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佛教女性出家的由來及其意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竺摩

  佛教構成的要素,是在乎佛法僧三寶。當佛陀初為悉達多太子夜半腧城,人山以寶劍割斷頭發,始現出家僧相;然真正有三寶及出家僧伽之小型集團,乃在釋尊成道後至鹿野苑說法,度僑陳如等五比丘聞法證聖,在此人間才有真正的三寶及僧伽集團的出現。但這些僧伽都是佛教的男性,當時還沒有佛教出家的女性。佛教之有出家的女性,據經史所載,佛陀成道說法三十年後,才有曾經撫養佛陀成人的姨母摩诃波閣波提(華譯名大愛道)要求出家,但初二次要求,佛陀均未許可,到後來做第三次懇求,又有佛陀心愛的徒弟阿難在旁,聽見他的姨母大愛道要出家修道,很是歡喜,並且他常常聽佛說法,曾說女人精進修道,亦能證得四真道果;過去諸佛之法,亦多有四眾弟子,何以我佛世尊不可以有出家女眾呢?於是阿難受了他的嬸母之托,雖不敢向佛力爭,但亦曾禀白佛說:“大愛道至心殷勤要求出家,願佛聽之”!佛仍不許,並且說: “我無樂女人,人我法中為沙門”。後經阿難幾次的求情,佛才允許,且定出很嚴歷的戒條,那就是尼眾戒律中最有名的“八敬法”。佛教本一切眾生皆可作佛之義,其教義教制本極平等民主的,但照這八敬法的法制看來,佛教兩性好像是很不平等的。如八敬法中的第一條是規定百歲的比丘尼,見到新出家受戒的比丘,須要頂禮。第三條是尼不得檢舉比丘的過失,而比丘卻可以說尼眾的過失。佛陀要這樣制戒,度其原因有三:一是古代印度風俗習慣,認女人為最下級且最穢污的東西,比中國人‘三從四德’、 ‘乾天坤地’、‘天清地濁’的思想還要歷害,佛為避世譏嫌,妄造口業,不得不如是。二是佛姨母年老出家,又屬貴族身份,而許多比丘多是青年,恐其對比丘得傲慢之罪,故須做如此之規定。三是這許多比丘年齡雖比她少,而證道工夫實在在她之上,故須規定恭敬的禮儀。佛並曾對阿難說:“因度女人出家的緣故,我的正法要減五百年”。然在善見律則說:“後為說八敬法,正法還得一千年”。這因大家都能照八敬法奉行,使佛門不因女眾出家而受損壞,故正法的壽命依舊增復到一千年;但這件公案,一直鬧到佛去世後,尚有余波未了。如佛的大弟子迦葉尊者,會以十事責備阿難,其第一件事就是責阿難不應再三要求佛准女人出家。由此可見女人出家,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在的女子出家,應珍重前賢為女子爭取這一條學佛的道路。而且因佛姨母出家,王宮中還有幾百個女眷跟著出家,所以大愛道開女子出家之風氣,實為佛教在印度有女性之始,也是佛教女性的鼻祖。

  在中國,女子出家學佛最早的,照梁朝寶暢法師所著四卷比丘尼傳所載,其中自晉至梁有七十四尼人傳,而以釋淨檢為中國第一個出家的比丘尼。淨檢晉時人,俗名鐘令儀,原籍彭城。生性聰穎,年青守節。父為武威太守,名聞一時。後家道中落,她被一富翁聘為家庭教師。自從丈夫逝世,她已立定宏願正信三寶,惜未得機緣。後遇學問淵博、精通三藏的法始法師,當從之聽道,了解經義。曾問法始道:“常見經中有比丘比丘尼,可見印度亦有女人出家的;如果這樣,我亦要發願出家,請慈悲度我吧”!法始說:“印度佛教確有二眾,不過漢地尚未開始,因佛法還未流通之故”。她說: “經乃佛陀金口所說,女子是可以出家的”。法始說: “比丘尼有五百戒,多於比丘的戒,我也未明白是何道理,你可去問從西域來的智山和尚”。淨檢就去問智山,他說:“比丘和比丘尼的戒,大同小異;假使女眾受戒,不依比丘尼的戒法,必定不得授的。尼有十戒,必從比丘受,同時要以和尚傳戒為依止”。淨檢聽了和尚開示,就立志出家,剪發從受十戒。當時跟她一同出家的女子,共有二十四個。於是就在洛陽西門修建一座竹林寺,做了她們修學的道場。淨檢就領眾研修,與眾講說,精進不倦,合寺尼眾都聽她教導,奉她為長老。這是中國有比丘尼的開始,而以淨檢為第一尼,她開辟了中國女子出家的路線。她修學弘化到七十歲才逝世,留給後世女子出家學佛,獻身佛教的一個良范。據佛教的律制,女子出家要受二重戒,即先從尼師受戒,後再從大僧受戒。我曾游歷泰國,只見有比丘僧,而不見有比丘尼,甚以為異。乃詢之一僧伽教育部長提婆湄提照坤:“佛國何以只度男僧而不度女尼,全國皆僧而無一尼,何佛國度生之偏重耶”?他說:“比丘尼須受兩重戒,先從尼受,後從僧受;而泰國因某一個戰亂時期,尼戒已失傳授。除了世尊,他人不能制戒,故泰國僅有沙彌尼,而無比丘尼”。但中國的女子出家,是否照戒律先向比丘尼受戒,然後再向比丘僧受戒?至今似未見有何考查。上文智山和尚為尼淨檢授戒前,亦只說: “尼有十戒,必從比丘受,同時要以和尚傳戒為依止”,而其余的戒究竟向誰傳受,亦未有提及。但在‘五運圖’一書中說:“自漢永平丁卯,洎宋元嘉甲戌,中間相去三百六十七年,有獅子國比丘尼鐵索羅等十余人來中國,在建康南林寺建築戒壇,為景福寺尼慧果、淨音等授戒法;後又度女眾三百余人為尼”。獅子國就是現代的錫蘭。照這樣說來,在六朝宋時才有錫蘭的女尼鐵索羅等來華傳授戒法,則稍前淨檢等出家只向比丘僧受戒,似未全合律法,要至宋時慧果、淨音等尼出家受法,中國才有正式合法的比丘尼吧?這可見今日要做一個正式合法的比丘尼,亦非易事了。

  依中國佛教史的說法,自佛法東來,漢明帝聽陽城侯劉峻出家、為中國有僧之始;後有洛陽婦女阿潘等出家,為中國有尼之始。故釋氏通鑒雲:“愛道初緣,豈為容易?阿潘出俗,又實希奇。始徒受為三歸,且未全於二眾”。此‘阿潘’,當是姓潘的婦女,而呼之為阿潘?乃和淨檢同時的。而‘始徒受為三歸’,當是法始法師之徒,只為她們授三皈,未授五戒或十戒,只能算是帶發出家的信眾,還不能說她是尼眾,那末出家尼眾,當自淨檢尼始。而真正合法的正式比丘尼,又當以慧果、淨音等為始。今日出家為尼的人,不可數典忘祖,故特順為一稽考之。

  上文說印度的出家尼僧,以佛姨大愛道為始;而中國最早落發的尼僧,當推淨檢大德;但尚有一位印度的出家尼僧最早來華的,尚很少人知道,那就是中國佛教的開山祖摩騰法師的大姐。據佛教史的傳說,當東漢摩騰、竺法蘭二法師白馬馱經來華,尚有一個比丘尼隨後而來,宣傳佛教,有許多事實可佐證。在佛教美術史所載,今時山西的天龍山,阿彌陀佛的造像,乃是天竺雞頭寺五通菩薩所感得。後來迦葉摩騰的姐姐出家為尼,把這像攜來中國。經過許多畫家展轉模繪,遂有天龍寺的彌陀造像。唐麟得元年,道宣律師所撰的‘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中亦有言及:漢明感夢,使往祈法,便獲迦葉摩騰等至洛陽。後摩騰姐姐出家為尼,持此瑞像,方達中國,所在圖之;未機齋像灑返,而此圖傳,不甚流廣。魏晉已來,年載久遠,又經滅法,經像煙沒;此之瑞跡,殆將不見。隋文開教,有沙門明憲,從高齊道長法師,所得此一本,說其本傳起,與符焉。是以圖寫流布,偏於宇內。時有北齊畫工曹仲達者,善於丹青,傳模西瑞,京邑所推,故今寺壁,正陽皆其真范”。足見摩騰之姐,最初攜來圖像,宣揚佛理,對於中國佛教之流布,亦是極有貢獻的一人。

  印度的大愛道,最初求度,精勤證果;中國之淨檢,自修教人;摩騰之姐姐,攜像宣化,跡遍中印;皆可為古今女子出家的模范。亦可從她們的行徑,找到真正出家的意義是什麼。今日的佛教,因缺少宣傳工作,一般社會的人士,對出家學佛的意義多不明白,因此有種種誤會,以為要出家的人,不是什麼政治失敗,商業失利,就是情場失意,家庭失和或貧賤孤零,無親可依;或作惡多端,不見容於社會,才逃人空門,希圖避禍。其實有這些情形出家的人,動機都是不正確的;真正發心出家學佛的人,必須是了解佛教的真理,對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有進一層的認識,懷著自修進德、淨化身心和捨己助人、淨化世界的意志,才算是動機正確,不違佛陀出世而人世的精神;現在仁等發心出家,既無上述種種不正確的動機,又能立志求學進德,如能貫徹初心,不違意旨,將來必能達成出家的任務。在佛教垂秋,人才寥落的今日,這是師長們對出家的青年,寄予深切的期望。

  又出家有四種:一、身出家而心未出家,如人身已出家,心未入道;二、心出家而身未出家,如居家修行之男女居士;三、身心都出家,即出家為僧,又能修道弘法、自利利人;四、身心俱未出家,如在俗為惡之人。在此四種出家中,唯第三種才是具足出家的功德,不但能離塵出俗,自修進德,亦能出煩惱家,出生死家,廣度人天,為福田,功德無量。在‘出家功德經’中說,若人自己發心出家,或幫助他人出家,所獲福利功德,說不能盡。但若破壞他人出家,其惡果亦不可思議,即常墮三途受苦,罪免做人,仍多生盲目,不得解脫;因出家為清淨智慧法,出家為滅惡生善法,出家為修持淨戒趣解脫法,破壞此類善法,故雖生人中,貧窮盲目,愚暗失明。揆諸因果原理,這亦是罪有應得,極合於情理的說法。

  佛在世時,一日在人昆捨離國乞食,聞梨車王子昆羅善那,在樓閣中與諸踩女娛樂之聲,就告訴阿難說:“這子貪著五欲之樂,不知七日過後,捨眷命終;若不出家淨修,將墮地獄”。阿難奉教走告,王子見而歡喜,問阿難有何見教?阿難就把佛說的話轉達給他,並說:“佛是一切智人,正語正說,記汝如是。譬火燒物,終不虛發,汝谛思惟”!當時王子即深信不疑,但願求再享受六天欲樂,到第七天,畏生死苦,發心出家,堅持一日一夜淨戒,死升六欲天,往來七次,亨受天福。滿二十劫,不生三塗。最後又生人間,家庭富樂,善根成熟,出家持戒,度生死苦,成辟支佛。這是佛在‘出家功德經’中和阿難說的一個人出家一日一夜所得的功德福利。一日一夜出家淨戒,尚獲如許功德,如能一生出家修持淨戒,其功德更難計算。譜普通俗人,常笑人‘半路出家’,而不知出家一日一夜,亦司以成功;關鍵是在於你是否動機正確,真修實學;若是然的,即使半路出家,亦何患功之不成呢?況今諸仁皆年青出家,只要精勤進修,前程似錦,光景遠大,是意想中可以預祝的!

 

上一篇:淨空法師:一定要懂得,真正忏悔是什麼?不要去拜這個忏、拜那個忏,沒用
下一篇:建議多看觀音菩薩感應錄,對菩薩有信心、有感情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