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正慈法師:《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注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注釋

  第一部分 釋經題

  佛說每一部經,都有一個經名,本經的全名為《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簡稱藥師經。經名開宗明義地告訴我們,此經闡述的是藥師如來在未成佛的本因位上,發大願、立大志所成就的功勳德業。經名亦告訴人們,這部經是已獲修行成功,已成為“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藥師佛。《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是以人法立名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是佛的名號,“本願功德”是佛法。但此處佛的名號中的“琉璃光”是個比喻,故此經亦可看作人法喻俱足的立名。

  “藥師琉璃光如來”為梵文Bhaigjyaguru-vaiduraprabhasa的意譯,音譯為“鞭殺社窭噜辟琉璃”,也可以意譯為大醫王如來。世間眾生生理上有老病死苦,心理上有貪癡苦,佛法不僅能解除人們生理之苦,尤能消除人們心靈之苦,所以佛是最了不起的醫生,被稱作大醫王。能治愈人們身心一切疾患,施法藥之師就叫藥師。《法華經》中稱為“藥王”。以琉璃光為佛名,顯現佛德,比喻藥師佛純粹光明、洞澈表裡的智慧之光。如來,十方一切佛的十種名號通稱。如是真如,《成實論》說:“如來者,乘如實道來成正覺,如曰如來”。《金剛經》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如來是所有成佛者的共同稱謂。所以藥師佛也稱作藥師如來。

  “本願”指藥師佛成佛以前,還處於菩薩修行的本因之位時,發下的誓願,願力是成功的動力,在願力作用下成就的功勳德業就叫本願功德。本經功德是指在寺院裡所做佛事,功是功力,如行六度,德是即得,本經指修行得來成績,名為功德。菩薩發的願分為分別願和總願。總願是所有菩薩的共同誓願,顯教菩薩的總願是四宏誓願。即: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四個宏大無邊的誓願是菩薩行苦集滅道四谛法的共同決心和意願。菩薩的別願是每個菩薩獨有的誓願,如本經的藥師如來十二大願,普賢菩薩的十願,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等。佛所說法,由弟子結集、會誦、記錄整理成文,被稱為修多羅(Sutra)。為了突出佛的言教能契理契機,所以也把修多羅譯為契經。《華嚴經疏》說:“修多羅……,古譯為契經,契謂契理契機,經謂貫穿攝化,即契理合機之經,所以將記錄佛的言教所成的文字篇章稱作經。《藥師經》在我國有五種譯本:

  《藥師經》在我國有五種譯本:

  (1)《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又《佛說灌頂大神咒經》卷十二,是東晉?帛屍梨密多羅翻譯,為最早的譯本。

  (2)《藥師琉璃光經》一卷,是劉宋?慧簡所譯。

  (3)《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一卷,是隋?達磨笈多翻譯。

  (4)《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一卷,唐?玄奘三藏翻譯,通俗所謂《藥師經》就是指這一卷。

  (5)《佛說藥師琉璃光七佛如來本願功德經)二卷,唐?義淨翻譯,上卷述其他六佛之事,下卷述藥師如來之事。

  現在譯成語體文是根據唐?玄奘三藏譯本的流通本(印光老法師重刻本),其中在玄奘原譯本基礎上增加東晉譯本上八大菩薩名稱,和義淨譯本上的神咒及其前後文二十多行。

  當時釋迦牟尼佛和他的弟子是印度人,所說的是梵浯,後來編集佛經,也用梵文寫的;傳到中國,用漢文和藏文翻譯成中國文。本經是唐代玄奘三藏法師奉唐皇帝的诏命而翻譯成漢文的。

  三藏法師是全面精通“經藏”、”律藏”,“論藏”這三藏的法師,(藏是包藏的意思);此經、律、論三藏是佛教的經典,一般稱為“大藏經”,又名“佛藏”。(如道教的經書叫“道藏”。)

  玄奘三藏法師的簡史:玄奘大師洛陽人,生於隋文帝開皇廿午(公元600年),卒於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終年65歲(根據楊廷福教授考證,見《玄奘論集》第18頁)。幼年聰悟,十三歲出家,廿歲受具足戒。因感眾師講經,各擅宗途,聖典亦顯隱有異,莫知適從。發誓遠游西方(印度),以釋眾疑。乃於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私發長安,經涼州、出玉門、涉流沙輾轉西行,經高昌,阿耆尼等國,度蔥嶺,越大雪山、遍歷西域、印度諸國,前後十七年。他“遍谒眾師;備飧異說”,學識淵博精詣,所以在五印度被譽為“大乘天”。將梵文佛經650多部,經中央東亞細亞東歸,於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抵長安,其時僧俗出迎者數十萬眾,唐太宗迎慰甚厚,诏於長安弘福寺從事翻譯,大師網羅賢者,大開譯場。當時長安的大慈恩寺,在玄奘法師譯經的時候寺中常住七千余僧,極一時之盛。前後十九年間共譯出重要經論75部,1335卷,計1300多萬言,並特制《三藏聖教序》。故唐?三藏玄奘大師對我國佛教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又《大唐西域記》為世界名著,這部書把他親歷的110個和傳聞的28個域邦、地區、國家的山川形勢、地理位置、歷史沿革、風土習俗、氣候物產、宗教信仰、文化語言、政治情況等作了實事求是的介紹;它涉及整個中、南亞廣大地區的歷史、地理,作了許多的記述。已有日、英、法文譯本,是一部很有價值和影響的名著。

  玄奘三藏法師是我國歷史上的卓絕人物,也是世界性的歷史人物,是國際上傑出的翻譯家、旅行家、佛學家,亦是對中亞、南亞次大陸各國歷史文化有著深遠影響的歷史人物。

  第二部分 譯經文

  一般佛經經文都有三個部分,即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現在即按此順序作些注釋。

  一、序分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游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音樹下。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诃薩三萬六千。及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量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

  注釋:如是我聞:是我親自聽到佛這樣說表示證信。根據《智度論》卷二說:“佛入滅時,阿難問一切經首置何字?佛言‘如是我聞’等言。所以在諸經的開始,都有“如是我聞”四字,表示阿難親自聞釋迦牟尼佛所說,不是自己隨便說的。

  一時:指說法的時間。亦即舉佛說法時以證信。意為某一時間。

  薄伽梵: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為“世尊”。

  廣嚴城:音譯為毗耶離城。是印度恆河邊的一個城市,在王捨城對面。

  樂音樹:不是真能奏音樂的樹,而是其樹成林,當微風吹動樹枝、樹葉時發出的種種自然的聲音,聽起來好像是在奏音樂。

  與大比丘:即與會大眾,道行很高的出家男眾稱大比丘。是梵文音譯,意譯為乞士。

  菩薩摩诃薩:菩薩是梵文菩提薩垛的簡稱,意譯為覺有情。是指修持大乘六度,求無上菩提(大覺),利益眾生,於未來成就佛果的修行者。

  婆羅門:古印度四階級之一。

  居士:印度社會的第三階級叫做吠捨,也就是一種自由民,其中富有的,有地位的紳士,稱為居士,中國一般指在家學佛者,稱為居士。

  [10]天龍八部:天龍八部是八類眾生的統稱。他們分別是:天、龍、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目候羅迦。這八類眾生各有部屬,所以叫八部。八部中以天、龍二部為首,所以用天、龍作八部的代表。

  天,梵文Deva(提婆)或Sura(素羅)的意譯,意為光明、自在、最勝。這是居於天界的一類眾生,是六趣眾生之  一,他們享受人間以上的勝妙果報。

  龍,梵文Naga(那伽)的音譯,是一類身長無足有鱗大力的眾生。龍有神力能變化雲雨,得一滴之水,可散六虛以為洪流,得少水可以降大雨。

  夜叉,又譯作藥叉(Yaksa),意譯為勇健鬼,能鬼也能吃人傷人。其行動靈敏快捷,能飛騰空中,也能陸行。夜叉受持佛法,能成為佛的護法神,本經後面所講的十二位藥叉大將,都是夜叉。

  乾達婆(Gandharva),意為香神。這類眾生以香為食,身體也能發出香氣。諸天舉行盛會時,由他們奏樂,是帝釋的樂神之一。

  阿修羅(Asuar)意為非天,亦稱修羅,有天之福而無天之德,是一類好斗的天居眾生,六道之一。其女子貌美,男子丑陋。

  迦樓羅(Garuda),意為金翅鳥。這類鳥很大,兩翅相去三百三十六萬裡,能食龍,為佛的護法神之一。

  緊那羅,亦作甄陀羅,意為“人非人”即似人而頭上生角。從屬於帝釋,是八部中的歌神,女的多為乾達婆之妻。

  摩目候羅伽(Mahoraga)意譯為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因多恚多妒,故受蛇首之報,也是帝釋樂神之一。

  [11]人非人等:指人與鬼神而言。

  參與藥師法會的學眾既有各種各樣的人,也有各部類非人眾生,所以經文說:“人非人等,無量大眾”。這些無量大眾,恭敬地圍繞著佛陀,聽他宣說微妙的大法。

  二、正宗分

  (一)藥師如來、十二大願

  爾時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障消除,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

  爾時世尊贊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勸請我說諸佛名號,本願功德。為拔業障所纏有情,利益安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汝今谛聽,極善思惟,當為汝說。

  曼殊室利言:唯然,願說。我等樂聞,佛告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十歹克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道時,發十二大願,令諸有情,所求皆得。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不墮惡趣。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酉鬼陋頑愚,盲聾痖,攣辟背偻,白癞顛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

  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捨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九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 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於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錄,繩縛鞭撻,系閉牢獄,或當刑戮,及余無量災難陵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

  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塗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玩,皆令滿足。

  曼殊室利,是為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道時所發十二微妙上願。

  爾時:那時。即大眾環繞世尊而聽法的時候。

  曼殊室利:即文殊師利菩薩,過去早已成佛,名龍種上尊王佛。

  法王子:此處指文殊師利菩薩。佛說:“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如同國王的太子,將來要繼承王業的。所以稱法王子。

  偏袒一肩,右膝著地:比丘平時所披的袈裟,是將兩肩蓋覆著的,到了將要禮佛的時候,為表示對佛致以最高的敬意,特將右肩偏袒出來,亦即露出右臂,再行將右邊膝蓋靠著地面下跪,面向薄伽梵,彎著腰像鞠躬似的,並  且雙手合掌。這是當時印度大眾集合向佛請法時,所常用的一種隆重的禮節。這裡曼殊室利菩薩為利益眾生,向佛誠懇地請法,故依循此禮節而行。

  世尊:音譯“薄伽梵”或‘婆伽婆”。對釋迦牟尼佛的尊稱。因為佛具萬德,為世人所尊重。故名。

  業障:“業”是梵文Karma的意譯,意思是“造作”,泛指一切行為、言語和思想。佛教認為眾生原來都具有靈明、洞澈湛寂常恆的本性,但因妄想執著,以致起惑造業,輪回六道。此妄心障覆本性,也叫無明。“障”是障礙,業即我們現在此生或過去所作的一切行為。

  像法轉時:佛入滅千年後,為像法時代。以佛像供養,來弘揚佛法的時期,為一千年。

  有情:也稱眾生,指有情識的生物,包括人和一切大小動物。

  曼殊室利童子:即是文殊菩薩的化身。

  [10]谛聽:即仔細地、認真地聽。

  [11]唯然:即“是的”、“好的”的意思。

  [12]歹克伽沙:梵文音譯,意譯為印度的恆河。歹克伽沙,即以恆河的沙(無量數)比喻數量之多的意思。

  [13]淨琉璃世界:指在我們這個世界的東邊,距離十恆河沙遠的地方。亦即藥師如來所住的常寂光淨土、清淨法界。

  [14]應:即應供。佛的十種名號之一。謂應受人天之供養,故名應供。

  [15]正等覺:或稱正遍覺。音譯為三藐三菩陀,佛的十大名號之一。

  [16]明行圓滿:又名明行足。佛的十大名號之一。佛依戒定慧三明萬行具足圓滿而得阿耨多羅三菩提,故名明行足。

  [17]善逝:佛的十大名號之一。謂如實去彼岸,不再退沒生死之海。“逝”,即去的意思,也就是入涅。

  [18]世間解:佛的十大名號之一。“解”是解了,對於世間事理,眾生苦本、苦因以及滅苦的方法、離苦的究竟處,都明達了解,稱為世間解。

  [19]無上士:佛的十大名號之一。“士”即士大夫。佛於天上人間,唯我獨尊,為人天的導師,故稱無上士。

  [20]調御丈夫:佛的十大名號之一。調御如馴馬師,把暴躁的烈馬馴練成馴服的良馬。佛教化眾生,無論眾生的根性如何惡劣,如何剛強難制,都能善巧調御,使他慢慢轉向佛法,修學佛法而得成就。

  [21]天人師:佛的十大名號之一。佛出世間,不但教化人類,也同樣教化天人,是天人的教師,故稱天人師。

  [22]菩薩道:即菩薩所修之道。菩薩修行圓滿,自他二利,自未得度先度人者,名菩薩道。

  [23]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譯無上正等正覺。

  [24]自身光明:謂佛自身發出光明。像法華眉毛、華嚴的足光一樣,藥師如來有身光,能遍照一切世間,並願一切眾生也有身光。

  [25]無量無數無邊世界:形容世界之極為廣大。

  [26]三十二大丈夫相:簡稱三十二相。指佛的莊嚴儀表,有三十二個顯著特征。

  [27]八十隨形:指身體某部位美好的儀容有八十種,釋尊當時即因德相莊嚴,每次出游教化,還不曾說法,便有很多人要求皈依。

  [28]身如琉璃:意謂身如青色寶琉璃一樣,內外明澈,淨無瑕穢。

  [29]幽冥:原意是雖為有理,但幽遠非常識所及之處。這裡指三惡道中無真理之光處。

  [30]無量無邊智慧方便:無量是指智慧深湛,堅澈真如;無邊是指智慧廣大,橫窮法界;智是證真,慧是達俗;度眾生可以方便圓通,即隨方應便。

  [31]邪道:謂非理之行法。指除了如來的戒、定、慧為正覺道外,其如六師外道等都屬於邪道。

  [32]菩提道:即正覺道。意思是修持正覺的途徑。

  [33]聲聞:即聲聞乘。二乘或三乘之一。凡是聞聽佛音聲與修四谛法門而悟道的人,都稱為聲聞。

  [34]獨覺:又名緣覺、辟支佛。即緣覺乘。二乘或三乘之一。於佛在世時聽佛說十二因緣之理而悟道者,名為緣覺。若生於無佛之世,觀諸法生滅因緣而自行悟道者,名為獨覺。

  [35]大乘:音譯摩诃衍那。摩诃即“大”的意思,“衍”即是“乘載”(如車、船)或“道路”的意思。是印度公元一世紀左右形成的佛教派別,亦稱大乘佛教。

  [36]梵行:謂梵天之行法,亦即斷YIN欲而得清淨之行法。又證得涅之萬行,亦名梵行。

  [37]缺戒:指所受的戒能夠做到完全無犯,犯了所受的戒,就是有了缺漏。船漏了就不能渡過河,唯有戒行無缺,方能登佛地。

  [38]三聚戒:大乘菩薩戒之一。即攝律儀戒(不作諸惡),攝善法戒(行一切善),饒益有情戒(利益眾生),三者總稱三聚戒。

  [39]惡趣:即地獄、餓鬼、畜生三惡趣。

  [40]攣辟背偻:即跛足、駝背。

  [41]黠慧:即世俗的聰明智慧。

  [42]諸根完具:藥師如來所發的第六願。也有的解說稱“諸根具足願”。謂眾生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完全具足,沒有任何缺陷。

  [43]無上菩提:即佛菩提。

  [44]轉女成男:藥師如來的第八大願。只要聞聽藥師如來名號,一心稱念,禮敬供養,就可轉女成男。

  [45]丈夫相:即勇健者之相。

  [46]出魔 綱:“ ”同“絹”。即出離惡魔的絹。與綱的樣子差不多,如果分別來說,捉獸的叫做絹,捕魚的叫做綱。

  [47]惡見稠林:惡見,就是邪見,也即不是正見。

  [48]菩薩行:謂上求佛道,下化而生,即求自利利他、圓滿佛果之菩薩大行,如布施等之六度即是。

  [49]繩縛鞭撻、擊閉牢獄:即用繩子系縛,用鞭子抽打,然後關閉到牢獄之中去。古代王法的刑罰制裁是很殘酷的。

  [50]刑戮:即判死刑被斬首。

  [51]福德威神力:“福德”即一切善行所得之福利功德。“威神力”,即威勢勇猛不要測度的神通之力。

  [52]妙飲食:即美妙的飲食。謂對於衣食無著落的人群,為了不使因求衣、食而造罪,藥師佛即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解除他為饑渴所迫的苦惱。

  [53]法味:即妙法之滋味。

  [54]寶莊嚴具:即用珍寶莊嚴的飾具。

  [55]華塗香:“華”,即以花結成環,用以裝飾頭或身。“塗香”,即以香塗於身手供養佛。

  2、佛土莊嚴、皆七寶成。

  復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行菩薩道時,所發大願,及彼佛土功德莊嚴。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說不能盡。然彼佛土,一向清淨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及苦音聲。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阙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於其國中,有二菩薩摩诃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無量、無數菩薩眾之上首次補佛處,悉能持彼世尊藥師璃璃光如來、正法寶藏。是故曼殊室利,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應當願生彼佛世界。

  復次:再次,又一次的意思。

  佛土:指一佛所住的國土或一佛所教化的國土。

  劫:為梵文劫波的音譯的簡稱。是指很長很長的時間,中國譯為時分。極長的時間,印度叫劫波,簡稱為劫。一劫:世界的一“成”到一“毀”叫做一劫,劫有小、中、大三種:一個小劫為1680萬年,(世上人的壽命有增減,從人壽十歲算起,每百年增加一歲,直到八萬四千歲,再從此每百年減一歲,直減到十歲,如此增減時間總共為1680萬年。)二十個小劫為一個中劫,八十個中劫合為一個大劫,一大劫包括“成、住、壞、空”四個時間,通稱為四劫。

  一向清淨:意謂自始至終都是清淨的。

  金繩界道:即用金繩作為境界、道路。

  城阙宮閣、軒窗羅綱“城”,即城垣。“阙”是城門上的樓屋。“宮”是高深廣大的宮殿。“閣”是樓閣,即宮內之樓。“軒”是屋上的飛檐,遠有屋檐間的橫室也叫軒,類似於今日的陽台改成有窗的小屋。“羅綱”,是金銀絲、珍寶絲結成的網,可以覆蓋在宮殿樓閣的屋頂上,顯得更為莊嚴。這都是形容東方琉璃世界的美妙莊業。

  七寶:即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瑪瑙等七種珍寶。

  西方極樂世界:亦稱西方淨土。即阿彌陀佛之極樂淨土。

  日光遍照:菩薩名。日光破暗以照盡,比喻這位菩薩的威力,周遍法界,勝過一切,為藥師左侍。

  [10]月光遍照:菩薩名。月光清涼以照夜,比喻這位菩薩的威力和日光菩薩一樣,周遍法界,勝過一切,為藥師佛右侍。

  [11]次補佛處:即依次延補佛的處所。凡菩薩修行到最高位即等覺位,稱一生補處處,漸近佛位,將依次處補佛位而成佛。

  [12]正法寶藏:“藏”的原意是庫藏,一切錢財珍寶,不用時可以放進去,要用時就拿出來名為藏。一切清淨微妙的功德法財,也都從此正法而流出,一切無邊的功德法門,也都含藏於此,所以名為正法寶藏。

  [13]善男子、善女人:是指聞佛法而信受的男女。此處統稱缁素,即在家、出家的二眾,所有修持佛法者。凡和六道中有緣的眾生都可稱為善男子、善女人。

  3、因果定律、學持淨戒

  爾時世尊復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諸眾生,不識善惡,惟懷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報,愚癡無智,阙於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復有無量悭貪有情,積集資財,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間,曾得暫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故。今在惡趣,暫得憶念彼如來名,即於念時,從彼處沒,還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惡趣苦,不樂欲樂,好行惠施,贊歎施者。一切所有,悉無貪惜。漸次尚能以頭目、手足、血肉、身分、施來求者,況余財物。

  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雖於如來受諸學處,而破屍羅。有雖不破屍羅,而破軌則,有於屍羅、軌則、雖得不壞,然毀正見。有雖不毀正見,而棄多聞,於佛所說契經深義、不能解了。有雖多聞,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謗正法,為魔伴黨。如是愚人,自行邪見,復令無量俱胝有情、墮大險坑。此諸有情,應於地獄、傍生、鬼趣、流轉無窮。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便捨惡行,修諸善法,不墮惡趣。設有不能捨諸惡行、修行善法,墮惡趣者。以彼如來本願威力,令其現前暫聞名號,從彼命終、還生人趣,得正見精進,善調意樂。便能捨家,趣於非家,如來法中,受持學處,無有毀犯,正見多聞,解甚深義,離增上慢,不謗正法,不為魔伴,漸次修行諸菩薩行,速得圓滿。

  不識善惡:這不是指白癡、天生的呆子,而是指那些否認善惡抹煞因果、抹煞道德觀念的人。他們不肯行善,專做惡事。

  貪吝:即貪著、吝啬的意思。

  阙於信根:意思是不信佛法的基本義理,缺少信奉佛法的根本基礎。

  餓鬼界:即餓鬼趣或餓鬼道。

  傍生趣:即畜生趣。意謂畜生是傍行之生類。

  宿命念:“宿命”,即宿世之生命。“宿命念”,與宿命通含義相仿,意謂能知宿世之生命。

  血肉身分施來求者:即以自己的血肉之身分別施捨於人。

  諸學處:謂七種所學之處,即自利、利他、真實義、力、成熟眾生、自熟佛法、無上菩提。此處則指學戒之處。

  破屍羅:是持戒修行中的愚人邪見之一,“屍羅”意譯為“性善”,引伸為戒律。毀壞根本重戒稱“破屍羅”。

  [10]破軌則:持戒修行中的愚人邪見這一。即是違犯戒律、不守軌則的人。

  [11]毀正見:持戒修行中的愚人邪見之一。即是對佛之說法加以否定或歪曲。

  [12]棄多聞:持戒修行中的愚人邪見之一。即是向小背大,強調片面,不能圓融的見解。

  [13]增上慢:持戒修行中的愚人邪見之一。就是抬高自己,妄自傲慢,未得智慧自己說已經得到了,未證佛果說已經證得了。

  [14]嫌謗正法:持戒修行中的愚人邪見之一。即是惡意毀謗佛法,甚至诃佛罵祖,毀教排禅。

  [15]俱胝:意譯為億。乃印度數量之名。中國常作千萬、億解,亦有說為十萬、百萬、千萬的,都是代表極大的數目。

  [16]正見精進、善調意樂:“正見”,指深信佛法。“精進”,指修善斷惡、去染轉淨;善調意樂,指自己心中制惡持戒學佛,身心清淨、法喜充滿和愉快。

  [17]如來法:即出世間法,指佛陀所說的教法,亦即佛法,內容為佛教三藏經典。

  [18]速得圓滿:指超直人修證了義,很快得到圓滿。

  4、業因果報、往生覺岸

  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悭貪嫉妒,自贊毀他,當墮三惡趣中,無量千歲、受諸劇苦。受劇苦已,從彼命終,來生人間,作牛馬駝驢,恆被鞭撻、饑渴逼惱,又常負重、隨路而行。或得為人,生居下賤,作人奴婢,受他驅役,恆不自在。若昔人中、曾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由此善因,今復憶念,至心歸依,以佛神力,眾苦解脫,諸根聰利,智慧多聞,恆求勝法,常遇善友,永斷魔 ,破無明殼,竭煩惱河,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愁苦惱。

  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好喜乖離,更相斗訟,惱亂自他,以身語意、造作增 長種種惡業,展轉常為不饒益事,互相謀害。告召山林樹土冢等神,殺諸眾生,取其血肉,祭祀藥叉羅剎婆等。盡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惡咒術、而咒詛之,厭魅蠱道。咒起死鬼,令斷彼命、及壞其身。是諸有情,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彼諸惡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轉皆起慈心,利益安樂,無損惱意、及嫌恨心,各各歡悅,於自所受、生於喜足,不相侵陵,互為饒益。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四眾、比丘、比丘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馀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或經一年,或復三月,受持學處,以此善根,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而未定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是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於天上。雖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窮盡,不復更生諸馀惡趣。天上壽盡,還生人間,或為輪王,統攝四洲,威德自在,安立無量百千有情於十善道。或生剎帝利、婆羅門、居士、大家,多饒財寶,倉庫盈溢。形相端正,眷屬具足,聰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於後不復更受女身。

  悭貪嫉妒:“悭”,即惜己物是悭,戀求他物是“貪”,《成實論》說“悭有五種:財悭、法悭、家悭、處悭、贊悭。”害賢為“嫉”,忌善為“妒”。這些都是惡業,都有各自的惡報。其中悭貪是身惡業,嫉妒是意惡業,自贊毀他是口惡業。

  不自在:即不能進退無礙、自由自在。

  至心皈依:皈是皈投,依是依靠。意為以至誠懇切之心,把身心性命皈依佛陀。

  魔:魔是魔王,貪欲為業。以八萬四千塵勞,綱羅眾生,叫做魔 ,意為羅網。

  無明殼殳:殼即是卵殼殳。無明殼殳,是一種比喻,如小雞在未孵出之時,閉在蛋殼內,是黑暗、閉塞而不自由的。無明即是愚癡,是生死煩惱的根本。眾生在無明煩惱的蒙蔽中,愚癡暗昧,不得解脫自在,也如小雞在蛋殼裡一樣,所以叫做無明殼殳。

  煩惱河:人的妄心不斷流注,欲念一個接著一個,如同滔滔河流裡的波浪,此起彼落,此落彼起,沒有休止,使得人在生老病死中受盡煩惱苦楚,這就叫做煩惱河。

  乖離:乖,即乖僻,遠背常理;離,即離間。乖離是指與人格不入,歡喜找別人岔子的人。屬於真惡意業。

  斗訟:斗是毆門,爭吵打架,屬身業;訟是指打官司,《易經》說:“訟則凶”。屬嗔惡的口業。

  告召:禱告、召請的意思。與下面所講的祭祀、咒咀、厭禱、蟲事、起屍等為同一含義,是相對上文的乖離斗訟而說的,都是用秘密方法,邪魔外道傷害他人的惡果。

  [10]厭魅蠱道:“厭魅”,指以咒語咒死,使其殺害怨敵。“蠱道”,蠱為一種由人工培養的毒蟲,能害人致死。用毒蟲偷偷放入仇人的衣服或食物中以毒害人,即名蠱道。

  [11]八分齋戒:亦稱八關齋戒、八齋戒、簡稱八戒。指佛教為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條戒條。即不殺、不盜、不邪YIN、不妄語、不飲酒、不眠坐高廣大床、不裝飾打扮、不視聽歌舞、不非時食(即過午不食,只吃早中二餐)o前七項是戒,後一項是齋,合稱為八分齋戒。此戒有的常年受持,有的在一年中的正月、五月、九月三個月內受持。

  [12]八大菩薩:指位居等覺、已近佛位的大菩薩。其名稱下面經文中已有。

  [13]寶華:指佛界的蓮花。該蓮花有色有香,光明淨妙,又能結果,故稱寶華。

  [14]天上:泛指欲界之六欲天和色界、無色界諸天。六欲天為四天王天、忉利天、夜魔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色界有十八天,無色界有四天。從佛法來說,生於天上還不是根本解脫。因為天神也有壽命終時,還有可能墜落人間。只有往生西方淨土和東方琉璃世界才是最終目標,才能根本解脫生死。

  [15]輪王:指世間的轉輪聖王,為第一有福之人。於人壽八萬四千歲時出現,統轄四天下。轉輪王出現時,天下太平,人民安樂,沒有天災和人禍。

  [16]四洲:即南瞻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貨洲、北俱虞洲。

  [17]十善道:亦稱十善業。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三身業)、不妄言、不兩舌、不绮語、不惡口(四口業)、不貪欲、不嗔恚、不邪見(三意業)。

  [18]剎帝利、婆羅門:古印度社會四種種姓階級中的二種。婆羅門被稱為“人間之神”,是古印度一切知識壟斷者:剎帝利為印度掌握軍政的國王和武士。

  5、演說真言、諸佛護念。

  復次、曼殊室利:彼藥師琉璃光如來得菩提時,由本願力,觀諸有情、遇眾病苦,瘦攣、乾消、黃熱等病,或被厭魅蠱毒所中,或復短命,或時橫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願滿。時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滅一切眾生苦惱。既入定已,於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說大陀羅尼曰。

  南無薄伽伐帝、革卑殺社窭噜、薜琉璃缽喇婆、喝口羅也,怛他揭多耶、阿口羅诃帝、三藐三勃陀耶女至怛他、革卑殺逝、革卑殺逝、革卑殺社、三沒揭帝莎诃。

  爾時光中說此咒已,大地震動,放大光明,一切眾生、病苦皆除,受安隱樂。曼殊室利,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為彼病人、常清淨澡漱,或食或藥或無蟲水,咒一百八遍,與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滅。若有所求,至心念誦,皆得如是、無病延年。命終之後,生彼世界得不退轉、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於彼藥師琉璃光如來、至心殷重、恭敬供養者,常持此咒勿令廢忘。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男子女人,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聞已誦持。晨嚼齒木,澡漱清淨,以諸香華、燒香塗香,作眾伎樂,供養形像。於此經典,若自書,若教人書,一心受持,聽聞其義,於彼法師,應修供養,一切所有資身之具,悉皆施與,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諸佛護念,所求願滿乃至菩提。

  瘦攣乾消黃熱等病:“瘦攣”,指足拘縮彎曲;“乾消”即是消渴,現代醫學稱為糖尿病;“黃熱”指黃疸型腫脹症和熱性傳染病,這些都是病苦。

  魇魅蟲毒:與前面所講的“鬼蟲道”含義相同。

  橫死:指壽命未盡,無病不該死亡,但突然遭遇橫禍而死。

  三摩地:也稱三昧,意譯為正定。又譯“等持”,即持心平等,不昏沉,不掉舉,專心保持平衡,安定、而專  注於一境。佛經中說,佛將說法、說咒或現神通時,每每先入定。其實佛無時不在定境之中,無論起居、衣食、行走、說法度生,佛的心境都已安住在定中。一切功德智慧,確都由定中流出。現在藥師如來所入的三摩地,名稱叫做“除滅一切眾生苦惱定”。

  於肉髻中是出大光明:頭頂上的肉髻,為佛的三十二相之一,名無見頂相、放大光明。

  大陀羅尼:譯為總持。梵文陀羅尼即是咒,又名“真言”。總持即是總攝一切法,持無量義。

  南無:是皈依、皈命的意思,“南無”是梵文音譯,一般念作“那摩”,表示對佛、法、僧三寶的尊敬和虔信。

  薄伽伐帝:為薄伽梵的異譯,即世尊。

  革卑殺社窭噜:“革卑殺社”的意思是藥;“窭噜”的意思是師,合譯為藥師。

  [10]薜琉璃:即是琉璃。

  [11]缽喇婆:即指光。

  [12]喝口羅也:意是王。

  [13]怛他揭多耶:意是如來。

  [14]阿口羅喝帝:意是應(供)。

  [15]三藐三勃陀耶:意是等正覺。此句與上幾句連起的意思是:“皈命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

  [16]怛侄他:是“即說咒曰”的意思。

  [17]:應讀作“嗡”音。意義很多,一皈依義,即是集中身心皈向三寶;是警覺義,提起注意的意思,即把精神集中起來,注意一個地方。

  [18]革卑殺逝:意思是藥。

  [19]革卑殺社:含意與革卑殺逝同,意謂陳棄的藥。

  [20]三沒揭谛:意為普度,即普遍救度世界一切眾生之意。

  [21]莎诃:也作娑婆诃。意思是速得成就。

  [22]無蟲水:即無蟲的潔淨之水。

  [23]咒一百八遍:煩惱有一百零八種,所以特地用一百零八遍的咒力破除一百零八種煩惱。

  [24]得不退轉:不退轉,指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進,不更退失轉變。

  [25]齒木:古代印度人習慣於清晨起身,就嚼一種大約手指粗的樹枝木條,叫做“齒木”,木中有苦汁,可除口臭。這裡是講恭敬供食藥師琉璃佛,必須清淨身和口。

  [26]供養形像:指以香花、燈明、飲食、資財等物供奉三寶,香花表示萬行,燒香表示智觀,塗香表示戒品,伎表示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27]法師:指通曉佛法,又能引導眾生信受奉行佛法的人。

  6、恭敬佛陀、流傳經寶。

  爾時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當誓於像法轉時,以種種方便,令諸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覺悟其耳。世尊:若於此經受持讀誦,或復為他演說開示,若自書,若教人書,恭敬尊重,以種種華香、塗香、末香、燒香,華曼璎珞,幡蓋伎樂,而為供養,以五色采、作囊盛之,掃灑淨處,敷設高座、而用安處。

  亦以佛名覺悟其耳:意即修行人在睡夢中亦能聞佛名號而得到覺悟。

  受持讀誦:即領受、憶持、閱讀、背誦。分別來講,即信力領納叫受;念力堅持叫持;對著經文看著念叫讀;不看經文,憑記憶而背出來叫誦。

  開示:“開”為開發之意,即破除眾生之無明,開如來藏,見實相之理。“示”為顯示之意,謂惑障既除,則知見體顯,法界萬德顯示分明,意即佛菩薩以佛教道理曉喻修行者。

  末香:猶如現在所燒的檀香粉,古印度則是將檀香粉直灑在佛菩薩身上。

  燒香:猶如現在線香,一枝一枝的。或盤香,一盤圈成好幾圈。

  璎珞:系用各種珠寶貫串起來的裝飾品。

  幡蓋:指幢幡和寶蓋。懸掛在佛菩薩像前長竿,竿柱高秀,頭安寶珠,以種種彩帛裝飾之,種為幢;長帛下墜者,稱為幡;以寶玉裝飾起來懸掛於菩薩所坐的高座上的傘蓋,稱為寶蓋,幢幡則表示禅定。

  伎樂:指用琵琶、銅钹、琴、瑟、箜篌等樂器所演奏的音樂,又歌頌贊唱佛德的佛贊,也稱伎樂。

  五色采作囊盛之:即用五種不同色織成采緞作成經囊,作盛放《藥師經》和《藥師神咒》之用。是為恭敬尊重之意。

  [10]敷設高座:即設置高座,用以安放經典。

  7、四大天王、供養守護。

  爾時四大天王、與其眷屬、及馀無量百千天眾,皆詣其所,供養守護。世尊:若此經寶流行之處,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及聞名號,當知是處無復橫死,亦復不為諸惡鬼神奪其精氣。設已奪者,還得如故,身心安樂。

  四大天王:也稱護世四天王。古代南亞次大陸的神話傳說,後為佛教所沿用。稱須彌山腹有四天王天。四天王天是四大天王和其眷屬居住之處。須彌山的山腰有一小山,名犍陀羅山,山有四個山峰,各有一天王居住,各護一天下。中國民間欲稱其為四大金剛。寺院的天王殿塑有四大天王像。東方持國天王塑像白色,懷抱琵琶;南方增長天王身青色,手持寶劍;西方廣目天王身紅色,右掌托寶塔,左手纏繞一條龍;北方多聞天王身綠色,右手持傘,左手握銀貂。他們手中的法器都是吉祥的意義,寶劍舞動生風,琵琶協音可調,寶傘可以擋雨,龍被降服變順,四方合起來就是風調雨順,以保國泰民安。

  經寶:意即此經為法寶。此經寶最為吉祥,所以不會有橫死,及諸惡鬼神奪其精氣等許多災患。

  8、誦思經典、一切皆遂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曼殊室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應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淨座、而安處之。散種種華,燒種種香,以種種幢幡、莊嚴其處。七日七夜、受八分齋戒,食清淨食,澡浴香潔,著清淨衣,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捨、平等之心。鼓樂歌贊,右繞佛像。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隨聽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若復有人、忽得惡夢見諸惡相,或怪鳥來集,或於住處,百怪出現。此人若以眾妙資具、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惡夢惡相、諸不吉祥、皆悉隱沒,不能為患。或有水火,刀毒懸險,惡象師子,虎狼熊罴毒蛇惡蠍,蜈蚣蚰蜒,蚊蟲等怖,若能至心憶念彼佛,恭敬供養,一切怖畏、皆得解脫。若他國侵擾,盜賊反亂,憶念恭敬彼如來者,亦皆解脫。復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盡形不事除天,惟當一心歸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薩四百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五百戒。於所受中、或有毀犯,怖墮惡趣。若能專念彼佛名號、恭敬供養者,必定不受三惡趣生。或有女人、臨當產時,受於極苦,若能至心稱名禮贊、恭敬供養彼如來者,眾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見者歡喜,利根聰明,安隱少病,無有非人奪其精氣。

  食清淨食:即受用各種飲食,都得如法清淨,絕對不可沾染五葷及魚肉等。還有,既受八分齋戒,晚上就不能吃任何食物,如果過午還吃什麼食物,即名為叫不清淨食。

  無垢濁心、無怒害心:垢濁心即垢心和濁心。垢心即是貪心;濁心即是癡心。怒害心是嗔心。貪嗔癡是煩惱中的三毒,也是佛門三忌。這裡是講沒有貪、、癡三毒之心。

  慈悲喜捨:即四無量心。慈是予人以快樂之心,悲是撥人痛苦之心,喜是見人離苦得樂而生慶悅之心,捨是捨棄一切,對任何人都無憎無愛,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之心。

  惡蠍:尾部有毒鉤刺,有劇毒,可刺人使之中毒,故稱惡蠍。

  蚰蜒:生活在潮濕陰暗處,欲稱草鞋蟲、蓑衣蟲,與蜈蚣同類。體短而微扁,灰白色。全身分十五節,每節有細長的足一對,最後一對特長,足易脫落,觸角長,毒颚很大。

  虻:狀如繩,略大。專咬牲畜,也要叮人,有牛虻、花虻、食蟲的區別。

  不事馀天:即不事奉其馀諸天。就是不事奉外道天、魔王天和凡夫天,認為只有皈依三寶,依教修行,才能達到無漏的無馀涅磐。

  禁戒:亦稱淨戒。“禁”是禁止身、口、意三惡業,“戒”是戒諸惡行。

  形色:即形體與色相。如人有長短、方圓、高下、正不正等形相,可見於眼者。

  利根:卽鋭利的根性。意謂眼、耳、

  非人:指天龍八部、夜叉、惡鬼等等。

  奪其精氣:即奪去人的性命。

  9、頌揚世尊、佛理教義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如我稱揚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所有功德,此是諸佛甚深行處,難可解了、汝為信不。阿難白言,大德世尊,我於如來所說契經,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來,身語意業、無不清淨。世尊,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世尊,有諸眾生,信根不具,聞說諸佛甚深行處,作是思惟,雲何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名號,便獲爾所功德勝利。由此不信,返生誹謗,彼於長夜、失大利樂,墮諸惡趣,流轉無窮。佛告阿難,是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阿難,此是諸佛甚深所行,難可信解,汝今能受,當知皆是如來威力。阿難:一切聲聞、獨覺、及未登地諸菩薩等,皆悉不能如實信解,惟除一生所系菩薩。阿難:人身難得,於三寶中、信敬尊重,亦難可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復難於是。阿難:彼藥師琉璃光如來、無量菩薩行、無量善巧方便、無量廣大願,我若一劫、若一劫馀、而廣說者,劫可速盡,彼佛行願善巧方便、無有盡也。

  大德:系對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三覺圓滿者和萬德具全者的尊稱。佛具三覺:即本覺(一切眾生本來具有的自性清淨心)、始覺(外緣助薰開始覺知本有的自性)、究竟覺(發心修行,達到惑盡智圓證成佛道的究竟清淨)。故稱佛為大德世尊。而對菩薩、阿羅漢,有時也稱大德。

  契經:謂契理契機之經典。即指佛教經典。

  日月輪:即日轉和月輪。日輪即日宮,是日天子所居之宮殿,一般稱太陽。月輪即月宮,是月天子所居之宮殿,一般稱月亮。

  妙高山王:指佛經上所說的須彌山。其山高大無比,為眾山之王,故稱為妙高王。

  信根:五根之一。指信三寶、四谛。是對佛法信仰的基礎或對佛法信仰的根本。

  長夜:謂凡夫流轉生死,無明昏暗,猶如長夜。

  未登地諸菩薩:指尚未登十地位的一切菩薩。菩薩行共有五十一階果位,由淺入深。即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伴及等覺菩薩位,合為五十一果位。其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的三階位稱為三賢位。因尚未登十地、未入聖位,故稱為未登地菩薩。

  一生所系菩薩:即一生補處菩薩,亦稱等覺菩薩。大乘階位五十一位中最後一位之菩薩稱等覺,因為是即佛位的一位補處大菩薩,是系屬於一生補處的,故稱一生所系菩薩。

  10、皈依三寶、免墮六道。

  爾時眾中有一菩薩摩诃薩,名曰救脫,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轉時,有諸眾生、為種種患之所困厄,長病贏瘦,不能飲食,喉唇乾燥,見諸方暗,死相現前,父母親屬,朋友知識,涕泣圍繞。然彼自身臥在本處,見琰魔使、引其神識至於琰魔法王之前。然諸有情、有俱生神 。隨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書之,盡持授與琰魔法王。爾時彼王推問其人,計算所作,隨其罪福、而處斷之。時彼病人,親屬知識,若能為彼皈依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請諸眾僧轉讀此經,然七層之燈,懸五色續命神幡。或有是處、彼識得還,如在夢中,明了自見。或經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識還時,如從夢覺,皆自憶知善不善業、所得果報。由自證見業果報故,乃至命難、亦不造作諸惡之業。是故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應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隨力所能,恭敬供養。

  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曰,善男子,應雲何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續命幡燈、復雲何造。救脫菩薩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脫病若,當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應以飲食、及馀資具,隨力所辦、供養比丘僧。晝夜六時、禮拜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讀誦此經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燈,造彼如來形像七軀,一一像前、各置七燈,一一燈量、大如車輪,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絕。造五色采幡,長四十九搩手,應放雜類眾生、至四十九。可得過度危厄之難,不為諸橫惡鬼所持。

  救脫:菩薩名。此菩薩以救人病苦、脫離災難而得名。身呈紅色,坐蓮花座,右手執持妙法藏供養,左拳按胯。

  死相:即人臨死時顯示出來的種種外相,如瞳孔散大,體溫漸降,呼吸緩慢,只呼不吸,心跳微弱,脈象似停,人氣將斷,神識欲去。

  琰魔使:“琰魔”即琰魔法王,又名閻摩王,即民間俗稱的閻羅王。是冥界之王,對善惡賞罰、禍福升降法中有操縱權,故名法王。“琰魔使”,即琰魔法王的使卒,欲稱鬼差、無常等等,又叫勾魂使,名目繁多。

  神識:即一般世間所說之靈魂。

  俱生神:即與生俱來的神。佛經載,此神常騎在人之雙肩,在人死後即向閻摩王報告該人之出生與善惡。有男女二神:女神名同生,通常坐於人之右肩,記錄該人所作之惡事;男神名同名,通常坐於人之左肩,記錄該人所作之善事。

  七層之燈:為對治身三口四之七支惡業而燃點之七層智慧明燈。惡業有七支,身三(殺生、偷盜、邪YIN),口四(妄語、绮語、兩舌、惡口)。七層智慧明燈照出七菩提路,以防止七惡業,故稱七層之燈。

  五色續命神幡:“續命神幡”,又作“壽命幡”。乃延壽祈命之神幡。此幡有五種顏色,即青、黃、赤、白、黑,故名五色續命神幡。

  六時:古印度將一日一夜分為晝三時和夜三時,合計六時。晝三時為早晨、中日、日沒;夜三時為初夜、中夜、後夜。

  搩手:亦稱磔手。(音哲)手,即張開手指,從大拇指端到中指端的距離叫一搩手。中國欲稱“一虎口”。古代印度多以搩手量物,中國民間木工也有用此以估計長度的。

  放雜類眾生:即佛教所說的放生。“雜類”指家禽、家畜、水族、爬蟲之類。放生就是解脫這些生物的災難,使之延長生命,由此可獲得消災延壽的功德。

  諸橫:謂一切橫死的簡稱。橫死指非因往世之業果致死,而系遭受意外災禍而死亡的。如得病無醫、王法誅戮、非人(惡鬼、夜叉等)奪精氣、火焚、水溺、惡獸啖、墜崖、毒藥咒詛、饑渴所困等,均屬於橫死。現代的車禍、飛機失事等,也屬於橫死。

  11、國泰民安、無病歡樂。

  復次、阿難,若剎帝利、灌頂王等、災難起時,所謂人眾疾疫難,他國侵逼難,自界判逆難,星宿變怪難,日月薄蝕難,非時風雨難,過時不雨難。彼剎帝利灌頂王等,爾時應於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諸系閉,依前所說供養之法、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由此善根、及彼如來本願力故,令其國界、即得安隱,風雨順時,谷稼成熟,一切有情,無病歡樂,於其國中,無有暴惡,藥叉等神、惱有情者,一切惡相、皆即隱沒。而剎帝利灌頂王等,壽命色力,無病自在,皆得增益。阿難,若帝後妃主,儲君王子,大臣輔相,中宮采女,百官黎庶,為病所苦,及馀厄難,亦應造立五色神幡,然燈續明,放諸生命,散雜色華,燒眾名香,病得除愈,眾難解脫。

  剎帝利:古印度四姓階級之一,四姓階級為婆羅門、剎帝利、吠捨、首陀羅。剎帝利是掌握軍政的國王和武士階級。

  灌頂王:古印度國王的太子在即位時,由國師取四大海之水盛金瓶中,灌灑太子頭頂,表示祝福。此為印度帝王即位的儀式,灌項以後就稱灌頂王。

  星宿:星官名。二十八宿之一,朱鳥七宿的第四宿。有星七顆,故早期亦稱“七星”。這裡指星象。

  儲君:即王儲,太子。

  黎庶:即平民百姓。

  12、免遭橫死、藥叉護法

  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言,善男子,雲何已盡之命、而可增益。救脫菩薩言,大德、汝豈不聞如來說、有九橫死耶,是故勸造續命幡燈,修諸福德,以修福故,盡其壽命、不經苦患。阿難問言:九橫雲何。救脫菩薩言,若諸有情,得病雖輕,然無醫藥、及看病者,設復遇醫授以非藥,實不應死、而便橫死。又信世間邪魔外道妖孽之師,妄說禍福,便生恐動,心不自正,卜問覓禍,殺種種眾生、解奏神明,呼諸魍魉,請乞福佑,欲冀延年,終不能得,愚癡迷惑,信邪倒見,遂令橫死,入於地獄,無有出期,是名初橫。二者、橫被王法之所誅戮。三者、畋獵嬉戲,耽YIN嗜酒,放逸無度,橫為非人奪其精氣。四者、橫為火焚。五者、橫為水溺。六者、橫為種種惡獸所啖。七者、橫墮山崖。八者、橫為毒藥,厭禱咒詛、起死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饑渴所困,不得飲食,而便橫死。是為如來略說橫死、有此九種。其余復有無量諸橫,難可具說。復次,阿難彼琰魔王,主領世間名籍之記,若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寶,壞君臣法,毀於性戒,琰魔法王、隨罪輕重考而罰之。是故我今勸諸有情,然燈造幡。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眾難。爾時眾中有十二藥叉大將。俱在會座,所謂

  宮毗羅大將 伐折羅大將 迷企羅大將

  安底羅大將 額你羅大將 珊底羅大將

  因達羅大將 波夷羅大將 摩虎羅大將

  真達羅大將 招杜羅大將 毗羯羅大將

  此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以為眷屬。同時舉聲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不復更有惡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為作義利,饒益安樂。隨於何等村城國邑、空聞林中,若有流布此經,或復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或有疾厄、求度脫者,亦應讀誦此經,以五色縷結我名字,得如願已,然後解結。

  爾時世尊贊諸藥叉大將言,善哉善哉,大藥叉將,汝等念報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恩德者,常應如是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初橫:指第一種橫死。即生了病本來可以醫治好,不當死而死亡的;信世間邪魔外道、妖孽之師妄說禍福等而橫死,入於地獄,無有出期的。

  五逆:即殺父、殺母、殺比丘、殺阿黎、破和合僧(破壞僧團)。

  十二藥叉大將:藥叉名夜叉、閱叉、夜乞叉等。意譯“勇健”、“輕捷”、“捷疾鬼”等。藥叉多住天上,或深山竅谷,或偏僻海島,游離虛空,行跡不定。夜叉受四天王中的毗沙門天王統領。夜叉有善有惡,有的以威勢惱害人,有的則守護正法。十二“藥叉大將”,即藥叉中的大將。本經中十二位藥叉大將都是誓言衛護《藥師經》之受持者的善藥叉。

  宮毗羅:又作金毗羅,意譯為極畏。身呈黃色,手持寶杵。

  伐折羅:又作跋折羅,和耆羅,意譯金剛。身呈白色,手持寶劍。

  迷企羅:又作彌去羅,意譯為執嚴。身呈黃色,手執寶棒或獨钴。

  安底羅:又作額你羅、安奈羅、安陀羅,意譯為執星。身呈綠色,手持寶珠。

  額你羅:又作額爾羅、末爾羅、摩尼羅,意譯為執風。身呈紅色,手持寶叉或矢。

  珊底羅:又作娑你羅、素藍羅,意譯為居處。身呈煙色,手持寶劍或螺貝。

  因達羅:又作因陀羅,意譯為執力。身呈紅色,手持寶棍。

  波夷羅:又作婆耶羅,意譯為執飲。身呈紅色,手持弓矢。

  摩虎羅:又作薄呼羅、摩休羅,意譯為執言。身呈白色,手持寶斧。

  真達羅:又作真持羅,意譯為執想。身呈黃色,手持絹索或寶棒。

  招杜羅:又作朱杜羅、照頭羅,意譯為執動。身呈青色,手持寶錘。

  毗羯羅:又作毗伽羅,意譯為圓作。身呈紅色,手執寶輪或三钴。

  七千藥叉:為十二藥叉大將的部下眷屬。每一位藥叉大將的部下各有七千藥叉,合計為八萬四千藥叉。八萬四千藥叉,是用以對付八萬四千塵勞的。

  五色縷結我名字:五色縷,亦作五色線、五色繩、五色铤。系用青、黃、赤、白、黑五色之線系為一根線樓。“結我名字”,即結十二藥叉大將的名字。這有兩種說法:一說為用五色系絲線結十二藥叉大將名字;另一說為稱念一位藥叉大將的名字就用五色絲線打一個結,如次稱念十二藥叉大將,打十二個結。

  第三部分 流通分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等雲何奉持。佛告阿難,此法門名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亦名說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亦名拔除一切業障。應如是持。時薄伽梵說是語已,諸菩薩摩诃薩,及大聲聞、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落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法門:即佛所說的法。謂佛所說言語,為世之則,稱為法。此法為眾聖超凡入聖之門戶,故稱門。這裡是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藥師經》。

  藥叉:即夜叉,又名捷疾鬼、能啖鬼。是鬼的一種,為天龍八部眾中之一。

  健達縛:即乾闼婆,意譯香神,為天龍八部眾中之一。樂神名。不食酒肉,唯求香以資陰身,又自其陰身出香,故有香神之稱。為奉侍帝釋司奏伎樂者。

  阿素洛:即阿修羅,意譯無酒、飛天等。為天龍八部眾中之一。常與帝釋戰斗之神。

  揭路荼:即迦樓羅。鳥名,亦名金翅鳥、妙翅鳥等。為天龍八部眾中之一。居四天下之大樹,取龍為食。

  緊捺洛:即緊那羅,意譯歌神。為天龍八部眾中之一。樂神名。能作歌舞。

  莫呼洛伽:即摩目侯羅伽。為天龍八部眾中之一。是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

  信受奉行:佛經文末用語“信”即深信無疑,“受”即完全領受,“奉”即尊奉佛的教導,“行”即學習修行。信受如來所說之法而奉行之,即稱“信受奉行”。

 

 

上一篇:淨空法師:世間第一等的福報是什麼?
下一篇:證嚴法師:宣說《藥師經》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