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講記(41)
師曰: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供養、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師曰: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從六祖大師來看,叫〔武帝心邪〕,〔心邪〕的意思就是邪見。你輕易跟我講:「師父,我已經有正見了。」你說這句話要考慮一下,你真的有正見嗎?你還說:「師父,我知道,但是我做不到。」這句話是有問題的,你的知道不是正見,根本是邪見,所以你才做不到。有「正見」必然正行,有「正行」必然「正覺」,有正覺必然「正度」,這四個步驟,是我們學苑的宗旨。你問我:「師父,怎麼修行?」我跟你講:「我還沒有進入修行。」「師父,什麼樣的人才會有正見?」「我正在學習正見。」學佛的人要從正見開始學起,不要急於修行。要注意我這句話,很少出家人會這樣跟你講。但我不是叫你不要做好人,沒有正見,你會是個好人嗎?你會是個快樂的人嗎?有正見,你就不會偏差。連武帝都是這個樣子,何況我們呢?
【不知正法。】有時候我們還跟人家講:「我們是正信的佛教。」你指的是你自己、還是這個團體?昨天晚上去素食店用餐,看到一本書的封面,拿起來稍微看一下,它寫開悟之後怎麼修行,我看了嚇一跳,開悟之後還需要他教你修行嗎?這本書的作者開悟了嗎?為什麼書名這麼寫?我們不是要去講別人,而是要看自己,你要老實面對自己,不可以講超過你程度的話,也不可以用聳動的話,只因為這樣寫別人會想看這本書,有些書因為書名吸引人,你會去看。如果你有正知正見,你是什麼程度,你才能講適合你程度的話;如果超過了,那就是大妄語,犯大戒,果報很嚴重,是要打入無間地獄的。觀念正確真的很不簡單,怎麼樣才能夠正確呢?
【造寺、供養、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法身〕就是自性,〔功德〕從自性下手,所以不在修福。不在修福,就是不在外面的事相,不在心外求法。
師又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師又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你〔見性〕了嗎?沒有,所以你沒有功夫。[平等是德;]你可以平等待人嗎?我們可以對人家「一視同仁」嗎?這句成語國小就學了,但是我們卻做不到,為什麼?因為你沒有見到空性。「罪」本質是空,「福」本質是空,「善」本質是空,「惡」本質是空。唯有見到空性的人,才了知諸法平等,因為諸法空相。為什麼諸法無高下?因為大跟小還是空,所以一切法畢竟空。問題是,你對一般人這樣講,沒有用。比如現在有個人失戀,你對他說:「戀愛是空,失戀也是空。」沒有效。學佛學到最後,學個沒有效的,只是跟同學講有用,對其他人沒有用,這樣學佛一定是不對。你說:「釋迦牟尼佛又沒有說失戀要怎麼開示,那我怎麼講呢?」你學了佛法之後,你應該思考「我怎麼樣去規勸我身邊的人,怎麼樣安慰這些痛苦的眾生呢?」「要用什麼方式講他才能夠釋懷呢?」佛法不是不能講,而是你不能權巧方便講,也就是說你不會變化,講出他聽得懂的話。
我出一道題目,現在有一個人很丑,她內在產生很大的障礙,你如果跟她說:「丑跟美平等。」「我這麼丑居然跟林志玲平等?林志玲可以去拍赤壁,我只能夠在家裡面壁。怎麼平等?你跟我講。」規勸她要有用哦!不要說:「丑的人以後會死,美的人以後也會死,所以平等。」你講的對,但這樣沒有效,你講丑和美的人都會死,這是未來式。接著,你講:「事實上是平等的。」你今天為什麼會這麼丑?意思是她上輩子沒有在佛前燒香供花,還亂丟垃圾,今生才長那麼丑,人家林志玲上輩子都在觀世音菩薩面前供花,她今天才長得這麼好看。「因果是平等的不是嗎?」她一定會被氣死,這叫過去式,也沒有用。你知道竅門了嗎?我不談過去也不談未來,要談的就是現在,你要從現在下手,她的心才會打開。你家裡面每天都有問題,你來學佛是學智慧,不是要來學名相,不是回去跟孩子說:「今天,媽媽學《六祖壇經》,我說一段給你聽。」你這樣講,他沒有辦法接受和感受。舉個例子,漂亮的人也有她的障礙,就像丑的人一樣;漂亮的人有她的優勢,丑的人也有她的優勢。丑的人安全,丑的人好修行,漂亮的人要修行是很困難的。現在不是美跟丑的問題,而是美跟丑都有它的障礙和優勢,我們不要羨慕也不要嫉妒,不要自傲也不要自卑。我們剛才講到梁武帝,就好像被他比下來了;比如你遇到一個人,他比你更會講話,你就被他比下來了。我們凡夫就是這樣,很痛苦,不明白任何的因緣條件都是〔平等〕的。只有〔平等〕,我們才能以平常心看待這個世界。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講窮的人不要跟富的人比,矮的人不要跟高的比,丑的不要跟美的比,一條腿的不要跟兩條腿的比,每個人各有他的因緣,你不要看到你失去什麼,而要看到你擁有什麼。為什麼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擁有什麼呢?我們最大的平等就是眾生皆有佛性。假設眾生沒有佛性,就不要修行,因為沒有意義了。只要你能夠正確地修行,人人都可以成佛。這是《壇經》裡面最重要的概念,也是《涅槃經》的思想。〔平等〕,以法義來講,是要建立在「空」,才能夠真正平等。假設你的心沒有辦法契入到「空」,你對待所有的人都不能夠平等。〔見性是功〕是要求「我」,〔平等是德〕是對待「人」,見不〔見性〕是你自己的事,你看所有的人是不是〔平等〕,這就是一種〔德〕行。
【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無滯〕就是無住。[常見本性真實妙用]是生心。合起來解釋就是「無住生心」的意思,無住是體,生心是用,一體一用,所以〔名為功德〕。
【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內〕〔外〕就是我們常講的「誠於中,形於外。」對人家恭敬的人,內在必然〔謙〕卑。我們對人家恭不恭敬?我們是對看得起的人恭敬,我們是對佛像恭敬。學佛的人只要到佛寺,進了大雄寶殿,無論你是誰都會拜,如果佛像是石頭做的,你就對石頭恭敬,如果佛像是木頭做的,你就對木頭恭敬,但是拜完佛出來,對人就不恭敬啦!真是諷刺。大部分的人的心就是這樣,他對佛像恭敬,但看到活著的活佛卻不恭敬。只要活著的都是活佛,對佛像要恭敬,對活佛也要恭敬。為什麼?因為平等。「師父,佛已經成佛,我們不是佛,為什麼平等呢?」佛是已成佛的佛,我們是未成佛的佛,以後一定會成佛,你一定要〔禮〕敬諸佛,禮敬諸佛就是禮敬眾生,不禮敬眾生,你那個禮敬諸佛是騙人的。有些人聽說念佛很好,聽說念一尊佛的名號可以滅八十億的罪業,如果念兩尊,三尊…,越多越殊勝,所以就來念千佛。念要念,功德相當地殊勝,對眾生也一樣,這才是修行人,因為「不二」、「平等」,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不然你就是信徒。
【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不執空。[心體離念是德;]不執有。不落空也不落有,「空有不離」是中道,功德就是中道。六祖說「自心能生萬法」,所以叫〔自性建立萬法〕,生了萬法,心體離念,也不執著萬法。後面的公案,六祖大師講一首偈,他說「對境心數起」,他還是會起,只是「菩提這麼長」,他還是很清楚的。雖然「對境心數起」,但是不會被境界影響,「對境心數起」就是不執著空,「菩提這麼長」,也不執著這個有,這才叫做〔功〕〔德〕。
【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不離自性是功,]體。[應用無染是德。]用。這句話用前面的話來解釋很簡單,「見性是功」就是〔不離自性〕,「平等是德」就是〔應用無染〕,面對所有的一切,人在六塵當中不執著,才能夠真正的平等。
【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修〔功德〕就是這樣修,從心性下手,平常待人接物就需要平等、有禮、謙卑,就是修功德,這個人就是真正的有〔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