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思考題
1.你如何理解“入於未來一切劫”?怎樣才能獲得這種境界?
2.阿底峽尊者所說的公案中蘊含了什麼樣的道理?學習這個公案後,你對生活有何感想?(可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加以發揮)
3.解釋“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門遍入大乘力,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遍淨莊嚴勝福力,無著無依智慧力,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積集菩提力。”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戊四、一念入於諸劫願:
我能深入於未來,盡一切劫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為一念際我皆入。
願我能一念間深入未來一切劫,未來一切劫都於一念間顯現,願我能一念間深入三世所有一切劫。
所謂入於未來一切劫,意思就是趣入未來一切諸佛的行境。未來有彌勒佛、勝解佛等無量諸佛出世,我們要發願於一念頃深入這些如來的行境。入於現在、過去一切劫也應如是理解。對於這個道理,印度某大德的《普賢行願品釋》說得非常清楚:“所謂深入未來一切劫,不是單單入於未來的時間,在未來一切劫中有無數如來、菩薩、聲聞,這些聖者具有不可思議的等持、智慧等功德,在未來一切劫中還有無數六道眾生,這些眾生具有不可思議的煩惱和業障,對於淨與不淨剎土或者上至佛陀下至地獄眾生的所有行境,我們要發願於一念間趣入。為什麼要發願趣入清淨聖者的行境呢?是為了聽聞佛法,獲得諸佛菩薩的加持,最終現前智慧、方便等出世間功德。為什麼要發願趣入不清淨眾生的行境呢?是為了以佛法饒益這些眾生。”
這個偈頌其實是發願現前聖者的境界。凡夫人不可能一剎那中行持無量善法,但是登地的菩薩卻可以做到。《入中論》中說,一地菩薩具有十二種百功德,如一剎那震動一百個世界,一剎那度化一百個眾生,一剎那示現百種法門,等等。如果我們實現了一念入於無量劫的發願,就能在一剎那中行持無量善法了。
《華嚴經》雲:“無量無數劫,能作一念頃,非長亦非短,解脫人所行。”(無量劫能容納於一念頃,而一念頃沒有變長,無量劫也沒有變短,這就是解脫者的行境。)對凡夫來說,一念頃就是一念頃,無量劫就是無量劫,二者根本無法互融。而對解脫者來說,不僅念劫可以互融,並且一可以變成多,多可以變成一,有可以變成無,無可以變成有,什麼樣的境界都可以示現。
雖然現在我們做不到一念入於一切劫,甚至一天入於一萬年都很困難,但只要自己不斷地積累資糧、行持善法,經常發願獲得這種境界,將來總有一天會登地,那時就能於一念深入一切劫了。
這個偈頌講了第四地的境界。四地菩薩圓滿了精進度的修行,此地菩薩以大精進遣除了懈怠,現前了智慧的光芒,所以叫做焰慧地。
現在我們念誦《普賢行願品》時,對於其中的很多境界是無法想象的,就像按照成人的智慧標准給兩三歲的孩子講課,孩子根本接受不了一樣,因為小孩子耽著的只是玩具,他們只能理解1、2、3。不過,雖然我們暫時沒有《普賢行願品》的境界,但是當我們證悟了萬法在勝義中離一切戲論、在世俗中如夢如幻時,就可以現前這些境界,所以大家應該努力培養空性智慧。
通達空性特別重要。凡夫人對我和我所特別執著,對親友和怨敵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要求他們平等對待親友和怨敵,這是絕對做不到的。他們會想:敵人就是敵人,親人就是親人,怎麼可能平等呢?但是,很多佛教徒通過修行卻做到了這一點,他們將親怨完全視為平等。以此類推,雖然現在我們無法現前一念入於一切劫的境界,但只要證悟了空性,就會現前這種境界。
在《大乘止觀法門》中,以做夢、醒覺之間的對比,闡述了時間無有真實長短之理。以前你們學過《醒夢辯論歌》,那裡面對這個道理也有詳盡宣說。大家應該看看這些論典,這能增進對於時間無自性的認識。
戊五、見佛入佛境界願:
在其他科判裡面,“見佛”是一個科判,“入佛境界”是另一個科判,一個偈頌分成了兩部分。但我認為,一個偈頌最好攝在一個科判內,所以我采用了一個科判。
這次傳講《普賢行願品》,我采用的科判是綜合印度龍樹菩薩、世親論師、陳那論師以及藏傳佛教某些大德的科判後擬定的。以前我看過能海上師等大德擬定的《普賢行願品》科判,但是我感覺這些科判看起來不是一目了然。這次我用的科判比較簡明易懂,單看科判基本上就能知道《普賢行願品》的大概內容。現在你們也許體會不到這個科判的優點,但是如果以後你們按照它來講《普賢行願品》,就會知道其中的好處。
我於一念見三世,所有一切人師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及威力。
願我在一念中見到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而且恆常入於佛的微妙境界,具足如幻解脫以及如幻解脫的威力。
要一剎那見到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對凡夫人來說是很困難的。在一般人看來,要見到現在佛是可以的,可是過去和未來不同於現在,怎麼可能同時見到三世佛呢?但對大菩薩來講,這完全是可以做到的。為什麼呢?因為一切萬法在勝義中是了不可得、遠離四邊八戲的,在世俗中是現而無自性的,跟幻化沒有差別,既然一切顯現都是幻化無實的,那當然可以一剎那見到三世諸佛。
了知諸法如幻非常重要。《大寶積經》雲:“若了一切法,皆同於幻化,是人則能現,百億諸佛身。”所以,如果有人能通達一切法都如同幻化,這個人就能變現百億佛身,此人也能得到諸佛菩薩的不可思議境界。
我在法王面前聽過兩次《普賢行願品》,一次是法王結合門朗譯師的注釋講的,另一次是直接講頌詞。我記得法王在講“如幻解脫”時說:一切諸法都是如夢如幻的,通達這個道理很重要,很多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不僅在一世,在許多世都宣說如幻法門。接著,法王講了一個阿底峽尊者的公案。
阿底峽尊者曾經和一個名叫精幢的弟子住在廣闊神山。有一天,精幢問尊者:“佛陀在有關經典中經常講到諸法如幻,怎樣才能對此產生深刻的理解?”尊者說:“我用一個故事向你說明這個道理。從前有一個叫幻賢的幻師,還有一個叫月賢的商人,他們倆是好朋友。幻賢喜歡幻化各種東西,而月賢則喜歡駿馬。有一天,月賢對幻賢說:‘你經常幻化各種東西,可是這些幻化的東西既不能吃、也不能穿,這有什麼用呢?還不如有一匹駿馬,可以策馬在草原上奔馳,這也是一種享受。’幻賢聽後沒有作聲,這件事也就過去了。
有一天月賢和妻子在家裡,月賢的妻子在織毛線,到中午毛線剛織了一半,於是她放下毛線和月賢吃午飯。午飯吃到中間,月賢起身到門外轉了一下,恰好看到幻賢騎著一匹馬來。月賢問:‘你騎著馬來干什麼?’幻賢說:‘你不是很喜歡馬嗎?這匹馬很不錯,你要不要買?’月賢說:‘讓我先試試吧。’於是他騎上馬向遠方馳去。騎了一會兒,月賢感覺不對勁了——這匹馬越跑越快,後來完全失控,簡直就像飛一樣。
就這樣,這匹馬載著月賢越過千山萬水,經過了無數世界,最後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停了下來。此時月賢頭昏眼花,不要說回自己家,連來的方向都記不清了。月賢內心很淒傷:這個地方不要說人類,連動物的聲音都聽不到,真是太荒涼了。正在悲傷之時,月賢看見遠方有一對母女,於是他慢慢地走了過去,跟她們聊了起來。那個母親說:‘我們也是從很遠的地方漂泊到這裡的,這個地方除了少許水果,其他任何食物都沒有。’可憐的人聚在一起,免不了互相可憐一番,月賢也傷心地說:‘你們在這裡無依無靠,我也是除了一匹馬以外什麼都沒有……’後來,他們就在一起生活了。月賢也順理成章地跟那個女兒成了家。多年以後,那個母親已經離開人間,月賢也有了兩個兒子。
有一天,月賢的兩個兒子在河邊玩耍。小兒子踩到一塊石頭,不小心滑倒在水中,結果被河水沖走了。他一邊在水中翻身掙扎,一邊大聲喊著:‘哥哥,救救我!’大兒子為了救弟弟,不顧一切地沖向河中,結果也被水沖走了。他也大聲喊著‘媽媽,救救我!’為了救孩子,月賢的妻子沖向河中,結果也被水沖走了。等月賢趕到河邊時,母子三人都被沖走了。
短短一瞬間,所有的親人都沒了。面對家破人亡的悲劇,月賢非常痛苦,他想:如果我還年輕,也許還有生存的勇氣,可是現在自己頭發已經白了,牙齒已經脫落了,身體也很難支撐了,已經成了這麼年邁的人,現在我該怎麼辦呢……
正在極度傷心時,忽然周圍的一切消失了,月賢好像從夢中一樣清醒過來,他發現自己還在原來的家門前。月賢恍恍惚惚走進屋子,看見原來的妻子在邊唱歌邊做事,他不禁怒從心來:‘我受了這麼大的苦,你還這麼高興地唱歌?’妻子說:‘你是不是瘋了?你到底是什麼意思啊?’於是月賢講述了自己多年漂泊的經歷。妻子根本不信:‘你不要胡說!剛才我們不是在吃飯嗎?你好好看看——我織了一半的毛線還放在那裡,你碗裡的茶還沒有涼,你哪裡有這麼多年的經歷啊?’月賢一看,織了一半的毛線還放著,碗裡的茶正冒著熱氣。這個時候他才明白過來,原來自己是在短短的時間裡度過了幻化的一生。”
故事講完以後,阿底峽尊者對精幢說:“當時的月賢是你,當時的幻賢就是我,我在前世以幻術給你顯示了諸法如幻的道理,今天我再次給你宣講如幻法門。”
通達諸法如幻是一種殊勝的功德,如果我們通達了諸法如幻,不管自己修行還是度化眾生,都可以輕松地成辦。
這個頌詞講了第五地的境界。五地菩薩圓滿了禅定波羅蜜多,一切魔眾難以勝過他們,所以叫做難勝地。
戊六、入淨剎願:
於一毛端極微中,出現三世莊嚴剎,
十方塵剎諸毛端,我皆深入而嚴淨。
在一毛端的極微塵中出現十方三世一切佛剎的莊嚴,法界所有的毛端中都呈現一切佛剎的莊嚴,願我能深入這些清淨莊嚴的佛剎。
從字面上看,所謂“我皆深入而嚴淨”,意思似乎是“我深入並且莊嚴清淨一切佛剎”,但實際上,它的意思是“我深入一切莊嚴清淨的佛剎”。在不空的譯本中,這句經文是“能入諸佛嚴剎土”,藏文譯本也是這樣說的。
對我們來說,不要說在一毛端中,在一個山溝或者房子裡顯現十方三世佛剎也是不可能的。《佛說華手經》雲:“佛於一毛孔,所現神通力,所利益眾生,尚不可思議。”對我們現在來說,要在一毛孔中示現無量神通並且利益無量眾生,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不要說利益無量眾生,連一個眾生都利益不了。但如果我們有了不可思議境界,就可以做到這些事情。關於這方面的道理,《華嚴經》、《大寶積經》等了義經典中說得很清楚,在密宗裡說得更清楚,如果學了《金剛薩埵幻化網》,大家就會明白這個道理。
在凡夫人眼裡,大小是相違的——微塵就是微塵,須彌山就是須彌山,須彌山無法容納於微塵中,微塵也不能變成須彌山那麼大,同樣,念劫、多少、長短、橫豎、水火也是相違的。雖然凡夫人認為這些現象是矛盾的,但因為一切萬法無有實質,所以諸法是圓融無違的。現在我們要見到一毛端中現無量佛剎是很困難的,但如果自己證得了諸法如幻,那個時候就猶如一碗水映現山河大地一樣,自己也能見到一毛端中現無量佛剎。
世界上有很多超乎人們想象的稀奇事。我遇到過一位出家人,他念誦咒語作加持後,嘴唇和舌頭接觸熾熱的鐵塊時不會被燙傷。在我們看來,這完全是相違的,本來身體接觸熾熱的鐵塊肯定會被燙傷,可是成就咒力的人卻不會被燙傷。這種事情雖然很不可思議,但確實是真實的,所以我們應該相信。
以前有兩個道友辯論,一個人說:“這種事情我沒見過,所以我不會承認。”另一個人說:“你沒見過的事情多的是,難道你都不承認嗎?”他說得很對,凡夫人沒見過的事情多的是,我們的肉眼只能看見五蘊的粗大部分,如果死死執著“眼見為實”,那肯定是大錯特錯。
這個科判講了第六地的境界。六地菩薩圓滿了般若波羅蜜多,現前了佛的無分別智慧,所以叫做現前地。
戊七、承事未來諸佛願:
所有未來照世燈,成道轉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詣而親近。
所有未來諸佛成道、轉*輪、開悟群生乃至究竟事業而示現涅槃的時候,願我都前往這些如來之處並親近、承事、供養他們。
依靠佛的智慧光明,能遣除眾生外內密的黑暗,使眾生獲得八聖道的功德並趨入解脫寶洲,所以佛可以稱為“照世燈”。文革期間,某些人也被稱為“明燈”,但這只是吹捧而已,沒有任何實義。
在《願海精髓》中,法王也有類似的發願:“未來導師九百九十六,於此剎中示現成佛時,恆時隨行願成勝弟子,願獲廣弘事業威猛力。”我們應當隨學法王發願:未來賢劫有996尊佛會來到人間示現成佛、轉*輪乃至涅槃,當這些如來出世時,願自己不要像現在一樣不見佛身、不聞佛語,要值遇這些如來並成為他們的殊勝弟子。
如果我們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發願,將來就會值遇諸佛並獲得解脫。《彌勒下生經》說,凡是在釋迦牟尼佛教法下受持一分戒律的人,不管出家人還是在家居士,彌勒佛出世時都會首先得到度化。釋迦牟尼佛在《大悲經》中告訴阿難:在我的教法中,即便戒律不清淨的人,從彌勒佛到盧遮佛之間必定會獲得成就,甚至僅僅稱念“南無佛”也會獲得解脫。
從這些教證我也想到:世界上有很多根本不信仰佛教的人,包括個別道友的家人也是如此,即生中我們根本沒辦法度化這些人,但是我們可以勸誘他們念幾句“南無佛”,這樣也可以令他們播下解脫的種子。前天晚上,有個道友在講考時說:“有些具足善巧方便的法師在大學演講時,要求聽眾念“南無布達雅,南無達瑪雅,南無桑嘎雅”,而有些人到大學後一開口就講空性。”(我當時開玩笑地問他:“你說的後者是不是我?”)這個道友說得很有道理,如果是具有善巧方便的人,遇到不信佛的人時會想辦法讓對方念幾句三皈依,這樣的話,未來諸佛出世轉*輪時,這些人就會蒙受諸佛度化。
為眾生創造解脫的機緣是每個大乘佛子義不容辭的責任。大家要經常想到:自己身邊有許多可憐的眾生,怎樣才能度化他們?有時候我在大城市,感覺好像在螞蟻窩裡一樣:到了火車站,好像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乘火車;到了飛機場,好像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乘飛機;到了醫院,好像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生病;到了百貨商場,好像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買東西……在這麼多眾生當中,大多數人連一句佛號都沒聽過,這些眾生確實非常可憐,我們應該想方設法度化他們。
以前法王在印度金剛座作《願海精髓》時,也要求我們像他一樣發願。法王當時說:“我們現在應該這樣發願:未來諸佛在印度示現成道、轉*輪、涅槃時,我們一定要成為他們座下的弟子,哪怕變成他們面前的一只小蟲也可以。”
在座的人每天都念《普賢行願品》,有些人閉著眼睛念,有些人睜著眼睛念,不管大家怎樣念,內心一定要隨文發願。我講一遍《普賢行願品》後要起到作用,以後你們念誦要經常按照願文觀想。如果不能經常觀想,在特殊的地方(如在佛教的聖地、殊勝的佛像前)或者特殊的日子(如參加金剛薩埵法會時或者世尊成道日)要觀想:未來諸佛成道時,願我像大梵天和帝釋天一樣勸請他們轉*輪,當他們轉*輪時,願我像釋迦佛座下的五比丘一樣成為最初追隨者,當他們示現涅槃時,願我像阿難一樣陪在身邊……
這個頌詞講了第七地的境界。由於此地菩薩無須加行便能起入滅盡定,與凡夫生死之道相去甚遠,所以叫做遠行地。七地菩薩圓滿了方便波羅蜜多,因為他們具足了各種殊勝方便,所以堪為諸佛事業的殊勝弘揚者。
丁十二、獲廣大力願: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門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淨莊嚴勝福力,無著無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積集菩提力。
此處講了八地菩薩的十種廣大能力。所謂“力”,其體相是不被違緣所摧毀。我們應該發願獲得這十種力。
1.“速疾周遍神通力”,願我成就迅速周遍所有世界的神通力。
《大智度論》中說:“譬如鳥無翅不能高翔,菩薩無神通不能隨意教化眾生。”因此,如果我們要度化眾生,一定要具足神通。以神足通而言,如果有了這種神通,不管想到東南西北的哪個世界去利益眾生,都可以迅速到達。所以我們要發願早日獲得神通力。
2.“普門遍入大乘力”,願我成就普門遍入大乘的力量。
“門”是趣入大乘的途徑,“普門”就是一切趣入大乘的途徑,“大乘”就是以方便法快速圓滿福慧資糧的法門,“大乘力”就是快速圓滿福慧資糧並且度化眾生的能力。我們發願時要這樣想: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大乘根機的眾生,這些眾生中的很多人還沒有趣入大乘道,願我能隨他們根機而顯示大乘法理,令他們獲得大乘佛法,不要入於二乘道和世間道,要趣入究竟的大乘解脫道。
3.“智行普修功德力”,願我獲得能普修功德的智行力。
如果這句頌詞譯為“普修功德智行力”,就會好理解一些。智力是智慧力,行力是行動力,有了這兩種力量,才能普遍修持甚深廣大的功德。我們應當發願盡快獲得普賢菩薩的智行力,以便早日圓滿成佛所需的功德。
現在有些人修持善法很費力,這些人應該發願具足普賢菩薩的能力,如果有了普賢菩薩的能力,就能自在地度化眾生、弘揚佛法,就能現前《普賢行願品》中的各種不可思議功德。
4.“威神普覆大慈力”,願我獲得普覆一切眾生的大慈力。
大慈心是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善心,就像天空能覆蓋所有的世界一樣,大慈心的威神力能覆蓋所有的眾生。現在我們的慈心只是針對個別親朋好友,不能覆蓋所有的眾生,所以我們要發願具足覆蓋一切眾生的大慈心。
5.“遍淨莊嚴勝福力”,願我成就周遍清淨莊嚴的殊勝福德力。
以殊勝的福德力能周遍清淨莊嚴一切器情世界。如何獲得福德呢?應該行持布施、持戒等善法。當然,最根本的辦法還是發菩提心。佛經中說,菩提心的福德如果有色相,即便虛空界也難以容納。所以,大家應該依靠發菩提心積累殊勝的福德。
6.“無著無依智慧力”,願我獲得無有執著、無有所依的智慧力。
一切萬法都是無實的,如果通達了萬法本性,就能獲得三輪體空的智慧。此智慧是入定的根本智。
7.8.9.“定慧方便威神力”,願我獲得一緣安住的禅定力、取捨善惡的智慧力、度化眾生的方便力。此處的智慧是出定的後得智。
10.“普能積集菩提力”,願我獲得普能積集如來功德法的菩提力。
以上簡單介紹了十種力,大家要發願早日現前這十種力。
這個科判宣說了第八地的境界。八地菩薩圓滿了願波羅蜜多,由於此地菩薩不為任何粗細煩惱所動,所以叫做不動地。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札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