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惟賢法師:華嚴經要義 第三章《華嚴經》之傳譯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三章《華嚴經》之傳譯

  經典結集

  佛在世時說經典,並沒有文字記載,但是當時聽經的,在聲聞乘中,千二百五十人俱,其中有十大弟子:阿難、迦葉、目犍連、捨利弗、阿耨樓陀、難陀、富樓那等等。在菩薩眾中有文殊、彌勒、普賢等等,有天龍八部、人非人等,佛說法的法會規模很大。盡管當時沒有記載,但是在佛滅度後,大弟子們就將佛教經典的流傳作為第一件大事。

  佛入涅槃,火化以後,八國國王將佛的捨利子分別修塔供養。就在此時,迦葉、阿難就提出對佛說的經、律、論三藏要進行結集,最初結集就在王捨城外的七葉窟,以迦葉尊者為上首,由阿難誦經,優波離誦戒,富樓那誦論,這是窟內結集的經律論三藏,經典如《阿含經》等等,是原始佛教經典也叫小乘經典。另外,還有窟外大眾部的結集,系大乘經典。

  除了大眾部結集以外,根據歷史的記載,還有文殊菩薩和阿難結集大乘經典。文殊菩薩是實有其人,據載,佛入涅槃以後四百年間文殊菩薩都還在,文殊菩薩和阿難所結集的大乘經典中就包括《華嚴經》,這是有根據的事實。

  歷史上又將經典的結集分為:小乘經之結集、大乘經之結集、秘密經之結集。經過多次結集,形成了八千多卷的藏經,當然現在新編的藏經共二萬三千多卷,這是把後來歷代祖師大德的著述也加進去了,包括顯教、密教、大乘教、小乘教等經律論三藏。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以後,又經過中國歷代的祖師,特別是兩晉到唐朝時期,進行不斷的翻譯,費了很多人力、心血,才有我們現在這麼多經典的存在。

  龍樹菩薩取《華嚴經》

  佛滅度後六百年間,龍樹菩薩出世,專門弘揚般若,其實,他不單弘揚般若,其他宗派都弘揚,稱為八宗祖師。根據《華嚴經傳》的記載:龍樹菩薩在大龍菩薩的指引下,到了娑伽羅龍宮,在龍宮中見到《華嚴經》,分為上、中、下三部,其中上部、中部特別多,卷帙浩繁,只有下部卷帙少一點,適於在人間流傳,所以龍樹菩薩就帶出來,開始在印度流傳,為解釋《華嚴經·十住品》,還寫了一部書,叫做《十住毗婆沙論》,一共十七卷。

  龍樹菩薩又叫龍猛,為何姓龍,因為種族是龍族,為何叫樹呢,是母親在樹下生出來的,生下來以後很不平凡,學問廣博,特別不同的是他還學神仙術,具有神通。他的傳記上記載:他有隱身法,隱身法一使,任何人都看不見他。但那時他是外道,沒學佛以前,就有些不正當,他伙同其他道徒混入國王宮中,對宮女進行YIN亂,後來被發現,盡管他能隱身,但王宮宮門一關,御林軍步步為營,掄刀亂砍,其他的道徒都被殺了,龍樹雖然聰明,躲過了這場殺戮,但受到了很大的驚嚇,此事讓他銘記於心。

  他這時才開始有點覺悟,知欲為苦本。五欲境界是痛苦的根本,是流轉生死的根本,樂是苦因,貪戀五欲就把自己送入苦海中,墮入深淵中,特別是流入生死苦海中,輪轉不息。大家想想,現在社會上,就是這麼一回事,唱歌跳舞,跳得妻離子散,賭博打牌吃嗎啡,也是弄得家破人亡!樂為苦本啊!龍樹菩薩因此生起出離心,皈依三寶,並經明師指點學習經論,弘揚大乘,後來還帶了很多弟子。

  佛陀跋陀羅譯《六十華嚴》

  第一位把《華嚴經》弘傳在世間的是龍樹菩薩;第二位就是東晉時候的西域僧人佛陀跋陀羅,翻譯成華語叫覺賢,這個高僧博學群經,特別精專禅教、戒律,其他大乘論藏都懂。

  佛陀跋陀羅先到了長安,那時鸠摩羅什還在長安。鸠摩羅什也是一個譯經家,但是佛陀跋陀羅在長安與鸠摩羅什一派的見解不合。鸠摩羅什講般若,而佛陀跋陀羅偏於講華嚴,講法界觀,這兩種見解就有些差別,佛陀跋陀羅提出來“一微空故眾微空,眾微空故一微空”。此觀點提出來以後,鸠摩羅什都弄不清楚,覺得很怪:中觀講一切皆空,諸法皆空,還分什麼一微空、眾微空?殊不知華嚴法界觀就從“一個真心,涉諸事相,建立緣起”這方面來講的,其義理是一致的,特別突出講事事無礙法界,從事相方面來分析,從緣起法來分析,這就比較寬廣。

  由於見解有點不合,佛陀跋陀羅受排斥,後來他就離開長安,到了江西廬山,在廬山住了一段時間,翻譯了很多經典,當時被譽稱為廬山十八高賢之一,現今廬山還存有他的譯經台。

  晉朝義熙十一年,佛陀跋陀羅又到了建康,就是現在的南京,在南京道場寺,與法顯大師(歷史上出名的翻譯家,到過斯裡蘭卡,寫出《歷游天竺記傳》),合譯關於戒律方面的《摩诃僧祇律》,還有《大般涅槃經》,就在這期間,他翻譯了《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一般稱為《六十華嚴》。

  實叉難陀譯《八十華嚴》

  在唐代,武則天海聖元年,由於武後的啟請,為何當時武後還要啟請呢?因為《六十華嚴》還不全,後面幾卷沒有,她聽說於阗有個高僧叫實叉難陀是研究華嚴的,很有學問,那裡有《華嚴經》的全本,所以武則天就派人去迎請實叉難陀。

  實叉難陀翻譯成中文叫學喜,他被請到當時的東都洛陽,在東都洛陽的皇家寺院遍空寺,同其他的高僧一起,譯出《華嚴經》八十卷,比六十卷多。八十卷是三十九品,四萬五千頌,一般稱為《八十華嚴》。

  在譯的過程中,武則天親自到譯場關心,譯成後,親自題寫書名,寫序言,今天法會上唱的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據說就是武則天當時寫的。《華嚴經》譯成以後就在皇宮中弘講。後來實叉難陀回到於阗,唐中宗又把他迎請回來,不久就得病圓寂了,火化後舌頭燒不爛,有很多捨利子,他的弟子又把捨利送回於阗修塔供養。

  般若三藏譯《四十華嚴》

  唐德宗貞元十二年,印度到中國來的高僧般若三藏,般若是智慧的意思,又在長安崇福寺翻譯出《華嚴經》四十卷,一般稱為《四十華嚴》,是《普賢行願品》的廣本。這四十卷《華嚴經》的標題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後來又譯成了《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略本,將略本附在《八十華嚴》後面,是第八十一卷。現在流通的單行本一般是《普賢行願品》,也就是《四十華嚴》的最後一卷。

  以上從龍樹到佛陀跋陀羅、實叉難陀、般若三藏,就是《華嚴經》譯傳到中國的經過。

 

上一篇:惟賢法師:華嚴經要義 第四章《華嚴經》在印度、中國的傳承
下一篇:惟賢法師:華嚴經要義 第二章 經題略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