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古老的教誨教導我們“君子成人之美”,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也就是自己想成就的、想得到的,我們也幫助他人去成就、去得到。這一點我們從世界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身上就可以得到非常明顯的證明。
李嘉誠先生是做塑料橡膠產品起家的。1973 年,全世界發生了石油危機,而塑料橡膠的原材料就是石油。在這個時候,香港有一家進出口公司,為了發國難財,把石油的價格提高了八倍。這種情況下,很多的中小企業就面臨著倒閉的危險。如果李嘉誠坐視不管,這些企業都可能因為石油危機沒有原材料而倒閉。但是李嘉誠沒有這樣做,他反而主動把這些中小企業的老板召集起來,讓他們把所需要的石油的數量報上來,然後一起到國外去訂貨。大家集合起來,訂的貨多,價格也就便宜。
從訂貨到收貨這段時間裡,李嘉誠把自己庫存的 13 萬噸石油以當時市場價的一半賣給了這些中小企業,讓他們能夠有一個周轉的過程。而李嘉誠收到石油後,他又以當時進價把 20 萬噸的石油賣給了這些中小企業,使那些還沒有來得及訂貨的企業也有了石油得以周轉。
經過這件事以後,這些塑料廠家都把李嘉誠稱為救世主,稱他為一個義薄雲天的人。從這裡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李嘉誠先生在以後的事業中可以獲得那麼多的助力,可以獲得那麼好的人緣。因為在當初最艱難的條件下,他都不肯去侵犯那些中小企業的利益,在平常的時候,他怎麼可能不講誠信,怎麼可能去傷害到他們呢?
現在很多孩子被問到自己最崇拜的人,他們會說 :“我最崇拜李嘉誠,我也想成為世界華人的首富。”這些孩子只是看到了李嘉誠是首富這個結果,而沒有想到學習他的義薄雲天,沒有想到學習他那種高尚的道德、他那種仁愛精神和誠信的品質。
李嘉誠先生這種行為確實體現了中國傳統的教誨,那就是“見人之得,如己之得”,看到別人有所收獲,就像自己有收獲一樣的高興;“見人之失,如己之失”,看到別人有損失,就像自己受到了損失一樣,感到萬分的焦急,也會想方設法地給以幫助。在這樣的觀念熏陶下,就不會有嫉妒的心理,特別是那些能夠做出很大事業的人,更有那種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魄。所以中國人說“量大福大”,一個人氣量越大,所獲得的成就也就越大。
有一位記者在與李嘉誠先生會談後,提到李先生給他留下的三點深刻印象:
第一,李先生開場問我們四個問題 :當我們夢想更大成功的時候,有沒有更刻苦地准備?當我們夢想成為領袖的時候,有沒有服務於人的謙恭?當我們希望改變別人的時候,是不是知道什麼時候改變自己?當我們在批評別人的時候,是不是知道該怎樣自我反省?
李先生說,這些問題,沒有人可以為你回答,只有你自己知道怎樣活出答案。
第二,我們問李先生,他認為成長為一個企業領導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
李先生講,一個領導要懷著寬容的心、公平的態度去對待同事、股東、下屬以及任何人。沒有容人之量,凡事以敵意揣測別人,以自我利益為中心判斷事物,就一定會失去機會,並且會使人生不快樂。要敞開胸懷,以善意誠意待人,懂得捨,懂得不爭,就會爭取到成就。而且,領導一定要有責任感,當困難出現,危機出現,要勇於擔當,分配利益的時候要善於讓,出現失敗的時候要承擔責任,這才是做人,做領導更應如此。
第三,我們問李先生,為什麼企業如此之大、財富如此之多,還每天如此努力,早上 6 時起床一直忙碌到晚上 10 點,甚至 12 點。
李先生說,一個人一生能用的錢是十分有限的,他一直喜歡勤勉節儉的生活,不與別人去比,在他的兩個孩子還只有十多歲的時候,他曾領他們到路邊去看一個七歲的女孩,由於家裡很窮,女孩下午放了學就在馬路上鋪個報攤,坐在地上,在寒風裡一邊賣報紙一邊做功課。他對他的兒子說,如果你們能做到這樣就一定會成功。
李先生說,一個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暫的,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擁有什麼,而是在於他干了什麼,付出了什麼。他的座右銘是“建立自我,追求無我”。他認為我們都很年輕,應該全身心投入創造更大的成就,同時為家人、為朋友、為別人、為社會奉獻更多的價值。他還提醒我們,要堅持不要松懈,要努力追求更高,創造不平凡自我,實現人生的意義與目標。
最後,李先生送給我們一句話 :栽種思想,成就行為;栽種行為,成就習慣;栽種習慣,成就性格;栽種性格,成就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