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三卷 第41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四十華嚴》第41講(2007年11月30日)A

  今天,我們看經文,就是第七句跟第九句,我們才講到六句而已。現在看五十三頁第四行,昨天講到“世界海”這個部分。今天我們從“觀察如來不可思議入一切法幻智境界。”對不對?從這裡開始,我們先看這一句。

  我們前面跟各位談的這個部分,你一定要弄清楚。現在這個是在獅子頻申三昧裡頭的境界,這是第七大類的境界。

  獅子頻申,你從文字上看你就知道,他一再的出現,跟你大腦想象的是不一樣的。那麼有這麼一大類。這一大類叫做“幻智境界”。

  “一切法”是指有為法,生生滅滅的法。“一切法”中的每一法,都是如夢幻泡影,都是有為法。這“一切法”都不是真理。知道嗎?但是這“一切法”,你要留意到,這“一切法”,整個的這個“一切法”,所有的法在一起的時候,這個就是真理。

  你轉得過來嗎?“一切法”當中的每一個法都是有為法,都不是真理;。但是這“一切法”,一提起“一切法”的這個時候,他就是真理。知道嗎?這“一切法”都在真理裡面,他每一個生生滅滅都是如夢幻泡影,可是他都在真理裡面。你要留意到。

  你這個色身是有為法,是虛幻的,對不對?但他還在真理的范圍裡。你的大腦很難接受這個東西。

  拆開每一個都假的,並在一起的話,他又是真的。所以哪一法出此法界呢?你能夠輕視哪一法呢?

  為什麼這經文,我們跟各位講,你只要聽兩個鐘頭就夠了。兩個鐘頭的法你帶回去,你一輩子修不完的。那還要再跟你一直講,講了那麼多還要講。那你也聽得很高興,還要一直聽下去。

  你要聽什麼?你要聽的是知識。聽了很多知識,你就是業力。你不是要聽知識,你要聽的是真理,不是要聽知識。

  真理在哪裡?也就是那一切法的整體性。這一句話我們是樣講,很簡單,講完就過去了。但是這一句話,你要去體會。他不是深不深的問題,真理沒有深淺的問題。真理沒有深淺。你能不能感受到,從宏觀的立場跟微觀的立場怎麼看?

  這個是很多人對學佛常常在那邊鬧不清楚,“既然是這樣?為什麼又哪樣?”那你就用了大腦,你就用了大腦。

  哪一法不是佛法?對不對?可是,又每一法都如夢幻泡影,到底佛法要跟我們講什麼?這才是昨天講的“祖師西來意”,到底佛陀要告訴我們什麼?

  你要去感受那個部分啊,那個。你不要再問那個是哪個,那個只有去感受的。當你感受到,很簡單,就是這樣。當你沒有感受到,那就如喪考妣。當你很清楚掌握到,那就這樣了。就這樣怎樣?又是如喪考妣,那你就搞不過了。所以,這個立場,你要先弄清楚。

  那麼現在,從這一句話來看,“入一切法”,兩個狀況都有。

  “入一切法”中的每一法,這是一個狀況,對不對?這個每一法如幻,這叫“如幻三昧”。你要留意到。佛菩薩到這個時候,入每一法,他都知道如夢幻泡影,如幻,但是呢,他如幻起用,這叫“如幻三昧”。

  夢幻泡影,他沒有讓你揚棄,他是叫你不要執著。我們現在學佛學顛倒了,既然佛陀都喝斥這些“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應作如是觀”,對不對?那,你不能執著,要不然你就“不解如來真實意”。結果你把他轉過來,變成揚棄他,那你弄錯了,你沒有如幻智,沒有這智慧。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入一切法”,總的,不是每一法。那你觀察到真理的現象。真理是什麼?一切法生生滅滅,此起彼落。所以在佛陀來看一切法,即使眾生在業海裡,業海知道嗎?《地藏經》上面有講業海,頭出頭沒。佛陀也是平等度眾生,因為那裡是真理的一部分啊。你知道嗎?你能逃避嘛?你自己要造業掉進去,你為什麼逃啊?

  佛陀只是告訴我們說,你要造這種業就得那種果。他是要你不要造那種業,不要得那種果。只是這樣而已啊!

  那你為什麼意識形態一直把你扭曲過來?你恐懼他也沒用啊。你既然造了那個業,他必然現前嘛。你恐懼有用嗎?那你為什麼不欣然承受呢?

  問題在哪裡?在你的大腦裡頭,鬧矛盾。你要找一個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有牛排吃,三分熟、一分熟。既要吃牛排,又要往生極樂世界,那你矛盾啦。那矛盾的時候,你既要這個又要那個,然後果報又不受,那你當然痛苦啊。你要造惡因一定受惡果嘛;你要造善因,那就得善果嘛。叫你造善因,又捨不得,又要造惡因,那造惡因想要求善果,那你當然矛盾。

  尤其在這個時代,雜訊特別多,又要上戰場。什麼戰場?股票戰場,然後呢,心急如焚,像火在燒一樣。然後呢,又要念阿彌陀佛,保持心靈的平靜。念阿彌陀佛,又要手中的股票漲停板。想要漲停板就想要賣,想要賣。想要賣的時候,再等一下,還會再漲,明天會更好。那你會得什麼果報?然後跟師父忏悔的時候說“我一直在念阿彌陀佛。”然後你在股票市場的那種心情狀況,你一概不談。然後要師父加持你、保佑你平安。

  為什麼?你的矛盾,你的可怕,你知道嘛?你不知道。因為你認為那是正常的,“師父說,賺錢的時候要認真賺,所以呢,這是很正常的,所以這個也不必跟師父說,”你怎麼忏悔得掉啊?

  那你為什麼沒看到這一點?你不知道,這就是現代人的復雜化。

  師父也很單純,尤其那個五歲就出家的,那就更單純了,他不知道你的生活那麼復雜。他在道場裡就每天兩個點半起來,做完功課,做到六點去吃早餐,吃完就出坡。出坡完畢,又回來做午供。午供做完,有的小睡一覺,沒有的,又繼續在做功課,直到晚上。那你要跟他講,師父說你是如語者實語者,他怎麼知道你包藏禍心?對不對?

  古代人很簡單啦。他在家人是種田種菜。一斤幾兩東西賣完,錢收回來,遇到困難跟師父講。師父說忏悔,他就忏悔。他有效啊,因為他很單純。

  但是你現在不是啦。你有很多復雜的東西在,把你表達不出來。

  所以你說“我也同樣念佛,師父才說念一萬聲就好,我一天念十萬聲,為什麼無效?”你那十萬聲都是毒藥,因為你裡面的毒沒有清干淨。古代的人一萬聲夠了,因為他的瓶子裡沒有毒。你的瓶子裡,你這個器,這個法器,毒太多了。所以你很麻煩啊。

  所以告訴各位說,一定要把自己弄清楚,你一定要把自己弄清楚。你要怎麼樣把自己弄清楚?你一定要想辦法。皈依佛門最好的。可是你皈依佛門以後,沒有把自己弄清楚,反而把自己弄得更復雜,那不行啊!

  所以我告訴你,學佛以後重新來過。你跟別人學我不管,你要來這裡學,你要重新來過。重新來過,知道嗎?把一些雜訊,以前所學的一些佛教雜訊,通通丟掉,這個才叫做說你跟我學。

  你跟誰學都一樣。你要去跟A法王B活佛,還是甲上師,甲乙丙的甲,就跟誰學都不要緊,你必須從新來過,把以前所學的通通放下。他不是沒用,但是現在會障礙你,你必須全部放下。當你學成以後,那些都可以起作用。但是你現在就不能拿進去。一拿進去,他就干擾。

  有誰要重新來過的沒有?都沒有,你看?不要光鼓掌啊,要做到才算。歡迎你重新來,幾乎你到哪裡都一樣。

  為什麼要皈依?皈依就是回來嘛。你要皈依這個師父,就是回來這個師父這裡來,依靠這個師父嘛。皈依之下就等於簽了合約。你說“師父,我現在法身慧命信托給你。”師父說“好,我給你法名。”那這個法名就是合約成立了,合約就成立了。那你就要完全放下,重新來過。當你不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時候,你的信心不能建立的。那麼以前的所有任何法名,也要全部放下,重新來過。對不對?

  那你腦袋不清一清,腦袋裡頭的毒一直在起作用,怎麼成就呢?對不對?弄清楚啊。

  所以跟各位講,你不要成為佛教界的盲流,不要成為佛教界的老油條,就是這樣。因為你毒中太多了,腦筋已經沒用了。看到師父,“他好看,長得蠻帥的,皈依。”皈依一下,拿個法名。你又要見師父的時候,皈依證趕快翻一翻啦,這個師父給的法名叫什麼。然後就去了,“師父,我是誰。”師父怎麼認得你是誰?

  你必須從新來過,要不然這你看不清楚。

  這幻智境界是一種三昧。這裡講的都是境界,三昧的作用。三昧的少分境界嘛,所以幻智境界就是三昧的幻智境界。這是不可思議的。

  那我們叫你放下其他的,他也是幻智啊。你放得下,當你學成以後,他自然都會起作用,不會有障礙的。但是你放不下,這個時候剛開始的時候,他是會障礙你的。

  所以真想修行的人,真想改造生命的人,這一點你要做好。要不然這些毒,不會毒死你的色身,但是他會麻痺你的什麼,法身慧命。這些雜訊,他會一再地干擾你,使你意識形態一再起作用,你完全僵化。

  那個,下午在跟安傑先生在談的時候,他說這叫“麻木”。這個字用得很好。你是完全麻木了,眼睛什麼也沒看到,景深太淺,整體性看不到。這個就是,用大腦過度開發的結果。

  好,這是不可思議的,自性有這種本能。如來入一切法的幻智境界,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你的自性能起這樣的作用。這兩個部分你要弄清楚,交互可以看得到。

  第八句。“觀察如來不可思議”,就是自性不可思議的部分,“普現三世一切諸佛悉皆平等。”

  普現三世,我們現在跟各位講,三世“過去、現在、未來”是同時存在的。你感受不到,你對未來根本就不知道。那你這個不知道,你會產生一種干擾。因為對未來無知,所以你會一直恐懼。對未來期望越大的人,恐懼越大。

  對未來沒有期望的人,不是死心的那種情況,對未來不寄予太大的期望,那這種人是什麼人?對未來完全不去勾引設想,這種人是活在當下。活在當下的人不會有恐懼。

  你要留意到啊,你對未來的期望、目標性越強越大的人,你的恐懼越大。

  所以越有理想的人,講到現實問題了,人沒有理想,人生特別苦,對不對?人的理想越大越好。所以我說啊,孫中山先生說“人人都可以當皇帝”,我跟他算了多少遍都算不出什麼時間輪到我能當皇帝。你活一百年,也不過三萬六千五百天。假設每個人當皇帝當一天好了,你只當一天可以吧?你這一輩子也只能夠有三萬六千五百個人當皇帝了,那你排名第幾號?中國十三億人口,你門都沒啊。那只是個概率而已,對我們來講這個概率太小了。只要當一天皇帝,連個概率都沒有。你知道嗎?但是每個人都這樣期望。所以當你期望越高,你的恐懼就越大,你的失敗率就越大。

  古人為什麼容易成就啊?他沒什麼期望。反正只要太陽出來,我就起床。起床以後就下田工作,太陽落山我就回家。腳洗一洗就上床睡覺。他每天都這樣。活到什麼時候,什麼節氣,刮風下雨,天熱了,天冷了,他很正常。所以他適合修行,他成就很快。

  我們呢?這個時間,因為你有那個預期,所以對未來的恐懼就產生了。因為你沒有預期,時間有什麼關系,時間就不存在了。知道嗎?

  因為你有預期,而各位要留意到,當你預期未來要如何的時候,請問你,你是活在未來還是活在過去?想想看,當你對未來冀望越大的時候,我告訴你,你是活在過去越厲害。

  像各位,你大概對極樂世界的描述,沒有人會去想說“我往生的極樂世界是一百零一層。然後,電梯嗖嗖嗖嗖上去了。”沒有,你只有七重欄楯、七重樓閣。然後那裡有沒有電梯?沒有。假如有電梯那是三菱還是奧迪斯,對不對?你沒辦法去想象,因為你還活在過去。

  所以我跟你講,你放心,當你死的時候保證你往生投胎到過去,你不會投胎到未來去。因為你一直活在過去的時代裡,你沒有活在未來。你對於未來,都是把過去的剪影,剪貼以後,接成你自己想的未來。你怎麼知道未來是長那個樣子?你是憑著你的記憶,你對過去的記憶,期望未來怎麼樣。對不對?所以你根本就活在過去,你沒有活在當下。

  然後你說是憧憬美麗的夢想,人類有夢想才偉大。那是狗屁啊!你那怎麼夢想,根本就是過去的亂想嘛。你知道三十年後長成什麼樣子嗎?你想我們結婚,然後生個孩子,三十年後,他們長大,那我們就可以怎麼樣。你要想到三十年,你連活著怎麼樣都不知道,你想三十年。這是什麼?當你這種期望越來越強的時候,你的恐懼就越強。而且你都活在過去。你知道嗎?

  這是人類最愚蠢的一項工程。你活在過去,你都以為活在未來,這夢想嗎?這個叫亂想,不是夢想,絕對不是理想,是你自己編織的一套理論。不對的。所以在這個時候,你對時間的觀念是完全錯亂的。

  活在當下的人,過去現在未來是同時具足的,沒有恐懼的。而能夠活在當下的人,你去注意看看,他的心很靜,而且他很神。他對什麼事情感應,他會感應。而那是真的感應,不是幻境,因為他的心很平靜。

  當你妄想很多的時候,你就完了。你的大腦起作用了,僵化了,麻木了。這個要留意到啊。

  那麼你的自性啊,本來具有這個能力,“普現三世一切諸佛悉皆平等”。三世就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佛是一切覺悟,一切諸佛就一切覺悟。因為他一切諸佛嘛。

  那其實他“普現三世諸佛悉皆平等”就好,為什麼還要“一切諸佛”?

  他講兩個東西,重復講,你的一切覺悟,所有的覺悟是一樣的。換句話說這生命是一致的,一致性,絕對的。我們跟各位講,這真理是絕對的真理,他不是相對的。你留意到這一點。

  那現在我再跟各位談一下,“幻智”的這種境界提出來以後。那你從這個觀點來看,佛法中所談的,像這裡講三世,從佛法的本質上來講,他是沒有三世的,從真理的本質來講沒有三世。但是,有為法中講是有三世。那麼這個三世在這裡講的意思,跟前面講的一切法的意思一樣。他有這兩個意義。

  當你動用大腦的時候就有過去現在未來。當你不動用大腦的時候,根本沒有過去現在未來,他只有當下。知道嗎?所以如來不思議,就在這個地方。自性,他顯現的時候,性起法界就是真理的這個狀況。可是緣起法界還有為法在運作的這個部分,他也是大腦造的。

  所以真理是有性起法界跟緣起法界。真理所存在的部分,有真理的這個部分,也有你所知道的非真理的部分。非真理的部分也在真理裡面。

  這點是你很難用大腦去體會的。你的大腦是有真理、有非真理。有真理、有非真理的那個真理是相對真理。

  我們跟各位談的是絕對真理。在絕對真理裡頭的,那就剛才所講的那種情況。分開一切法這個有為法呢,如夢幻泡影。可是當這些有為法全部集合在一起的時候,他就是真理啊。你要留意到啊。

  譬如說,我們這輩子是虛幻的,對不對?是假的嘛。那前輩子呢,下輩子呢,都是虛幻的。那你的這個生命洪流,從無始劫以來的這個生命,是不是這一切假的連在一起?那個是不是真的?那就是真的。對不對?你自己去想想你自己就好了。只是你迷惑顛倒,還沒證身嘛。是不是這樣?

  所以你從整體來看,這裡面的生生滅滅、成住壞空、生老病死、生住異滅的這些變化,其實他在這個鍋子裡面啊,都是真的。從單一事項,他是生滅變化。這生滅變化海是不離真理的范圍。有沒有?體會到嗎?所以用詞都有這種情況。

  這種經典,他的語言模式就是這個地方。

  為什麼我們一再跟各位講說,你一定要破解華嚴經的語言模式。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

  我想,講經你也聽很多了。單刀直入,直接跟你敲起來了,語言模式思維模式僅此一家,別無分號。對不對?我跟你講,不用大腦、直接用生命,修行才能成就。我跟你講,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眾鼓掌)再有的話都是仿冒。

  仿冒,假如有青出於藍,我們也鼓勵他。因為仿冒是最佳的稱贊如來。聽過沒?你要怎麼樣稱贊如來,你還不是仿冒嘛,對不對?佛怎麼樣,你就怎麼樣。這叫學佛嘛。學佛不是仿冒嗎?對不對?但是不用仿冒,常隨佛學。對不對?你就把佛陀的copy過來,這不是仿冒嗎?

  但是呢,當仿冒的時候,你要知道那只是知識,一般知見。你要變成你自己的,見性知見,而不是語言文字這樣copy哦。你自己要經過一個那個、這個,有沒有?那個過程,那就變成你的了,那就不叫仿冒。而事實上,走這條路都一樣,一定要走過。

  那你有沒有辦法,從心法上繞過一遍變成你自己的語言出來?這個才是根本。

  假如你不能夠自己從這個裡頭去轉一遍,然後變成你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的話,那不算。那還在仿冒的范圍裡,你不是真正的學佛。這是一個關鍵。

  這是第九句。

  第十句,“觀察如來不可思議”。這個是這六句基本的這種語言模式。哦,我忘了,剛才講,這總共只有六句而已。我們昨天講三句,後面還剩三句。我一直以為十句,所以看到後面三句,就想到前面七句了。其實前面只講了三句。所以這個不是第九句也不是第十句,這是第五句跟第六句。我講錯,你們應該提醒一下,還好呆好呆一直聽下去。我講錯,你也跟著一直錯一直點頭,奇怪。

  “觀察如來不可思議無量無邊諸語言道開悟一切諸法門海。”

  後面這一句是比較難解釋。“無量無邊諸語言道”,那語言就很多了。他不是中文、英文、日文的問題,你知道他什麼語言嗎?是你講正法還是不講正法。你要留意到這點啊。你講很多,什麼國論、女論、戲論,有沒有?這些,只要不觸及生命真理這一塊的,通通叫做戲論。那你不管談什麼,你談國家大事,什麼企業經營,談什麼專業領域,那些都跟你生命無關的。你要留意到。

  這些呢,只要你能夠透過這些東西,觸及到生命領域的話,那通通叫做開示。知道嗎?不管什麼專業領域都不要緊,你談論的什麼企業經營,或者運動,或者藝術,或者登山,或者是什麼行銷理論啦。

  所以我常跟各位講,你在專業領域裡,真的深入專業,而不是講不負責任的話,真的深入。然後在這個過程裡,自己本身有非常的投入,有自己的見地提出來的時候,你去注意到,我提供給你,你去留意一下。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書。那一天,我們一個簡單的統計,平均每個月,北京的書本市場上面,大概有一萬二千本新書發表。我跟各位講,光是念書的名字,封面的名字,你大概就念不完了,不要說看內容啦。

  這麼多書裡頭啊,你會發現會暢銷的書,他一定有一種狀況,就是專業。然後從這個專業裡頭,他跨領域。你去留意到。所有的專業跨領域,那你大概會說,假如我講電學專家,電學跨領域跨到哪裡去?跨到力學,還是跨到光學。那個都不叫跨領域。

  你去注意看,所有跨領域的書,一定從他的專業領域跨到生命的領域來,一定要講到生命或者人性這個東西。你去留意看看。

  假如只有在專業領域裡頭,講得再好,經典之作。經典之作是什麼,你知道嗎?就是教科書啦。你去留意看看,經典之作是不是教科書?換句話說,一個最偉大最了不起的這些專家到最後,也只是寫教科書而已。你知道嗎?專家,最大的成就他就是寫教科書。

  真正的成就,他一定跨領域。跨的不是另一個專業領域,一定跨到人性的領域來。

  那你就要知道,任何專業領域的,也就是“無量無邊諸語言道”。佛陀這一點很高明,完全承認你的專業領域,沒有否認你。

  這樣佛教界麻煩的就是這樣,你是專家,“什麼專家,專家沒用啦,學佛才有用。”有沒有?人家佛陀不是那種品性。佛陀的品性多好啊,對不對?“無量無邊諸語言道”,他尊重他。然後你要能夠轉化過來,跨過那個欄桿,跨領域,涉及人性的部分。這裡就講“開悟一切諸法門海”,就過來了,就涉及佛法了。

  今天你假如,佛教裡頭,心胸不能打開,對於專業的不能接納,而采取一種排斥、拒之佛門外的話,那個佛教即將被消滅。你必須接納。

  我們同修裡頭,有這樣的專家,那你就應該開導他,引導他涉及人性,涉及生命。這個時候,他會有更大的空間去發展。你要知道,所有的專業都在服務生命的,沒有一個專業領域不用來服務生命的。你去留意看看。假如那些專業領域用完以後,只歸專業使用的話,那根本就沒用的東西。知道嗎?他是要拿來服務生命的的,服務人類的,服務人性的。假如他不能服務人性生命的話,那你那專業要干嘛?對不對?所以當一個人,不管你在藝術領域裡頭,在運動領域裡頭,或者在任何領域裡頭,到最後一定回歸到人性的層面來。

  那天,那個誰,悉尼奧運的時候,得四面五面金牌的人是誰啊,一個女運動員。她把它通通繳回去了,因為她用了興奮劑。禁藥,不能用的。

  你要知道,第一名要做什麼的,就只有第一名這樣嗎?第一名是生命的展現嘛。所以你一個運動員,應該要具有生命感,不是一個機器呀。興奮劑以後,讓我的能力超過我的生命,那你的生命是假的。對不對?你要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更遠,這些都好,那你的生命的極限展現出來,那是生命。你用一個假的東西去促進你那樣子,那就不對啦。那是假的生命,不是真的生命。一個運動員,他都有這樣一個規矩。

  今天,你作為一個專家,你的專業領域不能服務人群,不能服務人生命的話,那個專業有用嗎?留意到這一點。

  所以,你看佛陀,多麼了不起啊!

  那我們呢?我們竟然搞錯了。“唉呀,當什麼專家,下輩子還不是三界輪回。”要不然要怎麼辦?要不然去死啊?你要鼓勵他,專業成就以後,回歸到生命的領域來,那個專業才叫有用的專業,不是沒用的專業嘛。

  所以告訴各位,家裡要有專家的話,你要感到高興,那是菩提種,那是菩薩種。趕快學成就,再進一步,不要說現在完全隔離,現在開始接觸人性,去了解生命。那這樣子,他的成就會更大,更具有生命感。這個才是一個健康的、正確的、佛教的知識觀。這只是知識的領域,知識觀啊。

  這個,理論上是這樣講,這叫理論。但事實上我們怎麼做呢?理論,華嚴講理事無礙。事上面,我們在四大過程裡頭,就叫做BQ廣場。

  BQ是佛智,對不對?IQ、EQ、BQ,我提BQ的時候,EQ這本書還沒有寫。BQ就是佛智,《華嚴經》裡頭強調的佛智。

  這個廣場是什麼?我們要邀請這些社會上的有成就的專家,把他的專業領域跟我們講,他有什麼發現發明。然後,我們來提問的就是“那你的專業跟我們有關嗎?跟人生有關嗎?生活有關嗎?生命有關嗎?”這在做什麼?激發科學家,激發專家,讓他去想一想“我發明這個有用嗎?”當然他有用,他在專業裡面有用,但是他不知道跟我們怎麼接軌。知道嗎?

  生產線剛成立的時候,工業革命以後,生產線剛成立。有很多人就專門做一件事,上班去,就夾個東西進去,有沒有?夾東西去做什麼他不知道,反正到後面到哪裡去也不知道。有些人在一個地方工作就一直做一件事情,他也不知道做那個干什麼?但是就把他做好就對啦。然後每個月領薪水,領薪水。領到他死啊,他不知道做什麼。有沒有?他做得很好啊,也得獎金,也升官啦什麼,但是他做什麼他不知道。有沒有?這個,很多這種人。

  你去看,也有這種情況喔。我不是說你,說到你純屬巧合,不過情節絕對真實啦。

  很多人一生在做,認真做,但不知道他在做什麼。他當然知道他在做什麼,可是他做的東西在干什麼,他根本不知道。為什麼有這種情況呢?因為他的專業,他不知道,他不知道在哪裡起作用。他只知道把那個東西用在哪裡有效,這樣而已。而有效以後對人類產生什麼影響,他不知道。

  但是你要知道,身為一個專家,不是鑽在那個洞裡頭的家。而是他能夠拿出來把他的專業知識貢獻給人類,那個專家,那才是有用的專家。專在洞裡頭,死在胡同裡有什麼用?要把他的專業知識拿出來奉獻給人類,產生積極的作用。那有很多活路可走。

  怎麼引導他,這個就是我們的重點。怎麼引導,這個就是BQ廣場的作用。

  有理就有事,事要有人去發心,盡行壽去完成他。我相信我們同修裡有很多人可以做這些事,有很多人有這種經驗,也有這種可能。在你的工作崗位上,工作范圍裡,都可以做這種事。我想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好吧,這是第十個。

  我們每一個部分,要怎麼講,每一個都可以講很多啊。他把這個獅子頻申三昧分六大類綱要,跟你提出來,這個裡面其實還有好多好多,獅子頻申三昧。

  你看看,我們在講三昧再講定。有沒有?你定到那裡啊,你的定就是坐到那裡,如如不動。那個定,你一定輸給佛像。佛像最厲害。擺在那裡,幾千年都不動。那個不叫定,三昧是很活的,在生活中可以起大作用。

  那這個部分,我們就跟各位講到這裡。

  那麼,這個普賢菩薩要把這個部分講一下,現在我們也把他簡單講一下。他真的要講的是“而說偈言”後面的這個偈頌的部分。

  這個地方我們要跟各位談的,這裡有一個密碼。這段話是誰寫的?是普賢菩薩講的嗎?還是釋迦牟尼佛講的?

  經文我們常常這樣讀過,“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此如來所入獅子頻申廣大三昧少分境界。承佛神力。一心瞻仰。”這個沒有問題吧。這個我在旁邊看,我也知道。

  但是,“觀察如來不可思議菩薩眾海”一直到“觀察如來不可思議無量無邊諸語言道開悟一切諸法門海。而說偈言”,這六句誰寫的?誰講的?你有沒有留意到,這經文走到這裡,他是一個公案啊?對不對?

  這六句到底誰講的?無解。對不對?你讀書大概都這樣讀,所以你也成不了專家。對不對?這經文就是這樣走過來,你也這樣誦過去,大家都這樣念。我告訴你,不止《華嚴經》,很多經典都有這種情況。

  我問你這是誰寫的?嘿,嘿,阿難寫的?是不是?還是摩诃伽葉寫的?還是文殊師利菩薩寫的?這是個密碼,公案哦,每個公案都是密碼。他就放在那裡給你看。那你就好呆好呆,就把他念過去,念完就算了。

  這個,兩個人。一個叫經家,寫經的人,做記錄的。一個是譯家,譯經的人。覺得你們這個地方的人應該要了解,所以,我就把你加上去。就這兩個。

  經家,我們統稱叫龍樹菩薩。因為他自己從龍宮把人家背出來的嘛,對不對?譯家呢?這部經是般若三藏翻譯的,是般若三藏加進去。

  這兩個人,到底是龍樹呢?還是般若呢?那我們現在就不知道。但是我跟你講。絕對離不開這兩個人。但是絕對不會是佛陀。

  但是這兩個人不要緊。這兩個人為什麼要加這個?這個你也不知道。但我告訴你,他們知道,必須要加這個。因為他把這六句講出來了,讓我們對獅子頻申三昧的內容就有了了解。

  我在講這經典的時候,你會很奇怪,我怎麼會知道。不是我知道,因為他們都講了,不是我講的。只是他用的語言跟我們用現代的語言不一樣,這是唐朝的語言。

  當時般若三藏在翻譯的時候,覺得你們唐朝人應該要把這個,就是把你整理一下。那麼以龍樹菩薩來講,當時經家。當然龍樹菩薩是個代表。那個龍樹菩薩這個意思是指,大智慧、有大建設的、覺醒的人,就可以叫龍樹菩薩。

  這些人把這經典記錄下來的時候,他在當時的情境裡,他有描述這些東西,但是可能不像現在這六句這麼完整。那麼,般若三藏在這個時候,他把他確定下來,把他定案。所以你看得很清楚。

  這個部分是很需要的。一個有責任的人,在處理事情,覺得你這個地方需要我做補充的時候,我就跟你補充。而這個補充,絕對不是私人個人的好惡之心。他是依循正法而來的。你知道嗎?這是可貴的地方。

  這一點,我提醒各位。你在讀誦經典的時候,多帶一點疑情,疑問。經典讀誦下來有很多這些疑問。這些都告訴我們,這些譯經家他們的用心,跟經家他們的用心。

  那我們,我可以告訴各位,你有很大的福報,你就這樣莫名其妙的接受了,吃飽就好了。你都不知道,那個廚師在做飯菜的時候,是多麼用功夫。對不對?假如我們大家吃飯的時候,吃菜跟吃飯一樣,都是白水煮開的,那天下早就太平了。知道嗎?就是這些廚師多變化,才會加油添醋,對不對?五味令人舌頭都麻木了。對不對?天下大亂也是這樣。

  但是,經家所加的東西,是真理,是符合真理的需要。這一點,你要絕對的信心。

  好吧,這個密碼我跟各位提到這裡。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講。

  《四十華嚴》第41講(2007年11月30日)B

  好,我們現在直接看偈頌的部分。這偈頌,就是普賢菩薩直接講的。這個就很清楚了。

  那麼前面那一段呢,很顯然他不是普賢菩薩的。除非普賢菩薩是跟譯經家說,約譯經家偷偷地說,呵呵,那偷偷地說,不在現場,不算,都只能算經家自己記錄的。下面就是普賢菩薩的語言。

  要講普賢菩薩的語言之前呢,我們要先跟各位講一些,這個都是你自己應該可以發覺得到的,普賢菩薩跟文殊菩薩有很大的不同。不止他們兩個有很大的不同,觀音菩薩跟文殊菩薩也有很大的不同。

  觀音菩薩的眼光裡都在看眾生有沒有困難,這個菩薩很奇怪,這個,好象巴不得每個眾生都很苦,他才好救苦救難。

  在文殊菩薩的眼光裡,看眾生大概都是基本條件具足,都是幸福快樂的人,所以他就一直要破他。他的語言都是破的,都講空的。

  這個普賢菩薩的眼光裡看眾生,都准備好了。什麼准備好了?手裡工具、鏟子、錘子、釘子、鋸子都准備好了。來來來,要干什麼?要蓋房子啊?

  所以這個就是菩薩的性德。因為他因地修法的情況,跟你修法的不一樣。你現在是一頭霧水,你要怎麼修?

  你要找的菩薩,是什麼菩薩最好?第一個是地藏菩薩,第二個是觀音菩薩。這兩個菩薩是吃飽飯沒事,專管眾生閒事。所以,他們就是專門等在路邊等你來問。問什麼路怎麼走,什麼路怎麼走?他很熱心地指導你,要怎麼走。因為你是迷失的,法界中迷失的生命,需要有人來幫你指導。那這兩個菩薩就像交通警察一樣,專門幫你處理這些的,其他菩薩很少發這種願。所以這兩個菩薩是,因為眾生苦而發心。

  假如你說是因為眾生苦,而發菩提心的話,那就以這兩位菩薩為本尊,在密法修法上這叫福德門,從這裡修福德。

  那你是文殊菩薩跟普賢菩薩這種性格的人,他是不太管眾生苦難,他不是不慈悲,他是智慧型的人,叫智德門。從密法上來講,他從智德門進來。那你有沒有什麼蓋障啊?第一個就是除蓋障菩薩,你要以這個為本尊,金剛薩埵為本尊,要普賢菩薩為本尊。除蓋障,要破嘛,就是文殊菩薩,文殊普賢為本尊。由這一方面的情況來入手的。所以他們的語言都不一樣。

  很簡單講,你要是選擇觀音、地藏菩薩法門,就要多修柔軟語。跟眾生講話的時候柔軟一點,要多贊美一點。“啊,你好乖啊!你好精進啊!你修得好不錯啊。”要這樣一直贊美,你要贊美到他不好意思,“我都一個月沒做功課了。師父還說我修得很好。”

  那你要修文殊法門的,那你就小心一點,你師父修文殊法門的,你最好不要被給他撞上。他第一個就破,就罵“你干嘛?修到哪裡去?邊走邊吃,東張西望。”他要破啊。破了以後再進來就是普賢菩薩。那普賢菩薩,“動作這麼慢,快一點!拿個鋸子干嘛?要據腿哦?你還不快點趕快去鋸樹,去鋸木頭。”那就會一直趕。這個兩個菩薩,從智慧進來的。一個是破,摧枯拉朽,一個是立,拼命建設。所以你就不得安寧。

  所以他們的語言各有他的模式。

  現在,普賢菩薩要開口講話了。那就是他的語言模式開始了,所以你看看他的語言有什麼不同。我們現在不講不同,先看他的特色。

  “一一毛孔中剎海,等一切剎極微數

  佛悉於中坐道場,菩薩眾會共圍遶”

  這是他最典型的。“一一毛孔中剎海”,“毛孔”我們跟各位講過的,是空間跟體積的最小單位。

  每一個毛孔裡都有佛剎,每一個毛孔裡不但有佛剎還佛剎海。三千大千世界是最大的單位,空間跟體積的最大單位。他不但放一個這種最大的單位在最小的單位裡面,而且還很多很多,像大海那麼多,最大單位放到一個最小的單位裡面去。那,這個在講什麼?

  用文字解釋,你知道啊,毛孔中有一切佛剎海,那你會覺得,你不會覺得嗎?很麻木,對不對?毛孔裡有佛國土,就念過去了,有什麼感覺,你說“我怎麼知道,”經文就這樣寫,我就這樣翻。把文言翻白話,那你不就麻木了嗎?你毫無感覺嘛。

  這裡面講什麼?你要提疑情啊。這毛孔裡怎麼可以把佛剎放進去呢?就像桔子要塞到醬油瓶子一樣。你怎麼塞進去啊?對不對?怎麼塞啊?應該有這樣的情況啊,

  所以第一個就告訴你,不是你大腦想象的那一套。這裡面在講什麼?這個叫做“小能容大”,叫大小無礙,大能入小。小入大無礙,這個大家都知道。大能入小,又能無礙,就是講這個境界。這是十玄門裡頭的第一條。普賢菩薩也是第一個講這個。這個就告訴我們生命中的狀態。

  前面講過自性。自性有多大?

  自性大概只有一點,一點,圓珠筆在紙上點一點那個點那麼大,大概比那個都還小。但是,他能光照法界。這個點能夠涵蓋,整個法界就入那麼一點嘛。佛剎海能入那個毛孔,就是指這個部分。而這個部分在經典裡其實出現很多。自性無所不在。

  自性為什麼無所不在?你在你自己的生命裡頭,你找找看,自性在哪裡?你說找不到,那不是非常小嘛。對不對?但是他窮盡整個法界。

  所以,用一一毛孔中剎海,三千大千世界這樣的佛剎剎海,入每一個毛孔裡頭,其實這個例子講得是非常地含蓄。整個法界都能入一毛孔,換句話說講,用世間的話講,我從一粒沙子裡面,能看三千大千世界,對不對?我從一粒沙子裡面,能夠看到紅塵中一切森羅萬象。這個你好像就感覺夠大了。這個不大,但是你世間話大概講到這裡,就了不起了。

  但是這個地方,形容得比這個大得多。你從一一毛孔中,能夠看到法界真理。法界真理不要在那哪裡看,毛孔中就能看得到,他意思是指這個。這是一個。

  那麼這個真理怎麼樣呢?你看,“等一切剎極微塵數,佛悉於中坐道場”。

  “等一切剎極微塵數”,就是說,這個極微塵數的佛剎,每一個佛剎裡佛都在裡面。等就等這些毛孔中的這些佛剎。佛都在裡面坐,你都看得很清楚。而且每一尊佛都菩薩眾會共圍繞。共圍繞是動,圍繞是動的嘛,他不是全部罰站在那裡啊,都在動。這就是生命的恆動性,佛無所不在。

  換句話說,在一個非常小的點上,你都能夠覺醒。佛是覺悟嘛,你都能夠悟到什麼,生命的存在跟價值。簡單講就是這樣子。

  而我們要一直在找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是什麼,找了半天也沒找到。你要到哪裡找?生活中就可以找。生活中的事就小嘛。一一毛孔其實就是生活中的小事嘛。

  洗衣服,什麼大事呢?掃地、拖地板,大事嗎?倒垃圾,大事嗎?琉璃台擦干淨,大事嗎?告訴你,你都懶著做。“太太做,媽媽做,什麼人都可以做,只有我不做。”“那麼小的事,像我這種人,怎麼可以做那種事?”你爸爸媽媽比你更唠叨的。你要留意到啊,生活中的任何小事,你大概不知道。

  我舉一個例子。有一次,我突發奇想,頭發給人家理要錢,那個時侯還沒出家,自己理總可以吧。對不對?自己怎麼理啊?沒理,怎麼知道?試試看嘛。

  小朋友抓來就先理了。沒人看到,理了就很漂亮啊,他也“我的頭是爸爸理的。”就很高興啊。

  他媽媽一回來,“頭發怎麼理那個樣子?”

  他緊張了。

  “是誰剪的?”

  他不敢講了。他腦子裡的啊,這個頭一定很難看。本來剪完以後不管怎麼樣,我總是說很好很美嘛。反正在頭上的發,他自己看不到啊,你給他講美就美了。所以他很高興啊,“嘿嘿,這是我爸爸跟我理的。”人家也不知道。

  他媽媽回來一看,“怎麼這…”.這麼一講,他信心崩潰了。然後呢,“哇”的就吵了,“我的頭很丑。”

  我說“頭不丑,哪有丑?我又沒給你理頭,我只是給你理發。”搞了半天,沒搞清楚。

  他媽媽把他抓去再給人理一遍回來,然後剩下上面幾根毛。

  以後再說“我跟你理發。”他馬上就跑掉了,那動作比孫悟空還快。

  生活中一個小事,你沒做,你不知道,這裡面是有三千大千世界。對不對?你去留意看看,好多事都一樣。理發不過是個小事嘛。是不是?花一點錢人家就給你擺平了。可是你自己來做的時候,是不是三千大千世界的大事了?你能不能從一件小事裡,去悟很多很多的東西?

  有很多人,人生中的觀念就一點一點轉過來,你的人生改變了。有沒有?人生、人性、生命,是非常重要的,有一點小東西就把你卡死了,你就完了,完了。什麼完了,你怎麼勸他也勸不回來。為什麼? 那一點,使他崩潰了。他得憂郁症,他自閉,甚至想自殺。有沒有?在那個時候,他有沒有辦法那一點想開了,哇,那個晚上馬上變白天。對不對?一點想不開,白天馬上變黑暗。那個想得開、想不開,只有一剎那間,那個就一點,一點就是毛孔嘛。這一轉變整個世界變了。有嗎?

  普賢菩薩這兩個例子你就看到。他都是從光明面看的,都是立的,有沒有?都是立的。

  我們跟各位講,普賢乘,你從這地方來,從人生、從生命看,從人性看。不要太物化,不要追求外面的。追求外面的就是是物化,包括知識、包括物質、包括人家的贊美,都是物化。你自己本身向內,去感受那生命的存在,那是很豐富很美好的。你要有一種感覺,經常的。

  你現在還沒有到達像佛入三昧獅子頻申三昧那樣永恆的,在那個地方。你要經常的,有一種你是窩在,窩這個字,窩在佛菩薩的懷抱裡。有沒有那種感覺?好溫暖啦,就像嬰兒媽媽抱著的那種感覺。

  你要怎麼回到那個地方,那時候就會知道最幸福,最安全。對不對?沒有恐懼,是不是這樣?有沒有?你留意看看。這一種美啊,不用外求。這種美啊,不用代價。不要說“我要包紅包才能得到佛菩薩的垂憐”,不用。

  而這個需要你的自己來,需要我們自己來。你自己要去感受,自己要去創造。人人平等的。這個就像陽光普照,不要成本。

  但是,你自己要用功夫。你不能祈求別人施捨給你,但是你自己可以做得到。你可以每天在睡覺的時候,觀想,不是包在被窩裡而是在佛菩薩的懷抱裡,可以吧?今天晚上就可以做到。(眾鼓掌)

  其實不一定啊,這是第一步。你隨時隨地你都可以這樣起觀,觀想,都可以,就是你的。生命是這麼樣的燦爛,這個叫燦爛,那種芬芳,你可以感受得到。絕對可以,每個人都可以,你放心。不要搖頭,對你自己有信心,回去自己去營造。

  假如你能夠跟家裡共同進行家庭華藏工程,那營造這個氣氛會更快。家人在聊天的時候,你就感覺“哎呀,這是菩薩海會啊。”

  但是在一起,就好像是動物園一樣,老虎碰到獅子,“嗯”,“哼”。那你要經過半年的時間去轉化,大家把不滿的情緒全部發完,那動物園、野獸園,那就過了。過了以後,“好啦,你講吧。”“這樣也對。”這個,大概要經過兩年的時間。過了以後,因為大家彼此有了共識,彼此大家了解了嘛。即使有誤會也過了,因為總是一家人嘛。

  但是你要知道,這是兩三年的時間,一定要耐著性子,等他來講話。一定要等,耐著性子。

  過了,你的業障會消很多。消了多少生死重罪,你要知道啊,你把那冤親債主變成菩薩海會,對不對?這功德有多大,你想想看。要不然我們家裡都是業障鬼。那些都是大菩薩,你都把他們變成業障鬼,你看你業有多重。

  這個一定要自己來,在生活中都可以。

  到這個時候,你會說“今生無所求,余願足矣”。這個願足矣,不是賺多少錢,不是買別墅,不是,都不是那些。而是你的生命真正的很踏實的,你滿足了,這個生而無憾。真正的無憾是指這個。其他的你都會有憾,遺憾,賺了錢,沒人跟你分享。成功了,也沒有人懂得。對不對?

  有很多人成功了。成功了,家裡人不認同,那種成功有用嗎?對不對?所以不在於成功,而在於圓滿。家庭生活先圓滿。

  好吧,這是第一句,我要跟各位談的。

  第二句,“一一毛孔所有剎”。因為前面講了,毛孔中剎海,這個都是普賢菩薩的語言模式,所以第二句就講“所有剎”海。一一毛孔裡頭有剎海,那麼“所有剎”。

  “佛悉於中坐道場”,把前面給濃縮下來了,四句變兩句嘛。

  “安處最勝蓮華座”,這個就比前面第一句更深入。前面只講了“佛悉於中坐道場,菩薩眾會共圍遶”,現在講到他坐在最殊勝的蓮花座上。

  各位知道蓮花座是什麼嗎?就蓮花座,誰也知道蓮花座是座。佛坐在蓮花上面,這也未免也太奢侈一點吧。蓮花座怎麼坐?

  蓮花是指清淨。而這個蓮花不是你想象的蓮花。你要知道蓮花座是什麼?你要讀《華嚴經》的經首。騎獅子座,那個座上有蓮花座。那個蓮花有須,知道嗎?那個須啊,須是重寶所成。蓮花有梗,那個梗是一切寶所成。

  那這個事,就跟你想象的不一樣。你的蓮花是那個污泥裡面長出來的。對不對?你講蓮花,你是想到那邊去了。大如車輪,你也不知道那車輪是怎麼來的,蓮花那麼大,大概品種不同吧,叫“波霸蓮花”。

  聽說,玫瑰花有一種叫“波霸玫瑰花”,一棵只長一棵這麼大。有沒有看過?有沒有?我在布裡斯班旅(Brisbane)看過。那個師兄自己家裡種了幾棵,“喔,那什麼花?”

  他說叫“波霸玫瑰。”

  我說“波霸玫瑰花,那麼大,那麼漂亮!”

  他說“一棵只能長一個,開一朵花。”

  不知道他不會還怎麼樣,不知道,那個也不能坐啊,坐上去馬上它就爛了。

  你要記得啊,這個成就,他是佛陀、佛菩薩經過千百億劫勞苦修行、德行成就的結晶。跟你講,他那個透過蓮藕,根部就是蓮藕嘛,蓮藕吸收那種污泥,然後鑽出來,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是不一樣的。那是你物理現象的蓮花。他這個蓮花,是德行所成就。

  他用蓮花來形容是,佛在修學的過程裡,他都是從污泥的世界裡頭來修的。他要修得成就,他是沒有目標的。這句話講的不對,不是沒有目標的,沒有目的性。他不是那種企圖心、為了個人的目標而去修行的,他是指這個。純粹是只有一個,單純的,為眾生、為正法、為覺悟這三個來的。他其他沒有,他不會為自己為名為利。他沒有這些所以叫清淨。他不是為個人成就,為了打響知名度,為了做什麼,沒有。但是呢,又在這個污泥的世界裡,就五濁惡世裡。

  那我們想想看,我們在五濁惡世裡能不能修這個?

  告訴你一個,你去類比看看。我們學佛人,“哎呀,現實生活不解決,怎麼求佛道”。所以啊,(台語),第一先顧好肚子,第二再顧佛祖。先顧,顧肚子顧好,再顧佛祖。所以你在做回向、在祈求的時候,“佛陀啊,那我把世間先事弄好佛陀,然後我就會在出世間法中為你服務。”有沒有?這個,你就已經占了污泥,你不能成就蓮花座。因為你的基礎上就不清淨嘛,蓮花座不成立。所以你“成佛”的時候,你放心,你一定坐在草地座。

  那你現在發大勇猛心,你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不必去考慮你自己的。我真的跟各位講,不必太在意你自己的。但是這是有條件的,你一定,那三個資糧道要弄好。

  不然,現在跟你們說,你不要在意你生活基本事件的時候,你一定是不負責任的,不是負責任的。我們講這句話是負責人的。你不要說“師父這樣講,好,我就回去發願說,佛、菩薩,現在通通交給你了,我只要一天念佛就好了。天天念佛,其它我不管了。”這是不負責任的。世間是要圓滿,是你世間的事。可是跟佛菩薩我不祈求,不要求他什麼,對我怎麼樣。你要留意這點啊。我們現在在語言上常常弄錯,這個弄錯就非常不好。希望,大家在這裡弄清楚。

  這一點,蓮花座,最殊勝的蓮花座,是你在發心的時候一定要徹底的清淨。這個都是德行累計來的。那,我們現在剛開始,你放不下,不要緊。我跟你講不要緊,因為你現在不要以這個為目標。

  但是呢,現在可以以這個為目標,逐漸去鍛煉自己。而且你一定要限定時間,三年或五年一定要做好。

  有什麼問題怎樣,你都跟佛菩薩講,“給你處理,我就守住正法,我修行。現在發生什麼問題,請佛菩薩處理。我只跟你講,是由你處理,那你派什麼天龍八部去,你就叫天龍八部去。”你就記得這樣。

  但是你前面資糧道一定要做好,那個資糧道沒做好的,那是不負責任的做法。資糧道做好,才是盡責任,有使命感,那你就有可以把業力交給法界。你假如資糧道不做好,業力沒有辦法交給法界。丟出去,撞回來你更慘,再加一條罪名——不負責任。

  好,“普現神通周法界”。這句話是大家容易弄錯的。神通會有。這“普現”這兩個字,我就要跟各位解釋了,再講一遍了。

  有些人學佛以後,皈依呀,受戒啊,或者發大菩提心以後,就開始再找“神通境界”。

  “我自從發心以後,自從皈依以後,自從受戒以後,或者自從結界以後,就一直生病。”

  我跟各位講,這個不叫前因後果。生病叫做生活現象,生活的境界,不是修行的境界,是??的。

  常常有人這樣講,“噢,自從皈依以後,我一直不順利。”你不順利跟皈依有關系啊?你也不要這樣牽托,通通賴到皈依上面來。

  有的,“噢,師父謝謝你啊,自從皈依以後,得你的加持,我事業一直很順利。”

  這個都叫迷信。皈依那麼厲害,皈依以後就叫你生病啊?這個都完全無關。這是生活境界。會生病、會成功、會失敗,生活中常有的,跟你皈依不皈依有什麼關系?對不對?你不要把他通通連在一起,這是迷信的。

  生活境界是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的,不要通通賴給三寶。三寶那麼倒霉呀。你只要賴一次,你就有一次業力,我跟你講,三寶不會那麼倒霉的。你要迷信也有業力。當然你這樣迷信是有福報的業力。那你說你把不好的通通賴給三寶,那你自有苦報的業力,不是福報的業力。但是,這個總是不好的,是迷信的。

  我們要講的是修行境界。修行境界我跟各位講,你一兩個月不見得看得到,半年應該可以看得到。你學佛以後精進,不管皈依受戒,你真的是在調整自己,大概半年以後你會發現,有幾個狀況。

  第一個,自己會感受到煩惱有沒有減少?第二個,跟家人相處,談話的時間有沒有增加?這第二個。第三個,周遭的鄰居、同事、朋友,經常在來往的人,對你贊美的逐漸增加。半年,一年你可以看得到。

  假如你沒有感覺到你的煩惱減少,假如你跟家人相處的時間沒有增加,談話的時間沒有增加,那你怎麼知道你的境界有進步?周遭朋友對你沒有贊美,你怎麼知道?所以我們自己都可以看得到。

  他還有幾個現象可以看得到。老板沒有給我加薪,薪水並沒有增加,可是我發現我的存款有點增加。我告訴你,你可以發現的到,為什麼呢?因為你學佛以後,第一個少打手機,少講電話,你看看,煩惱都減少了,然後因為一直做功課,沒有去買零食,沒有到處跑,所以錢就存下來了。對不對?薪水不一定加,但是你存款一定會增加。

  因為你已經開始在認真了,所以跟人家計較也少了。因為計較一少,家人就看到你變化。因為你不計較,有很多變化,一個臉色比較好看,第二個呢比較春風,第三個笑臉比較多。所以人家都看到你變了嘛。他一定會說,“哎,你最近變了。”那變得好,變得壞?變得比較好,也說不出來的,那就是佛的氣質。

  這個是修行境界。

  你會說,“這哪算?修行境界應該這裡長長長,一直長出來了。”那個叫做變牛魔王了,那個不叫修行境界,那一定是病變。對不對?

  所以,修行境界是在生活中轉變的。那你,怎麼跟你最近這種倒霉,這種皈依以後車子被偷了,早知道也不皈依。我告訴你,如果不皈依,不只車子被偷,房子也會被偷。那是生活境界的東西,不是修行境界。但是你常常弄錯了。

  因為修行境界會有這種轉變,所以叫普現,這個叫神通。因為他是全方位變化的,所以周法界。有沒有?

  你那個核心點抓住啊。那個解讀正確的話,這經文就很順。因為你那個東西抓不住。弄錯了,你的語言弄錯了,所以不對。你要留意到啊。

  這修行是非常好的,絕對是對你的生命有加深作用,不會有副作用。怎麼搞到雞飛狗跳、烏煙瘴氣呢?一定弄錯了。

  所以,學佛人越來越有一種現象,就心結會越來越開,心胸越來越大。心髒越來越大,不是得心髒病。心量越來越大,這是正確的。當然,因為你心量大,所以吃虧的也大,但那個吃虧你會覺得“吃虧便是福”。修行就是這樣子。

  所以社會會因為我們大家積極學佛而顯得更和諧,社會會因為我們認真學佛,社會會更祥和。原因就在這裡啊。所以,自己的轉變非常重要。

  這是第二句。

  第三句,“一毛端處所有佛”。你看,又在講最小跟最大。所有佛,一個佛一個佛世界,一佛就一佛剎,都是從第一句那邊來的。

  “一毛端處所有佛,一切剎土極微數”,都是講同樣的情況。

  “悉於菩薩眾會中,皆為宣揚普賢行”,都在弘揚普賢乘的行法叫普賢行。

  這個《法華經》裡講,在三界火宅內,是不是這樣講?那麼,長者勸孩子趕快出三界,說“屋子燒了”。火宅嘛,“快出去!出去!”“不要啊,這裡好玩,有糖果吃啊。”“到外面去,外面有羊車、鹿車、牛車。裡面糖果更多、玩具更好玩,快去!快去!”這個叫做誘騙,這個騙不是妄語的騙。誘導他出去嘛。經過各種,台灣話是“巧瓜騙”,“巧瓜騙”國語怎麼講?有沒有人會翻譯?“巧瓜騙”就是各種技巧,各種什麼奇奇怪怪的方法,把自己修出去了,修到三界外去了。你修行你會用各種方法。

  我跟你講,你一定要用自己的方法,不要一直問師父,像個呆子一樣,“師父,你說怎麼樣,我就怎麼樣。”那種呆子不會成就的。一定要自己用盡各種方法,你就會出去啊。

  出去以後,大家都找長者說“哪有羊車牛車鹿車?都沒有,只有陸地上一個大白牛車。”所以說,在三界內跟你講,有小乘、有中乘、有大乘,出了三界以後呢,只有一佛乘。大白牛車,就是一佛乘。那你要像孫悟空七十二變,各種方法變出去,只要出三界就好。

  這個,佛為了誘導眾生,只要出三界就好,他用種種的善巧方便,讓你去修行,搞到三界外去。到了三界外,沒有小乘、中乘、大乘,只有一佛乘。所以他在這個地方講的普賢行、普賢乘就是一佛乘,就是指那個大白牛車。

  那麼我們現在所聽的佛法,都是三界內佛法。各位知道嗎?三界內佛法就是從因向果修。那裡面有一個,你要像孫悟空七十二變,這樣子七十三變也要變出去,那個方法才對啊。那你現在,什麼方法也不變,就是“師父你告訴我,這樣比較快。”那個出不去。一定要自己完全投入,自己想盡各種辦法出去。那這樣出去以後就沒有什麼小乘、中乘了,出去以後通通到大白牛車那邊去了,通通變一佛乘。這個叫從因向果修。

  現在我們從華嚴來,是因為已經知道有大白牛車了,所以我們就鎖定目標,這個叫從果向因修。

  所以前面我一再跟各位談過了,你要到原始佛教來講就是從因向果修,這樣修過去啊。那麼我們現在是從果向因修,就是果地覺,因地心。從因向果,就是我們跟各位講,“苦集滅道”的“苦集”為疑情的修法。現在我們從果向因是從“滅道”為疑情的修法。這兩個是完全不一樣。從滅道這邊來修的,不是從苦集這邊來修的,所以這個叫普賢乘。

  一直我們修法,就多變了,變化就很多啦。但是,這裡面並沒有否認說,苦集的修法是錯。而且我們告訴你,原始佛教是你的基礎。沒有否認他,只是我們的行法方式有所轉變。

  這個是在這個地方,我們把普賢乘的部分,再一次跟各位做一個介紹。在經文裡,這個地方大概首先看到是第一個普賢乘,是普賢行。普賢行,沒有普賢乘這個字。下一卷經文就有普賢乘。

  所以普賢行直接來講,是指普賢之行。從文字上來解可以叫普賢行願。但是從普賢乘的立場來講,就不是這樣解釋。

  “此是普賢行,此是普賢境”,有個普賢行、普賢境。這是第一個,從真理來看,一切行都是普賢行。

  那你會說“那打人算不算是普賢行?”打人也算普賢行。他是這輩子被你打,因為前輩子打你。你打人就是前輩子打我,這輩子給我打回來,可以。

  前輩子他要沒打你,下輩子你就知道,你不要說人家陷害你,因為你這輩子亂編理由打人。所以下輩子你同樣的理由還給,那要加好幾倍。那你這樣打他,他心裡很不服,“這個,講不過你嘛,下輩子…”嘿嘿,同樣,你也會心裡很不服,你別怪。所以,不要去做那多余的事。

  此是普賢行,此是普賢境。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普賢乘有普賢乘的行法,從普賢乘來講。普賢乘之下有普賢菩薩,很簡單來講,我們叫教主,就本尊啊,這個普賢菩薩。依著普賢菩薩發願而行的人叫普賢行願。那麼,做一個實踐普賢行願的人叫普賢行者。對不對?有沒有?都很清楚了。

  所以這裡面有一連串的,普賢菩薩是什麼?這就是問題啦。普賢菩薩就是生命的原型。很清楚啦,生命的原型,是法界森羅萬象的本來面目。森羅萬象不是有為法嗎?有為法是假象啊,他的本來面目就叫普賢菩薩。今天你我他,也都是假象。你的本來面目OK,只有一個普賢菩薩。就這麼簡單。

  普賢行願就是兌現本來面目的基本軌則。普賢行願,這定義都很清楚啊,是法界運行的一個真理,一個軌跡。有沒有?很清楚啊。

  那普賢行者呢,是走在這條軌跡上面的人。你要邊走邊玩,也可以。你要很精進的,時速一輪一百、四輪四百公裡沖過去也可以。你要快、要慢不要緊,你只要走上普賢大道,那就對了。那要快,要慢,無所謂。所以,基本我們不鼓勵,各位一定如何如何,原因就在這裡。但是你一定要走正,走過來,走到普賢大道上。

  所以我們這裡一再跟各位分析。你看,出離心,依出離心生菩提心;菩提心。依菩提心生菩薩心;菩薩心,依菩薩心生普賢心。有嗎?一個一個上來,這普賢心。一路過來,出離心,菩提心,菩薩心,普賢心;出離行,菩提行,菩薩行,普賢行;出離道,菩提道,菩薩道,普賢道。有沒有?一個一個一個一個。

  所以,普賢乘是所有修法中的總結。他並沒有把出離道的這個部分給除掉,並沒有把聲聞勝的這個部分給除掉。前面的定義,我們已經講過很多,現在是從這個排比上面,你可以看得更清楚。

  第一個出現“普賢行”,我們跟各位簡單地說明一下。

  再來我們看第四句。“如來安坐於一剎,一切剎中無不現 ,十方無盡菩薩雲,普共同來集其所。”

  這個,我跟各位講,這個真的都是生命的現象。如來安坐於一個地方,一個佛國土裡,那麼一切剎中無不現,就佛、如來不動本座而遍三千。有沒有?如來在一佛國土成佛,一切佛國土皆成佛;如來在一個佛國土,他能夠身遍一切法界中。

  他從微觀來講,坐菩提樹下,遍三千大千世界,這是微觀看的。宏觀看的,在一個佛國土裡,他能夠在整個法界中,無處不現身。這是這個部分。

  所以你了解這個理論,那千處祈求千處應算什麼?對不對?所以觀世音菩薩,他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因為他有這種本事啊,所以眾生只要有求他,他必有應。這不是變成小CASE嘛,對不對?這是小CASE啊,那有什麼?本來我在法界中我無處不在啊。

  我們是以為說,觀世音菩薩一定住在辦公室裡,等著我打電話去求救,然後他就“嗖嗖嗖嗖”趕快過來了。你都不知道,原來觀世音菩薩就在你旁邊。就在你心裡,你只要一動念,他馬上“嘭”就跑出來了嘛。有沒有?

  這個理論講的,比你想象的還不可思議呀!前面兩句。

  後面兩句說“十方無盡菩薩雲”。“十方無盡菩薩”,我們前面十方的菩薩,有沒有?“普共同來集其所”,只不過講那個境界而已。但這兩個句,這樣念過去,你沒感覺。

  他們來干什麼?哎!講了一年多啊,對不對?是不是講了一年多?你看吧,這兩個句,要跟你講,我這一年多還略講。假如細講 ,我看講六年都講不完。這兩個句而已,就是前面的經文一直到這裡啊,是不是講這個?你看“十方無盡菩薩雲,普共同來集其所。”就是這個啊。我們講了一年,還掛在那裡,“一周年紀念”啊,就講這兩句而已。

  所以佛經有很多東西,你不把他翻箱倒櫃倒清楚,你不知道內容有多少。這兩句,很簡單兩句,就是前面的經文,兩卷多的經文,就講這個。有沒有?

  不是我啰嗦愛講,是他本來如此。你看,這兩個句把前面的講得一清二楚。不是我講的,是他寫的,這是普賢菩薩講的。你或許會說,你就跟他一樣,都那麼啰嗦,他講夠的不詳細,你講的比他更啰嗦。

  其實我們在講的只是舉例,只是大綱。即使我講的部分,還都只是大綱而已。所以要細講,真的是…《華嚴經》聽過吧?我們現在看的這是略本、小本。小本華嚴有十萬偈,我們將將才五萬偈而已啊。中本的那一千二百品,小本的四十八品。那中本的一千二百品,你看看差多少?大本的話,是須彌山磨成微塵數,一微塵一品。三千大千世界磨成極微塵,那麼一微塵一個偈頌,這叫《大本華嚴》,你數都數不完啦,還念得完。那《衡本華嚴》,《普眼華嚴》那就更不可思議。那你看我們講的,是不是綱要中的綱要?就是這種狀況。

 

上一篇:淨空法師:苦惱的時候怎麼辦?
下一篇:淨空法師:要記住這個色身是個魔,它貪圖享受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