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經首 第六卷
海雲繼夢和上
前面提到“其地堅固”,這個沒有問題,接著呢,菩提樹的“高顯殊特”也沒有問題。因為佛成佛的時候啊,就是坐在菩提樹下,大概就是菩提樹跟土地有關系。可是在這個時候呢,冒出一個“宮殿樓閣”來,到底他成佛的時候是在宮殿樓閣呢,還是在菩提樹下?假如這個宮殿樓閣是在菩提樹下的話,那要怎麼蓋起來?有沒有?所以這裡很明確的你可以了解到,在化身佛的世界裡是不可能的,這講的就是法身的世界,法身的境界。在化身佛裡,他在菩提樹下就是菩提樹下,在宮殿樓閣就在宮殿樓閣嘛,對不對?所以你不要傻傻的,誦經一直誦過去,又不是搭火車,它過了就算了。
你要警覺到這是講法身的世界,法身的境界。他既不在菩提樹下,也不是在宮殿樓閣,對不對?這是不一樣的,但是他同時可以存在,這個就是只有法身才有。那麼這個也是我們告訴各位普賢菩薩的語言模式——既在菩提樹下又在宮殿樓閣裡;假如是文殊菩薩的語言模式——既不在菩提樹下也不在宮殿樓閣裡,有沒有?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論,就是你在誦經的時候,這沒有人跟你作解釋的,你自己誦經帶著疑情讀誦的時候,你自然你就知道了。你說,師父,你怎麼知道?你問我,我問誰,對不對。我怎麼會知道我怎麼知道?但是你帶著疑情自然它就會出現,因為你也會走到那個地步。你只要帶著疑情,就像剛才講的完全投入去誦經,你就自然會到這個境界,沒有為什麼!
你要是執著著師父說一天要誦幾遍,師父說要誦幾卷,然後你就像火車的輪子一直往前跑,那就沒用啦,它不會起作用的!但是你帶著疑情,疑情不是要你去解經文,不解經文。你就想辦法讀誦經典,一字一句,一段一段,不打妄想,清清楚楚,那個你就知道了。知道嗎?我們是麻煩的,念了一堆,就好像復印機一樣,印了一堆結果都空白的,空白沒用啊。你很清楚這個行法上的用功方式,那個模式你自己要去搜尋。所以跟各位講說你要架構一套解脫的模式,透過誦經、透過念佛、透過修法、透過參禅都不要緊,即使拜佛也可以,你自己要去想辦法。
要不然,我知道很多同修啊,因為我說拜佛有效,他也拼命拜。有一天跟我講說:“我拜比你多一倍呢,那怎麼都沒有感覺”?你喝茶就跟灌水龍頭一樣,你在比量的,不是比質,質感,就我這一拜下去,對嗎?是這樣拜嗎?你那個疑情要帶著,它會隨著你往前進,你會一直鑽進去,到哪一天,啊!原來是這樣。那一掀開的時候,就像蓋子打開了,桶底脫落了。但是你不帶著這個疑情下去,無效。前輩子發願發太多,沒有做到,這輩子還給他,只是還債。所以很多出家眾你到道場去看看,要去賭館、要去賭館。我還覺得奇怪,明明在道場內怎麼會有賭館。原來不是去賭博,他是要繳經,欠佛的,要繳給人家,所以叫繳經。這個有一些亂七八糟的福報,亂七八糟的福報知道嗎——下輩子當狗,從寵物店裡被主人買回去,從此以後那只狗四腳不著地,為什麼不著地啊?因為主人會背著它、抱著它、喂給它,所以它永遠不必走路。你要修了那種福報也可以啊。你別笑,很多人在道場裡頭為了消業障,十方供養,拼命繳經,你將來就得這個福報。因為你從來不愁吃、不愁穿,你又做了很多功課還給人家,因為你從來不欠,所以你就修得這種福報。這個就很遺憾,一定帶著覺性,學佛是學著覺悟。你帶著覺性、帶著疑情,這一點很重要。好,我們透過這個事件,這個經文的部分提醒你,不要再忘了。
“眾色摩尼之所集成,種種寶華以為莊校”
這裡面都提到眾色摩尼,就是啟發眾生的這個自在寶,有很多,不是一個啊。我們老是想說,我只要修一個就好,下手處修一個,在理論上。可是在事修上,理事同時進行,事修你要進行的時候,當然也是找一個下手,而你不能夠說我只做這個其它我不管,不能這樣。你要做這一個,要完全投入,然後要擴大、窮盡,這樣子“眾色摩尼”才有可能出現,“種種寶華”才有可能出現。
你說我就只做一個,我就只負責煮飯,煮飯就煮飯,米給我買回來,洗米不是我的事,我只負責煮飯。弄到最後你哪有負責煮飯,你只負責按開關嘛,對不對。因為買米不是你的事,洗米也不是你的事,對不對,炒菜也不是你的事,生火也不是你的事,你只負責煮飯,那只有開關而已嘛。那不是這樣,你要完全投入就要去窮盡。你要煮飯,你要看飯要怎麼煮才好吃?幾分在來米,幾分蓬來米,沒有蓬來米,在來米多一點,糯米加一點總可以吧,對不對。你怎麼去調配你自己要去看,泡水泡多久好,有沒有?不泡水的話,水要怎麼加好。這個就是修法,你要去窮盡嘛。
師父要講經了,來吃飯的人應該多一點。那只要你來吃,我就借這個緣度你到成佛。你要發願嘛,好,我要度你到成佛,你就不要吃,你這一餐吃下去,叫你天天都來吃。你要發這種願,要做很好吃給人家吃嘛。不是呀,做給人家吃,人家嫌這個不好吃。修行人不要那樣嘴饞!那不要來吃就沒事了嘛,對不對。不是,你要適應眾生,我要想辦法給他們大家都吃的上瘾,不回道場來吃你會遺憾終身。你要發這種願,告訴你,你一定成就的。你就不是啊,人家一嫌你,哎呦!為什麼這樣子呢,修行人那麼……五味足以亂舌。好了,給你這些道理一背啊,誰敢學佛啊?發廣大願從哪裡發?你說,你做那麼好吃給人家吃會下地獄。好了,那不要緊,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那多雄壯啊,對不對。做好吃給人家吃會下地獄啊,那不要,要的自己吃,自己煮。不是,你要懂得這叫完全投入,因為你要去窮盡它,所以眾色摩尼,度眾生的都出來了。
這個是修行人成就了,那個叫什麼名字,我記不起來叫什麼名字,他在挑菜,師父問他說:你在干什麼?我在修行。怎麼修?那個心常跑進去,我就把它拉出來,我就這樣修。跑到哪裡?跑到草叢去啊。挑菜嘛,在挑菜啊,當然要挑菜你總要看清楚吧,你不要把要吃的丟掉,把不吃的都留下來,那心就會被那個塵境拉走,對不對?所以他要挑,要挑就要分別,分別你的真心就不見了,不見了我馬上收回來,所以當他在分別這是雜草的時候心就跑掉了,可是當他雜草丟掉心又馬上抓回來,他是在草叢裡這樣子,有沒有?所以師父問你怎麼修,心跑進去了我又把它抓回來了。你沒有用心,懵修啦。你真的用心,挑菜都在修行啊。你沒用心啊:每天都叫我煮菜,我一定又犯什麼過,不知道又誰去跟和尚說,他再叫我來煮飯。你看你怎麼成就嘛,你怎麼成就?修行人是這種心態?會成就?怪!不可思議!所以修行者不在那裡,修行者就在看心,完全投入就好了,只有兩種方法:一種為眾生去設想;一種不是為眾生,我就在看這個心念,進出的狀況。真修行所以開大悟,大徹大悟,他要透過事相才有可能。好,所以這裡講到我們就不再講了,這個都講了很多了。
“眾色摩尼之所集成,種種寶華以為莊校”。這個宮殿是摩尼所集成,從物理現象看,寶華來莊嚴,這個事相看沒錯。可是從心地來看這個宮殿樓閣是因為你的架構,你的工程——修行生命改造的工程在推動的時候,因為你會修了種種摩尼,會修到種種寶華。這個地方基本上我們不跟你講說,譬如四攝法、四無量心叫做眾色摩尼,不這樣跟你講。那個種種寶華他也不跟你講六波羅蜜,六度萬行為種種寶華。或者六度是眾色摩尼,那萬行叫種種寶華。他不這樣定義,不這樣區別。那這些寶要怎麼樣子去搭配,那不是大腦的事。大腦只要告訴你去做這些就好了,這個叫六度萬行,那你就去做。法身慧命裡面,要怎麼樣子架構起來,你不用管,那大腦控制不到,那是不可思議的。可是你這些東西不做就沒辦法。
剛才跟給位講說,不是剛才,昨天談到的這個四攝法、五分法身、六波羅蜜、七菩提分、八正道,你要把它濃縮下來,這些統稱為三法印也可以。再把它濃縮下來那只有順逆境,就兩個部分嘛;或者是真俗二谛也可以,再濃縮下來為一真法界也一樣,那沒關系。但是從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整個一條系列來看的話,它通通都是寶。這些寶因為你的定位不同,定位不同哦,譬如說我定在四攝法的布施,或者定位在六度的布施不一樣,同樣是布施,但不一樣啊。我定位在愛語或者定位在這個忍辱都不要緊。但是你這個定位,是下手處的點而已,一定位下去以後,因為你完全投入要窮盡了,它會擴散出去。那麼定位的那個地方是根,是干,那枝葉花果呢,為其它東西來處理,有沒有?所以為什麼這個地方,他不跟你定位說什麼東西是摩尼,什麼東西是寶華,什麼東西是莊嚴具,為什麼不定位?因為這個是不能定義的。因為每一個人的下手處不一樣,下手處的地方他開始成長的時候,那是根,金剛為身的那一點,你一定那個下手處絕對不變,那就金剛為身,身上來的干,你看琉璃為干,對不對?然後開始枝葉花果出來了。那都是眾色摩尼、種種寶華,有沒有?所以你是什麼菩提種子不要緊,不比較。
定位,投入,自然就會成就,所以不去區別。那麼這些寶你就要好好去用功,每一個都要修。修不是你要修,不是,你在事相那個地方下手,投入,就對了,其它你不要管,因緣到你要修這個,因緣到你就修那個。這個同修來你要修布施,對不對,那個同修來你修供養,那個同修來你修呵斥,呵斥也是為了他好。你不要老是罵人,回家罵那一個就叫呵斥,我是為你好,不是,它有一個標准在,在運作,那個標准去運作。所以當你定位以後其它各方面你就要去做了,四攝、五分法身、六度、七菩提分、八正道通通要並進去用了。那什麼時候因緣到用什麼,什麼時候因緣到用什麼,這個你的一條菩提道就很清楚了。但是你不定位沒辦法,你想這樣也對,那樣也對,人家一講,對,我也這樣想。齋僧要不要去,還沒決定。人家講一講,對,我是也這樣想,人家說去,你也這樣想,人家說不去,對,我也是這樣想。這個就跟鴨子一樣,人家往東走你就往東走,人家往西走你就往西走,不行,覺性要帶起,人生自己要定位。
“諸莊嚴具流光如雲”,
莊嚴具啊,這個我們那個淨土的佛畫裡頭,這個都講的很清楚不再講了。這個“莊嚴具流光如雲”就是莊嚴具一直在起作用,因為這雲它有存在,但是不執著,雲應該來講是這樣,存在又很自在。我們是存在就不自在,有沒有?你在不在,在,你在這裡就不在那裡。跑到這裡來聽經就不在家裡,要在家裡就沒在這裡聽經,對不對,所以不自在,你是存在但是不自在。雲這個字是形容它存在但是它很自在,它會隨緣而起作用,所以叫“流光如雲”。
“從宮殿間萃影成幢”,
這個宮殿不是只有一個,一個就叫殿,宮殿就有很多個。在這宮殿之間萃影成幢,幢是高顯,萃影是織,交織起來,成為網影的這種狀況。所以我們所修的法是眾寶,這個法,會相互之間有關系。那個相互之間的關系呢,它架起來叫“萃影成幢”,很高顯殊特。我們現在剛開始在編織的,用大腦想象的叫一切有為法。進入到生命領域的這些法是正法,正法會在法身慧命裡頭起作用,所以它會“萃影成幢”,而且在各宮殿之間,每一個宮殿都是你的一個生命改造工程。我們從因地現在開始發心一直到成佛,那你會有很多工程要進行的。
我舉個例子你看,剛才講的吃飯、煮飯,我要投入煮飯就這麼簡單,你假如說那個沒我的事,那個沒我的事,我的事就是按開關,那你叫做一世人撿角。這世人撿角了,這輩子撿角了,沒用了。但是當你完全投入的時候不一樣,你看,飯要怎麼煮好吃?第一個你會試著,我不知道你會不會試啦,反正我這個人跟喝飲料一樣,亂調,叫作調酒一樣,調茶。煮飯我也是這樣調,因為有時候吃起來飯很澀,我就把它丟一塊肥豬肉下去煮,後來吃素就不能丟肥豬肉,就把它倒一點,第一次不會倒很多,後來就知道倒一點點,滴幾滴就好,色拉油,這飯一煮就不一樣。你們有沒有試過,你都不用心,試了以後就不一樣,而且我發現丟豬肉的飯是最好吃,後來因為吃素沒辦法,就只好這樣吃了,再後來我就……豬肉的以後能不能不用豬肉,因為豬肉很好吃,味道有時候味道很強。我就試著蓬來米配在來米,在來米配糯米,發現糯米是最粘,你把它泡進去就不一樣,我不止試米而已。試米你會發現有些米容易爛,有些米不容易爛,你就慢慢去調,後來呢我把薏仁加進去,把大麥加進去……第一次把綠豆加進去,那一餐差不多罵死了,因為綠豆不爛。後來才發現綠豆有新豆有舊豆,新豆容易爛,舊豆不好爛,後來就慢慢……這個就是一個工程啊,有沒有?這個就一個宮殿出來了。
那麼當你在開始在經營這個部分的時候,這個是一個工程。當我做這個飯的時候你想想看,我這個白米飯我加糙米的時候應該怎麼煮才好吃,你們現在煮糙米飯人家不喜歡吃,因為你不會配料。糙米飯應該要怎麼泡水,然後在煮的時候再滴幾滴油,怎麼樣再去配,不只這些,那麼包括薏仁、包括大麥,大概這五六個就很多了,不要什麼幾種谷……二十八種谷,什麼谷什麼米飯,那個是養豬吃的,不是人吃的。人吃的你就配一種就好了,配一種那口感會不一樣,人家吃起來會有味道。這一個,好,我今天配大麥的時候,我菜怎麼做好?我今天配薏仁的時候,菜怎麼做好,第二種工程出來,有沒有?而且你會隨著這種工程,你在饒益眾生,那不可思議的力量就會自然會發揮。你不要天天跟人家講,我今天弄什麼,那叫大面神,愛現。你弄好大家吃,靜靜的看大家吃,有什麼感覺。有的人很敏感,有的人像鴨嘴巴一樣,有得吃就好根本就沒有辦法分辨。好,那你就看看眾生的心性,然後從他們的反應當中,有的人一吃,奇怪,會看東看西,但他不會講,就表示他有感覺到不一樣,那麼他在找什麼?我開始去問,你覺得怎麼樣?第三種工程——你對人性開始在了解。因為你的變化看到群眾的變化,有沒有,你開始在一種相應就來了。因為你從煮飯這件事情,你的投入,你會開始關懷。因為你的投入反應如何,就是你的關懷嘛,你為要了解對方的反應嘛,是不是這樣?告訴你這個法是不可思議的,不可思議啊。
你現在去煮飯好像在罰你,那你就業。每次到大寮就是師父在處罰我,你為什麼老是這樣想呢?修行人到哪裡都是修行,你到這個環境來我要怎麼用心,到那個環境來我要怎麼用心。基本上是一個禮拜的時間,最笨的人,最不能適應的人一個月的時間你要適應下去,然後開始提起正念,這個才叫修行人啊。你搞了半天什麼都無關,只有進大殿才叫修行,離開大殿都不叫修行,那個就不對了。所以你要懂得怎麼用功,怎麼用心,這裡面都告訴我們。所以為什麼人家會宮殿好多棟,就是因為他在生命改造的過程裡,他同時進行的很多。而且他會一階一階往上爬,樓閣那不只是一層兩層而已,那好多層。這個就是修行,完全投入。你慢慢地看,然後在投入的時候你各種寶,各種法都要修,要忍辱、要精進、要禅定、要布施、要持戒,對不對。七菩提分都要,四攝法也要,關鍵就在這裡。所以你會眾寶諸莊嚴具通通具足。
“無邊菩薩道場眾會鹹集其所”,這個佛的宮殿樓閣這邊吶,各種菩薩道場通通聚集起來,因為這一句話是跟後面,這十方諸佛各派代表到菩提樹下來,慶祝悉達多太子成佛有關,所以他講無邊的菩薩道場眾會都來了。因為佛沒來,佛是不動本座,但是他上首弟子們在佛成道的時候他們都會到,這一點你因地也要修。我跟各位講很多長老、比丘或比丘尼可能不是你師父,跟你也無關。他們往生、成就,所謂成就現在不是說他成佛,譬如說道場落成,你有緣的話要去參加。不要太自私說:“我是華嚴人,只有我們家的事我參加,別人家的事我不參加。”那你這不是菩薩,你看佛在娑婆世界成佛,十方諸佛國土,上首弟子諸大菩薩,通通都來參加,這是成佛啊。當然你不必如此,但是有人道場落成或者大事,就是佛教所謂的喜事的時候,要參與,隨喜功德。你不要“唉呀!我不要供養他,供養我們華嚴道場就好了。”不能這樣子,隨喜嘛,所謂隨喜——隨分、隨力、隨緣,有那個緣你要隨喜,隨喜的時候你要隨分、隨力,不要說人家一百就好,我們家一千。不可以這樣,這個你就沒有隨分、隨力了。這個有主從之分沒錯,但是心量不要那麼小,所以人家在蓋廟你要隨喜。人家在講經、在做什麼你要隨喜,把心量打開,將來他們成佛,你才有機會去參加,對不對。將來你成佛人家才會來參加,或者你成佛的時候,不要去了,以前他都不來,我們這次也不去了。這個叫因果,你懂得因果,我們學因果,因果律你知道啊。所以平常就要,而且更何況呢,這個菩薩道場眾會,他示現給我們看,我們更應該要學習啊。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時候你看看,無邊菩薩道場眾會鹹集其所,那你現在因地行法,你更要這樣去隨喜功德。好,下面:
“以能出現諸佛光明不思議音”
這個地方前面講菩提樹恆出妙音,這個地方也是講佛光明的不思議音。這個他出現這佛放光明,佛成佛本來就要饒益眾生。那佛放光明跟我們放光明不一樣,佛的光明有兩種,一種叫常光,一種叫放光。常光啊,這裡面我們要講的是常光,常光的這個部分,常光就是他的身體就跟電燈泡一樣,一直發光就對了,不要再開關,他就會發光的這個部分。那麼這個常光你看不到,你要有慧眼才能看得到。這個理論要展開來是相當廣,我只是簡單的跟各位講:
佛的光明跟前面的音聲一樣,他也是不可思議的,也是你用大腦無法分辨的。不信的話你就是碰到釋迦牟尼佛,你在看他,他也是一樣,跟你一樣傻傻的。因為你是傻傻的,所以你看他也是傻傻的。因為你沒有智慧,所以你看不到他的光明,所以你不要用大腦去找,大腦絕對看不到。你看他,他只是物理現象而已,你要留意到,但是他有光明他就跟剛才那個聲音一樣。聲音,對你身體的水分會起作用,不管你懂,你不懂,它都起作用。同樣的,你的水對外面的聲音會相應,不是你大腦所能控制的,對不對?同樣的,佛放光明的時候,外面的境界會相應,他是跟你的大腦不相關的。現在我們麻煩就在於你動什麼你都有把大腦探頭走前面先去分辨,這個是最愚蠢的人。有很多很理性的人是什麼事我都要弄清楚,我才要做。在生活中,或許你要買股票,給我講清楚,會賺錢我才進場,不賺錢我就不去,可以,你可以這樣弄,修行不一樣。那當然你說那我不知道我怎麼修,那都可以,你自己的理論,我們只是這樣跟你講。
你用大腦用到什麼時候就應該停止,這個是很重要的。要叫你完全不用是不可能,但是你要用到什麼時候,你要通通弄明白,那只有弄到死啊。所以很多人都是在要死的那一刻他才想到,想到他要怎麼做,已經來不及了。你跟我講真的可以嗎?真的可以?可是不發生在我身上,你還是無法證明。修行可以治癌症,我怎麼證明啊,對不對?這沒有辦法證明啊,但是等你有癌症再來修已經無效了。所以這裡面有很多證明,是無法進行的,但是能夠告訴你說就算被騙也沒有多大損失嘛。叫你吃素不吃肉,就算騙你也只是不吃肉而已嘛,是不是這樣。那你為什麼一定要證明給我看,我才要吃素呢?叫你不要喝酒你就不要喝酒嘛,騙你也只是叫你不要喝酒而已嘛,要怎麼證明呢?對不對,叫你戒煙,頂多騙你也是叫你不要抽煙而已嘛,這要怎麼證明呢?對不對?你想想看,所以有許多大腦在運作的,根本就是多此一舉。叫你信上帝,信就信嘛,又不是要你的命,你怕什麼嘛?生命改造的工程不會騙你的啦,就算你費盡心思這輩子沒有任何的成就,那也不過如此嘛。就像你打球有什麼好處,對不對?你看那一堆人,為一個球大家在搶什麼,要的話每個人送他兩個,可以吧。你大家搶著那個球有什麼好玩?那不是都是游戲嗎,虛幻嗎,那你高興。那你說身體健康誰知道,暴斃的都是那些,當然我不是詛咒他。
這個是告訴我們,有許多事情是你先入為主的概念,因為你對這部分你不了解,所以留意到,有許多事情是大腦你沒有辦法去思考。我們跟各位講,大腦所用的是合理的推理,而它的前提就是在它記憶的基礎上去做合理的推理。當它大腦裡頭沒有那些記憶的材料它怎麼推理。所以佛會放常光的這件事情,他大腦沒有這種數據,所以它沒有辦法去推理,知道嗎?那你說音樂對身體的水有影響,你不是,音感也沒有,音質也沒有,人家五音不全,你是只有一個音,那你當然感受不到啊,你有音樂跟沒有音樂是一樣的。當這種人其實是比灰色的人生更灰色,你知道嗎,他大概是黑色的人生。沒有音樂的人生真的是很苦惱。那麼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一種狀況,音樂對水分子的影響照樣在進行,你大腦想不到它也在進行啊,並不能因為你的大腦裡頭沒有這些記憶它就不進行啊,有沒有,所以這個叫不可思議啊。因為在你大腦的記憶知識跟合理的推理以外的,通通叫不可思議。
好,聲音有這種影響,光明也有這種影響。所以我們一直祈求佛光加被、佛光加被,有沒有?我沒有看到,佛光也加被,並不是要眼睛看到才加被啊,大腦想到佛光才加被啊,沒有這回事。所以佛的平等是絕對平等的,加被眾生是絕對平等的,不會因為你懂或你不懂,知道嗎?這一點你弄清楚啊。佛光啊是真不可思議,這個不可思議啊,佛光啊,為什麼能出現諸佛光明的不可思議的音聲呢,有沒有?這個是相對於前一句來,“無邊菩薩道場眾會鹹集其所”是什麼?是因為佛出現,能出現這個佛的宮殿,能出現諸佛光明。這個諸佛光明跟十方佛土的佛菩薩相應,那個相應就叫音,知道嗎?那個佛光明,諸佛光明,他們的是用光明溝通的。你會說那光明溝通的是不是像童子軍那個一閃一閃這樣,不是。他的光明溝通——我們那個有嗎?那個金剛界胎藏界那五方佛,沒有哦,沒有就不必了,明天再看。我們這個背光啊,背光有種種狀況,有沒有,你看這個背光跟這個,這兩片背光,它有種種不同。那個變化透過那個光明,佛光的變化,他們會相互溝通。(看圖)這個地方啊,這個就是佛與佛相互溝通的地方。這個就是常光,常光它有各種,常光就像電燈一點而已啊,但是這個光明就是佛與佛溝通的狀況。那你會說紅的是不是叫“喂”,黃的是不是叫“來”,喂,來啦,是不是這樣?不是啊,它跟你定義的是完全不一樣,他們知道,就像小孩子看大人一直講一直講,不知道講什麼,講到小孩子睡著了大人還在講,因為你不懂。我們現在看佛陀與佛陀之間的溝通,就像他們這個一樣,你是不懂的,大腦你不懂,你不用去分別。
諸佛光明就是佛成佛的時候,它光明一放出去啊,那他們就相應了。那該做什麼,平等無分別他們就做了。所以“諸菩薩”就無邊菩薩,每一個佛的上首弟子會帶著他的菩薩海會,“道場眾會鹹集其所”,就是那光明,佛法中最殊勝的是光明的溝通。我們這裡有很多不三不四的,修行以後很多感應,那些都是鬼道感應,你才會有形有相。這個佛與佛之間是光明來往,而那個光明沒有時空距離。他這個光明不會有障礙物,所以你把它當作是顏色或者是光明都無所謂,這只是一個名詞。這種光你也不認識,你也沒概念。它當作顏色也好當作光明也好,它是一種佛與佛之間一種溝通的媒介,就這樣就好了,你根本沒辦法去體會,我們只能夠說,它是一種智慧。這個智慧的運用他們自然就會溝通了,它沒有辦法用你大腦的物質界現象來作求證,沒有辦法。它既不是物質本身直接的關系,也不是抽象的那一種叫作什麼“相應”;也不是拋物線,也不是直線,也不是曲線;它也不是磁場的相應,也不是電離子的關系,都不是。你不要往那邊去想,但是他們透過智慧的這一個東西啊,他直接能溝通,這個叫佛光。這個部分人類到目前為止,人類的科技對它是完全無奈,沒有辦法去體會,所以這個叫作不可思議,這裡叫不思議音,他們溝通的部分。
我在這裡要跟各位補充的是,他用這個字啊,你看“諸佛光明不思議音”,諸佛光明這個是溝通的媒介,我們可以知道。音呢就是溝通本身,這個音是溝通。所以古代在用詞用字啊,你現在把它用這個文字直接做翻譯跟解釋的話,那佛經裡面講什麼你將一無所知。你要怎麼解讀它這個語言文字所代表的那個東西呢?有沒有,你要怎麼解讀它?這個解讀經典的語言模式是你在經教法上,經教行法上的第一門功課。那麼要解讀這個經典的思維模式啊,是你的第二門功課。這兩門功課啊,我告訴你,同時可以修。那你要怎麼修啊?這個是你要問的,因為你從來沒有摸索過,我跟你講也沒有用。因為什麼,因為不可說,不可說。因為它是不可思議的。
告訴你很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你在經典上用功啊,一定帶著疑情完全投入,這麼簡單。你每天要讀誦經典,讀多少不要緊,你要想一個辦法,我在讀誦經典的時候要不打妄想,完全投入。一卷經文下來,大概全身都濕透了,一卷經文下來全身會濕透,告訴你啊,一公斤肥肉多少錢啊,你誦經可以全部把它賺回來。修行厲害就在這裡啊,誦經這麼一卷經文誦完,你要守住,完全不起妄想,你知道嗎?你那時候要能夠訓練到完全不起妄想又很輕松。我看沒那麼容易。你要下多少功夫你自己去下,你要帶著疑情去找,找到那個方法然後完全投入。不但要完全投入又要很輕松,那個時候它不會混身是汗。因為你輕松你怎麼會流汗,你會很緊張才會流汗,對不對?所以這個就是你在摸索行法的地方,而修行這個才叫修行。
師父叫我誦《地藏經》,念地藏菩薩,然後他又告訴我地藏菩薩在每一卷念完以後就要念一千聲,然後他又附帶一千零八十聲,三卷念完就三千聲,三千不是八十,三八二十四,三千兩百二十四聲,三千兩百四十聲。那你照著這樣做,不對!你要投入,我這樣誦對嗎?要怎麼樣不起妄想?那這個時候你有一番煎熬,一定有一番煎熬。第一遍沒問題,因為你都不熟。一個禮拜以後你就有三句經就跑出來了,熟了嘛。熟了以後就打妄想,從那時候才開始用功不打妄想。所以你不能一直換經本,一直換經本你永遠不會打妄想,不是不打妄想,永遠你都在妄想中,因為你一直在看新的經文會投入,但是那個都是妄想。你必須一個禮拜到兩個禮拜很熟了以後呢,哎,你開始慣性,慣性起,破慣性,有沒有,要破相續心,相續心是輪回本,這一破你就不輪回了。從這裡來啊,你的生命改造會很快,馬上就有很大的作用跟變化。可是你這個不進行你沒辦法,而且這個一進行以後,它不可思議的就是你會發現這經文到底在講什麼。它的語言模式你會發現,它的思維模式你也知道,然後慢慢慢慢你會一直擴大,在這裡面因為你還在繼續的投入,它就繼續的擴大,它的作用、效用會一直產生。隨著你一再地深入,你一再的深入,你會一再一再地超越,一再一再地深入。那你的菩提樹越來越高,這是理修上面要進行的,而你有沒有進行呢?從你的行為、你的談吐、你的態度、你的眼神都可以看得出來。你沒有深入啊,你經常就被抓包,你都不要做壞事,一做就被抓到。為什麼?因為你沒修行。真修行就是這樣子啊,就這樣子,所以你不要以為法有多大。我們這樣講哦,這樣講過一遍就已經大灌頂了,你知道嗎?你都聽到入定去了!
法門都交給你了,你要不要誦經啊,你要不要照這樣你自己去找一個方法出來,不打妄想,誦經的時候不打妄想。不是不打妄想就好了,沒有,那個你最少要一年以上才能叫不打妄想。師父我昨天沒有打妄想,啊,昨天沒打妄想你也沒有開悟。那個時間因為你這個時候不打妄想就置心一處了。置心一處一段時間以後,你泡在裡面,這個裡面的東西它就會顯現出來,因為你一直用妄想的,用大腦,所以你一直停在這個世界裡。當你置心一處不用大腦的時候,很自然另外一個世界就到了。就到了,沒有為什麼。但是因為那裡很生疏,你什麼也沒看到,因為你都不認識啊,對不對?你一定要一段時間以後,生處轉熟啊,你大腦這邊的熟處要轉生啊,有沒有?熟的要變陌生嘛,陌生的要變熟啊,你要不要一段時間。像你這麼聰明的人,要比我這笨的人時間要更長一點,知道嗎?越聰明的人,那個泡的時間要越長。你不要以為像我這樣子我應該兩下子三天就可以了,不成。因為你的腦筋動轉的很厲害,那個地方要泡下去要一段時間它才真的會穩定下來。那穩定下來以後,其實你的人性就改變了。第一個伶俐的人吶、理性的人吶,他不容易進入這個狀況,止住妄想不容易進去,就是要置心一處啊,用大腦的人是難的。那個憨憨的、傻傻的要置心一處比較快。不但比較快,他的生命觀境容易啟動。而我們精明能干腦筋搜索很快的人不容易置心一處。置心一處要啟動生命觀境他的時間要比較長。因為精明伶俐啊是業力,我不是說你業力啊,但是這個是障礙你的。除非你真的是乘願再來的人,那就另當別論。否則一般人這個部分都是業力,就像剛才講的,你把手掛著,其實離地不到一寸,那不是業力嗎?你把它放松啊,那一寸你腳就踩到了。手為什麼要花力氣呢,對不對?當你一輩子都這樣花力氣過去,那不是多余的嗎?很輕松可以走過去你不過去,你為什麼要全身吊著走過去呢?所以你那痛苦跟災難必然產生嘛。
今天我們看到這個制約,我們也找到了這個智慧的方法,我就希望各位真的能夠用上來,超越過去。生命改造不難,就是這麼一個方法,你去用一定成就。但是你不用,兩下子都以為自己怎樣,別擔心,誦經是最好的方法。誦經得大利益,因為你常誦至少有常見嘛,福報有嘛。一開悟的話還得了啊,那就辭無礙、義無礙、辯才無礙。你看看,為何不來呢?這個是我們在這裡提供給各位作參考的。好,今天我們就跟各位講的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