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人知足,就成佛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有善行就有善的果報,有惡行就有三途的苦報,菩薩智慧開了。“無相無功”,這一句話很重要,他不能著相,著相就錯了、就迷了。永遠保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裡面一樣什麼也沒有,心裡面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這就對了,這就是大乘教裡常說的,“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作”是什麼?斷惡修善。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心裡的什麼相?清淨相,平等相。那個下面“覺”,他遇到緣,生的全是智慧,不生煩惱。

  煩惱是什麼?是“貪、嗔、癡、慢、疑”,是生這個東西,那就錯。完全生的是智慧,這個智慧可以幫助一切眾生,就是教化眾生。教什麼?教一個人一生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一生生活在法喜充滿當中。好不好?好。到哪裡去找,大乘佛法,大乘佛法要沒有這些東西,怎麼能夠吸引那麼多的人去學習?!真好!

  可惜真學的人少,帶著虛妄學習的人多。怎麼說帶著的?沒有放下就都帶了。要放下,放得干干淨淨,得大自在。衣服只要保暖;飲食只要吃飽就夠了,別貪;房屋只要可以遮蔽風雨就行了,你就得大自在了。

  人知足,就成佛了。人無求,與人無爭、與世無求,你就得大自在。所以要有智慧。沒有智慧他懷疑,那個生活多苦!他沒想到那個生活真樂,心裡面沒有憂慮、沒有煩惱、沒有妄想、沒有雜念,你說你多幸福!身體強健,百病不生。

  海賢老和尚做出榜樣給我們看,一百一十二歲還要爬樹。他門口有棵柿子樹,信徒來了,他爬到樹上去摘柿子,分給大家,一百一十二歲。從小生長在農家,父母都是種田的,他從小就學會種田,一生種田,好!在這個時代,他開荒,鄉下荒山沒有人種的,他去開,開了一百多畝,種的東西都豐收,除了自己小廟,小廟只有四、五個人,吃不完,拿去救災。四方面的這些臨近的,哪個地方有災難,沒有糧食吃的他就送,救濟貧苦。他不拿去賣錢,不拿去做為擴建自己道場的這些用途,他沒想到。我這個幾間草屋可以遮蔽風雨,行了,不必擴充了,人家心多清淨、生活多麼單純,真是好榜樣,這是教我們不執著。

  “湛如渟海”,這是用水做比喻,水沒有染污、沒有波動;水是平的,能照見萬物,天空、四邊,都能在水裡頭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心識妄惑,寂然不起”,“心識”,“妄”是妄想,“惑”是迷惑,或者我們說疑惑。沒有疑惑,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些東西“寂然不起”,那心是什麼樣子?就是經上所說的“清淨、平等、覺”,“覺”就是智慧,這叫“無生”。

  【解】前說猶通諸地,後唯八地所專。

  “心識妄惑,寂然不起”,這一句八地才能得到,所以唯有八地所專,八地跟佛就差不多了,跟佛就很貼近了,所以經上常講“八地以上”,“八地以上”等於就是圓滿的見性。見性的菩薩不見得圓滿,到圓滿要到八地。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圓教初住就見性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見性。初住上面二住、有十住,十住上面有十行、有十回向、有十地,再到等覺、妙覺,四十二個位次。這四十二個位次都是“明心見性”、都是“大徹大悟”,這個我們在講經的時候曾經細說過,常常講。

  不起心、不動念哪來的等級?!應該是平等的,怎麼會有級別?!它有四十二個級別。這四十二級別從哪裡來的?從無明習氣來的。無明斷了,斷了就見性了,明心見性,習氣沒斷,習氣好不容易斷,這個道理你一定要懂得。你看看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習氣沒斷,證得阿羅漢果,在這個位次上他修什麼?斷習氣。

  習氣完全斷掉了,他升級了,他不叫“阿羅漢”了,叫“辟支佛”了。辟支佛修什麼?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盡了,平等心現前,菩薩。但是他還有塵沙惑的習氣,這個習氣斷干淨了,他就成佛了,這個佛是“相似即佛”,不是真的,十法界裡面的佛,沒有出十法界。為什麼說他佛?你看他的起心動念言語行動,跟佛好像沒有差別,他學的非常像,所以叫“相似即佛”。那為什麼不是真佛?佛用真心,他還用妄心,這個妄心用得最正,沒有用錯,也就是佛在經上所教的,他統統做到了。妄心是什麼?妄心是起心動念,他還起心動念,但是他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他不圓滿。他要用真心,真心是不起心不動念,他就圓滿成佛了,圓滿成佛稱為“妙覺”。

  2014大經科注268集

 

上一篇:星雲大師在大九華山月身寶殿做的開示
下一篇:明奘法師:於自念 離諸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