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的病態很多,家庭有病態,學校有病態,農工法商各界有病態,甚至於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心理都有病了。我們身體患了病,頭痛、肚子痛,可以到醫院找醫生治療;心裡煩惱,精神錯亂,也可以找心理醫生復健;對於社會的病態,我們找什麼人來治療呢?
我現在向大家推薦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他不但是一個宗教家、教育家,更是一位大醫王,一位千古難逢的心靈導師。他不但可以治療我們身體上的毛病,而且對於各種社會病態,都有治療的方法。
在《佛遺教經》裡,佛陀曾說:“我如良醫,治病與藥,汝若不服,過不在醫”,就是說:“我像一位高明的醫生,你有病,我開藥方給你;你不吃,病不會好,不能怪醫生”。佛陀又說:“我如善導,導人善路,汝若不行,過不在導”,就是說:“我引導你走路,告訴你善義的路在那裡,你不依我指引的方向走,覓不到你的人生義路,過失不在引導的人。”
我現在就依釋迦牟尼佛留傳的藥方,對社會病態提出四點治療的方法:
一.家庭倫理的病態與療法
現代社會的家庭中,所潛伏的病態可說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了。昨天的報紙上有一則小漫畫,表達家庭問題很傳神:做丈夫的回家了,開門前,怕太太跟他唠叼,問長問短,就在胸前掛上一個牌子,上面寫了三個字:“別問我!”,就是要太太別問我今天做了什麼,到了什麼地方,不要羅哩羅啰嗦。這個太太一看到先生胸前的牌子,立刻怒氣發作,轉身拿了一個牌子掛在背後,上面寫:“別惹我!”,意思是:我不問你在外面胡天胡地,你也休想從我這裡得到什麼。丈夫進門,到了客廳,他兒子趴在地上看電視,頭上頂著一面牌子:“別揍我!”,意思是:老子管老子,兒子管兒子,別仗著你做父親的威風打人。這個父親再走幾步,又看到家裡的管家和傭人都掛著牌子:“別叫我!”嫌這個家庭事情太多,不勝其煩,所以拒絕召喚。
這個漫畫暴露了某種病態:今天的家庭裡,真是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女不女,很多家庭倫理已經亮起了紅燈。
過去有一首詩偈說:“記得當初我養兒,我兒今又養孫兒;我兒餓我由他餓,莫叫孫兒餓我兒”,這首詩偈非常好懂,就是一個做父母的人慨歎:記得當初我養兒女的情形,就像我兒女現在養孫兒一樣;我的兒女對我不孝順,讓我挨餓,由他去;只希望我的孫兒不要不孝順父母--也讓我的兒女挨餓啊!
過去社會裡的家庭問題,頂多是兒女對父母的孝養問題,老年人有時缺乏照顧,精神空虛,或因代溝問題與子女失和,所以我在宜蘭辦了“仁愛之家”,又在佛光山設立“佛光精捨”。有人問我為什麼要辦養老院,就是為了安老,讓家庭失調的老人能得到照顧,但是天下孤苦無依、晚景淒涼的老人何其多!杜甫有一句詩:“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我也希望能有很多很多精捨,來安置所有需要照顧的老人!
現在的家庭問題就復雜多了,除了孝養父母以外,如試管嬰兒、借腹生子、不餵母奶,甚至於單親家庭、小移民、小留學生家庭……問題越來越多。什麼試管嬰兒、借腹生子,為什麼?為了愛漂亮,自己不肯生孩子,借別人的肚子生;為了愛漂亮,母親自己不餵奶,怕影響身材;甚至有精子銀行、單親家庭,將來孩子長大了,會懷疑究竟父母是誰,心理上的芥蒂很難消除,家庭問題不是越來越嚴重了嗎?
很多父母在這種工商社會裡,只想到賺錢、賺錢,對於子女的教育,不知道真正關心,結果造成了鑰匙兒童、速食面兒童、維他命兒童、才藝兒童、移民兒童……。有的父母應酬忙、交際忙,就把鑰匙給孩子,說:‘放學自己回家,冰箱裡有牛奶、維他命,自己泡生力面、統一面吃,自己把功課做完,自己好好睡覺!’據說很多父母和子女極少接觸,忙著在外應酬,一天跟孩子講不到三句話,孩子長期孤單寂寞,長大以後還肯服侍父母嗎?有的父母對子女寄望過多,要兒女成龍成鳳成博士,就給他們報名才藝班,強迫他們去學鋼琴、小提琴、舞蹈、繪畫,還要學英文、日文……,除了學校的功課之外,又叫他學一大堆課外的東西,一下子要他都學會,小孩子背負這麼沉重的壓力,吃得消嗎?長大以後會不會排斥呢?今天青少年問題嚴重,翹家、逃學、吸煙、賭博、打架……,難道沒有原因?有一位教育學者說:現在的兒童,不是靠父母的愛和關懷成長的,是靠著牛的照顧長大的,他們喝牛奶、吃牛排、穿皮衣、用皮帶、著牛皮鞋,系牛皮飾物……象是牛養大的,所以現在的青少年都是牛脾氣,要過著牛脾氣的人生,說起來是很可憐的。
現在的家庭倫理也很混亂,有一個這樣的笑話;父子三代同看一部電視,祖父要看台視的連續劇,父親要看中視的綜藝節目,兒子要看華視的卡通,誰都不讓誰。祖父才看了幾分鐘,就被兒子換了中視;兒子才看了幾秒鐘,又被孫子換了台。這個祖父看不順眼,罵了孫子幾句,孫子大怒,抬腳就向他父親踢去,說:‘都是你害我挨那個老家伙罵!’
這個兒子忽然被踢,也很生氣,立刻回身踢了老祖父一腳,罵道:‘他踢他爸爸,我也踢我爸爸!’
現在都市裡,大部分流行小家庭,三代同堂的更少,對於年長的父母,都讓他們單獨住。兄弟姐妹多的,就輪流養父母--星期一由台北的老大來養,星期二、五到桃園老二家去吃飯,星期三、四歸台中老三照顧,星期六、日到台南投靠女兒,然後再趕回台北老大家,這樣東奔西趕的,疲累不堪。假如父母也用這種方法來養育子女,父親今天照顧兒女,母親明天照顧兒女,也輪流養育,家庭不會破碎嗎?
據說現在女孩子嫁人的條件是:第一、要有樓房;第二、要有汽車;第三、不要公婆。過去女孩子嫁人,都會先看看這人是否書香世家?這人身家清不清白?這人的家庭道德好不好?現在不注重門楣,不注重道德,只重視樓房汽車,甚至嫌公婆累贅,像這樣沒有家庭倫理觀念的社會,可以說病態很嚴重了!
古人說:“家敗離不開一個奢字,人敗離不開一個佚字,討人厭離不開一個驕字”,對於家庭倫理的療法,我們也可以說:救家庭離不開一個佛字!
我現在依照佛經的教示,提出治療家庭破碎的方法,先從家庭裡的主要份子--夫妻說起:怎麼樣做一個丈夫?怎麼樣做一個太太?我想:丈夫做好了,太太做好了,怎麼還會做不好父母、子女呢?
佛教裡有一本經典,叫《玉耶女經》,這部經裡面,提到怎麼樣做一個女人。
一個成功的女人,必須具有五種婦德,這五種婦德是:
1.母婦:做一個像母親一樣的母婦。和丈夫相處,覺得自己如慈母,以疼愛兒女的心來疼愛丈夫。
2.臣婦:做一個像臣子對待君王的臣婦,用禮敬君王一樣的心來對待丈夫。
3.妹婦:做妹妹一樣的妹婦,視丈夫如長兄,涵容寬愛,以小妹妹的心情去尊重他。
4.婢婦:像婢女對待主人一樣,尊丈夫為一家之主,謙抑自持,用心侍候。
5.夫婦:形體雖異,誓不二心,精神是一致的,心靈是貫通的。
假如每個家庭的主婦,都用這五種型態來做家庭主婦,這個家庭一定是和樂安祥的。
我在佛光山的時候,常常有信徒團體請我開示,也常有信徒請教如何做一個好妻子,我現在提出四點藥方,配一付當好太太的藥給大家,看看能不能藥到病除,端正家庭倫理。
怎樣做一個好妻子呢?一個好太太必須是:
1.溫柔慰辛勞:丈夫回家,你要用溫柔的言語慰問他:‘你累不累?’‘這樣真的是很辛苦!’或贊美他:‘你實在了不起!’‘我覺得你很偉大呢!’因為,你溫柔的慰問他,對待他,他會覺得這個家很溫暖,下了班就想回家,不會滯留在外。現在社會上,很多做丈夫的盡量不回家,為什麼?一回家,太太就說:
‘你真沒有用!隔壁王先生一個月多少萬,人家都肯努力!嫁給你這個窮鬼以後,天天看你下班一付虛脫相……’
這個不好,那個不對,從一進家門就唠叼不休,先生累了一天,回家還要打點精神,接受疲勞轟炸,轟隆轟隆,頭腦都快要爆炸了,以後呢?一想起要回家,他就像要回到監牢一般愁眉苦臉,寧可在外面和別人吃吃喝喝劃算。所以,做太太的,你們要先生回家嗎?以後不妨用溫柔的言語慰問他的辛勞。
2.飲食有妙味:俗話說:“要控制你的丈夫,先抓住他的胃”,一個好太太必然精於烹調,會弄美食給丈夫吃,知道他喜歡吃什麼,知道他的飲食習慣,讓他下了班就想回家,吃太太煮的菜,感覺是一個有滋味的美妙家庭,飯店三桌酒筵,不如自家一盤小菜。
3.家庭是樂園:你把家整理得很干淨,擺一盆花,掛一幅畫,讓丈夫回到家,到處是明窗淨幾、詩情畫意,他會不喜歡回家嗎?他往沙發上一坐,有報紙可以閒看,有香茶可以慢喝,有音樂、電視賞心,有妻兒子女娛情,象是個樂園一樣,他怎麼會不回家呢?
4.凡事應報告:不要總是留了一點秘密:錢,這是我的私房錢,不能讓先生知道;這件事情是我私人的秘密,不必讓他知道;這樣想就壞了。夫妻,應該一心一意,彼此沒有什麼秘密,大家互相的信賴,互相的齊力。一個家庭裡,夫妻能坦誠相處,子女也不會有隔閡。
在佛教裡面,另有一部《善生經》,告訴我們怎樣做個大男人。
一個真正的男人必須是:
1.負責任,能擔當:有肩膀,也有魄力。
2.講信用,守道義:有誠懇正直的心胸。
3.肯勤勞,創事業:有謙沖務實的作為。
4.性寬厚,心有容:有泱泱大度的君子風。
5.能慈能悲,多慧解:很有慈悲的愛心,有中道的智能。
現在的家庭裡,夫婦能處得好,家庭倫理就能端正,而身為一家之主的丈夫,除了做到上面五項男德之外,更應該致力做一個好丈夫。怎樣做好丈夫呢?我再提供四點意見給大家參考:
1.吃飯要回家:不久前,有人提議“爸爸回家吃晚飯”,減少無謂的應酬,間接可以改善社會奢侈無度的吃風,這是對的。一個好丈夫,三餐回家吃飯,與家人多多親近,多多了解,這個家就會比較和睦。
2.身邊少帶錢:錢,本身無好壞,用的時候有好有壞。錢多而不會用,很容易成為罪惡的淵薮;男人身邊的錢多了,有時飽暖思YIN欲,或被敲搾利用,不容易控制,身邊少帶錢,壞的因果比較少。各位以後不妨試試,你若想做一個好男人,最好身邊少帶錢。
3.外出說去處:好丈夫外出時,一定告訴太太到哪裡裡,不隱瞞行蹤,以免太太懷疑,用電話追查,甚至找私家偵探盯梢,那就太可憐了。
4.應酬成雙對:你要應酬,最好盡可能帶著太太,成雙成對進出。夫妻本來不就是有福同享的嗎?
接下來,子女和父母的倫理也是相生相成的,孝順的子女,必須以五事來對待父母:
第一、供養父母,不令缺乏。
第二、凡有所為,必先禀白。
第三、父母所為,恭順不逆。
第四、父母正令,不敢違背。
第五、父母正業,不為中斷。
而慈愛的父母,也會以五事對待兒女:
第一、教育子女,不讓為惡。
第二、指其善處,使有品格。
第三、慈愛關懷,教其學問。
第四、善為婚嫁,務使滿意。
第五、隨時供給,助成事業。
家庭,是一種連鎖關系,父母子女,像鏈鏈的環環相扣一樣,絕不可分割,人人盡其在我,相敬相愛,家庭倫理就美滿多了。
二.農工職業的病態與療法
(一)要有因果道德的觀念
(二)要有律己持戒的行為
(三)要有勤儉感恩的美德
(四)要有忏悔向善的精神
三.從兒童到青少年,從青少年到大學生,從大學生到碩士、博士,我們今天的學校教育病態是:
第一、只重知識不重道德--分數高,人格低劣。
第二、只重功利不重精神--爭名利,缺乏胸襟氣度。
第三、只重接受不重思維--能灌輸,不能啟迪。
第四、只重個人不重利他--自私,不肯犧牲奉獻。
四.除了健康要如法之外,養生更要如法。我們如何養生呢?我提供四個方法給大家:
1.正當的行為:行為端正,心中光明磊落,少有煩惱憂愁,是養生的正途。
2.正當的語言:經上說:“行怨得怨,罵人得罵”,又說“禍從口出,千殃萬罪,還自纏繞”,言語不正當,就像汽車輪胎沒有定位好,任何平穩的路上都會顛簸,徒然增加生活裡的怨尤。口齒清淨,不說麤言惡語,才能修身。
3.正當的做人:人身,不過是四大所造精血之體,終將壞滅,看得透,看得破,做人便能不貪五欲六塵,不著五蘊三界,有正當的人生觀。
4.正當的處世:俗話說:“處世無奇但率真”,這個“率真”,就是我們佛教裡面的“心淨則國土淨”,我們如果能以佛法治心,以佛法養生,那麼,處世自然圓融無礙,所謂“浮雲任來去,明月在天心”,就是如法的境界。
過去常聽人家說:“老生常談啊!我今天說的這些,真正是老生常談。不過,正因為是老生常談,也許反而對大家實用,像青菜豆腐日日吃,日日得滋養,對養身還是有用的。在座的各位回去以後,多多幫助家人朋友得到一點心靈的營養,增加一些生活的福緣,那麼,社會病態就會減少一點,我們的社會就更和樂安祥了。
我祝福大家福慧雙修,常保康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