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儀軌 :經咒頌念

 

開仁法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鸠摩羅什)三十二分+標點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1]

  (大正8,748c16-752c7)

  姚秦天竺[2]三藏鸠摩羅什譯(弘始四年.西元401~?)

  【經文依據昭明太子的分法分為32分】

  〈法會因由分第1〉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捨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善現起請分第2〉

  時,長老須菩提[3]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雲何[4]住?雲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谛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大乘正宗分第3〉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妙行無住分第4〉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如理實見分第5〉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正信希有分第6〉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無得無說分第7〉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依法出生分第8〉

  「須菩提!於意雲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一相無相分第9〉

  「須菩提!於意雲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雲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雲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5],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雲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诤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6]。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莊嚴淨土分第10〉

  佛告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昔在然燈佛[7]所,於法有所得不[8]?」

  「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於意雲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9]非莊嚴,是名莊嚴。」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雲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無為福勝分第11〉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雲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尊重正教分第12〉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如法受持分第13〉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雲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10]非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於意雲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離相寂滅分第14〉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11]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12]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13]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持經功德分第15〉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14]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15]說,為發最上乘者[16]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17],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能淨業障分第16〉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18]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19]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究竟無我分第17〉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20]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21]者。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則不與我受[22]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受[23]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一體同觀分第18〉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於意雲何?恆[24]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25]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法界通化分第19〉

  「須菩提!於意雲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離色離相分第20〉

  「須菩提!於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非說所說分第21〉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無法可得分第22〉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如[26],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淨心行善分第23〉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27]善法,是名善法。」

  〈福智無比分第24〉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28]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化無所化分第25〉

  「須菩提!於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29]。」

  〈法身非相分第26〉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無斷無滅分第27〉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30]者,說諸法斷滅相[31],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不受不貪分第28〉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32]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33]。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威儀寂靜分第29〉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一合離相分第30〉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雲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知見不生分第31〉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雲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34]?」

  「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應化非真分第32〉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35]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雲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36]」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真言[37]:那谟婆伽跋帝 缽喇壞 波羅弭多曳 唵伊利底 伊室利 輸盧馱 毗捨耶 毗捨耶 莎婆诃

  --------------------------------------------------------------------------------

  [1] Va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

  [2]天竺三藏=三藏法師【宮】

  [3] Subhūti

  [4]應雲何=雲何應【明】

  [5] (不)+來【明】

  [6]樂阿蘭那行者 Aranāvihārin

  [7]然燈佛 DīpaMkara

  [8]不+(不也)【宋】【元】【明】【宮】

  [9]則=即【明】*

  [10]則=即【明】*

  [11] (即)+非【明】

  [12] KaliGga-rAjA

  [13]則=即【明】*

  [14]分=亦【宮】

  [15]發大乘者 Agrayāna saMprasthita

  [16]發最上乘者 Śrestayāna saMprasthita

  [17]樂小法者 Hīnādhimuktika

  [18]罪=[自/幸]【明】*

  [19]罪=[自/幸]【明】*

  [20]提+(心)【宋】*【元】*【明】*

  [21]提+(心)【宋】【元】【明】【宮】

  [22]受=授【明】*

  [23]受=授【明】*

  [24] (知)+恆【明】

  [25] (沙)+等【元】【明】

  [26] (佛言)+如【宋】【元】【明】【宮】

  [27] (即)+非【明】

  [28] 〔百〕-【宋】

  [29]夫+(是名凡夫)【宋】【元】

  [30]提+(心)【宋】【元】【明】

  [31] 〔相〕-【宋】【元】【明】【宮】

  [32]寶+(持用)【宋】【元】【明】【宮】

  [33]德+(何以故)【宋】【明】【宮】

  [34]不+(不也)【宋】【元】【明】【宮】

  [35]薩=提【明】

  [36]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Tārakā timiraM dīpo māyāvaśyāyabudbudaM, svapnaM ca vidyud abhraM ca evaM drastavyaM saMskrtaM.

  [37] 〔真言…訶〕三十五字-【宋】【元】【明】

 

上一篇:《金剛經》與真心的妙用
下一篇:把水果煮一下,你會發現,原來我們都傻了很多年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