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星雲大師:六祖壇經講話 第四 定慧品 譯文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六祖壇經講話

  第四 定慧品

  譯文

  惠能大師對大眾開示說:“善知識!我這個法門,是以定慧為根本。大家不要誤以為定慧有別。定和慧是一體的,不是兩個。定是慧的體,慧是定的用,當在發慧的時候,定就在慧中;當在入定的時候,慧也就在定中。如果明白這個道理,就是定慧均等修持。因此,各位修學佛道的人,不要說‘先定才能發慧,或先慧才能入定’這種分別的話。持這種見解,就表示法有二相。口中雖說著好話,心中卻不存善念;徒然有定和慧的名稱,卻不能定慧等持。如果心與口都是善的,內與外都是一如,定和慧就能均等了。自我開悟,自我修持,不在於诤辯;如果爭論先後,那就和癡迷的人一樣。如果不能斷除勝負之心,必將增長我執法執,自不能遠離‘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的執著。

  善知識!定慧就像甚麼呢?就像燈光,有了燈就有光明,沒有燈就黑暗。燈是光的體,光是燈的用,名稱雖然有兩個,體性本來就是同一個。定和慧也是如此。”

  惠能大師對大眾開示說:“善知識!所謂一行三昧,就是能在一切處,無論行住坐臥都能心行正直。《淨名經》說:‘直心就是道場,直心就是淨土。’不要只在口頭上說正直,心卻谄媚邪曲;不要口說一行三昧而心行不直。只要心行正直,不要在一切法上有所執著。愚迷的人執著法相,執著一行三昧,開口就說常常靜坐不動,不起妄想雜念,這就是一行三昧。作這種見解的人,就如同沒有情識的木石一樣,其實正是障礙修道的因緣。

  善知識!道是要通流,為何反生滯礙呢?心不滯礙於法相,道就能通流;心若執著法相,那就叫作繭自縛。如果說常坐不動就是一行三昧的話,就像捨利弗在林中靜坐,卻遭到維摩诘的诃斥。善知識!還有人教人靜坐,看住自己的心,觀想靜止,身體不動,心念不起,從這裡下功夫。愚迷之人不懂佛法大意,便在這上面執著,反而成為顛倒,像這樣的人很多。如此教導別人,這是極大的錯誤。”

  惠能大師對大眾開示說:“善知識!正教本來沒有頓漸的分別,只因人的根性有利鈍的不同。愚迷的人漸次修行,覺悟的人頓然契悟。如果能夠識得自己本心,見到自己的本性,就沒有差別了。因此,立有‘頓漸\’的假名。

  善知識!我這個法門,自從上代祖師以來,首先建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所謂無相,就是處一切相而離一切相;所謂無念,就是雖念而不執著於念;所謂無住,就是我人的本來自性。對於世間的善、惡、好、丑,乃至冤家至親,有言語的冒犯、諷刺,或欺凌紛爭的時候,都一概視為虛空幻相,不會想到報復仇害。在念念之中,不尋思過去的境界。如果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能斷絕,就叫作系縛;在一切法上,念念不住著,這樣就沒有系縛,這就是以無住為本。

  善知識!外離一切相,就叫作無相。能離於一切相,則自性法體自然清淨,這就是以無相為體。

  善知識!在一切境上,心能不被外境所染污,就叫作無念。在自己的心念上,要常遠離一切外境,不要在境界上起心動念。但是,如執著於甚麼也不想,把念頭全部斷絕,一念斷絕就死,一樣還要到別處去受生輪回,這是極大的錯誤。學道的人應該好好的想一想,如果不認識佛法大意,自己錯了還罷了,卻又再誤導他人;自己愚迷不見真理,又毀謗佛經。所以要建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為何立無念為宗呢?只因為那些口頭說見性而心猶執迷的人,在外境上仍有所念,有所念就會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就從此產生。菩提自性本無一法可得,如果以為有所得而妄說禍福,這就是塵勞邪見。所以這個法門要建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所謂無,無的是甚麼事呢?所謂念,念的是甚麼東西呢?所謂無,就是無差別相,無一切妄見塵勞的心;所謂念,就是念真如自性。真如就是念的體,念就是真如的用。真如自性能起念,不是眼耳鼻舌等器官能念。真如本有自性,所以能隨緣起念;真如如果沒有自性,眼色耳聲當下就會消失散壞。

  善知識!真如自性隨緣起念時,六根雖然有見聞覺知,但是真如自性不會染著萬境而能恆常自在。所以《淨名經》說:‘善能分別一切法相,於第一義谛如如不動。’”

 

 

上一篇:星雲大師:六祖壇經講話 第四 定慧品 問題講解
下一篇:星雲大師:六祖壇經講話 第四 定慧品 經文.注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