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淨土宗教程》華嚴判教系統(13)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華嚴宗作為中國佛學之大成,亦表現為判教與法界觀。華嚴宗的三時五教,依照《 華嚴經 》的義理,卓然而成一周密而合理的判教系統。三時五教的判釋,肇始於華嚴初祖杜順大師,集大成於華嚴三祖賢首國師,茲分述如下:

  一、三時:時間維度的判屬

  《 華嚴經 》以日出日沒為譬喻,顯示如來始從成道,終至涅槃,先後說法之次序,即日出先照時、日升轉照時與日沒還照時。三時佛教各有特色,先照時稱為無上根本法輪,轉照時稱為依本起末法輪,還照時稱為攝末歸本法輪。與五教判分亦具對應關系。

  淨宗正屬日出先照時,因為《 華嚴 》末後一著,乃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勸進華藏海眾,導歸西方極樂世界。上根利智直下承當,發願求生。鈍根眾生如聾如盲,杜視絕聽。釋尊以大悲普度之心,於第二日升轉照時,專說淨土三經,以念佛法門普應三根,俾令有緣眾生往生淨土,究竟成佛。又於第三日沒還照時,在法華會上,重申淨宗,追溯兩土世尊因地歷史,勸勉大眾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證知淨宗念佛法門條貫三時,重重宣演,只是眾生根機不同,致有隱顯之別。

  二、五教:內容的判屬

  華嚴五教小、始、終、頓、圓,與天台八教有同有異。華嚴判教是在繼承天台判教的基礎上,面對禅宗鼎盛、法相宗異軍突起的狀況,所建構的新的判教體系,以成華嚴宗之五教十宗(天台設化儀四教,華嚴相應立十宗),從內容到形式,更為完備。五教為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終教、頓教、圓教。

  淨宗在五教中,正屬頓教與圓教所攝。淨宗念佛法門,信願持名,即得往生淨土,一生成辦佛果,疾超速證,非漸教迂回屈曲可比,故為頓教所攝。

  蓮祖基於賢首五教的立場,判釋《 阿彌陀經 》所示念佛法門正诠頓教,兼通終教與圓教。何謂攝於頓教呢?原由有二:其一,從取證佛果來看:通途法門靠自力斷惑證真,從初發心直至成佛,經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乃至歷三大阿僧祇劫方得成佛,其事甚難,其道甚遠。今此持名念佛,乘佛願力,即得往生,既往生已,即得三不退(阿鞞跋致),可謂彈指圓成八萬門,一生取辦僧祇果。如將法王寶位,直接授與庸劣凡夫。不歷階級,頓超直入,非漸教迂回屈曲之能比擬。其二,從修證方法來看:頓教之旨,一念不生即名為佛。今此持名念佛正謂無念,良由一心執持名號,則不以有心念(能念之心本體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不以無心念(能念之心惺惺不昧,所念之佛歷歷分明),不以亦有亦無心念(有處全空,空處全有,互奪兩亡,故非雙亦),不以非有非無心念(因有念顯無念,因無念顯有念,互成雙立,故非雙非)。離此四句,更有何念?雖然名為念佛,實乃無念之念(由體起用),念而無念(攝用歸體),是名一心。是故持名一心不亂,與一念不生無二無別。是故《 阿彌陀經 》正屬頓教。

  何謂兼及終教與圓教呢?大乘終教開顯中道妙有,定性闡提皆當作佛,稱合大乘至極之說。今淨土法門以一切眾生(蠕動蜎飛乃至阿鼻眾生)念佛,定當往生成佛,即定性闡提皆作佛義。

  圓教乃圓滿無缺圓融無礙之謂。《 大方廣佛華嚴經 》乃釋尊成佛之初,為法身大士稱性直談的大不思議妙典。事事無礙法界具攝十玄門(通過此十種玄妙之門,能契入華藏世界無盡性海),彰顯圓教秘藏精髓,為《 華嚴經 》所獨具。而《 華嚴 》十玄門亦體現在大小《 彌陀經 》中(《 無量壽經 》稱大本)。是故《 華嚴經 》全圓、《 彌陀經 》分屬圓教。會通二經圓融玄境,略有十同,分述如下:

  1、無情說法同

  華藏世界一塵一毛,有形無形之物,皆悉演出妙法言音,天鼓法爾流出苦空無我之音,俾令華藏大士遠離塵勞,增進道業。西方極樂世界亦復如是。寶池德水波揚無量自然妙聲,雜色之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香風拂樹演暢妙法,悉皆宣演五根、五力、七覺分、八正道分諸法門。諸往生者聞是音已,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無情說法,妙德難思。彰顯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的華嚴玄境與一切皆成佛的彌陀願心。

  2、一含無量同

  華嚴一微塵中,具足十方法界無盡莊嚴。善財童子贊歎彌勒樓閣雲:“是不動本處能普詣一切佛剎而莊嚴者之所住處。”佛母摩耶夫人雲:“又善男子,彼妙光明入我身時,我身形量雖不逾本,然其實已超諸世間。所以者何?我身爾時量同虛空,悉能容受十方菩薩受生莊嚴諸宮殿故。”西方淨土亦復如是。於一一寶樹中,悉能顯現十方佛剎,猶如鏡中之像。又釋尊加持阿難及與會大眾,悉見阿彌陀佛淨剎無量莊嚴,諸菩薩眾宮殿隨身,遍至十方供養諸佛的景觀;大勢至菩薩天冠上的寶瓶光焰中,映現十方諸佛淨土,彼此都無增減,顯示空間廣狹自在的解脫境界。

  3、不動周遍同

  華嚴諸佛菩薩於寂滅道場本身不動,無量化身遍周法界,廣作上求下化的佛事。八住菩薩(童真住)即能現變化自在身,一剎那頃,游行無數世界。又十行頌雲:“佛剎無邊無有數,無量諸佛在其中。菩薩於彼悉現前,親近供養生尊重。”西方淨土亦復如是。諸往生者,承佛威神,一食之頃,遍至十方無量世界,供養諸佛。昔覺明妙行菩薩,自極樂國來此土臨壇示偈雲:“一月光含千世界,分身無量照群迷。當知本體原無二,不動莊嚴變化機。”西方淨土諸菩薩身不動搖,而遍十方種種應化,開啟諸眾生煩惱淤泥中的正覺蓮華故,其悲智德用與華藏大士無二無別。

  4、見聞獲益同

  華藏世界種種景物,具彰法性,令見聞者悟入妙如來藏。一切寶蓋從菩薩行持波羅蜜所生出,一切華帳於佛境界清淨解所生,一切衣由無生法忍所生,一切寶宮殿從解諸法如夢歡喜心所生。若有眾生見藥王樹(依報)與佛身(正報),即能淨除業障,六根清淨。乃至彌勒樓閣即菩提相,勝熱婆羅門火聚刀山即是般若無分別智,令善財童子心開意解,至菩提道場。西方淨土亦復如是。諸往生者見阿彌陀佛道場寶樹,聞聲嗅香,嘗其果味,觸其光影,念樹功德,由此因緣,乃至涅槃,五根無患,心無散亂,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復由見彼菩提樹故,獲三種忍。何等為三?一者音響忍,二者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又諸眾寶蓮華、樓閣宮殿、百鳥鈴铎、寶池德水等,悉能令往生者獲致住相證果之法益。立像豎臂,觸目皆道;托事顯法,妙境無盡。

  5、八難頓超同

  八難是指遮止佛化的八種障難,即地獄、餓鬼、畜生、盲聾喑痖、世智辯聰、佛前佛後、北俱盧洲、無想天。這八類眾生或因劇苦、或因愚癡、或因根缺、或因享樂等原由,不能得到聖人的教化。然諸佛大悲不捨八難眾生,威神垂救。《 華嚴經 》中,釋尊告寶手菩薩言:佛為菩薩時,於兜率天宮放大光明,名光幢王,照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彼世界中地獄眾生遇斯光者,眾苦休息,鹹生歡喜,踴躍稱慶。從彼命終,生兜率天。天中有鼓,名甚可愛樂,為彼天子說微妙法。諸天子聞法心解,證入十地。地獄眾生頓超證入十地,希有奇特,此乃毗盧遮那如來光明願力所致。阿彌陀佛亦復如是。阿彌陀佛因地發起平等普度九法界眾生之大願,尤其對三惡道眾生備加愍念。度盡阿鼻苦眾生的大悲願,永恆地回響在虛空法界,成為法藏菩薩捍勞忍苦圓成大願的不竭原動力,並在彌陀果地上得以兌現。阿彌陀佛至彼地獄最上之頂,垂金色臂慈音告敕,放大光明,其音隨光,直至地獄淵底。阿鼻受苦人及同受劇苦的獄囚,見彌陀光明,又聞慈音告敕,忽得本心,增益善念,踴躍歡喜,頭面頂禮,稱念佛名,隨光直上,往生淨土。至安養佛剎已,蒙佛摩頂授記,聽佛說法,應念悟道,即能飛行游戲神通,分身他方剎土,上供諸佛,教化眾生。地獄眾生往生獲益如是,諸蜎飛蠕動眾生往生,亦不勝其數。往生集中所載鹦鹉、八哥、老鼠等往生事例,亦只是無數往生中聊舉三五而已。證知阿彌陀佛光明願力遍一切時處,六道眾生但念佛者,悉得往生。八難頓超,彰顯阿彌陀佛與毗盧遮那共有的不可思議威神願力,吾人於此宜知恩報德,銘刻肺腑。

  6、出生無盡同

  華藏世界重重涉入,映現無窮。經雲:如來能於一身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頭,一一頭出爾所舌,一一舌出爾所音聲,乃至文字句義充滿法界。西方淨土亦復如是。又眾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其華光明,無量種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光色赫然。炜烨煥爛,明曜日月。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證知西方淨土與華藏世界一樣,同具重重無盡之玄境。

  7、雙垂兩相同

  華藏世界法報化三身一體。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為大菩薩示現智德圓滿報身盧捨那佛,為劣根眾生示現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以方便智,廣度眾生。西方淨土亦復如是。阿彌陀佛於西方本土,為諸菩薩現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之身,眉間白毫如五須彌,佛眼如四大海水。如是報身非凡夫心力所能觀想,是故阿彌陀佛為劣機眾生示現丈六小身於池水上,以宿願力加持,有憶想者,必得成就,顯示阿彌陀佛與盧捨那佛同等的慈悲方便。

  8、教主法身同

  華藏世界以盧捨那佛為教主,西方淨土以阿彌陀佛為教主。清涼國師開示:阿彌陀佛即本師盧捨那。永明延壽大師亦雲:總持教中(指密宗——注),亦說三十七佛皆毗盧遮那一佛所現。毗盧遮那內心證自受用,成於五智,從大圓鏡智流出東方阿閦佛,從平等性智流出南方寶生佛,從妙觀察智流出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如來,從成所作智流出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法界清淨智,即自當毗盧遮那。言三十七者,五方如來,各有四大菩薩,即成二十五,加上四攝菩薩與八供養菩薩,故成三十七。皆稱佛者,皆毗盧遮那一佛所現。蓮祖亦認定阿彌陀佛即盧捨那佛,茲又舉一例以作佐證:宋代道因法師,修《 華嚴 》圓頓教觀。臨終別徒眾曰:“華嚴世界,洞徹湛明,甚適我懷,今將行矣。”令徒眾舉所述彌陀贊曰:“無邊剎海海涵空,海空全是蓮華宮,蓮宮周遍遍空海,空海獨露彌陀容。阿彌陀佛不生滅,難覓難拈水中月,絕非離句如是身,如是感通如是說”。道因法師臨終於華藏虛空剎海的蓮華宮中,見到的卻是阿彌陀佛的金容。諸佛本跡,凡情難測。蕅祖曾開示“彌陀即是毗盧師,極樂即是華藏界”,信不虛言。由此可推知:釋迦牟尼佛即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佛。如是,釋尊一代時教的結穴歸根總在念佛求生淨土,乃真實不虛也。

  9、不可思議同

  釋尊一代時教超情離見,不可思議,其圓頓教法尤顯大不思議妙德玄境。《華嚴》以甚深無礙法界緣起為宗。華藏世界乃毗盧遮那如來無量劫備修勝因,悲智雙運,嚴淨剎海,無量因緣稱性肇起。如海印三昧,同時朗現。相即相入,一法成一切法;因果同時,初發心時即成正覺。圓頓秘藏具攝萬法,故被譽為眾經之王。誦經一偈能破地獄;沙彌心念《華嚴》經文幫助天帝,能令阿修羅大軍潰散。西國相傳,有讀此經者,以水盥掌,水沾蟲蟻,其蟲蟻捨命,皆得生天。足證《華嚴》妙典神力不可思議。西方淨土亦復如是。阿彌陀佛願心莊嚴的安樂世界,稱性緣起,同時完備,具足萬德,妙德難思。經雲:其有得聞彼佛(阿彌陀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是故彌勒,設有大火,充滿三千大千世界,要當過此,聞是經法,歡喜信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無量壽經 》)“若有能信如是之事,當知是人不可思議,所得業報亦不可思議。”(《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由上證知,《 華嚴經 》與《 彌陀經 》同屬不可思議之圓頓妙典,同诠自性大不思議之體相用。有謂《華嚴》奧藏不出《阿彌陀經》(蕅祖);有謂淨宗念佛法門肇起於《華嚴》(印祖);有謂《華嚴》是大本《彌陀經》,《彌陀經》乃小本《 華嚴經 》等,誠哉確論。

  10、頓齊佛境同

  《華嚴經》诠釋心、佛、眾生等無差別的圓頓義理。從果門攝法來看,如來成正覺時,於其身中普見一切眾生成正覺,乃至普見一切眾生入涅槃。以佛所證得的正是眾生本覺真心,是故眾生全在佛心中。從因門攝法來看,菩薩摩诃薩應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覺。何以故?諸佛如來不離此心成正覺故。故知自心、一切眾生心,亦復如是。是故佛在眾生心中。由生佛同體,因果交徹故,眾生心中佛,為佛心中眾生說法,即凡夫生滅心,便可頓成諸佛不動智。得遇毗盧遮那光明者,皆可證得十地菩薩位,成就無量智慧光明。乃至初發心時即成正覺,雖成等正覺不捨初發心。淨土法門亦復如是。阿彌陀佛法性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我等念阿彌陀佛時,阿彌陀佛即時現前。念佛法門以佛果覺作行人修持因心。阿彌陀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西方淨土如是依正莊嚴功德(亦即自性功德),而皆是已成就,非今成就,非當成就。此則以阿彌陀佛種種莊嚴作增上本質(托彼名號),帶起眾生自心種種莊嚴(顯我自心)。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為自功德,香光莊嚴。念佛時即作佛時,亦即成佛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頓齊佛境,難思難議。

  綜上所述,蓮祖以楷定古今之氣概,將《阿彌陀經》與《華嚴經》圓融會通,拈出二經十種相同之處,用以佐證《華嚴》全圓、《彌陀經》分圓之判教,這對宋明以來宗門教下輕賤淨土的強勢偏見,不啻當頭一棒。《疏鈔》問世流通伊始,亦受到多方攻讦。有人以為《阿彌陀經》所示持名念佛,畢竟是愚夫愚婦所行之淺法,《疏鈔》穿鑿使之深,故不可。又有人謂《阿彌陀經》屬方等經,《疏鈔》判為圓教,則不可。伊時有一精研《華嚴》的曹魯川居士亦致書蓮祖雲:“《佛華嚴》乃無上一乘圓教,如來稱性之極談,非教非宗,而即宗即教;不空不有,而無垢無淨。是在《法華》,猶較一籌,若余乘似難與之較長比短也者。尊者乃與《彌陀經》並稱,已似未妥。”蓮祖對諸如此類之見解,予以慈悲而嚴正的辯駁,摧邪顯正,中興淨宗,厥功甚偉。面對諸多誹議,蓮祖常喟然感歎:“佛謂此經難信之法,不其然乎?!”

  吾人深體蓮祖的圓頓之判與二經十同,對古德贊譽淨宗念佛法門為圓頓中至極圓頓,信非溢美之辭,無稽之談。深信淨土法門,始是深信法界圓融理;已悟法界圓頓理,方肯熾然求往生。如是往生即向上圓頓了義無倫匹,如是解行方契蓮祖判教本意。

  淨宗亦復兼通前三教,淨宗念佛法門在小乘教、大乘始教與終教中,或顯說,或隱說,唯願善根成熟眾生,念佛求生,速成無上正等正覺,表證釋尊無盡的悲心,淨宗念佛法門的廣大圓滿。

 

上一篇:大安法師:《淨土宗教程》天台判教系統(12)
下一篇:大安法師: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