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介紹 :經咒頌念

 

濟群法師:第六章 忏悔業障願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六章 忏悔業障願

  【復次,善男子!言忏悔業障者,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嗔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忏悔,後不復造;恆住淨戒,一切功德。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忏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忏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困擾人生的重要因素

  這是普賢的第四大願:"忏悔業障"。忏悔在修學佛法中非常重要,因為無始以來由於無明和貪嗔癡的原因,使我們造下了種種的罪業,這些罪業招感的果報,造成我們修行的障礙。我們要忏悔的障礙有三種:一是煩惱障,二是業障,三是報障。

  (1)煩惱障,主要包括貪心、嗔恨心、愚癡、我慢、嫉妒......這些煩惱阻礙我們去修行。因為有貪心,使人造罪業。貪心使人不得安寧。你要打坐,因為貪心,所以總想著貪著的東西:有時想著哪筆錢還沒有賺,想要的哪樣東西,還沒有搞到手,所追求的某件事還沒有實現......所以貪心影響修行。嗔是記恨心,一個人記恨心重也很難修行。假如你跟人家吵架之後,時時處在一種記恨、無明火、想報復的心理狀態中,打坐時,你能坐得下去嗎?坐不下去的。因為內心有煩惱,不平靜。愚癡,就是沒有智慧,不明白事理,這也是修行的一種大障礙。比如說,有人聽佛法怎麼也聽不懂,看經教怎麼也看不進去,根機太鈍,這種人也是很難修行的。懈怠是懶惰,或者說是放縱自己,打坐時,瞌睡來了,腿有點麻了、酸了,就想,睡覺算了,明天再修吧!還有的人放縱自己,克制力差,經不起外界環境的干擾和刺激,見別人玩得開心,就放縱自己,不分時間地看電視、電影,跳舞,天天搓麻將。時間長了,就養成一種習慣,想改也改不了。搓麻將,搓上隱了,聽見搓麻將的聲音,心裡就慌,就想坐下搓幾圈,贏了還想再贏一點才肯下來,輸了又想再多搓幾圈,想把本錢撈回來,是不是?搓習慣了,一天不打,就感到空虛、難受、坐立不安。所以,學佛的人,不能隨便放縱自己,要把心收回來,不去執著那些對我們修行沒有利益的事情,這樣的話,打坐、念佛的時候,妄念就會減少。

  (2)業障。在佛教理論中,業,是極為重要的核心概念。業,是梵語羯摩的意譯,從身口意產生。身業,指人的行為或行動;口業,指人的語言表達;意業,指人的思想、意志或心理活動。從身口意發生各種業之後,業力會折射成影子,變成一種潛在的力量,影響著未來生命的發展。

  我們無始以來,做下許多不應該做的事,造下了許多業力。我想打坐,但是身體有病,患有腰腿痛疼的毛病,經常臥床不起,三天兩頭往醫院跑,這是業障。有的人,家庭經濟十分困難,想修行,但沒有時間,為了謀生,一天到晚,拼命地掙錢養家糊口,這也是修行的業障。業障就是障礙。有的人,經濟條件好,人又十分聰明,但他不信佛法,或者生在聞不到佛法的地方,根本不知道世間上有佛法的存在,永遠也聞不到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的名號,永遠沒有機會接觸佛法,永遠沒有機會接受佛法的沐浴、洗禮,接受佛光的普照。全世界五十幾億人口中,能夠聞到佛法的人,並不是很多。我們今天有機會聽聞佛法,有機會修學佛法,應該珍惜時間、生命,加倍珍惜佛法!人生難得,佛法難聞!時間在翻著生命的日歷,我們要認真對待,珍惜聞到佛法這份福報!

  為什麼有的人能聞到佛法,有的人聞不到佛法呢?這就是業力、業障的緣故。比如你想出家修行,但你是家裡唯一的兒女,父母不同意你出家,你不聽,父母在你面前要死要活,你一定要走,他就上吊,看你往哪兒走?這個家你就出不成了。這是業障。但是也有很多父母送子出家修行。像我吧!從小就生在一個信仰佛教的家庭裡,十幾歲就出家了,一點障礙也沒有。我不知不覺地來到這個世界上,我來到這個世界,好像就是為了出家。還沒有認識佛法,我就出家了。出家時也搞不清楚為什麼要出家?反正那時候就出家了。起先也不知道出家的好處;後來學了佛,才知道佛法原來是這麼好。

  我們在學修佛法的過程中,不管遇到任何障礙,不要埋怨或責怪客觀環境和其他人。我們要反觀自己,想到障礙的出現是自己過去造下的業障,在佛陀面前誠心忏悔。修行碰到人和環境對自己不利時,應這樣去想,不是別人的錯,而是自己業力的錯;不是環境不好,而是自己的業力不好。必需甘心地去承受,然後想方設法改善它。

  (3)報障,因為一個人有了煩惱,就會造下種種的罪業,造了罪業之後,就要受到報應。因為造下的罪業,就像種子一樣,種在自己的生命裡,時候到了,就要受到報應。也許有人會說,我看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干了許多壞事,為什麼還活得好好的?;有的人做了許多好事,為什麼他處處都不得意呢?你們說說這是為什麼呀?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沒到。你看農民春天把種子播到地裡,到了秋天才能收獲。所以,干的壞事好事不是馬上就有結果,要等待因緣。

  業與果報

  佛教的因果報應,強調因緣。因是事物發展的內在因素,緣是事物發展的外在條件。舉個例子來說:我們把稻種放在倉庫裡,種子能開花、抽穗、結果嗎?不能。這些種子,必須有適合它生存的條件,它才有生命。如果離開了陽光、土壤、水分、氣溫、肥料、人工管理等這些條件,它就不能開花、結果。因果報應也是一樣,做了好事,做了壞事,沒有得到報應,這是因為外在條件、內在因緣還沒成熟;條件成熟了,遲早是要報應的。報應在佛教裡有幾種情況:有現報,現在就受報;有生報,來生才能報應,我們看不見;後報,可能要幾十、幾百、幾千甚至幾萬生才能受報;還有不定報,受報沒有一定的時間。

  業,又有定業和不定業。定業,是必然要受報的;不定業,是說這種報應沒有一定,可能受報,也可能不受。我們怎樣去區分定業和不定業呢?所謂定業,是我們故意存心造下的業。例如某人,蓄意謀殺一個人,這種業就是定業;相反,一個人無意間踩死一只螞蟻或蟲子,雖然傷害了一條性命,但不是故意的,不是有心要殺死它們,這種業就叫不定業。這種情況以後可能會受報,也可能不會遭受果報。

  另外,定不定業,也從忏不忏悔說明。你做了某件對不起人家的事,傷害了他人,要是你不感到慚愧、內疚、自責,一點悔改的心都沒有,那你做的壞事,就會貯藏在自己的生命(阿賴耶識)裡,等到業力的因緣成熟以後,將來一定會受到果報。就像你傷害了別人,對人家不表示一點歉意,對方一定懷恨在心,將來有機會肯定要報復你。反過來說,如果你傷害了別人,感到非常後悔,主動去向人家賠禮道歉,求得別人的諒解,對方氣消了,他就不會恨你,報復你。這樣的話,你的業力也就消除了。所以,我們做了不應該做的事情以後,要發自內心地譴責自己,誠心忏悔自己的罪業。不然,你的罪業就消除不了。所以,忏悔業障是重要的修行。

  忏悔是人格的清洗劑

  忏悔的意思是什麼呢?忏,忏除過去所犯的過錯;悔是後悔,改過自新。忏悔是對自己所犯的錯誤,生起悔過心理,痛改前非,保證不再犯第二次了。忏悔,並不是佛教特有的法門,像基督教、伊斯蘭教都很重視忏悔,共產黨也講批評與自我批評。佛教的忏悔跟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如基督教、伊斯蘭教忏悔,他們向誰忏悔呢?向上帝、教主忏悔,求得主的寬恕、饒恕。主寬恕了你,你的罪業也就消除了。佛教的忏悔主要是面對大眾、面對自己,雖然有時也在佛的面前忏悔,但主要是自我譴責。

  忏悔,是人格的清洗劑。佛陀在經中說:有兩種人在修學佛法上能有成就,第一種是能如法如律的去修行、生活,不會犯罪;第二種人是犯罪之後能忏悔。一個人有缺點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誤,沒有悔過之心,這種人才是最可怕的。所以,當我們犯了錯誤之後,一定要誠心忏悔,痛改前非,保證以後不再犯罪,這樣在修學佛法上才能有成就。

  平常的人,都知道把生活的環境衛生打掃干淨,然而沒有注意打掃、清洗自己不良的行為,沒有想到去清除自己思想和言行上的污垢。由於無始以來,我們有很多煩惱,造下了很多罪業,我們的人格被貪嗔癡污染得一塌糊塗,如果不用忏悔去打掃清洗自己被罪業污染的人格,那我們的人格將是一個什麼樣子呢?就像一件十分漂亮美觀的時裝,本來很干淨,如果一位女士穿一段時間,穿髒了,脫下來也不洗,往那裡一放,過幾天拿來再穿,再脫;再穿,再不洗;過幾天,拿出來聞聞再穿,時間長了,已經髒得不能再髒、臭得不能再臭了,然後就這樣一直穿下去,一次也不洗。你想這件衣服將會是一個什麼樣呢?

  我們的人格也像新衣服一樣,本來很干淨,因為有了貪嗔癡的原因,使我們犯下了許多罪業。這些罪業,把我們的人格染污了。因此,我們現在學習普賢菩薩的第四大願"忏悔業障",使我們懂得用佛法的忏悔法門,去清除自己心靈上的污垢,使我們的人格恢復到本來的面目,這樣我們才能夠成佛!

  由貪嗔癡造諸罪業

  "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嗔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普賢菩薩想自己(當然也包括我們在內)在過去無窮無盡的劫數,一直到現在,由於貪嗔癡煩惱,造下了身口意業。諸,包括所有的一切惡業,多得不可以用數目來計算。佛教裡把貪嗔癡稱為三種不善,因為人類的一切不良行為,以及世界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罪業,大到世界戰爭,殺人放火、偷盜搶劫、謀財害命;小至撒謊騙人、勾心斗角、面和心不和、相互利用、賣東西以假亂真、短斤少兩......這一切丑惡現象的存在,都是由於貪嗔癡三種不善造成的。

  貪心使我們殺生,見錢眼開。自己沒錢花,見人家很有錢,日子過得比你好,出手比你闊氣大方,覺得自己活得不風光,趕不上他人,於是圖財害命,起心殺人,造下殺業。另一種人十分富有,錢財用不完,今天吃雞,明天吃鴨,後天吃蛇,慢慢地吃受保護的動物。吃來吃去,不知吃什麼才合他的口味。結果許多無辜眾生的性命,不幸倒在他的嘴下。這種人貪著一時的口福,傷害了許多無辜的性命,到頭來得了肥胖症、動脈血管硬化、高血壓等等,錢沒有用完,折福短命!因此,我奉勸諸君,嘴下留情,以免自害害他。

  貪心還表現在另一種人身上。如某個男性貪著美色,見那個女的長得漂亮可愛,拼命地追啊、追啊,想占有她。如果遭到女方的拒絕,或者這人已經有男朋友了,於是就去強奸、或是毀容,毀了別人的身子、容貌。社會上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所以貪心既害自己也害別人。貪心也是罪惡的根源,像黨政領導干部中的一些腐敗分子,利用手中的職權玩弄女人、貪污受賄,結果,貪心把烏紗帽給丟了,貪心把自己送上斷頭台。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如果貪心不除,那我們學佛就沒有多大的意義。

  嗔心對於學佛的人來講,也十分有害。嗔心會使人失去理智,為了一件小事,雙方爭執起來,互不相讓,誰也不服誰。矛盾激化,大打出手,打著打著,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嗔恨心重,使人犯下殺人罪業,這種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時有發生。舉個例子來說,有一個男青年,剛剛發了工資,幾個朋友在一起聊天喝酒,本來大家玩得很開心,突然有人提議打麻將,這位青年起先站在一邊看,並不參加。後來看見有人接連摸了幾把,贏了幾百塊,見別人得意高興的樣子,加上嫉妒心的慫恿,心裡不服氣,上去摸幾把給他瞧瞧。結果手氣不好,一個月的工資,不一會兒就鑽進別人的口袋裡去了。帶著一把無名火回到家裡,在妻子面前交不了差。正在妻子唠叨、吵得心煩的時候,家裡的一條小狗見男主人回來,本來是上前親近,表示歡迎主人的到來,沒想到主人拿它出氣,用力一腳把這條小狗給踢死了。所以嗔心使我們亂殺無辜,嗔恨心使人妄語、邪YIN、偷盜......這裡就不一一點明了。

  總而言之,如果人類的貪嗔癡存在一天,人類一天就得不到安寧。有的人說,現在國家很窮啊,世界上有很多人吃不飽飯呀,所以有很多人去犯法,如果哪一天富起來了,犯罪現象就會減少了。其實不然,富起來也會有人犯罪,因為人有貪嗔癡,即使社會進步了,國家富強了,犯罪現象也還是不能避免。像西方國家,如美國、英國的人都很富,但他們國家犯罪的人也不少。所以不在錢多錢少的問題上,而是在世界上的人,有沒有一顆健康的心靈和一種健康的心態,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因為有了貪嗔癡,造下的罪業到底有多少呢?說出來,不要把你們嚇得暈過去:"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們無始以來造下的罪業無量無邊,好在所犯下的罪業沒有實質和形象,如果有的話,整個虛空和宇宙都容納不下我們的罪業。

  我們是什麼人呢?我們都是罪人。我們的罪業很多,所以基督教有"原罪說"。那有的人會說:我這一生,自懂事以來,對人一直很好,從來沒有干過什麼壞事,包括一些學佛的人,也有這樣說的。可是,一個真正學佛的人,他會發現自己經常都在造罪。《地藏經》中說:"閻浮提的眾生,起心動念無非是罪,無非是業。"我們一天到晚有多少不好的念頭,你們有誰統計過嗎?有人說:只要心好就行了。可是,什麼叫心好?好的標准是什麼?一個人的心一天到晚,有多長時間是好的,你能搞得清楚嗎?其實,我們一天到晚有意無意中不知傷害過多少人,不知不覺犯下多少罪業了。

  如何忏悔

  無始以來造下的無數罪業,應該如何忏悔?普賢菩薩告訴我們:"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數,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忏悔,後不復造,恆住淨界,一切功德。"從前我所造成的惡業,周遍法界,現在我用清淨的三業,在十方諸佛菩薩面前,誠心忏悔自己犯下的罪業,以後永遠不再造惡業,永遠安守在清淨戒律的一切功德上。那麼,無始以來所積累的罪業,都可以消除了。

  不過,忏悔的效果有好有壞,比如你今天做了一件很對不起別人的事,隨便說兩句道歉的話,嘴巴在向別人道歉,心裡並不自責、改過、痛恨自己,這種忏悔的效果就很差,你的罪過也許就消除不了。相反,如果在忏悔時,用一顆十分虔誠的心,對這件事感到非常地後悔,埋怨自己當初不應該那樣去做,心裡感到難受,忏悔時甚至痛哭流涕。這樣去忏悔,效果就好,你的罪過才能消除。真正的忏悔應該表現在身口意三業上,忏悔時我的思想、語言、行為三者高度集中起來,渾身的每一個毛孔都有悔罪的表現,這才是清淨的三業忏悔。

  佛教的忏悔方法大體有三種:

  第一種是作法忏。僧團每半個月做一次布薩,這是僧伽自新的會議。在會上,把你這半月以來,做了哪些不應該做的事,一一說出來,作自我批評,求得大家的原諒,達到消除業力的效果。僧團的這種忏悔,有一套很嚴格的規定,根據你犯罪的大小、多少,來看你犯的是哪一種罪,你必須對著多少人的面忏悔,如有的要對十個人忏悔,有的要對二十個人,甚至更多的人面前去忏悔。僧團每隔半個月,僧人要做一次這樣的忏悔,這種忏悔叫作法忏。

  第二種叫取相忏。通過拜忏,如拜水忏、拜梁皇忏的形式,之後,你的心才能清淨、安樂、輕松。不然,心裡老是有一種負擔。罪業的包袱沒有放下,心情就會沉重。現在社會上有的人,把古代祖師制定流傳下來的忏法,拿去替別人忏悔,利用這種方法賺錢,若是古代祖師看見一定要痛哭流涕。其實,忏悔本身是為自己,而不是為別人。我也念三昧水忏,經常把這種忏悔作為自己的功課去誦,每次念的時候,還是有感應的,覺得自己無始以來真是造下不少的罪業,忏悔之後,感覺特別的好,輕松很多。

  第三種叫實相忏。觀罪業本空,罪業也是因緣所生,並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罪;但是不要以為觀罪業本空,我造罪業多少也無所謂,反正罪是空的,我可以繼續造罪,但是果報是空還是不空呢?肚子餓了,還要吃飯;肚子痛了,難受的是你,不是別人。實相忏從觀空著手,是一種很高的修忏悔的方法,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如果能體會罪業的實相本空,我也本空,罪也是空,造下的罪業也就消失了。但是一般人的思想境界達不到,所以還是從作法忏、取相忏下手。所謂"誠心忏悔,後不復造",誠心忏悔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業,以後永遠不再造惡業。

  "恆住淨戒一切功德"。要永遠持戒,守住在清淨戒律的一切功德上。佛教對一般歸依弟子要求持五戒十善。具足戒的條件和要求就更高,比丘有二百五十條,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條。五戒十善對在家佛子來講非常重要。修學佛法首先就從持戒下手,通過持戒,知道哪些事情應該去做,哪一些事情不應該做。通過持戒分清善惡,去惡從善,用戒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使我們的人格趨向完善。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忏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忏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段話告訴我們,忏悔不是一天兩天,而是要不斷地忏悔,盡未來地忏悔。眾生的業、煩惱不會窮盡,所以我的忏悔也不會窮盡。忏悔的念頭一個接著一個,永遠沒有間斷。用身口意清淨的三業,不知疲倦,至誠懇切地修忏悔。

  要記住,在我們的修行中,要經常忏悔,這樣才使我們有一個清淨的人格,才能使你在修學佛法上有所成就。

 

上一篇:濟群法師:第七章 隨喜功德願
下一篇:濟群法師:第五章 廣修供養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