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自序品第一之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自序品第一之二 四 五祖命門人作偈 [經文] 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⑴,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遲滯;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刀上陣,亦得見之。 【注】 ⑴ 付汝衣法 佛經中的“法”字,含義很多,略舉如下:一、與第六根意根對應的第六塵“法塵”,簡稱為法。意是心的功能,法是客觀事物在心中的反映,法塵包括人們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包括現識和業識。一種理論,一個觀點,一個念頭,都是法。二、方法。分析事物的方法,修行的方法,都是法。三、佛經把所有的法分為善法、惡法、不善不惡的無記法三類。四、法界本住的法,這是古已有之的法,不是哪個佛說的法,不論佛出世、佛不出世,這個法界常住。五、唯識學百法明門把修行的方法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起心動念的有為法,一類是離心離想的無為法。這裡說傳付衣法的法,專指釋迦牟尼傳下的正法眼藏的正法。傳付衣法,是由上一代祖師把歷代祖師傳下的衣缽作為信物傳給下一代繼承人,並向下一代繼承人密傳佛法微心妙旨。 [星雲大師譯文] 有一天,五祖召集所有的門下弟子,我向你們說:世間的眾生在生死苦海裡沉淪,如何解脫生死,這是亟待解決的一件大事。你們整天只知道修福,不知道要求出離生死苦海。自己的真心本性如果迷而不覺,只是修福,又如何能得度呢?你們各自回去觀照自己的智慧,看取自己本心的般若自性,然後各作一首偈頌來給我看。如果能悟得佛法大意,我就傳付衣法給你,作為第六代祖師。大家趕快去!不得延遲停滯!佛法一經思量就不中用!如果是覺悟自性的人,一言之下自能得見。這樣的人,即使在揮刀作戰的緊急關頭,也能於言下立見自性。 [補注] 可能五祖覺得要找個能夠承傳正法的徒弟了。怎麼找呢?不能直接找惠能呀!得找個事由。他就讓廟裡的弟子寫個偈子,把各人對佛性的認識寫寫,誰對佛性有所認識了,就給傳個法,成為六祖。實際上,說這句話,是想把惠能引出來,和他談談,看到底是什麼樣子。 [經文] 眾得處分,退而遞相謂曰:“我等眾人,不須澄心用意作偈,將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現為教授師,必是他得。我輩設作偈頌,枉用心力。 諸人聞語,總皆息心,鹹言:我等已後依止秀師,何煩作偈? [星雲大師譯文] 大眾聽了五祖的吩咐後退下,彼此互相商量說:其實我們大家也不必去澄靜思慮,費盡心力地作偈子。因為即使呈了偈子給和尚看,又有什麼用呢?神秀上座現在是我門的教授師,不用說,一定是他中選。如果我們輕率冒昧地去作偈子,那只是枉費心力罷了。 眾人聽到這些話以後,全都止息了作偈子的念頭,大家都說:我們以後就依止神秀上座好了,何必多此一舉去作偈子呢? [經文] 神秀思惟:諸人不呈偈者,為我與他為教授師,我須作偈,將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見解深淺?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覓祖即惡,卻同凡心,奪其聖位奚別?若不呈偈,終不得法。大難大難! [星雲大師譯文] 神秀也暗自在想:他們都不呈偈的原因,是因為我是他們的教授師,所以我必須作偈呈送給和尚看;如果我不呈偈,和尚如何能知曉我心中見解的深淺呢?我呈偈的用意,如果是為了追求佛法,那就是善的;如果是為了覓求祖位,那就是一種惡行,這和一般處心積慮地貪圖聖位的凡夫心又有什麼不同呢?如果我不呈偈請和尚印證,終究不能得法。這件事實在是教人為難!教人為難啊! [補注] 神秀想:求法即善,覓祖不善。 我寫這個偈子,如果是為了求法,是好的。如果為得那個祖位,就是凡心奪聖位,就不對了。 這可見惠能對神秀的描述,都是得法的人互相尊重,不是說神秀怎麼怎麼不好,而是從正面去描述的。神秀如果不寫偈子呢,就得不到法了,所以他要寫偈子。 五 神秀三更廊壁書偈 [經文]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間,擬請供奉盧珍,畫楞伽變相,及五祖血圖,流傳供養。 神秀作偈成已,數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擬呈不得;前後經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 [星雲大師譯文] 在五祖法堂前,有三間走廊,原本准備延請供奉盧珍居士來繪《楞伽經》變相及五祖血脈圖,以便後世有所流傳,有所供養。 神秀作好了偈頌以後,曾經數度想呈送給五祖,但走到法堂前,總是心中恍惚,汗流全身,想要呈上去,卻又猶豫不決。就這樣前後經過了四天,共有十三次,未得呈偈。 [經文] 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書著,從他和尚看見。忽若道好,即出禮拜,雲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小中數年,受人禮拜,更修何道? 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執燈,書偈於南廊壁間,呈心所見。 偈曰: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星雲大師譯文] 神秀寫好偈頌以後,便回到自己的寮房,全寺大眾都不知道這件事。神秀又想:明天五祖看見這首偈語,如果歡喜,就是我與佛法有緣;如果說不好,自然是我自己心裡迷誤,宿昔業障太過深重,所以不該得法。五祖的聖意實在是難以揣測啊! 神秀在房中左思右想,坐臥不安,一直到五更時分。 [經文] 祖已知神秀入門未得,不見自性。天明,祖喚盧供奉來,向南廊壁間繪畫圖相,忽見其偈,報言: 供奉卻不用畫,勞爾遠來。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但留此偈,與人誦持,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即得見性,門人誦偈,皆歎善哉。 [星雲大師譯文] 其實,五祖早已知道神秀還未入門,不曾得見自性。天明後,五祖請盧供奉來,准備去南邊走廊牆上繪畫圖相。這時,忽然看到神秀那首偈頌,於是對盧供奉說: 供奉!不用畫了,勞駕你遠道而來。經上說:凡所有相,都是虛妄的。 只留下這首偈頌,讓大眾誦念受持。如果能夠依照這首偈頌修行,可免墮入三惡道;依照這首偈頌修行,也能獲得很大的利益。 於是告訴弟子們應當對偈焚香恭敬禮拜,大家都誦持這首偈頌,就可以見到自性。弟子們讀誦此偈後,都贊歎說:很好! [經文] 祖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實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星雲大師譯文] 夜半三更,五祖把神秀叫進法堂,問道:那首偈頌是你寫的嗎? 神秀答道:確實是弟子所作,弟子不敢妄求得祖位,只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是否有一點智慧? [經文] 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凡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凡,萬法無滯,一其勿一其,萬境白如如⑴。如如之心,印是其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兩日思惟,更作一偈,將來吾看;汝偈若入得門,付汝衣法。 【注】 ⑴ 如如 在世間智的規疇內,全面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就是如如。但是,科學沒有終極,誰也不能說自己已站在真理的終點,只有無知的狂人才會說這等癡話。在自覺聖智規疇內,“如”離心離想,想,即是主觀意識。凡帶有少分想,都不是“如”。怎樣才算“如如”?無法用語言文字說得清。例如,在如幻三昧中,見到妖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瞬間即逝;見到神佛,知其是妄,不愛不受,轉眼亦亡。寂而照之,自心清淨,才有可能見如如。 [星雲大師譯文] 五祖說:你作的這首偈子還沒有見到自性,只是門外漢一個個,未曾進門入室。這樣的見解,要想用它來覓求無上菩提,終究不可得。無上菩提必須言下就能認識自己的本心,見到自己的本性是不生不滅的。在一切時中,念念都能見到自己的真心本性,一切萬法無滯無礙;只要能認識真如自性,自然一切法皆真,一切的境界自亦如如不動而無生無滅。這如如不動的心,就是離絕人我、法我二執而顯現的真實性。若是這樣見得,即是無上菩的自性了。你暫且回去思惟一兩天,再作一偈送來給我看,如果你的偈能入得門來,我就把衣法傳付給你。 [經文] 神秀作禮而出。又經數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猶如夢中,行坐不樂。 [星雲大師譯文] 神秀行禮退出。又經過幾天,神秀仍然作不成偈,心中恍惚,神思不安,好像在夢中,行走坐臥都悶悶不樂。 六 惠能大師說偈 [經文] 復兩日,有一童子於碓坊過,唱誦其偈;惠能一聞,便知此偈未見本性,雖未蒙教授,早識大意。遂問童子曰:誦者何偈? 童子曰:爾這獦獠不知,大師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傳付衣法,令門人作偈來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為第六祖。神秀上座,於南廊壁上,書無相偈,大師令人皆誦,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星雲大師譯文] 又過了兩天,有一童子從碓坊經過,口中頌念著神秀的偈,我一聽就知道這首偈還沒有見到自性。雖然我不曾蒙受教導,但是早已識得佛法大意,就問童子說:你誦的是甚麼偈呢? 童子說:你這獦獠不曉得,五祖大師說,人生最重要的事是生死;大師要傳付衣缽佛法,所以命門人作偈來看,如果悟得大意,就傳付衣法,讓他作第六代祖師。神秀上座在南邊走廊的牆壁上寫了這首無相偈,大師教眾人都誦念,說依這首偈去修持,可得大利益。 [經文] 惠能曰:上人!我此踏碓,八個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禮拜。 童子引至偈前禮拜,惠能曰:惠能不識字,請上人為讀。 時,有江州別駕⑴,姓張名日用,便高聲讀。惠能聞己,遂言:亦有一偈,望別駕為書。 別駕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 惠能向別駕言:欲學無上菩提,不得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 別駕言:汝但誦偈,吾為汝書。汝若得法,先須度吾,勿忘此言。 【注】 ⑴江州別駕 江州刺史的侍從官。 [星雲大師譯文] 我說:上人!我在這裡舂米已經八個多月了,不曾走到法堂前,請上人也能引導我到偈頌前去禮拜。 童子引我到偈頌前禮拜,我說:惠能不認識字,請上人替我讀通一遍。 這時有位江州別駕,姓張名日用,便高聲朗誦。我聽了以後,對張別駕說:我也有一首偈,希望別駕代為書寫。 張別駕說:你也會作偈,這倒是稀奇! 我對張別駕說:要學無上正覺,不可輕視初學。下下等的人也會有上上等的智慧;上上等的人也會有沒心智的時候。如果隨便輕視人,就會有無量無邊的罪過。 張別駕說:你就把偈語念誦出來吧!我為你寫上,將來如果你得法,務必先來度我,請不要忘了我的話。 [經文] 惠能偈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書此偈已,徒眾總驚,無不嗟訝,各相謂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 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眾以為然。 [星雲大師譯文] 我的偈頌是這樣說的: 菩提本來沒有樹,明鏡本亦不是台, 自性原無一物相,何處惹著塵埃來? 五祖看到大家這樣大驚小怪,恐怕有人對我不利,於是就用鞋子擦掉了這首偈語,說:“也是沒有見性!”大家以為真是這樣。
|
|
|
|
|
|
上一篇:一位母親要求公開的一封信,獻給她那不懂事的孩子
下一篇: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自序品第一之一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