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念佛法門從發心念佛到成辦往生圓成佛道,無不依信力而得成就。信赅果海,果徹信源,表證著淨宗信心的內核與功能。茲分述如下:
一、信之涵義
信有信仰、尊敬、熱望、恩惠、仁慈等涵義,是對如來的恩惠與慈悲產生淨信與歡喜。信心狀態即是得到大安樂的狀態。《 成唯識論 》對信的內涵有三點精要的概述:一者於諸法實事實理,能深信冥契,忍可於心,不為虛妄事理之所轉;二者於佛法僧三寶清淨法身般若解脫之真淨德中,深信好樂,不為妄染邪德之所惑;三者於一切世出世間善,深信有力,能得善報,能成道果,起希望心,求之必得。此種信不獨自體清淨,復能清淨一切心及心所,如極香物,不獨自香,復能熏香一切余物。如水清珠,不獨自清,復能澄清一切濁水,其力最勝。而不信的業相以染穢為性,不僅自體染穢,復能穢濁一切心法與心所有法,如極臭之物,能熏染它物。信則自淨淨他,不信則自穢穢他,所以信以清淨為相狀。可見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此淨心即是萬有的本來面目。
二、信之功用
如來一代時教,智慧深廣如大海,功德宏博如寶山。八萬四千法門,漸頓各稱所宜,眾生隨緣信受奉行,皆蒙解脫。於中能否契入佛法,獲益的有無與淺深,皆取決於信心。是故原始佛教三十七道品中的五根五力、法相宗的十一善法,皆以信為先。五根中以信根為本元,肇起精進、念、定、慧四根。大乘圓教五十五個修證階位,亦以十信為始,信位之前別無聖位。《 華嚴經 》中,文殊師利等十大菩薩表信門,以信為首,具攝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諸階位。於生死海中創發信心,最為妙吉祥(文殊又稱妙吉祥)。《 華嚴經 》極贊信心功德:“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斷除疑網出愛流,開示涅槃無上道。”信為法藏第一財,信能歡喜入佛法,信能增長智功德,信能必到如來地,信能永滅煩惱本,信能專向佛功德。信心如師子頻申制伏疑兕,信心如清水珠能澄清邪見濁染,信心如智慧日能破煩惱冰霜。信心一法乃入佛道之要門。
信心屬於般若智慧,來自宿世多生的積功累德。《 涅槃經 》雲:“若人過去已曾供養半恆河沙諸佛,復經發心,而能於惡世中聞說大乘經教,但能不謗,未有余功;若經供養一恆河沙諸佛及經發心,然後聞大乘經教,非直不謗,復加受樂。”《 妙法蓮花經 》亦雲:其有眾生聞佛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於此乃至能生一念信解,所得功德,無有限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為求佛慧,於八十萬億那由他劫,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五波羅蜜,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可見信心之慧,遠勝福德,稀有難得。
淨宗作為他力門果教派,較之於佛教通途法門,更為重視信願。信願二門是淨業修持的重大科目,決定能否往生的關鍵。信願功能的重要性,謹以數位淨宗祖師的法語為證。
蓮池大師雲:“往生淨土,要須有信,千信則千生,萬信即萬生。信佛名字,諸佛即救,諸佛即護;心常憶佛,口常稱佛,身常敬佛,始名深信,任意早晚,終無再住閻浮之法 。”(《 彌陀疏鈔 》)
幽溪大師雲:“苟有信心,往生極易,如渡大海,既得巨航(彌陀本願——注),仍有良導(釋尊勸贊——注),加以順風(諸佛護念——注),必能速到彼岸矣。若其不肯登舟,遲留險道者,誰之過欤?”(《 圓中鈔 》)
蕅益大師雲:“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又雲:“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 彌陀要解 》)
印光大師雲:“念佛一法,重在信願。信願真切,雖未能心中清淨,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為能感,故致彌陀即能應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無動相,但無狂風巨浪,則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現矣。感應道交如母子相憶,彼專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不知此義故也。”
淨宗祖師大德以具佛之眼,深知末代眾生少善根多狐疑,痛下藥石,指點迷津,苦口婆心,慈悲之極。反復申言,淨業成敗端在信願。淨業行人一念信力,契入阿彌陀佛本願之海,便與阿彌陀佛光明願力相接,得佛力加持,成辦往生大事。如果狐疑不信,則與阿彌陀佛光明願力隔離絕緣而得不到法益。淨土法門的勝妙在於不必求解,自能深解;只要深信,絕無錯路。信願持名如風帆揚於順水,疾速穩妥。一念淨信,滲入念佛成佛的全過程。而佛果的證得亦不離初始的一念淨信。比如種子墮地,及至開花結果,不異原初的種子。這與《 華嚴 》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的玄義異曲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