粒子運動,另外一個粒子同時的改變它的運動方式,這是因為有一個超過我們空間的更復雜的空間,所以看似分離的兩個粒子,實際上它們都是那個更高層次的整體的部分。就好像全息照片當中所映出來的玫瑰花,實際上是同一個整體,但是你把照片分開兩個部分,兩個部分的玫瑰花都出現了,但是實際上兩個玫瑰花也是同一個玫瑰花,整體是無法分割的。而我們現實當中的這些粒子,只是同一個整體留在我們空間當中的投影,或者說是幻相。

  這個結論提出來了,它是具有革命性的,因為這個結論說明整個宇宙實際上是什麼?是一個全息的照片。現實當中一切都是由幻影的粒子所組成的,這是說明整個宇宙實際上就是一種幻相,而且宇宙當中的一切,最終都是互相關聯的,因為它是全息的,每一個部分都涵蓋著整體的信息。換句話說,從你腦子裡的一個碳原子裡面的一個電子,可能能夠看到整個宇宙的信息,它能夠跟太陽表面的一個氫原子裡面的一個質子相聯系,而且是跟任何的粒子都有聯系。所以整個廣大的宇宙,我們地球上的所有的人、所有的動物,海裡的魚、天上的星星、太陽、星系、星雲、虛空,都是緊密相連的一個毫無破綻的巨網。這是一個全像式的宇宙,連時間和空間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都是代表著宇宙的一個部分。因為在毫沒有分離性的宇宙當中,實際上時間和空間這種概念都已經瓦解了,乃至於過去、現在、未來不同的時間,它們都可以共同處在任何的宇宙的一個部分當中。這個跟《華嚴經》裡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個道理講的就很相似。

  今天時間到了,這個全息的理論還沒有講完,我們先講到這裡。下一次我們就繼續把全息理論的這些發現,跟《華嚴經》來對照進行探討。今天講的有不妥當的地方,還請各位朋友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上一篇:燒開了這一壺水,就悟透了這一生
下一篇:佛為什麼不幫你,很多人都錯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