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達觀法師:六祖壇經講記 第33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六祖壇經講記(33)

  善知識!我於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悟,頓見真如本性。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要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自心內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識!我於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悟,頓見真如本性。】六祖前面談頓教的理論,只談理論沒有說服力,一定要提出證明;沒有證明,空談沒有力量。現在六祖大師自己作證,他本身就是那樣的人,只是我們學不來。所以有人形容六祖是天才兒童,我們幾乎是智障;這樣的話到底是助道還是障道就不一定了。應該這麼說才圓滿:如果你懂六祖大師的意思,你就按照他的方式修;你真的沒有能力按他的方式修,他所講的法很好,你可以把他當成一種正知正見,你按照你的方法修也好,能頓悟就頓悟,不能頓悟就漸修,反正早晚會到,只要你願意修就可以,沒有關系;這樣你不會有挫折感,你這樣學才有意思。不要講:「我學的跟修的又不一樣。」我送給各位四個字,「解廣行深」,但一般人不願意解廣,只願意行深。比如學淨土的人都要讀淨土五經,你就停留在只讀那五本經;這樣的概念正不正確?《觀經》明明跟你講要讀大乘經,卻有人解釋成「只要好好讀這五本經,好好念佛就好。」這樣也不完全是錯,這是解不廣,但它可以行深。但是佛真正的意思是要讓你解廣行深,你的智慧才會開展。

  有的人,是懶得讀那麼多經典,有的人是沒有能力讀那麼多經典;你是懶還是沒有能力?你如果說「我沒有那個能力。」這是你自我放棄。「懶」表面上沒有什麼殺傷力,但它就是會慢性中毒導致死亡。你知道有些父母親怎麼說嗎?「我這兒子不錯,挺聰明的,只是有點懶而已。」他把「懶」當成一個不是很壞的毛病,實際上,一個人懶,他必然一事無成;修行也是一樣,你懶就不會成就,你很聰明也無效。所有的壞習慣中「懶」最可怕,這是我個人很深的體悟。六祖實際地告訴我們,若是你學不了他,就學神秀,兩個都是了不起,你都可以學。還是那句話,任君選擇,但最後還是要回歸你的自性。

  【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此教法]頓教法門。[流行,]把它推廣出來。[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希望跟他有因緣的人都可以頓見菩提自性。[各自觀心,]每個人各自回去觀心。[自見本性。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這個概念《壇經》常講:不懂就去請問人家,善知識一定不會吝法,除非你沒有那個程度,否則他一定會徹底告訴你,他會開示我們、指導我們走正確的道路。

  【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一切善法]法。[善知識]人。你要知道什麼叫善知識?他今天能成為一個善知識,必然有他的來歷,必然有他的原因,他一定是修行的過來人,所以才有機會教化你、幫助你去見性。你今天要變成別人的善知識,必然要下功夫;要有這樣的功夫,就需要一定的因緣條件。〔一切善法〕,只要是世間有智慧的,有益於人類的,都屬於善法。但〔法〕不會講話,要因〔善知識〕這個人才會起作用。你不要把好東西都留在你家,你不會善用,不是糟蹋那些東西嗎?你家有好書你不看,是不是要送人?!你東西吃不完,是不是拿出來和別人分享?你家有那麼多錢你也用不到,你不拿出來布施,不是糟蹋那些錢嗎?!你回家找找看,你家一定有很多好東西是你用不到的,你就拿出來。但是你會拿出來嗎?你寧可放著,也不願意拿出來。你觀察一下,你就察覺到你的心打不開,好的書要送給別人,好的概念要講給別人聽,你不要吝啬。一般人為什麼會吝啬?只要牽涉到利益關系,就會吝啬。如果你聽我的課要花三千塊,我就跟你講:「只能聽課不能錄音。」如果你錄音的話,誰還要來聽我的課?我要靠什麼維生?所以如果牽涉到利益,你就會吝法。就是要讓自己不吝法,我才要出家,你們聽課不用錢,名正言順,你們要聽什麼,我盡量講。

  【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你本身什麼都有,所以你應該可以自悟。但你真的沒有能力,你就應該跟別人學習。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你自己能懂,你就不需要往外求。說聽課就好了,你現在一念生起「要來聽課」,你也會一念生起「聽也沒有效,自己看就好了。」這一念生起,你就不來聽課了。你真的知道什麼觀念是對的嗎?你還會把你的觀念合理化:「師父還不是自己看!」你如果看懂你當然自己看。譬如,我這一生所學的東西,只有針灸有老師,從《易經》到佛法我都沒有老師。《易經》也是我自己看的,我看一看就看懂了,看懂了,就教,就這麼簡單。如果看不懂,就問人家啊!所以你不要想說「自己看就好了。」你去書局買些書自己看看,什麼是懂,什麼是不懂,你都要知道。每個人過去世的累積,有他自己的因緣,每個人都不一樣。就像我課外書都看得懂,學校的書,我就歷史、國文看得懂,英、數、理、化都看不懂,考試都是用猜的,但每次都能夠猜到五六十分,很奇怪。你說《易經》比較深,還是物理、化學比較深?按理是《易經》比較深,那就是每個人過去對這門學問的因緣。所以我過去一定不是科學家,那些東西我怎麼看都看不懂。談這一段的意思是說,懂或不懂你自己要知道,六祖只能夠勸你,他講得很圓滿,一個叫自己能懂,一個不懂。懂了就不用外求,不懂就問人家。

  【若一向執謂須要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依賴善知識。你們來聽課,不要依賴聽課,你在課堂上只是理解一分,你回去要思維;思維才是你的,沒有思維都不是你的。我們一般人犯一個毛病,他聽完之後回家就要去修,太快了!「聞、思、修」當中,你沒有經過「思」;「思」是很重要的關鍵。很多人以為他聽到了就懂,實際上沒有!你所聽到的都是別人的,你得不到幾分。思考過後,你就會知道懂不懂,你也可以知道你懂幾分,接著就按照那幾分去修才有意義,否則就沒有意義。

  【何以故?自心內有知識自悟,】六祖大師解釋為什麼,因為你的內在本來就有善知識。為什麼?因為眾生皆有佛性。

  【若起邪迷妄念顛倒,】你來上課或你自己看經書,可以懷疑;但你的懷疑障礙你自己就不叫懷疑,叫愚癡,「疑」斷掉你的後路是不對的。如果懷疑反而能增加你的智慧,這樣的「疑」是對的。如果你現在聽《六祖壇經》,你一直在懷疑我講的是不是正確,這樣就障礙你了,這樣對你沒有好處嘛!但是我講的,你有疑惑,那你可以去思考,然後去求證,看有沒有違背經典。如果透過這樣求證,結果我講錯了,你就按照經典修。如果透過這樣檢驗,發現原來是你會錯意了,那你就進步了。光是一個字,你會用對,也會用錯。有的疑會生起智慧,有的疑卻是生起障礙,到底是哪個疑,你要會用。所以,學問還是在疑處當中,但疑處真正消失了,才能夠斷疑生信,絕相超宗,這樣才真正有力道。

  【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如果你「邪迷妄念顛倒」,缺乏正見,縱使釋迦牟尼佛來講也沒有用,你把六祖請出來也無效。

  【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前面那段講的是邪見,這段講的是,當你正見一生起,依你的正見來觀照,你所有的問題就消失了,你就能夠見性,〔一悟即至佛地〕;這個意思並不代表你就有釋迦牟尼佛的程度,這要看人。舉個例子,六祖大師雖然度了四十三個弟子開悟,但不能說他們和六祖的程度一樣。初地的菩薩不及八地的菩薩,八地的菩薩不及等覺、妙覺,還是不一樣。六祖大師是這樣講,但你的程度不一樣。你把「佛」解釋成「覺」,你〔一悟〕就覺了,這樣比較通用。如果你把「覺」解釋成跟釋迦牟尼佛一樣成佛,就太快了。聽《六祖壇經》抱著很輕松的心情,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你聽佛法不需要聽得很嚴肅,當然,我們聽佛法輕松,但不失莊嚴,這叫中道,叫不取不捨,要做到這樣的中道,在日常生活就要去體會。比如孩子,教也不對,不教也不對,教會反彈,不教會放縱。事實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樣,你對人家好,他得寸進尺,對人家不好又有失厚道,所以待人要若即若離。不是學佛才要談中道,學佛就是要打破一切的概念,回歸到你的日常生活,這就是佛法。離開你的生活根本沒有佛法可言,如果生活歸生活,佛法歸佛法,佛法就只是學問,跟你不相干。

 

上一篇:達觀法師:六祖壇經講記 第34集
下一篇:達觀法師:六祖壇經講記 第32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