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初心入道,則持戒一事,尤為要務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法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克論其要,唯戒定慧三法而已。然此三法,互攝互融,不容獨立。而初心入道,則持戒一事,尤為要務。故楞嚴雲,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是以如來初成正覺,即說梵網經菩薩戒。俾一切菩薩,並梵釋諸天,與夫王臣士庶,若僧若俗,迨及娼優奴婢,三途惡道一切眾生,同皆受持。是知此戒,乃如來煉聖烹凡之大冶洪爐也。

  良以六道眾生,雖則尊卑貴賤,種種不同。而一念心性,尚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但由宿世善惡各異,致使今生果報不同。如來鑒本遺跡,以故普勸受持。倘能依教奉行,則宿世惡業,可以頓消。現生福慧,速得圓滿。初則了妄即真,次則唯真無妄。自可復本心源,親證妙性矣。故雲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又雲汝是當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此如來金口為一切眾生所保任者,可不信乎。

  無名居士宿植德本,笃修淨業。欲令自他同出苦輪,選淨土著述之切要者,輯為淨土津要。既而又輯續編,擬以梵網經弁之於首。又以經文深奧,不易窺測。開遮持犯,難以解了。不有注解,實難普益。乃以清陳熙願所節略之梵網經疏注節要見選。則若文若義,自可一目了然矣。

  夫宏闡淨土,何以首列梵網。良以欲生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欲淨其心,非持佛淨戒不可。果能持戒,則貪瞋癡心,不發現行。戒定慧道,徹底圓彰。恆沙功德,無量妙義,不求自得,具現心中。所謂戒為法界,一切法趣戒,是趣不過。況又加以真信切願,執持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則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相冥相契。現生固已心佛不二,臨終不生淨土,將何生乎。縱令根機陋劣,未能如是。而以嚴持佛戒之清淨身心,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迨至臨終,感應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即使帶業往生,固已永脫輪回,高超三界。常時親炙彌陀,自可速證法身。況已業盡情空者哉。

  其有自诩高明,藐視戒律,及與淨土,謂自性清淨,有何善惡持犯自他淨穢。但任天真,即如如佛。從茲口口談空,步步行有。聽其言,則高出九天之上。察其行,則卑入九地之下。生為法門之敗種,死作泥犁之主人。較彼帶業往生者,尚天地不足以喻其否泰,況上焉者乎。

  其有欲現生親得實益,臨終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自可不虛所望矣。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三》:“梵網經心地品菩薩戒疏注節要跋”

  如來大法,普被九界。上聖下凡,鹹資鈞陶。雖法門無量,不易悉說。而總舉大綱,維戒定慧。良以入道之要,初則以戒執身,次則以定靜慮,次則以慧破惑。由是得以斷五住之煩惑,證三德之秘藏。故楞嚴雲,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此之三法,如鼎三足,若缺其一,便難安立。說雖有三,修在一心。以無定慧之戒,非出世之戒。無戒慧之定,非出世之定。無戒定之慧,非出世之慧。是知三法,原是一法。其言三者,以宏揚者注重為名,及修證者獲益判義耳。梵網經雲,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又雲,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可知戒之一法,統攝諸法。以故知識宏揚,學人修持,莫不以戒為先務焉。

  ……

  (光)惟佛教以孝為本。故梵網經雲,孝名為戒,亦名制止,孝順至道之法。夫依教奉行,方名為孝。能依教奉行,則凡佛所得者,己悉得之。則即煩惱以成菩提,即生死以證涅槃。方可不辜佛化,不負己靈。為出格之丈夫,作如來之真子矣。若不依教奉行,則袈裟之下,失卻人身,三途惡道之苦,窮劫未能盡說也。願受戒諸佛子,各各勉旃。

  節選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三》:“揚州普照寺同戒錄序”

 

上一篇:印光大師:居心行事,有如大地
下一篇:印光大師:其源總因不知自己是業力凡夫,不能自證解脫耳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