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路邊的野攤串串香飄,到高級酒店的山珍海味包抄;從壓縮到飛船餐盒裡的魚香肉絲,到把廚房“打包”在路上的方便漢堡;從花20元團購的“滿漢全席”,到在家門口吃到的巴西燒烤;從無意間喝下去的劣質奶粉,到超市搶購來的染色饅頭;從電視節目裡反復播放的“消食片”廣告,到一張張饕餮美餐的巨幅畫報……
印祖說:“飲食於人,關系甚大。得之則生,弗得則死。故曰食為民天。”
以為糧食產自超市的現代人,把“口福”當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遣。因為人類自信地以為,物質貧乏的時代已經過去,吃好喝好是我們“文明社會”的應然福報。更有甚者,認為人生不過就是吃喝等死罷了。
然而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卻是別番景象。眾生,尤其現代被高度全球化的眾生,互相“哄騙著”,使得顛倒的更顛倒、迷惑的更迷惑,因為“工業化的黑匣子”掩蓋了更多的真相。
首先,食物最終來自土地,而食物供給的可持續發展危機重重。2011年美國科學年會上,科學家以統計的數據指出,“未來四十年,人類所需要的糧食,是過去8000年產出糧食的總和”。然而土地污染嚴重,除非科學家在實驗室合成食物,否則絕難應付糧食危機。
其次,美味的真相被“剪切”。正如美國有關現代食品的多部紀錄片所曝光的,工廠代替了廚房,化學藥劑掩蓋了血腥和骯髒……現代人吃到嘴裡的,僅僅是一個省略了過程且經不起分析的“結果”。
再次,攝取食物機械化。人們用“科學的數據”分析身體所需的營養成分,從而像給汽車加油般地補養,令身體變成了食品商賺錢的工具。表面上看起來人們對吃什麼有了前所未有的選擇權,但是實際上,幾乎每個午餐都是被精心策劃的“幻覺”。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對於處在這樣一個全球化大環境中的修道者來說,食物不可或缺。然而,和每一位佛菩薩、祖師先賢們一樣,對於工業化時代的“吃食”以及如何有覺悟的“飲食”,應該有自覺覺他的認識。
自覺,則不貪口腹,不為自己的“嘴”所擺布,知道吃飯不為享受,而是為了滋養色身以更好地辦道;覺他,則愛惜糧食,恆順眾生,為子孫、同胞、異族乃至法界眾生培植福慧資糧而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