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法語:今天聽到阿彌陀佛名號的人很多,為什麼沒有“得忍”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名號是最簡單的。這一句名號聲聞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講經教學沒有不講“淨土三經”的,而且我們有理由明了“淨土三經”是一切諸佛教化一切眾生的中心理念。教什麼?就教這個。所講一切經無量無邊、無量法門,最後都匯到這個中心點,證得無上菩提,這一點要認識。認識這一點,大事就圓滿了,解門就圓滿了。下面是我們行門,不必再求解了,終極的目標就是“信願持名”,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是圓滿的佛法,我們不能不知道,“當人自性”。

  “故能有如是不可思議真實之利也”,這不可思議真實之利還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惠能大師所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裡頭本自具足,“當人自性”,這是真的,不能懷疑。

  【解】但名號,則聲聞十方,普被三根。

  “聲聞十方”,是因為十方諸佛都宣揚,十方諸佛都勸人,十方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講《無量壽經》、不講《阿彌陀經》、不講《觀經》,找不到的,統統都講。這是佛法的核心、中心點,到這裡就成佛了,沒有一個不成佛,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

  【解】見樹則唯有神游淨土,目瞻寶樹,方能獲益。

  看見樹了,才能得到樹的利益;你沒有看到樹、沒有接觸到樹,這個樹的利益得不到。所以你看到了、聽到了、摸到了,嘗到果實的味道了,經上講的利益統統得到了。

  【解】兩者相比,則“聞名得忍”之益,更為顯著。

  “聞名得忍”要功夫。今天聽到阿彌陀佛名號的人很多,為什麼沒有“得忍”?功夫不夠,在六道裡頭迷得太深了,完全被這個世間五欲六塵迷了,不知道五欲六塵是假的,把假的當作真的,虧吃大了。我們算非常幸運,在這個階段能得人身,又能聞佛法,還遇到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太幸運了!真正叫稀有難逢,我們都遇到了。遇到怎麼樣?不相信。所以諸佛都說,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我看到這個句子感觸特別深。為什麼?我學佛三四十年才接受,這說明什麼?難信,我一學佛就遇到了,那個時候就相信,現在不能得“理一心”,“事一心”肯定得到了,三十多年的時間白費了,搞什麼去了?搞經教。

  過去講過經論幾十部,都將近百部,那些怎麼樣?那些都不能了生死、都不能出三界。最後講在《華嚴經》當中,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年輕學佛,心目當中所向往的文殊、普賢,文殊智慧第一,普賢大願大行第一。三十年前走普賢菩薩的路,學了三十多年的時候,還是走普賢菩薩的路。

  普賢菩薩什麼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走這個路,對於淨宗接受了,完全接受。那個年頭,人請我講《華嚴》、講《法華》、講《圓覺》、《楞嚴》,這些大經大論,我歡喜。現在有人來找我了,我會勸他老實念佛,別搞那些了,浪費時間。我講的話愈來愈真實、愈來愈簡單,為什麼?一生決定成就。要想明了,一切諸佛剎土的真實相,往生極樂世界見菩提樹就明白了、就豁然大悟了,多省事!哪有那麼多麻煩?!所以心行力量要集中,集中在名號上,希望這句名號二六時中都不會丟失。一切時、一切處,口沒有念,心在念。重要是心,口不方便念,心裡佛號不斷,這叫真功夫。

  【解】故會疏曰:“以此況彼,聞名得忍,益彌著明也。”

  愈來就愈清楚了。

  【解】“得忍”。信難信之理而不惑為忍。

  這個“忍”是這個解釋,難信之理。什麼難信之理?大乘所說的、淨宗所說的,聽了,聽了怎麼樣?有疑惑,那就沒有忍了。“忍”是承認,相信,不懷疑。

  【解】淨影雲:“慧心安法,名之為忍。”

  慧心是真心,不是阿賴耶,安住在法。“法”是什麼?阿彌陀佛,名號上,安住在法號上,這叫“忍”。

  【解】又《大乘義章十一》曰:“於法實相安住名忍。”

  一切法的真相,你完全同意,你不懷疑。今天科學家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那“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念頭在高頻率所產生的幻相。這個跟《金剛經》上講的完全一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有為法”就是生滅法,有生有滅,有生有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假相,不是真的。

  科學給證明了,科學家不懷疑了。不懷疑怎麼樣,他是不是智慧開了?好像開了,得不得受用?得不到受用,還要搞生死輪回。這什麼原因?不夠透徹。科學家親眼看到的,眼看到不行,要“意看到”才行。“意看到”什麼?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三種忍得到了。這是什麼?科學用的方法跟佛學不一樣,雖看到結果了,受用不相同。佛法看到了證果,得忍;科學家看到了,用儀器看到的,也不是假的,他搞明白了、搞清楚了,他不得忍,他不能放下。一切物質是假的,假的要捨掉,他捨不掉,他還是要追求,他還是迷在其中,不一樣。在最初選種就不相同,科學家沒注重選種,他的種是阿賴耶的含識種子;大乘佛法不是的,是甚深禅定,從禅定裡面看到的。什麼樣的禅定?“無生法忍”。

  “無生法忍”是什麼?看到一切法不生不滅。一切法的真相,科學家看到有生有滅,阿賴耶的種子。佛在大乘經上說過,用第六意識用到極限,可以見到阿賴耶的三細相,他不能見性,他見不到自性,見到阿賴耶的三細相,物質現象、念頭現象(現在科學研究“念力”,念頭現象)、自然現象。業相,在佛學的名詞,是“業相、轉相、境界相”,阿賴耶的三細相。

  還是佛法高一著,佛法不用儀器,也不需要數學,用什麼?真心。真心是清淨心、平等心、覺悟的心,大徹大悟。他所見的,就是《大乘義章》所說的,“於法實相安住名忍”,他真搞清楚了,真搞明白了,萬緣放下。

  【解】《會疏》雲:“智行增進名法忍”。

  這裡頭要重視的兩個字,有“智”、有“行”。科學家有智、沒有行,所以他看到,得不到真正的受用。

  【解】“獲三種忍”者,《淨影疏》曰:“尋聲悟解,知聲如響,名音響忍,三地已還。

  三地以下所得到的“音響忍”,他禅定的功夫怎麼回事?他是聽講經、聞法明了的。聽經明了,他知道音聲不可得,為什麼?音聲是生滅法,生滅法不可得,但是生滅法幫助自己悟解,知道它不可得。

  像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告訴我們,聽經要懂得道理,那就是“離言說相”,不要執著他的言說,言說是假的,聲音說過就沒有了,不要去執著聲音。不要去執著名詞術語,也不要執著你的悟處,你聽經有悟、讀經有悟、念佛有悟、打坐有悟,都會有悟處,這個悟處也不是真的,不放在心上好,放在心上變成了所知障,你的悟就到此為止,不能提升了,這很可惜!不要放在心上,你第二次悟一定比第一次高,第三次悟一定比第二次高,放在心上就死了,它成了障礙。

  心要保持什麼?空。真心不可得,真心沒有現象,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它能生一切現象,它自己沒有現象。阿賴耶是妄心,妄心本身有現象,有業相,“業相”就是動,不覺,“一念不覺”,有這個“一念不覺”,叫做無明。從“一念不覺”產生“轉相”,從“轉相”轉生“境界相”,“境界相”是物質,“轉相”是念頭,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假的不可得,真的也不可得。

  不要以為假的斷掉,我還找個真的,錯了!又壞了!真假都不可得,這個心是真心,才放光,才遍照一切。大乘不懂這個道理你修什麼?淨土是大乘,淨土也要懂這個道理,不斷把自己層次往上提升,好境界!

  無論怎麼提升都不能著相。所以《金剛經》上講絕了——“無住生心”。“生心”是起作用,起作用的時候心裡不能有,心裡有就壞了,所以“生心”跟“無住”是同時,“生心”就是“無住”,“無住”就是“生心”。高明到極處,誰做得到?法身菩薩,到極樂世界就能做到,為什麼?到極樂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可以做到。

  我們在這個世間要修成阿惟越致不可能,要經過無量劫,很難!到極樂世界去就方便了,去就得到了。我們這個經本會集本,四十八願第二十願,願文裡頭有一句話說,凡是往生極樂世界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薩。我們為什麼把大、小乘佛法統統放下,專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這一句話。沒有這一句,我也不學這個法門。就是這一句,這麼容易就得到,那得趕快去,去就得到,因為得到這個“無生忍”,所有佛法、世法,一切佛法全通了,智慧大開,全明白了。學大乘想開智慧的,這個法子妙絕了。不去,太可惜了,這個“音響忍”是一、二、三地,別教一、二、三地。

  【解】捨诠趣實,名柔順忍,四五六地。

  因為它對面是“實”,是真實的,權巧方便就是阿賴耶,“捨诠趣實”就是轉識成智。

  【解】名柔順忍,四五六地。

  地位升了,他能夠恆順眾生,九法界眾生相處都歡歡喜喜,為什麼?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他用的是“清淨、平等、覺”,所以能順眾生。

  下面說“證實離相”:

  【解】證實離相,

  證到一切法的真實相。離相是什麼?不著相。證得圓滿也不著圓滿的相,這叫“無生”。這個高了,七地以上。

  【解】名無生忍,七地以上。

  我們再看念老給我們解釋,用白話解釋。

  【解】其意謂,聞法悟道,知一切法,如聲之回響(回音),如夢幻泡影,名音響忍。

  這個“音響”是跟“回響”說的,我們在山谷長嘯一聲,就聽到回音,那叫“響”,“響”是回聲。“夢幻泡影”意思跟“音響”是一樣,虛幻不實,不是真實的,它不存在,回聲不存在。做夢也不存在,醒過之後,你再去找那個夢,找不到了,永遠找不到。所以這個忍講清楚了。

  【解】是別教三地以下之菩薩所得。捨離言诠,趣入實相,名柔順忍,是四五六諸地菩薩所得。若證入實相離一切相,名為得無生法忍,則在七地菩薩以上。

  這個我們都要把概念搞清楚,會幫助我們提升。總的原則就是記住《金剛經》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心”要“無住”就是菩薩,“生心”要“有住”是凡夫。

  什麼叫“有住”?說淺一點,“生心”,心裡覺得有這叫“著相”,並不以為那是假的,所以他“生心有住”。“有住”他就“生心”,他不能“無住生心”。

  菩薩有本事,“生心”跟“無住”是劃平等、等號,“生心”就是“無住”,“無住”就是“生心”,那功夫成就了。

  我們凡夫“生心”,“無住”就沒有了,“無住”不能“生心”,也就是“生心”就“有住”,“有住”就“生心”,決定做不到“無住生心”,“生心無住”做不到。真功夫在這練。

  我們淨宗用什麼方法?“生心有住”,但是不住生心這個“住”,“住”哪個?住“阿彌陀佛”那個“住”,妙在這裡。我裡頭住的是“阿彌陀佛”,外面生心可以恆順眾生,不受干擾。我裡頭是念佛,學誰?學鄉下阿公阿婆,你看他們念“阿彌陀佛”,手上拿著念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跟他講話,他跟你笑笑點頭“阿彌陀佛”,他回答你“阿彌陀佛”,我們講什麼,可能他都沒聽到,他全是“阿彌陀佛”,他回答我們的統統是“阿彌陀佛”,妙絕了!

  2014大經科注267集


 

上一篇:重修千年祖庭—延昌寺之緣起
下一篇:淨慧法師:優婆塞戒經淺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