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離自性
“惠能曰: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這些話像寶劍一樣直接地破除了我們現在學佛修行中的一些邪見,一些不圓滿的心有差別的行。
“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我們自心常生什麼?常生分別、執取、貪著,整體來說,就是常生煩惱;“不離自性,即是福田,”了義經裡面講:“忘失菩提心而修諸善法,即同魔業。”我們今天的很多作為就是偏離了自性,心外求法。心外求法,修來修去,只是在修人世間的福報而已,種一個未來再修行的遠因而已,並沒有在根本處扎根。
我們也要看到,六祖在這裡的機鋒相見中還沒有徹悟,他只證得了“空”的這一面。“性空”的一面在他聽客誦《金剛經》時已完全明了,但是“緣起”、“有”的這一面還沒有體會到。
“不離自性,即是福田”,那麼我們什麼都不作為也可以嗎?所以,在這裡“空”和“有”兩者的不二還不夠圓滿。
“祖雲:這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廠去。”五祖一聽,這獠好厲害,別說了,去槽廠干活吧。
“惠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行者就是預備出家的人,這時大師也是行者的身份。
“差惠能破柴踏碓。”五祖寺在山上,沒有水碾,一定要用人力把米舂開再煮飯。舂米的設施,是中間固定在支架上的懸桿,一頭綁緊一塊石頭,石頭下面有個槽,米就放在槽裡;另一邊要人扶著一個扶手,腳踩著桿頭一下一下地舂米。六祖個子矮,力量小,他為了加重他這邊的力量,就在腰上拴了石頭。
現在拴腰石還在廣東韶關南華寺藏著呢,希望大家有機緣去那裡拜一拜六祖當年的拴腰石。從法義上講,聖人用過的東西具有加持力。當然,從禅法上講,“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但是我們出於對古聖先賢的景仰,去看一下能樹立起我們修行的信心,建立起對禅法的興趣,這也是一個方便之處。在這方面是不捨一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