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上最寶貴的不是金錢、名利,也不是權勢、地位,世間上最寶貴的是健康,有了健康,才能享受幸福的人生。
正當的飲食:佛經說:"夫欲食,譬如人身病服藥,趣令其愈,不得貪著。"飲食譬如吃藥,是吸取其中的養份,以養護身體。所以在飲食上要注意:多菜少肉、多淡少鹽、多果少糖、多嚼少食,並且要定時定量,使內髒清爽,這是養生第一訣。
正當的情愛:佛教不提倡私情亂愛,但鼓勵法愛與道情。我們要有奉獻的感情、慈悲的感情,要有法樂的感情,也就是真理的、快樂的、般若的感情。
正當的工作:正當的工作,是積極性的,利益社會大眾的,很多人覺得工作辛苦,有壓力,那是因為把工作當成賺錢途徑、沽名之道,自私自利,難免厭倦。如果在工作裡蘊含了慈悲喜捨,供養了佛心法味,"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把工作當成法布施,工作就很快樂了。
正當的生活:對於衣食住行,一切都要如法,不循私、不邪僻,正正當當的過日子。佛教講修行,就是在生活上修,在行為上修,一直修到身心密密處。
正當的行為:行為端正,心中光明磊落,沒有煩惱憂愁,這是養生的正途。 正當的語言:佛經說:"行怨得怨,罵人得罵。"又說:"禍從口出,千殃萬罪,還自纏繞。"言語不正當,就像汽車輪胎沒有定位好,任何平穩的路上都會顛簸,徒然增加生活裡的怨尤。口齒清淨,不說麤言惡語,才能修身。
正當的做人:人身,不過是四大所造精血之體,終將壞滅,看得透,看得破,做人便能不貪五欲六塵,不著五蘊三界,有正當的人生觀。
正當的處世:俗語說:"處世無奇但率真。"這個"率真"就是佛教裡面的"心淨則國土淨"。我們如果能以佛法治心,以佛法養生,那麼,處世自然圓融無礙, 所謂"浮雲任來去,明月在天心",這就是解脫自在的境界了。
身體方面的保健固然要緊,精神方面的保健也不可缺少。其實,佛教也有很好的保健原則,只要人人有"精神保健",一定能健康幸福直到老。
心寬自在:如彌勒菩薩大肚能容的氣量,凡事不斤斤計較,即能自在無礙。
放下安然:不比較、不計較,提得起,放得下,即能心中舒暢,百病全消。
禅定修行:禅定攝心,精進修行,心清氣爽,則事事順暢,百無牽掛。
行香禮拜:修持不懈,禮拜不斷,則罪滅河沙,福增無量。
數息止觀:精神集中,意念專注,則身心收攝,開發智慧。
喜悅進取:發心發願,身體力行,則能法喜充滿,身心無恙。
這些精神保健原則,可以下面的詩偈總結:
一要心不貪念不討巧 二要意不顛倒自知曉 三要慈悲和藹不減少
四要安然自在不爭吵 五要數息觀心真正好 六要寬宏大量是個寶
七要放下名利不煩惱 八要心生歡喜不覺老 九要禅悅法喜不可少
十要去欲無私不計較
希望大家都能重視身體和精神的保健。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能多為佛教貢獻心力,是個人之福,也是佛教的力量。
健康之道
笑能卻病,樂以忘憂,知足知止,不忮不求。
欲勿過奢,適可而止,精神欲望,亦復如此。
一日三分,八時工作,八時睡眠,八時康樂。
從事工作,切忌緊張,忘卻年紀,老也何妨。
營養適度,無過不及,清菜豆腐,最為合適。
食勿求飽,飲勿過量,暴飲暴食,有損健康。
水果佐餐,多飲開水,沐浴運動,汗出斯止。
倦來即睡,無妨打盹,袪除雜念,閉目養神。
運動健身,切忌間斷,晨興睡前,至少兩遍。
空氣陽光,固當接近,山水名勝,亦宜訪問。
環境整潔,身心俱舒,常灑藥劑,勤加掃除。
服務助人,快樂之本,孜孜為善,造福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