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自古到今,一直是我們廚房裡最常用的食材。對於講究“藥食同源”的中國人來說,姜已經成功跨界,變身為一味著名的養生藥材。本著“冬吃蘿卜夏吃姜”的原則,只要切幾片姜,就能簡簡單單完成我們的養生大業。
食姜人不老
蘇東坡曾在《東坡雜記》中記載一則轶事,說是杭州淨慈寺有位80多歲的老和尚,面色童相,好奇問之,老僧的答案是:“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雲。”
這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但並非一點兒可信度都沒有。“一斤生姜半斤棗,二兩白鹽三兩草,丁香沉香各半兩,四兩茄香一處搗。煎也好,煮也好,修合此藥勝如寶。每日清晨飲一杯,一世容顏長不老。”這段名為“容顏不老方”的歌訣出自於古醫書《奇效良方》。
值得一提的是,這段歌訣中提到的“每日清晨飲一杯”很好地揭示了食姜的時間問題。雖然在寒氣入侵之時喝姜茶是常見的驅寒方式,但如果想將姜融入日常養生的環節中去的話,還是選擇在晨間為好。
揭開吃姜的謎團
關於生姜的民間諺語,隨便問問家中長輩,就能湊一堆。比方說,冬吃蘿卜夏吃姜;比方說,早上吃姜勝過參湯,晚上吃姜賽過砒霜;比方說,生姜是“嘔家聖藥”;等等。這些諺語,到底是否符合中醫養生的醫理。我們特意請來中醫師劉傑作答。
問:為什麼“冬吃蘿卜夏吃姜”?
答:從冬到夏,人體的陽氣隨著季節流轉,從體內被調集到體表,毛孔腠理開放,表皮會出汗,這時候相對來說五髒六腑的氣血會有些不足。在炎熱的夏季,由於外在溫度較高,我們又忍不住要大吃冷飲和寒涼的水果,這時身體內部無重兵把守,很容易就造成腹瀉之類的腸胃疾病。夏天吃姜,就是有意識地填補體內的陽氣缺失,加強防守,讓寒涼邪氣沒有可趁之機。
問:為什麼“早上吃姜勝過參湯,晚上吃姜賽過砒霜”?
答:生姜味辛性溫,具有發散陽氣的作用。根據中醫“天人合一”的理論,早上太陽初升,也是身體裡陽氣剛起未起之時,這時候吃姜,是根據人體的內在規律,扶助了一把陽氣,像給柴火添了一把火。夜裡是陽氣收斂之時,天地之氣都閉合了,這時候吃了姜,點了一把不該點的火,這和自然規律不符,所以是“晚上吃姜賽過砒霜”。
問:為什麼生姜是“嘔家聖藥”?
答:孕婦懷孕前期吃東西容易反胃,是因為負責生育的腎經和沖脈,與胃在肚臍的左下方有一個溝通點。正常人胃氣下降,沖脈走勢往上。一旦胃裡有寒濕,使得胃氣降不下來,與沖脈的向上的能量交織在一起就會引起嘔吐。如果,孕婦口含一塊姜,則能暖胃散寒,使胃氣得以下降。所以說,生姜古來就被稱為“嘔家聖藥”。
另,如果暈車暈船,在肚臍上貼一塊鮮姜,也能起到止嘔的作用。
問:為什麼“留姜皮則涼,去姜皮則熱”?
答:姜肉與姜皮的性味功效相反:姜肉性溫,可發表健胃、止嘔解毒;姜皮性涼,能行水消腫。平常做菜,為保持姜的藥性平衡,發揮整體功效,就不要刮姜皮了,在做寒涼性菜肴時需用姜來調和寒性,這時要削姜皮。
清涼小菜醋泡姜
紅糖姜水等等,是我們常用的食姜小方,不過此方多被用於冬天。到了夏天,我們來介紹市民陳小姐家一道用生姜制作的簡單小菜。時值夏日新姜上市,姜味並不苦辣,腌嫩姜片就是陳小姐家每年必做的一道開胃小菜。這道小菜制作方法簡易可行:
買來新鮮嫩姜,洗淨切片後放鹽腌一晚上;第二天取出後,放到玻璃瓶中,倒入白醋,白醋的量必須浸沒姜片,再加少量的蒜泥和白糖;密封後放入冰箱裡冷藏24小時即可,隨吃隨取。
陳小姐和家人每天早上就夾幾片醋姜片“過”泡飯吃。陳小姐說一開始想到要吃姜是因為嘗到日本料理裡的配菜姜絲酸甜可口,就回家炮制。沒想到夏天吃姜還有諸多好處。陳小姐的先生有咽喉炎,平時嗓子總不舒服,吃一個星期的姜片就好。另外,夏天在空調房裡待得久,吃姜祛掉不少寒氣。或是前一天吃多了冷飲,第二天早晨起來口苦、舌苔白的情況,吃幾片姜胃裡就舒服許多,姜還有殺菌的作用,對急性腸胃炎也有效果。
如果這樣也覺得麻煩,偷懶的方法是可以購買現成的姜粉,每天早晨取適量姜粉加入開水拌勻即可飲用(可隨自己喜好加入天然蜂蜜或果汁拌勻飲用)。也可以取適量姜粉與開水或溫水拌勻,待水到合適溫度時使用,可用以沐浴或沐足,減肥效果一流。
如果你實在懶得動手,那就去甜品店裡吃一碗姜撞奶吧,姜味濃郁而不辛辣,融於奶香之中,口感一流之外,還具有祛寒行血、養陰美容的功效。最重要的是牛奶本身偏寒,姜的辛溫,正好中和掉了牛奶的寒性。
生姜藥譜鏈接
■ 生姜10克(切片),蔥白5克,大棗10個,加水適量,煮沸,晾至適溫,可以用於風寒感冒。或是淋雨之後服用,有祛寒的作用。
■ 生姜10克,紅糖30克,花椒3克,大棗10個,水煎,趁熱服。用於寒性痛經。
■ 生姜5克、甜杏仁10克、核桃30克剝皮搗碎,加蜂蜜適量。每日三次。補肺益腎,平喘散寒。適用於體虛氣喘。
■ 生姜花椒水外洗:干花椒3克冷水泡半小時,生姜拍碎投進水中,大火煮沸,改小火15分鐘。受寒後泡腳,可以袪寒。
注:以上配方中,大棗均需剖開後按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