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注解 第二十卷
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注
1、何以故⊙明上釋下2、須菩提⊙聆音察理3、若樂小法者⊙若樂諸見法門、而修持者4、著我見⊙著我見相5、人見⊙著人見相6、眾生見⊙著九類眾生性情相7、壽者見⊙著壽命長短相8、則於此經⊙必於此金剛經。本經對於、即、則、二字、很多本、有很多處不同。希讀者、不要起分別心、的確是一意9、不能聽受讀誦⊙因為此人、著樂小法、粘貼四相、故於此經、不可聽受讀誦10、為人解說⊙既不能聽受讀誦。即不能明本經之義。不明其義之人、何能為他人解說耶
偈雲
著相都是九類相 聽見無著非凡情
見聞無著見聞相 無著見聞即聖谛
解
何以故、怎麼講。須菩提汝當知道。若樂小法者、倘若求諸欲望、用種種法門。修持苦行、執著諸有見相、而修煉之。甚至身雖出家、心仍見欲、見名見利。貪權顯德、外若大德、內實邪見。見取六欲、五陰熾盛、諸見取心、無法解脫。求生大有、欲取諸樂、賜壽一劫。故名為樂小法者。問出家兒如是否。答、汝自反審、隱藏識中、倘若清淨、無見取心、非賢即聖。是故八識不清、六塵顛倒、五陰不平、人我見高。所以佛言、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所謂因見著相、故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以諸相不無、所見所聞、以及嗅嘗觸覺、微細隱藏、皆名邪見。甚至滲透、二十五有之中、無一不是、邪見之處。所以有一邪見、能生無量邪見。而不是不見、不聞。所見所聞、心無污染、意不動搖。仍然是真常、即名見覺、亦名覺照、復名見佛。所以邪見不無、真心不見。不見真心、則於此經、即不能聽受讀誦、為他人說者。猶如重雲遮日也。重雲者諸邪見也。遮日者迷失本來、清淨心也。不能為他人說者、不能降伏、邪見心也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注
1、須菩提⊙提醒菩提義、其二、人人必須、發菩提心2、在在處處⊙各落各處、其二、此人無妄、其心無所不遍、無處不明3、若有此經⊙本經所在之處、其二、無妄之心、所在之處4、一切世間⊙非單獨我娑婆世界、是十方、一切、世界中、所有世間。其二、無所不遍、無所不及之處5、天人阿修羅⊙一切世間中、一天、二人、三修羅。其二、某甲心中情意識也6、所應供養⊙諸世界中、一切三善道者、皆當供養有經之處。其二、本覺心中、一切情意識處、皆當供養、本覺慧命之真心7、當知此處⊙當知有經之處。其二、當知無妄真心之處8、即為是塔⊙有經之處、即是我佛釋迦牟尼、捨利之塔。其二、無妄真心、即是如來捨利之靈廟9、皆當恭敬⊙一切世間、三善道者、皆當恭敬持經之處。其二無妄真心、亦復如是10、作禮圍繞⊙所有世間、諸三善道、皆應頂禮而圍立。其二、某甲心中、情意識別、皆向本甲、無妄真心、禮拜而常侍11、以諸華香、而散其處⊙諸三善道、用諸華香、而雨持經之人之處。其二、無妄無念人轉六欲為六華、轉五蘊為五名香、而熏散本甲真心、本性妙識之處
解
喚須菩提者、自他不二、亦名、佛我眾生、三無差別。在在處處。非在為在、非處為處、是則名為、在在處處。若有此經、此經非經、非經是經、兩邊不立、中道無見。在無見中、而見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者。無有不是、一切世間。無有不是、天人阿修羅之處。無有不是、所應供養者。當知此處。當知真心之處。即為是塔。真心為塔、亦名靈廟。皆應恭敬、作禮圍繞。無妄真心、凡有靈識者、皆當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識轉智為華。煩惱轉菩提為香。而散無妄、真心之處。真心遍一切、故名而散、一切之處。何謂、識轉智為華。本識無妄、其智若雨華。何謂、煩惱轉菩提為香、真心無相、煩惱無著、本性菩提、猶如香檀、供養本覺、如如之慧命。真心如如、覺性為香、而熏散、無妄之真心、之處。修證之人、當明其義
復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是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注
1、復次須菩提⊙是佛連續向須菩提解說2、若善男子善女人⊙如果有善心、性別人3、受持讀誦此經⊙淨心宣讀、奉行金剛經、旨者4、若為人輕賤⊙如果受到、別人輕視賤待5、是人先世罪業⊙此人前世、所作罪障6、應墮惡道⊙當墮入三塗7、以今世人輕賤故⊙因為現時、遭遇他人、慢態慢待8、先世罪業⊙過去所作罪障9、即為消滅⊙以金剛慧力、徹底消滅10、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遭輕賤心無分別、無分別故、真心本性、放大光明、放光明者、名為得正菩提
解
如來繼續向須菩提說者、確是向、能受持讀誦、此經之人而說也。善男子善女人者、諸天世間、有善性男女也。受持讀誦此經者1、受者、受其正義、而不可、受一切相也2、持者、持其道性、而不可持執著相也3、讀者、讀其無我、而不可讀九類相也4、誦者、誦其離欲、而不可誦貪瞋癡相也、其二、受無受相、持無持相、讀無讀相、誦無誦相。兩邊不立、中道亦不住、是名為受持讀誦此經也。此經者、真心本性也。真心本性、人人具足、實因罪業、二障所遮、而不能現前。若為人輕賤者、因其累劫善根深厚、故於今世、遇此經典、而能受持讀誦。然而善根、雖深而厚、累劫之中、仍含著不善、罪業之相。應該受諸罪累、因其今生持此金剛妙力、先世罪業重則輕報、故於今生、遭其輕賤、而免累劫、之重罪之果報。經雲、即為消滅、消滅罪業果報耳。因為罪業、消盡無余、必當得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得菩提法者、到彼岸也、到彼岸、非中下根人、所能所知也、非最利根者、莫可能明、莫可能至也。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術⊙譬喻所不能及⊙ 分作份字
注
1、須菩提⊙呼須菩提、即呼當前人2、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佛說我憶念過去無量、即很遠、阿僧祇、譯無央數、劫、譯時間、中國古學、數目字為、一、十、百、千、萬、億、兆、下位予、記憶不清、如無量數、無央數、等、均是數目單位、劫為時分、劫字有小劫、中劫、大劫、短劫、長劫、遭劫、免劫、甚至三大阿僧祇劫。於一剎那間、能納一切劫。一剎羅間、比一秒鐘、快於多少倍。學佛者、不可執著、劫數3、於然燈佛前⊙佛說、我在然燈古佛之先4、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佛說、我以佛眼而觀、如在目前、那時我供養、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那由他、是一萬萬5、悉皆供養承事⊙佛說我皆供奉、隨侍6、無空過者⊙無有奉侍不周到之處7、若復有人⊙倘若復有其他之人8、於後末世⊙在末法時中9、能受持讀誦此經⊙倘若有人、能受持讀誦、明此金剛經意義10、所得功德⊙是人所得功德11、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如我所供養承事、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所得之功德、而比較者12、百份不及一⊙佛說、如我供養、如上之數、諸佛如來之功德、在一百份中、趕不上那人、能受持讀誦者、所有之功德一份之真實13、千萬億份⊙就是我供養承事、千萬億份、諸佛之功德14、乃至算術⊙甚至比較15、譬喻所不能及⊙推算比較、我供養承事、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如來所有功德、亦趕不上、那人能受持讀誦者、所有無漏之功德、一份之極
解
佛言須菩提者、謂讀者之人、必須聚精會神受持是經也。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彼時如來、開始學佛之時也。彼時如來、猶如現代我等僧眾、身雖出家、心未入道之時也。於然燈佛前、彼時如來、尚在然燈古佛之前之時也。彼時如來心燈未然、性光未明之時、故名為、在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者。得值是得遇也。八百四千萬億、藏數也。得遇藏數諸佛者、即是執著妄相、當作如來也。八萬四千諸妄之中、一一妄中、復生八萬四千諸妄、故名為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也。諸佛者、著相為妄、無妄即佛也。若見諸相是相、即是著諸妄相。故經雲、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悉皆供養承事、即是執著塵勞、當作功德相也。無空過者、四相不無也。若復有人、能受持讀誦之人。於後末世、此人年老多病、在世無幾、故名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者、此人能無一切相、而名為能受持讀誦此經竟。所得功德者、能受持讀誦之功德也。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者、凡是能受持讀誦此經之人、比我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所有功德、多值無量若干倍。何謂供養承事者、如造塔建廟、以香華燈燭、供養承事、其或念經拜佛、忏悔祈求、諸佛加被護佑等情、均屬供養承事之類。何謂百份不及一者、於後末世之時能受持讀誦、此經功德、一份者、比我供養承事諸佛功德、百倍之上、甚至千倍萬倍億倍、乃至無量、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倍之上。乃至算術譬喻、所不能及者、譬喻我供養承事、恆沙數諸佛如來亦不及能受持讀誦之人、一沙數、之功德之甚。我所供養承事、諸佛功德者、是有漏之功德也。彼能受持讀誦之功德、是無漏之功德也。有漏者、福報雖大、終必有盡。無漏者、慧根雖小、一定成佛也。問如來為何自走彎路、而不早持此經何也。答彼時如來、尚未見然燈古佛、故不明此經。今我等得見此經、即是彼時、如來而遇然燈之時。彼時如來依賴然燈、而成菩提。此時我等、當依賴此經、而證菩提。是故如來將捨彎就直大道、明示我等。捨彎者、悉者供養承事、就直者、受持讀誦也。所謂供養承事諸佛、與受持讀誦此經者。現實繕寫於下。予虛齡八十、而知七十九年之非、予於一九八八年某日、至付食品商店、買兩聽煉乳、問價每聽、兩元零八分、予交五元、彼找予、兩元八角四分、即多找予兩元、予明知而故犯、遂收下、予至別處、買點零物、復至彼店、復買一聽煉乳、問價兩元零八分、予交彼四元零八分、彼言、多兩元、予言剛才您、多找予兩元。予回憶、三十年前、買米買布時、多給予拾斤、與一丈、予回憶後、均退回。確實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予經過三十余年、未曾進步、予今將邪妄、識別之丑、布施於閱讀之人、審之 .. 判言、收後復退、即名為、供養承事諸佛、功德之一。比喻、如來未見然燈之前、心燈未明之時、倘能稱性能仁、無須回憶、當場即退、即名為、能受持讀誦此經已久見然燈、即心燈常明之人也。是故六祖言、直心是佛。問當場即退就是佛耶。答末也、非本也。本者、十八界、二十五有、皆清淨也。故不可分別、與不分別、一心所造也。末若不清、本必搖動。修證之人、弗可弗知、弗可弗明也。我等當心、石頭路、滑滑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